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的收纳箱

2022-11-28 03:15撰文佳兰编辑关月
艺术品鉴 2022年28期
关键词:清乾隆小格紫檀

撰文=佳兰 编辑=关月

在明清宫廷古典家具的众多品类中,多宝格是少数只有清代才盛行的经典种类。它出现于“康乾盛世”古物收藏兴盛之时,设计借鉴了明式家具,又融合了清代的审美和成熟技艺,可陈设可赏玩,做工细致又十分精美。

多宝格具体起源于何时,无法准确考证。不过在明代的各家笔记中,却常提到当时的士人在旅行之时常携带一种匣子,内盛各种日常用品,以便旅行的不时之需。此外,亦喜将文房用器置于另一种匣中,往往一匣可放置各类文房用具达二三十件之多。这样的匣子皆可视为清代多宝格的前身。清代皇室深得明人其趣,进而制作精致巧思的多宝格,是宫廷文化品味的具体呈现。

“富三代”藏家乾隆

本页明嘉靖 剔红云龙纹小柜多宝格 含木箱共109 件

清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励精图治,让国家富裕、稳定,乾隆皇帝便有了沉迷于收藏的条件。他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爱看“故朝旧苔痕”,对古代艺术品情有独钟。

乾隆在位的60 年间,搜罗了无数奇珍异宝。有历代书画孤品、古籍善本、瓷器、青铜器以及竹木牙角等等各色艺术品。这些各式各样的宝物主要来自地方大臣进贡,有些继承自前朝皇室的收藏,还有内务府在外采购、查抄没收物品,另一些则是外国使节引进的舶来品,满室收藏堪称琳琅满目,无所不包。

如此众多的宝贝,如何存放就成了一个问题。所谓:上有所好,下必附焉。清宫造办处的宫员和工匠煞费苦心地研究设计出一种收纳装置——多宝格。工匠们通过精确计算体积,将每个多宝格格内做出横竖不等、高低不齐、参差错落的一

对页组图:清乾隆 雕紫檀蟠龙方盒百什件

个个空间。打开来看,不同的空间摆放着大小不同的珍玩,严丝合缝;多宝格关闭时是一件再规矩不过的盒子,而当你打开的时候,它就像一个魔法盒,到处隐藏着令人意想不到的发现和惊喜。

这件方盒为四方委角,呈八角形,盒内分格均衡,几近对称,玉管斗笔与玉刀箸各置长形格,横向长格为嵌玉木压尺,横向短格有六,分别置砚、笔觇与笔洗等,下层置墨、玉剑柄、数珠等,以文具用品居多,乃承袭明人文具匣的习惯。

对页清 嵌玉石博古图八方盒 纵:40cm 横:40cm 高:10.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实际上,多宝格在康熙帝(1662-1722)时就已经出现,它是聚集文物、使之成组的物件。但当时并未使用多宝格或百什件等名称,直至雍正朝才出现有“百事件”,风格虽延续明式的清雅隽丽,但同时也出现了清式的意趣和风采。

乾隆时期的多宝格品种最为齐全,形制最为华丽,常常以为宫廷陈设、作书斋清赏,或是储放文玩雅器,称作“百什件”、“百事件”,同时文献中也能见到“多宝格”。“百什件”不仅创造了新的文物品类,还体现了一种独到的鉴藏理念和创造性的空间结构方式。

乾隆帝还亲自参与设计,并要求造办处根据他的设计制作相应的工艺品。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清档》就有记载乾隆对多宝格设计的批示:

“……凉瑶簇百什件屉内有小抽屉一件,将墙挈上着郎世宁画画片一张糊上,其上层屉内白玉斋戒牌一件,挑出永不许配用,着另挑玉器一件换人屉内……”

多宝格大多为常规尺寸,外观通常看起来只是一个装饰精美的盒子,内部暗藏玄机——盒子由大大小小的屉匣复杂组装在一起,内部装有与其空间相配的珍玩。但也有可以覆盖一面墙壁的大型多宝格,还有可以摆放在桌案上或悬挂在墙壁上的袖珍型多宝格。

本页上图:清 佚名 《雍正十二美人图》《博古幽思》中美人被黄花梨安楠木拐子圈扣多宝格环绕着,多宝阁里陈设有商周青铜钟、汝窑无纹水仙盆、明代鲜红釉僧帽壶等众多文物。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幅宫廷写实绘画《雍正十二美人图·博古幽思》,画面就反映了仕女博古雅玩的闺中情趣,这说明“多宝格”已经成为一个家具种类。

“收”、“纳”、“藏”

“收”、“纳”、“藏”是“多宝格”制作与空间设计的三个核心。

“收”,即在箱匣的有限空间中,收贮不同材质的小型古玩。再给予整个收藏属于自己的名字。这些名字不好念也不好懂,但每个名字都有代表美玉的字,如:琼、琳、天球等,显示对这些收藏的珍视,同时也是收藏者集合珍贵宝物的代名词。

