医学免疫学“金课”建设路径探讨
——基于微课+雨课堂+翻转课堂

2022-11-27 16:16农清栋吴心怡张丽峰
黑龙江科学 2022年17期
关键词:金课实验教学实验

农清栋,吴心怡,高 月,张丽峰

(1.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 530200; 2. 广西高发传染病中西医结合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200)

近年来,“消灭水课、打造金课”已成为各高等院校乃至社会的热点话题。“金课”又称一流课程,是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建设“金课”要求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学习难度并拓宽学习深度,做到真正把“水课”转变为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标准[1]。同年,“金课”被归纳为“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2]。此外,具有“两性一度”标准的线上课程、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虚拟仿真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等五大“金课”首次亮相[3]。本校的医学免疫学为自治区级的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教师团队前期致力于临床医学专业“金课”建设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故将“金课”引入预防医学专业的课程建设中。

医学免疫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内容繁多且抽象,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临床医学专业的相似,如课程内容繁多、学时数少、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课程考核和评价方案不完善等[4]。以往使用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线下讲课为主,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课堂氛围不活跃、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因此,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预防医学专业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势在必行,使被动的“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的教学模式转变。

1 “金课”建设路径

根据医学免疫学的课程特点和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依托自治区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资源平台,参照“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对“金课”建设路径进行探讨,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1.1 在线“金课”建设的必备条件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和多样化,但对授课教师的要求也较高。在“金课”建设过程中,除了需要学校提供基础硬件设施和经费支持外,对教师的要求也较高。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和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5],才能胜任教书育人的工作使命。

1.1.1 学校提供相关基础硬件设施及经费支持

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硬件设施和费用的要求较高,在“金课”建设中起着保障作用。因此,需要学校提供教学环境、多媒体设备、线上教学所需的资源平台等配套设施。同时,在教学设备的购买、论文的发表等方面提供经费支持。

1.1.2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教学业务能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课堂效果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整个课堂的教学设计。为此,教师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教学业务能力,以保证课堂教学设计高质量完成。如果教师理论知识不扎实,教学业务水平落后,不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缺乏进取心和责任心或教学手段陈旧、教学内容缺乏创新,则此课程将成为“水课”,与“金课”建设背道而驰。

1.1.3 教师应熟悉多种现代信息教学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涌现出多种现代化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字音像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6]。现代信息技术为“金课”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措施。教师掌握多种现代信息教学技术,是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的重要前提[7]。

1.1.4 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

《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指出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8],教师是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和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以教书育人为使命,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更好地将教书与育人统一起来,在“金课”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1.2 理论课“金课”建设路径

目前,预防医学专业的医学免疫学课程共计48学时,其中理论课的线上教学8学时、线下教学32学时、实验课8学时。对医学免疫学的理论课、实验课使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微课、雨课堂与中国大学MOOC(慕课)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平台和翻转课堂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使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教学环节都得到合理安排,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1.2.1 课前线上学习

在课前教学设计上,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学习任务要体现“挑战度”,即教师花大功夫做好课前备课工作,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前学习任务,其难度需要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到。教师应储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具备过硬的翻转课堂教学环节设计本领,合理安排学生课前的学习任务。通过雨课堂发布课前预习提纲、课程PPT和课前测试题等内容,教师可通过手机端或电脑端在线了解学生预习进度和预习效果。通过中国大学MOOC(慕课)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平台发布针对教学重难点的微课,学生学习结束后完成测试与作业、参与在线讨论并对课程作出评价。微课应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载体,其资源容量较小、教学内容少、资源组成与结构体现情景化,5~10 min的学习时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前预习内容要有一定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布置好课前学习任务是翻转课堂顺利实施的基石。

1.2.2 课中线上线下相结合

课中翻转课堂的实施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要体现“金课”建设的“高阶性”,即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高级思维和综合能力,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有机融合。首先,教师对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进行反馈,如对学生课前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对课程内容的把握情况、完成测试题的对错率等进行反馈和面对面答疑,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习反馈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活动。其次,教师在翻转课堂中要体现“创新性”,运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将微课、雨课堂等线上资源引入课堂中,如采用雨课堂进行签到、完成课堂测试以及对易错题进行分析和解答,进一步增强师生互动效果。

1.2.3 课后线上监管

对课后教学活动采用线上监管的方式,针对课程内容和学生在课前、课中的学习效果布置课后作业。将理论知识与科研和临床实践联系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科研兴趣。学生可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课前课中的学习内容,通过查阅期刊文献,追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科研动态,汇总专业术语,进行课后测验,参与小组讨论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只有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学生才能学到真知识,教师才能提高业务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1.3 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路径

虚拟仿真实验与真实实验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虚拟仿真实验丰富了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9]。

实验教学采用线上虚拟仿真实验与线下真实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借助上海梦之路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进行预习,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对难以理解的实验原理、复杂的实验操作流程,如ELISA法检测HBsAg中关键步骤的操作和移液枪的正确使用方法等可以反复观看,通过对疑难问题查阅资料、开展小组讨论等措施,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在进行线下的真实实验教学时运用翻转课堂的模式授课,可以大大缩短教学时间,活跃课堂氛围,增加师生间的交流机会。教师先了解学生在线上学习的反馈情况,据此对学生难以掌握的实验内容进行讲解或操作示范,以保证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有效地开展实验活动。

传统的实验授课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实验项目、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与操作流程、接着进行实验操作示范,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出现是实验教学的创新性革命。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可以实现教师在线监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成绩评定等功能,学生可选择对应的实验项目、访问在线实验、进行虚拟实验操作和撰写实验报告等过程。为响应关于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要求,依托上海梦之路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开展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其目的在于淘汰陈旧的“水课”,进一步打造实验教学“金课”,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入先进的实验技术,规范实验教学运行模式,改善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1.4 建立课程考核和评价机制

建立完善的课程考核和评价机制,不仅有利于教师有效执行教学计划,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课程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评价即形成性评价,是课程评价的基础,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的学习潜力、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好地调整学习节奏,增强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免疫学课程的过程性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一对一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式。

总结性评价即终结性评价,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一段时间后,对前期教学效果进行了解而作出的一种评价方式,旨在检验教学活动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程采取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实验报告评分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医学免疫学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各占40%和60%,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达到各项指标的考核要求。

2 结语

针对预防医学专业医学免疫学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对照“两性一度”标准对“金课”建设路径进行探索。采用微课、雨课堂、中国大学MOOC的SPOC平台与翻转课堂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将虚拟仿真实验和真实实验相结合,同时改革课程考核和评价机制,教学活动设计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以该“金课”建设路径作为课程建设的指导标准,力争打造符合预防医学专业需求的医学免疫学“金课”。

猜你喜欢
金课实验教学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恩施州创新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高校体育“金课”建设的基本认知、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①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声波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