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双修导向下绿道规划研究
——以中山市绿道网提升规划为例

2022-11-27 04:02中山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罗宇璐
区域治理 2022年40期
关键词:环线中山市绿道

中山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罗宇璐

在经历追赶期快速发展阶段后,中国的城镇化取得巨大的成就,同时也由于我国城市化过快发展,进入“城市病”高发期:快速的城市扩张侵害生态空间,导致资源枯竭,单纯的扩张发展,忽略了城市功能的发挥;过分追求城市经济发展,导致城市建设忽略地域文化内涵,城市趋同化严重等等。其中城镇化快速发展需求与有限的土地空间与自然资源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在这种背景下,“城市双修”的理念运用而生。希望通过保障发展用地、更新存量土地、改造建设空间来修补和修复城市现存问题,以实现城市集约化发展。“城市双修”理念是国家基于转型期城市的更新手段,新常态下对城市存量土地和资源进行挖掘、改造和再利用的新方法[1]。

绿道依托其特有的生态功能有效整合绿地,连接各种城市资源,帮助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完善城市功能;倡导健康生活和绿色出行方式,为市民提供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为人民生活增添色彩;有序整合城市各类空间,优化城市综合环境,通过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绿道来提升城市识别度,打造城市名片,摆脱快速更新背景下城市“趋同”的现象。由此可见,绿道这个兼备自然、历史、文化、休闲、游憩于一体的绿色廊道,在城市自然保护、居民出行游憩、历史文化资源串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成为城市更新发展的重要规划工作。

一、相关概念解析

(一)“城市双修”

“城市双修”是针对我国在城市快速更新阶段出现的野蛮生长、粗放开发、平庸空间等问题而提出的。“城市双修”即“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其中“城市修补”是指:用基于更新和织补的理念在拆除违规构筑物的基础上修复城市设施、空间环境、景观风貌、不断地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活化老旧城区、恢复城市历史底蕴及个性风貌从而恢复城市活力[2];“生态修复”是指:基于在生态的理念上来修复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被破坏的山林、水体、绿地以及废弃的土地,从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二)绿道

绿道一词最早出现在1959年美国著名环境主义作家威廉·H·怀特(William·H·White)在城市土地研究所出版的专著《保卫美国城市开放空间》中[3]。1990年,美国著名的环境保护学家查理斯·莱特(CharlesLittle)在其经典著作《美国绿道》(GreenwayforAmerican)中对绿道做出了定义:“绿道是一种线性开放空间,它通常沿着自然廊道建设,如河岸、河谷、山脉或者在陆地上沿着由铁道改造而成的游憩娱乐通道,一条运河,一条景观道路或者其他线路,连接了公园、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遗产、以及人口密集地区等”。

《广东省省立绿道建设指引(粤建规函[2011]460号)》中对绿道的定义为:绿道是一种线形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行者进入的景观游憩路线,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并为居民提供充足的游憩和交往空间[4]。

二、“城市双修”导向下绿道网的价值

(一)生态修复价值

绿地系统的修复:绿色植物作为绿道重要的组成部分,成系统的绿道网能有效地整合绿地,串联城市生态资源,将城市内部分散的绿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续的、大规模的、可持续的绿地发展系统。通过绿道网的建设,构建绿色生态廊道来恢复城市建设时被道路、构筑物或河流切断的生态系统,从而实现城市绿地系统的恢复。

水环境的修复:线型的绿道,在城市水岸修复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绿道能将直立的混凝土岸线改成自然缓坡式的软性岸线,绿道(尤其是滨水绿道)两侧的绿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净化河流水质,去除一些水体中的有害元素。作为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绿道,成系统的绿道网,与市政管网系统结合在一起能有效地减缓雨洪管理的困难,对整个城市的水环境能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

废弃空间的修复:随着城市的快速更新发展,交通形式及物流方式的转变导致许多城市出现了大量的废弃空间,尤其是废弃的铁路。绿道凭借其线性优势,在既有的废弃空间注入绿色空间和交互空间,并通过绿道网络将整个城市的交通网络串联起来,缝合了城市的碎片空间,修复了城市废弃空间,给大部分的废弃空间带来二次发展空间。

因此一个健全的绿道网系统,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也决定了绿道网与生俱来具备了其他建设用地所不能相比的生态价值[5]。

(二)城市修补价值

老旧城区的空间修补:老旧城区可利用的公共空间大多呈斑块状存在,拆除违法建筑,提升绿化景观后被赋予新生命的空间仍旧是孤立的,绿道网络系统能很好地将老旧城区内相对孤立的斑块用地连接,将老城区内散落、零星的斑块空间串联起来,激发老城区的活力。

