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走进生活的策略研究

2022-11-28 10:53张晓宇赵洪亮
辽宁教育 2022年21期
关键词:区域学科生活

张晓宇,赵洪亮

(葫芦岛市建昌县第三高级中学,葫芦岛市建昌县第一高级中学)

高中地理教学是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开展的走进生活的教学。为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掌握以及运用相关地理知识,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已经明确指出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所以,地理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实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地理这门课程应该给学生提供与人们日常的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重视基本的技能和基础的知识,使学生在生存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所以说,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不能仅停留在科学研究的世界。在教学情景的营造、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练习的选择等各个方面,教师都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对“生活有用”。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教学的具体内容

为了能够通过高中地理学习,使学生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课标中提出了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

人地协调观是通过对地理学科的学习而延伸出的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和融入自然的观念。

综合思维指的是在地理学科中获得的一种思维能力。地理学科知识涉及到各个大陆和大洋之间的平行逻辑关系以及气流、风向和大陆、海洋的上下逻辑关系,学生的思维体系在这种知识点教学中会受到良好的刺激,学生的思维边界将会得到相应的拓宽。

区域认知可分为地理区域上的区域认知和国家板块内的区域认知。地理区域认知把地球划分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每个区域由于地貌、经纬度等因素所形成的自然环境不同,通过这些区域的划分能够了解每个大陆或者大洋的地理特点、植物特点以及动物特点。国家板块内的区域认知考虑了各种细化的因素,如经纬度、山川河流、风俗特点等内容,然后通过了解这些细化的因素而掌握每个区域的具体特点。

地理实践力是学生对地理的一种实地考察,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更是课堂教学知识的延伸。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会促使学生从实际的角度去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然后在这个实践活动中加深对地理学科知识的掌握,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学会用地理学科的眼光去看待实际问题,用发展的眼光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要深刻地理解地理核心素养,并且在其指导下,确立今后地理教学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对某个知识点展开教学,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尊重学生的感受,同时要兼顾学生对已有知识掌握的情况,让学生在学习不同知识时获得不同的能力,学生才有可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如何让地理教学走进生活

高中地理教材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且越来越注重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学走进生活的呈现方式十分多样,可以是图片、视频、动画,也可以是诗词、谚语,还可以是生活经验、时事热点等。教师要想把生活带进课堂,把知识带进生活,除了要解读地理教材,还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大胆的变革和创新,从学生的视角,用生活的案例来丰富教材内容。

(一)将知识与日常生活内容相结合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自主思维意识。教师要想增强地理实践活动的吸引力,就要兼顾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将地理实践活动与实际的课堂内容进行深度的融合。明确地理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知识的补充,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范围。学生在地理学科上的发展也是与实践活动相联系的,它具备良好的实用性和挑战性。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联系课本知识并安排进行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其特点和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例如,在“宇宙中的地球”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日全食现象引入教学,再根据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之间的空间联系,提出下列问题:月亮、地球、太阳中哪一个的运动才会导致日食的发生?生活化教学的情境和多媒体的教学相结合能帮助学生对比分析较抽象的宏观地理知识。

高中学生的年龄基本在14~18周岁之间,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了丰富的生活知识。在生活中,他们已经有了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的感性认识。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他们有生活体验作为学习的基础。如果教师能引用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多观察地理现象,一定会增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学生能充满期待地进行地理学习,就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学习内容。这能帮助地理学科的教学工作由科学世界回归平易近人的生活世界。

(二)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地理作为一门涉猎广泛且部分内容抽象的学科,学生学习起来颇有难度,所以教师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参与程度,还要考虑到活动的可探究性,再进行教学设计。要从多个方面增加学生的完成度,在活动开展时多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探究。

例如,教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空气的水平运动——风”时,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来理解天气的变化。

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各种不同风的效果视频,如微风、大风、狂风等这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事物。学生一定都感受过风,因此这样的视频让学生有亲切感,能够把学生吸引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其次,利用多媒体ppt演示风的形成过程,演示空气的水平运动的动态成因,使之由抽象变具体,由静态变动态,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风的成因,进而使学生掌握如何去判断风力的大小。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联想到自己家乡附近的自然环境,如山川河流、云雨现象等情况,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在白天和夜晚,山谷的风向是否相同。针对这样的问题,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探究中,因为问题本身就是生活。这不仅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完成教学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拉近学生和地理的距离,使学生对地理更有亲密感,自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意识中,地理知识距离我们的生活比较遥远,如果教师不能从学生角度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具体感知到地理知识的存在,就会使学生与地理知识产生疏远感。

(三)从地理学科特点出发

地理学科知识综合性比较强,具有跨地区、跨空间的特点,时空分布影响较大。所以,在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这是与其他学科显著不同的地方。教师在针对学生地理实践力这一部分能力的培养时,最方便的方式是采用模拟实验,让学生从现象中认识本质。

例如,在学习“大气的运动”这一节课时,对于气压、温度等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利用碎纸片、电风扇等工具,学习气温与气压的关系。学生运用蒸馏瓶、酒精灯等实验器材,也可以模拟水循环现象,加深认识。

教师也可以通过对某一区域的综合分析,或不同区域间的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区域特征及人地关系等问题,从而形成区域发展概念。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具备分析人地关系的方法和能力,进而预测人地关系的发展。经过高中的学习,学生需要能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能够预测地理事物和人地关系的发展,能够辩证地看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对地理探究活动充满热情,能更深刻地观察地理环境。所有的知识都源于生活,所有的地理知识都要到实践中去。教师要尽量贴近生活实际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并指导学生完成实践活动。

三、地理教学走进生活的反思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教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教学一体机技术已在教学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很多教师课前准备不足,在课堂上过度依赖课件,致使地理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不足,对学生的吸引不够,教学效率就不够理想。首先,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学辅助工具,过度依赖会影响学生感受以及课堂效率。其次,课件如果不能结合实际提前准备充足,使得课件内容不够详实和生活化,就有可能导致课堂反应较为枯燥,学生参与度较低,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反应来调整教学方向。

学生能把所学知识从理论升华为自己的内在思想,这是教师把地理知识带进生活的最终目的。地理是应用学科,需要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和生产中去。在课堂里生活,把生活当课堂,学生和老师都能受益良多。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地理学科特点,带领学生走近生活,感悟地理的无处不在。

猜你喜欢
区域学科生活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分割区域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超学科”来啦
区域发展篇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