很多人都有为自己喜欢的玩具取名字的经验。乾隆皇帝也不例外,因为爱收藏古董,特地将尺寸小的各式古玩收集起来,用漂亮的漆盒搭配各种结构不同的抽屉与匣来盛装,这种盒装古玩通称为“百什件”。

当时一共组装了九盒有名字的“百什件”,每一盒都有不同的名字。盒内都会附上内部所装古玩的文物清册,记载文物在盒内的位置,称为“名色摺子”。为了收藏与搬运方便,特别制作造型统一的外盒,以珍贵的紫檀木镶嵌象牙花案而成,打开藏宝箱,就像进入一个寻宝游戏中。

“纳”,即在有限空间中存放最多数量的古玩,利用隔板、明屉、暗屉等空间,将小尺寸的古玩或坐或躺收纳于箱盒中。利用情境以及不同形态的百什件,强调收贮的功能与概念,如同跨越时空,与古人一同体验寻宝游戏之趣味。

本页上图:清乾隆 八屉木匣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喜欢四处游历的乾隆皇帝,对于外出用的桌子也十分讲究。从乾隆六年(1741)的《活计档》就可看出,乾隆皇帝曾下令制作“外出楠木摺叠百什件桌”,对照院藏确实是楠木矮桌或称为炕几,桌脚可拆卸放入桌子的大屉内,大屉内则以“百什件”形态装配,除各类文具如笔、墨、砚、纸镇、水盛外,还有花瓶等各种精美文玩。不难想象出,皇帝出游时若需要写字作画,将桌子架好,内容物取出便可自由创作,也可赏玩文物,这种奢侈的优雅体现在此。

左下:清乾隆 八屉木匣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右下:清乾隆“集琼藻”多宝格 长:26.5cm 宽:20.7cm 高:19.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对页上图:清乾隆 紫檀嵌彩瓷博古图小柜

下图:清乾隆 紫檀博古图长方匣

乾隆帝的这件紫檀博古图长方匣,外盒以紫檀木精细雕刻各种古玩的博古图为装饰,打开后看到以紫檀木作内屉,屉的上缘浅浮雕填金四季花,长边上有浅浮雕鹿、鹤图,象征鹿鹤同春。左右两侧则以屉板浅雕开窗,如葫芦、蝙蝠、方胜或芭蕉等各种吉祥或文人雅趣之纹饰,透过开窗可见到里面有各种材质与造型的小古玩。将屉板拉开,布满各种古玩的小格,小格内皆有屉板可拉出,每件古玩都配有木座,与屉板完全密合。这种融合“百什件”与多宝格概念的箱匣,在空间设计上有层次,不同于一般“百什件”,多了陈列格架的变化乐趣。

从大、中、小型多宝格,可看出开架陈列的方式是为满足藏家要分享又要妥善收贮的心情,是对于“藏”的重新诠释。复原原本开架陈列的样貌,透过空间设计与材质运用,看古代空间设计师是如何将铜、瓷、玉、珍各种古玩做最妥善的收藏外,同时也能展示和搭配空间,是收藏更是装饰的多宝格。

本页左图:(组图)清乾隆 桌形木匣(“外出楠木摺叠百什件桌”)

右图:(组图)清乾隆 紫檀博古图长方匣

这件紫檀木镶竹丝转盘格子为乾隆三十一年(1766)《活计档》所记,当时就有要求配合木座及手卷册页。外观由竹丝上拼贴番莲纹而成,合起来时是圆柱型,打开时则将圆柱分成四等份;并贴有竹黄装饰,或成列展示,或可成为一四方柱。工匠巧妙利用四分之一圆柱空间,交错成精彩有趣的小格。小格中所有玉器都配有合适木座。自右而左,可看到一、三小格采用传统木雕装饰,搭配竹黄屉柜的概念,将玉器及书画融于其中,而二、四小格则采用西洋镟床制作出各种装饰支柱,再以圆形转盘方式,配有画西洋楼阁的圆弧玻璃画,让摆放的玉器能以旋转方式呈现,故称为“转盘格子”。配合格子大小,搭配适合的玉器,同时结合各种精湛手艺,合理安排空间,形成紫檀及竹黄高低错落的小格,呈现出乾隆时期工匠的巧思,也成为宫廷陈设古玩的最佳范例。

本页上图:(组图)清乾隆 紫檀嵌彩瓷博古图小柜

下图:清乾隆 紫檀木镶竹丝转盘格子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

台北故宫博物院展览:“多宝格的收、纳、藏”

猜你喜欢
清乾隆小格紫檀
清乾隆时期青花缠枝莲托梵文酥油供灯研究
水边的紫檀靠椅
瓶上花枝簇簇俏 记一组清乾隆时期壁瓶的修复
中国紫檀博物馆
天下四方 龙凤吉祥
清乾隆粉彩连体包袱瓶 浓浓华夏民族风
林小格,下一站春暖花开
林小格,下一站春暖花开
不变的是流光还有那一抹紫檀之美
安小格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