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茂名市公馆镇乡村发展路径探析

2022-11-28 08:54蔡倩仪蒋依霖梁诗
南方农业·下旬 2022年9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蔡倩仪 蒋依霖 梁诗

摘 要 城市近郊镇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区域之一,其发展路径及发展模式备受关注。茂南区公馆镇作为广东省茂名市的近郊城镇,凭借其区位、乡村环境等优势条件承接了茂名市外溢的城市功能资源,极大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基于此,结合公馆镇的产业基础优势、交通运输条件、城镇风貌特征等,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及城乡融合等多方面论述城市近郊镇的乡村振兴路径,探讨近郊镇乡村振兴发展的特点。

关键词 乡村振兴;近郊镇;广东省茂名市公馆镇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8.04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全面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强调,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进一步为我国乡村建设明确发展方向。2022年,广东省加强推进镇域乡村振兴发展工作,明确建立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机制及实行分层分类帮扶,对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等提出了实施性要求,强调从镇域层面推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扎实建设乡村重点项目,把乡村发展落到实处,从根本上实现农民富裕。

城市近郊镇位于城市与乡村的连接地带,是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和桥头堡。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城市近郊镇具有临近城市中心城区的交通优越性,更易接受城市功能扩散辐射,且拥有庞大的人群消费潜力。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近郊镇拥有更好的基础条件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但同时,城市近郊镇由于受中心城区扩张的“侵蚀”,空间资源紧缺、人才流失、耕地闲置荒废等问题严重[2]。因此,本文以公馆镇为例,探索近郊镇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径与模式,以促进城市近郊镇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城乡融合。

1 公馆镇乡村发展的特征与问题

公馆镇位于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的西郊地区,距茂名市中心约10 km。全镇面积103.66 km2,下辖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2个行政村及216个自然村(见图1)。公馆镇西与茂名市化州市交接,北与金塘镇和高州市石鼓镇接壤,南与镇盛镇和吴川市浅水镇相接,东与新坡镇毗邻。其田园、湖泊、森林等生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东北临近茂名市露天矿生态公园,南邻茂名市森林公园,具有优质的发展环境。

1.1 乡村发展的特征

1.1.1 区域交通便利

作为茂名市的西出口,公馆镇的地理条件良好,交通便捷,距茂名市中心城区约10 km,距水东港约30 km,距湛江机场约100 km,距正在建设的粤西国际机场只有40 min车程。公馆镇位于汕湛高速及沈海高速公路之间,镇区内拥有茂化公路、油城路、环市西路、茂高公路等城市干道,S291贯穿其中,与周边城市互联互通。镇内有国家一级火车站——茂名西火车站,向东可抵达深圳、广州等地,向西能直通西南各省(见图2),优越的铁路交通条件使公馆镇成为了粤西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基地,为发展城乡一体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1.1.2 茂南工业重要载体,区级资源丰富

近年来,茂南区坚持走“工业强区”之路,以茂南石化工业园、茂南工业产业转移园、中高茂名高岭土产业园、南方国际汽车产业园、茂南中科云粤西产业园为主要抓手,聚焦重点产业、核心产业发展。其中,茂南工业产业转移园、茂南中科云粤西产业园分别分布于公馆镇的艾屋村、甘底村及书房岭村,双园区建设用地接近1 600 hm2,2019年双园区生产总值占茂南区生产总值的20%。同时,公馆镇拥有茂名大学城这一市级科教创新教育资源,茂名市共设有1个本科院校及3个专科院校,其中1个本科院校分校及2个专科院校均分布在公馆镇的茂名大学城内,为公馆镇提供人才资源。

1.1.3 农业产业综合强镇,渔业产业突出

2020年,公馆镇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镇内有水稻、蔬菜、速生丰产林、水果、禽畜养殖和淡水养殖六大农业支柱产业。其中,罗非鱼养殖业是公馆镇的头号支柱产业,全镇共有6家罗非鱼苗繁殖场,