城市历史文化的修补:随着城市的快速更新发展,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沟通交流越来越少,城市绿道网以绿道作为连接,串联城市中的历史文化建筑、历史文化遗址、传统文化空间,将人与文化、场所间的关系拉得更紧密。绿道网在给城市居民带来自然和文化体验的同时,将城市的历史文化传递出去,城市的传统文化及历史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

城市地域特色及城市个性的修补:以城市自然脉络为基础结合城市地域特色、场所精神和文化资源下的绿道网络系统在城市抓住自然环境的特色,发挥城市本身自然环境的优势的同时加以历史文化发展的内涵,结合城市自身发展需求而形成的绿道网系统能很好地体现不同空间位置的城市差异,体现城市自身的文化内涵,塑造城市的个性特色[6]。

三、“城市双修”导向下的绿道规划研究——以中山绿道网提升规划为例

(一)中山市绿道概述

中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北江下游出海处,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从2010年起,中山市率先启动珠三角绿道网中山段的建设,努力将其绿道网打造成为宜居中山的靓丽名片。中山市已经形成12条城市绿道主线,9条城市绿道支线的绿道网(详见图1),该网络串联了中山市24个镇区,4个郊野公园,若干市级、区级公园、历史文化遗迹等发展节点,实现城市与市郊、市郊与农村以及山林、滨水等生态资源与历史资源的连接,对改善沿线的人居环境质量有重要作用。

图1 中山市已建成绿道网平面图

目前中山市已建成绿道网公共目的地13个,包括金钟水库、东明休闲健身公园、博爱路绿道新村小游园、民众裕安人家、孙文公园、岐江公园、白沙湾蝴蝶桥公园等,涵盖休闲服务型、游憩观光型、公共服务型、历史文化型、科普教育型、自然游览型、猎奇探险型等七大功能分类公共目的地。

(二)中山市绿道网存在的问题

绿道缺乏管理维护。绿道建设完成后,除去中心城区和重点景区外的其余地段绿道缺乏有效的管理维护措施,大部分绿道设施破旧不堪,绿道两侧杂草丛生。

公共目的地联通性不足。已建成绿道网公共目的地13个,但存在分布不均且覆盖面不够广的情况,在绿道建设过程中,未对公共目的地进行系统规划,致使公共目的地的分布不合理,部分公共目的地的可达性差,联通性不足。

部分绿道建设标准偏低。在快速推进绿道网建设的同时,绿道建设标准往往被忽视,出现部分地区为了完成建设指标,简单地把绿道建设理解为单车道的划定,部分绿道人车混行、单向、非环状绿道路径长度过长,导致绿道利用率较低。

服务设施不足,居民使用不便。目前绿道服务设施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和重点景区,占绿道比重较大的郊野型绿道服务设施严重不足,部分建成的绿道服务设施水电等基建未完善,无法正常使用,影响绿道出行的游玩和体验。

绿道网重道轻绿。生态功能是绿道的主要功能之一,而绿廊系统是绿道生态功能的重要体现,在实际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往往重道轻绿,即重视人工系统的规划和建设,而轻视绿廊的划定和保护,风景资源缺乏。

(三)以“双修”为导向的绿道网提升规划布局结构与详细设计

中山绿道网提升规划设计在统筹考虑城乡发展、衔接相关规划、总结中山市绿道网选线规划(2011版)的成果基础上,整合区域各种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加强城乡联系,规划形成特色的绿色网络,发挥综合功能。中山绿道网提升规划注重使用者的需求、尊重生态基底、在最小干扰历史人文资源及原生环境的前提下,避免大拆大建,有机串联分散的生态斑块并强化生态联通和“海绵”功能、充分结合不同的现状资源与环境特征,突出地域风貌,展现多样化的地域特色、集约利用土地,合理利用现有设施设备。

1.绿道网提升规划布局结构

中山绿道网提升规划布局依托中山市“2+1+4”万亩重点产业平台(“2”指火炬国家高技术开发区(产业园)和翠亨新区(产业园),“1”指岐江新城,“4”指中山南部新城、中山科学城、中山北部产业园和中山西部产业园)的空间布局,设置七大区域精品环线,通过七大精品环线协助整个中山市的重大产业平台的绿道网络建设,重大产业平台间形成内外互通的绿道网络。

以七大区域精品环线为中山市绿道网元素,结合中山市区域绿道1号线、区域绿道4号线、中山市各大绿道为主要网络,结合特色精品环线,形成一个脉络清晰、结构完善并富有特色的中山市绿道网。

