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

2022-11-27 00:03关恩娣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2年9期
关键词:语篇意义文本

关恩娣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和实质

根据“新课标”的阐述,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这一过程既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整合发展的过程,又是文化意识不断增强、思维品质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与以往的任务型教学相比,英语学习活动观在目标、关注点、过程和达成度方面都有差异。它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主要关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包括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过程;达成度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力转化为素养。在设计活动时,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活动过程有主线;活动任务有层次;活动内容有关联;活动效果有体现。三个过程中的活动架起了英语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之间的桥梁。

二、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教学设计案例

基于活动观的教学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即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类活动。学习理解类活动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活动。迁移创新类活动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活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主题、语篇、语言知识和技能、文化知识和学习策略的统整,注意把核心素养要素内嵌于学习活动中;应提供高阶思维参与、由理解到运用和创新等拾级而上的活动路径,实现从表层意义的理解到深层内涵的领悟。本文以译林版(2020)教材中的语篇为教学内容,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个阶段探讨如何进行阅读教学设计。

(一)学习理解类活动

1.感知与注意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设计“推断标题含义”等活动,学生可以感知即将要学习的文本内容。如,在必修一Unit2Reading中,针对Strangersunderthesameroof?这一标题进行设问:Howdoyouthinkaboutthetitle?Whatmightbetalkedaboutinthepassage?Whyisthereaquestionmark?这三个问题旨在让学生推断和了解短语的意思;思考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是指什么样的人,有着怎样的处境;并提醒学生注意标点符号的意义,即表达了作者质疑的态度,也就是说父母与子女未必是同处一室的陌生人,从而引发学生对亲子关系这个话题的思考。通过what,why和how这三个问题,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语篇进行推理和预测,并产生学习兴趣。

通过标题、词汇、标点符号等语篇符号,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语篇特征,预测语篇内容,由此来激活他们与语篇之间知识与经验的信息差,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

2.获取与梳理

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取和梳理语篇的基本信息,满足了求知欲,也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

在必修一Unit3Reading部分,先按照时间顺序来获取相关的事实性信息,梳理整个故事的内容,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用词的变化,这些词汇反映了主人公与朋友发生矛盾后的情绪变化,从开心、担忧,到了解真相后的震惊、愤怒,最终演变为心碎和困惑(图1)。按照时间顺序来梳理文本可以使学生整体把握故事的来龙去脉,层次分明,结构清楚。

通过对比、问题链、归纳(按照时间线或空间线等)等活动,学生能够对文本进行梳理,获取基本的事实性信息,这些事实性信息为展开后续活动提供必要的知识。

3.概括与整合

在阅读中,学生习得话题词汇,关联零散信息,并归纳出基于主题意义的新知识结构,所以说概括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是其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必修二Unit3Reading部分,第一篇是介绍印度婚俗的文章,按照place,people和customs这三个关键词对语篇进行概括,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加入中国的婚俗进行对比(图2)。通过这一设计,学生不仅要整合文本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还提升了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而在第二篇介绍巴西狂欢节的文章中,通过hot一词将整个语篇的信息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整合(图3)。这里的hot也就有了多重含义,不仅指天气炎热、人们热情,还指的是舞蹈热辣、音乐火爆、热乎乎的烧烤的美味。

在阅读教学中,借助表格、思维导图、树形图等,可以引导学生概括、整合、梳理和组织信息,建构结构化知识,呈现多元思维。这类活动体现了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促进了学生逻辑性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应用实践类活动

1.描述、阐释与内化

在必修一Unit2Reading中,可以先通过寻找主题句的方式来概括段落大意,然后提炼关键词,如common,resultin,too,takeaction等,引导学生将语篇归纳为problem—causes—solutions—conclusion的结构,即议论文写作的结构。这种设计并非刻意,而是让学生在了解语篇的基础上进行描述和阐释。又如,在必修二U1Reading中,作者列举了两位著名导演的例子来说明幕后人的辛苦付出。学生通过阅读句子,得出好的导演需要具备创新(creative)和投入(devoted)兩个特质的结论。在得出这两个单词后,还可以引导学生用短语和句子阐释这两个词的涵义。Creative可以描述为thinkoutofthebox或者lookatissuesfromdifferentperspectives。Devoted可以描述为bewillingtomakesacrifices。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解读句子概括总结人物品质,还可以围绕主题意义和形成的新知识展开描述和解释,以此深入文本,深化语言理解。

2.分析与判断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在解读语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基调(tone)、写作手法(writingtechniques)等,使学生对语篇有更深刻的认知。通过分析语段衔接和逻辑、文本基调、写作手法、修辞手法和文体特征等,学生对获取的事实性信息进行再加工,从而对文本进行更完整、更透彻的认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得到发展,也为提炼新学的知识做好铺垫。

(三)迁移创新类活动

1.推理与论证

在教学必修二Unit2Extendedreading中,在获取事实性信息和获取故事内容后,教师设计了描述人物个性的活动,学生通过解读句子来推理MrsGump,busdriver和Jenny这三个与阿甘关系紧密的人物的个性(图4)。在一一呈现后,引导学生推理故事中暗含的两个冲突,即母亲无私的爱与陌生人的自私之间的冲突,以及陌生人的友善与陌生人的冷漠之间的冲突(图5)。

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或作者态度进行推理与论证,学生可以跳出语篇,上升到与作者对话的层面,基于之前的生成,经过推理、论证,获得知识,从而探究语篇的内涵价值与意义,使自身的逻辑性和批判性思维得到发展。

2.批判与评价

在教学必修一Unit3Reading中,针对帖子中主人公与同学出现的误解,文章给出了两位热心网友的建议。在读后活动中,可以设计以下问题:Whatare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betweentheiradvice?Whichonedoyouagreewithandwhy?这两个问题是对语篇内容的延伸和升华,旨在让学生探讨其与主题意义的关联,从整体上审视文本,批判、评价作者的观点等,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想象与创造

在教学必修二Unit3Extendedreading中,通过分析文本,学生了解到多年之后,女儿把自己挣得的钱拿给妈妈时,妈妈才吐露实情:妈妈的银行账户其实是不存在的,它只是妈妈编造的一个善意的谎言而已。针对这一情节,也可以设计一个读后续写的任务:Whatwouldthedaughtersayanddoafterknowingthetruth?Whatmighthappennext?这样一来,学生在新的情境中,基于新的知识,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语言技能,进行多元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陌生情境中的新问题,理性表达观点、情感和态度,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实现深度学习,促进能力转化为素养。

在设计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主题意义,制定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单元整体目标。深入研读语篇,把握教学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语篇的主题和内容(what);语篇的深层涵义(why),即作者的写作意图、情感态度等;语篇的文体特征、语言特点、修辞手段等(how)。在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应学会放手,让学生成为主题意义探究的主體。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积极探究主题意义。

其次,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情进行教学调整。比如,阅读获取信息以及语言内化的程度决定着后续的批判、评价和创新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教师要给足学生时间,确保充分的阅读和内化。对于活动观中三个层次下的九个小层次活动,不一定要在一节课里全部完成,而应根据具体的文本内容和学生情况来灵活组织和选择。

第三,依据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次优化的活动链,要确保搭建的思维路径指向语篇核心。这些活动链将教学设计和课堂生成串联起来,促使学生的思维层次不断进阶,思维品质得到了提升。

总之,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原则,帮助学生理解主题意义,获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深度解读文本内涵,提升思辨能力和思维品质,并能创设新的语境,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观点,发展语言技能,从而真正实现英语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语篇意义文本
一件有意义的事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诗里有你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