1 200户养殖专业户,近3 000 hm2的养殖面积,罗非鱼总产量达3.8万t,年产8亿尾优质罗非鱼种苗,其中,罗非鱼种苗生产基地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质量最优的罗非鱼良种基地。作为全国“一村一品”(罗非鱼)示范村镇,公馆镇罗非鱼产业发展已超过50年,经历了“水边-栏猪,水面-群鸭,水中-池鱼”的立体养殖模式到现代无公害养殖模式的发展历程,已形成饲料生产、种苗培育、标准化养殖、产品加工、科研创新和物流营销一体化的产业链。在后续的产业发展中,公馆镇将进一步发挥“罗非鱼专业镇”的产业优势,加大鱼苗繁殖技术研究、不断研發优化新品种,推动罗非鱼高质量养殖、深层次加工,全面打造公馆镇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的金字招牌。

1.2 存在问题

公馆镇虽具有区位、人文历史、农业产业等乡村振兴发展的基础条件,但也存在很多突出问题。1)农业发展水平较低,缺乏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2)缺乏有效的镇域统筹规划,公馆镇内交通短板突出,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分配不均。3)村镇建设质量参差不齐,未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形成独特的村镇风貌。

1.2.1 农业发展水平较低

1)公馆镇内耕地面积约2 900 hm2,占镇域面积的27%,但由于茂名市年降水分布不均,全年降水量的80%集中于4—9月,年蒸发量大及农业灌溉设施年久失修、水资源难以留存等问题造成耕地闲置撂荒现象严重(见图3)。2)个体养殖户因缺乏优良水源及净水设备技术,导致罗非鱼养殖水体易受污染,造成罗非鱼养殖质量下降。3)如图4所示,公馆镇罗非鱼虽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但仍以养殖业及少量初加工产业为主,缺乏深加工产业及自主品牌销售,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链仍存在薄弱环节。

1.2.2 交通短板问题突出

1)公馆镇主要依托茂化快线(G325)建设发展,但G325为茂名城区至化州城区的主通道,不仅承担过境交通功能,还承担镇区日常生活性交通功能,造成中心镇区客货交通混杂,存在交通安全隐患。2)镇区主要干路为化牛公路、茂化快线、环市西路,均兼顾过境交通、日常生活等功能,镇区骨干路网尚未形成体系,无法形成交通微循环,其中,化牛公路两侧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等分布密集,造成高峰期拥堵严重(见图5)。

1.2.3 村镇景观风貌杂乱

公馆镇北部有优美的湖光环境,南部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形成了公馆镇多样的乡村生态景观。但由于缺乏规划引导,村镇民居的建筑选址较为分散,老旧、荒废的房屋无法拆除,导致当地建筑质量参差不齐,整体缺乏风貌特色,新居无新貌现象突出(见图6)。

2 路径探究

城市近郊镇应立足区位优势、借助城市外溢资源等条件,打造城市“后花园”[3]。针对公馆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交通短板突出、村镇风貌杂乱等问题,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从产业提质、生态宜居、风貌提升、城乡互融等方面,探讨城市近郊镇乡村振兴的路径。

2.1 产业提质

2.1.1 强化“三子”生产能力

公馆镇应依托良好的区位条件及农业优势,打造茂名市高标准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1)打造茂名粮食生产基地。推广“稻虾养殖、稻鱼养殖”等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提高种粮空间效益,同时采取“稻菜轮种”等方式丰富土地轮种作物类型,填补种粮周期收益。例如,公馆镇政府及村委加强与驻镇科技特派员及农业院校合作,结合最新的“稻虾养殖”等种养技术对全镇域内的农田进行选址,培养出一批种养试点(见表1)。同时,可组织科技特派员及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种植户进行种养技术培训,以提高农民种养技术,提升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2)打造茂名果蔬生产基地。采用“强化旧园、建设新园、采摘销售”的途径,改善专业设施及提高技术支撑,构建果蔬生产基地,拓展产摘结合等复合产业,打造茂名市近郊采销农旅阵地。例如,横山村现有