中山市绿道网提升规划布局结构与产业平台紧密联系,通过绿道连接线将重点产业平台串联成整体互通的网络系统,是中山市绿道网结构特色的重要体现,同时也通过绿道网络丰富中山市交通网络,为中山市特色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绿道网提升规划详细设计

中山市绿道网提升规划在现状结构网基础上,提出结构优化的方案。以“二纵、四生态、十五精品”为主体结构,其中,二纵为区域1号线与区域4号线;四生态为田园生态绿道、西镇生态绿道、北部生态绿道、石岐河生态绿道;十五精品:榄菊环线、三角环线、水乡环线、古镇环线、东升环线、石岐环线、新城环线、左步环线、环湾环线、崖口环线、金钟环线、大涌环线、环五桂山公园群环、磨刀岛环线、竹排环线。

以“二纵、四生态”为骨架,串联北部区域精品环、火炬区域精品环、西部区域精品环、主城区域精品环、翠亨区域精品环、科学城区域精品环、香山区域精品环这七大区域精品环,布局十五个各具特色的精品绿道环线,并通过连接线将整个市区的绿道网串联成环,形成主线清晰、全线贯通、富有特色的绿道网络(详见图2)。

图2 中山市绿道网提升规划布局结构图

二纵:中山市绿道网提升规划中的“二纵”为区域绿道,包含区域1号线与区域4号线。其中区域绿道1号线长65.4公里,加上连接线总长度为278.8公里;区域绿道4号线长115.6公里,加上连接线总长度为348.75公里。

四生态:中山市绿道网规划提升中的“四生态”生态绿道,包含田园生态绿道、西镇生态绿道、北部生态绿道、石岐河生态绿道。其中,田园生态绿道线路总长度为128.9公里,沿西江,主要依托中顺大围串联沿线周边不同类型的公共目的地;西镇生态绿道总长度为111公里,设计线路为拱北河沿岸及周边小榄水道-横门水道,以沿岸水景以及沿岸绿地景观为特色,打造一条特色的沿江生态绿道;北部生态绿道线路总长度为124公里,主要沿洪奇沥滨水道,串联三角环线特色精品环周边的特色资源;石岐河生态绿道线路总长度为160.3公里,主要沿石岐河沿线周边串联类似湿地公园、儿童公园、体育公园、森林公园等不同类型的公共目的地。

十五精品:石岐环线总长度为10.3公里,设计线路为围绕市区中心设置的环形路线;金钟环线总长度为9公里,设计线路为围绕金钟水库的八大公园的公园群环形路线;新城环线总长度为8.2公里,设计路线以岐江新城中心绿廊道为特色的环形路线;环湾环线总长度为22.7公里,设计线路以马鞍岛环岛路为特色的环形路线;左步环线总长度为23.6公里,设计线路以横门渔港和东干大路人文资源为特色的环形路线;崖口环线总长度为9.3公里,设计线路以崖口美食和伶仃洋滨海景观为特色;榄菊环线总长度为6.7公里,设计线路以小榄水道、小榄菊花园为特色的环形路线;古镇环线总长度为7.1公里,设计线路以古镇灯都湿地公园为特色的环形路线;东升环线总长度为9.8公里,设计线路以东升公园、棒球小镇为特色的环形路线;三角环线总长度为10.7公里,设计线路以三角山公园、鲤鱼山湿地公园为特色的环形路线;水乡环线总长度为30.7公里,设计线路以水乡渔田景观为特色;大涌环线总长度为18.3公里,设计线路以红博城、凤凰山郊野公园为特色的环形路线;磨刀岛环线总长度为11.5公里,设计线路以磨刀岛环岛景观为特色的环形路线;竹排环线总长度为8.4公里,设计线路以竹排岛环岛景观为特色的环形路线;环五桂山公园群环线(云道)总长度为65公里,设计线路环绕五桂山,串联五桂山周边各大公园及风景优美的景点。

四、总结与思考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中,绿道网规划是现阶段我国城市更新背景下实现“城市双修”的重要手段,结合中山市绿道网提升案例来详细阐述如何凭借绿道网建设来达到“城市双修”的效果。从城市自身的资源特色及发展方向出发,依托本城市自身的文化优势、历史特点、自然资源来构建绿道网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绿道在城市生态恢复、城市文脉的挖掘和传承、城市特色风貌的塑造、城市名片的打造等方面的作用。

猜你喜欢
环线中山市绿道
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建成啦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中山市鹰飞电器有限公司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腾冲 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璀璨明珠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徒步环线上的新任务
绿道 享受城市“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