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文本解读与教学建议

2022-11-28 03:39缪莉丽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10期
关键词:言语要素细节

文|缪莉丽

语文课堂应聚焦语言建构与运用,带领学生经历唤醒、建构、深化的言语实践过程,实现语言与思维、审美、文化的同构共生。笔者以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为例,从提升言语智慧的角度谈谈对文本的解读及相应的教学建议。

一、文本解读:深掘内涵要素,触发生长点

教材明确了单元核心要素,为“教什么”做了准确定位,这既是言语建构的原点,也是言语发展的远点。因此,要在核心要素的观照下对单元要素和文本内容进行精细解读,让训练要素软着陆,实现学生言语智慧的硬提升。

1.立足一组,整体把握单元要素

《慈母情深》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首篇精读课文,该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所蕴含的情感”。核心词有两处:一是“场景”和“细节”。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定格场景、聚焦细节,品味“镜头式”画面中所蕴含的情感。二是“体会”。即用语用训练的方式,或潜心涵泳,联系已有生活经验阐释有感触的细节;或还原场景,将语言转化成画面,进而体会语言背后蕴藏的情感。

2.探微一篇,精准设置训练目标

在解读语文要素训练的同时,教师还要针对“这一篇”开发出其专属的语用价值,捕捉到文本独特的言语形式。初读《慈母情深》,会感觉作者的写法近乎是原生态,只是在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细读之后便会折服于文章“言浅情深”的写作风格,而其精巧绵密的结构安排,自然巧妙的场景刻画,细腻质朴的细节描摹,都值得细细咀嚼,是落实语言训练的丰富载体。

从文体结构上看,故事平淡中带着波澜。文中有一条明线是由“钱”与“书”串联而起,形成了“缺钱买书—要钱买书—塞钱买书—凑钱买书”的“线轴”,“钱”与“书”之间的碰撞与冲突,推动着故事情节的逐步递进,层层深入。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抓住关键事物,探寻线索、梳理文脉,学习文章结构上层层铺垫的绵密手法。

从语言风格上看,这篇纪实散文出自小说家梁晓声之手,因此课文也略有小说的味道,以“镜头”切换的方式描摹刻画人物,这就是表达的精髓所在,既有细致入微的动作白描,也有语言、外貌等细节刻画,还有反复、倒装等写法的巧妙运用。因此,教师要解开文字的密码,引导学生以捕捉“电影镜头”的方式,在品读细节中想象画面情景,体味字里行间深藏的舐犊之情。

从情感表达上看,伴随着文章情节的推进,作者的心情跌宕起伏,从欲求不得的“失魂落魄”到置身场景的“鼻子一酸”,每一种情绪都伴随着故事的延展而自然萌生,这条情脉形成了一条暗线。教学可以以此为触发器,触发牵动心绪的那一幕幕场景和一处处细节,在品读涵泳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二、教学建议:立足学习主体,踩实训练点

教学生长点的确定,不仅要对教材中丰富的语境进行充分挖掘,还要立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提炼适切的言语生长训练点,将教学内容转化成有抓手、有梯度的教学策略来推动,在扎扎实实的学习活动中让语文要素自然落体。

1.探求结构密码,把握绵密铺陈

阅读叙事性文章,梳理文脉是一个重要的能力。常用的方法有以时间为序,把握事情的要素等,但这样学生并不能领悟“这一篇”中独特的架构方式。因此,文脉梳理也应成为提升语用能力的重要契机,让这一常规策略展现出全新的价值。

《慈母情深》一课在“初读课文,探寻主线”板块中,笔者采用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1)(出示:失魂落魄、不忍心、鼻子一酸)这组词描写的是什么内容?