4 hm2葡萄哈密瓜采摘示范基地,以种植阳光玫瑰葡萄为主,年产量达4万kg。该基地采摘高峰期间接待游客7万~8万人次,可提供约80个就业岗位,对横山村的经济发展起带动作用。同时,为进一步提升示范基地的经济效益,公馆镇可采取“强化旧园”的方式,支持示范基地进行二期扩建,在完善基地原有旅客接待设施的基础上,拓展餐饮、教学、观赏等经营性体验项目。倡导在横山村及周边村庄推广种植阳光玫瑰葡萄,形成规模化种植,延长葡萄产业链条,形成葡萄产业群落,打造横山村阳光玫瑰葡萄品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2.1.2 强化主导产业优势

罗非鱼作为公馆镇的重要主导产业,也是公馆镇居民增加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目前,公馆镇已形成了集饲料生产、种苗培育、标准化养殖、产品加工、科研创新、物流营销于一体的产业链条,但仍存在鱼肉品质不高、产品加工不足、缺乏自主销售品牌等导致产品附加值较低的薄弱环节。秉着“产业每延伸一个环节,附加值可增加30%”的目标,公馆镇应积极延伸优化罗非鱼产业链。

1)引入生态循环养殖技术,净化养殖鱼塘水质,提升鱼肉质量。加强与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院校的合作,对养殖户开展生态循环养殖培训,利用“一塘一渠”“循环流水”等生态循环养殖技术对鱼塘进行生态化改造,采用生物生态的方法处理养殖尾水,净化水质的同时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拓展罗非鱼产品的精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依托公馆镇罗非鱼产业基础,选取临近茂化快线及油城路等交通干线的艾屋村、造腾村、横山村一带(见表2),以罗非鱼等水产深加工业为主、蔬菜水果加工产业为辅,建设发展以精深加工为核心的公馆镇预制菜产业园,进一步增加罗非鱼等农产品的附加值。

3)构建冷链仓储物流体系,填补产业下游仓储及物流功能。随着公馆镇农产品生产规模扩大、生產效率上升、市场消费品质需求升级,产品的储存量、冷鲜及快运需求也相应增加。因此,建设公馆镇二级冷链仓储物流体系是公馆镇提升未来乡村农业竞争力的必然趋势。公馆镇可选取临近油城路、环市西路与茂名西站等方便衔接公路、铁路、水路货运的重要交通干线节点作为一级冷链核心,承担全镇物流指挥职能,负责普通快递物流配送、生鲜农产品冷链配送、装卸搬运、连续输送、拣货分货、存储包装和信息处理等工作,将公馆产品进行整合储存运输。此外,依托公馆产业联盟等形式,吸纳龙头企业和产业园提供现有冷库,建设二级冷链支撑,承担零散村级的冷藏保鲜功能(见表3)。

4)加强品牌塑造,发展智慧营销渠道。公馆镇应顺应时代潮流,利用新媒体自媒体等网络直播平台,鼓励罗非鱼企业或养殖户使用短视频、直播、vlog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品牌传播宣传和产品销售。同时,鼓励企业和农户积极参加各种农业展会和广东省等地组织的农产品推介活动,多方面增强品牌宣传,强化品牌的市场认可度,促进全镇农业增产增效[4]。

2.2 设施完善:优化基础设施,完善生产保障

1)完善农业按水利设施。科学优化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做好公馆镇农业灌溉渠道改造工作。公馆镇内已全面覆盖农业灌溉设施,但由于灌渠年久失修,导致农田缺水、耕地撂荒,因此,公馆镇上游干渠支渠改造提升需连接好茂南区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做好日常管养工作,保障耕地用水需求。同时,由于公馆镇年降水量集中且蒸发量大,农作高峰期用水紧张,镇内可采取灌溉水分区调控方式,推行节水灌溉与蓄水池,结合种植业等重点项目优先修建农田蓄水池,储存非高峰期用水时段的灌溉水及降水,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的灌溉用水需求(如图7)。