(2)“失魂落魄”是怎样的状态?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作者想要买《青年近卫军》想得失魂落魄,课文围绕着这本书写了什么内容呢?(生尝试进行了概括,散乱且不完整。)

(3)作者买书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钱”和“书”贯串全文,作者围绕着这两个关键事物是怎样一步步讲述故事的呢?快速浏览课文,试着概括。(生以“钱”和“书”概括文意,表述明显有序完整。)

(4)“钱”和“书”串联起故事的脉络,推动着故事情节的逐步递进,层层深入。看着图(见图1)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生言简意赅、条理分明地概括了课文内容。)

图1

(5)在故事推进的过程中,作者的心情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失魂落魄”到“鼻子一酸”,作者究竟经历过什么呢?

从表达效果上看,学生的语言与思维都在齐头并进,从最初空泛而谈、零散混乱,到扣住关键事物完整表述,再到依据图示简明概括,言语思维逐步走向聚焦。这样,学生对文本结构的探索提升到理性的境界,言语表达的训练目标提升到智慧发展的层面。

2.探究语言形式,破译表达秘妙

对语文意识的遵照,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到对语言文字的凝视中来。这不仅要聚焦特殊的字眼,还要关注和探究文章中特别的表达方式。

在此文中,反复手法的运用贯串在场景与细节的描摹中,并从多个维度加以呈现。如在对母亲工作场景的描写段落中,“七八十”这个数字反复跳入眼帘。关注反复语言,解读背后深意,教师选择了避繁就简,通过师生合作,用简约的过渡语进行串联,形成回环复沓的诵读:

(师)放眼望去……(生)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

(师)定睛一瞧……(生)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

(师)抬头一看……(生)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

(师)置身其中……(生)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师)耳畔还有……(生)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在朗读中,师生与作者心音合鸣,从所见所闻到周身所感,反复体验这“七八十”带来的强烈感官冲击,深感母亲的心酸与不易,真切感受到反复这一表现手法包含的力量。

又如第19 自然段描写母亲的形象,三次“我的母亲”出现在对动作与神情细致的描摹中,不仅运用了反复手法,还巧用倒装。针对这样的表达方式,学生无法深层领悟言外之意。于是,教师进行了巧妙的变式处理,让学生通过改写的方式进行对比。书中原句:“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改写之后:“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她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学生在反复咀嚼中,品出其间的深意:这一声声的“我的母亲”,恰如深情的呼唤,将一帧帧画面分解细化,将母亲的形象定格在读者的记忆里。这些文字裹挟着画面,饱含着情感进入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解开表达秘妙后,在朗读中体味反复词汇所带来的情感微妙之变。

3.融合情感体验,活化迁移运用

在高年级教学中,感受词语意蕴、体会文章情感是阅读教学的重难点之一。“鼻子一酸”不仅是课文情感的一个制高点,也蔓延在文章的每一个细节处,聚焦“鼻子一酸”,揣摩文本内容背后的心情故事,为言语智慧的生成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本课的表达训练中,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巧挖资源甄选素材,一幅幅令人“鼻子一酸”的画面在眼前自然铺展:

暑假结束,暂别老家,望着车窗外向我频频挥手的爷爷奶奶……

未能获得如愿的成绩,老师轻抚我的肩膀,并给我鼓励的拥抱……

当饱含着情感的记忆被充分激活,教师顺势搭建起生活化情境的写作平台,与习得的言语形式融为一体,学生的表达就显得情真意切:

我和妹妹闹别扭了,一直没有理睬她。第二天起床,看到床头柜上放着一张精致的贺卡,上面有一行很用力写着的歪歪扭扭的字:“姐姐:祝你生日快乐!爱你的妹妹。”不知怎的,那一刻我怔住了,妹妹心里始终有我,用尽小心思让我开心,而我却一直对她心怀“敌意”,自己是多么不该呀!我忍不住鼻子一酸,眼泪不自觉地盈满了眼眶,一滴滴落下,把贺卡打湿了。

紧扣单元核心要素,提炼单篇文本价值,深度解构训练目标,让教学设计剑指言语智慧,在深入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感知、历练、研磨、表达,促进言语智慧的发展,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打好底色。

猜你喜欢
言语要素细节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细节取胜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