2)完善道路交通设施。打通公馆镇南侧南环路,与G325共同承担茂名城区至化州市的交通联系,分解G325交通压力,疏解镇区的过境交通。同时加强对化牛公路设施高峰期的交通管控措施,禁行货车或实行客货分离,车辆可绕行S291—茂化快线,以减轻城镇交通压力。同时,倡导镇区内学校分年级错峰上下学,优化学校周边的交通路线(部分路段高峰期可实施单向行驶),减少交通冲突点,保障学生上下学的交通安全。

2.3 风貌提升:美化宜居环境,塑造独特风貌

2.3.1 分类推进风貌提升

结合分类指引推动村庄环境整治,为提升村庄品质提供空间载体。公馆镇村庄风貌提升主要分为特色示范类提升及整治提升类。1)特色示范类以周坑村、下垌村、油甘窝村、公馆居委及东华岭村为主,重点挖掘各村庄的地域特征和传统文化习俗,建设各具特色的岭南美丽乡村。在建设特色乡村的同时规划村庄产业发展、旅游发展、精品特色策划等重点发展项目(见表4)。

2)整治提升类以十万七村、横山村、书房岭村等村庄为主,重点清理整治破旧泥砖房、削坡建房、危房和违法建筑,推进村庄基础环境整治、绿化美化和农房立面改造等[5]。综合梳理村庄现状与发展需求,提出道路、门户节点、绿化美化、建筑风貌4类提升建设指引,规划村庄道路硬化提升建设项目、农房建筑外立面整治提升项目等提升乡村风貌的建设项目,建设美丽宜居的乡镇。

2.3.2 建设美丽宜居圩镇

公馆镇是粤西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之一,圩市商贸文化繁荣一时。公馆镇应对标《广东省美丽圩镇建设弓箭行动方案》中宜居圩镇的建设标准,融入“修旧如旧、建新和谐”的理念及模式,采取修旧如旧、设施提升、功能激活等3大措施激发场所活力,围绕“四街、四巷”的空间布局,设计丰富的活动功能,打造历史建筑网红打卡街区,利用新的手法技术重塑公馆镇老圩历史文化,展示公馆镇美丽圩镇新形象。

2.4 城乡互融

2.4.1 依托优质资源,深化农旅文商融合发展

顺应茂名市居民消费外溢和假日短途旅游等休闲需求,结合围绕公馆周边的茂名市露天矿生态公园、茂名市森林公园、灵惠寺等资源,打造油甘窝村生态文旅基地、周坑村森林科教基地等田园综合体,建成油甘窝村、周坑村、下垌村等特色示范村,设置健康养生、生态观光、休闲养老、科普教育、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和城市休闲功能,加强中心城区与近郊乡村的农旅文商产业融合,有效提升乡村经济结构与增加农民就业率。依托公馆镇的交通条件、空置农房和存量用地等资源,重点发展适合第三产业市场需求的产业,吸引城市消费群体[6]。

2.4.2 借助城市外溢“红利”,提升乡村服务功能

公馆镇承载着城市外溢产业功能,镇内现有茂南工业产业转移园、中科云粤西产业转移园及西城片区茂名大学城等市级资源,共有企业员工及学生群体近2万人。公馆镇可利用临近村庄的闲置、存量用地资源,配置适合企业员工及学生群体的配套服务,如在产业园周边布置日常消费、品牌餐饮、数码速印、便利驿站等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在大学城周边布置餐饮、短租或长租公寓、休闲娱乐等消费场所,满足企业员工及学生群体的消费需求,进而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

3 结语

城市近郊镇具有的区位条件、资源优势等,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7]。因此,本文通过论述茂南区公馆镇乡村发展的特征与存在问题,基于问题导向围绕产业、设施、風貌等方面提出了公馆镇乡村振兴的发展策略,以促进公馆镇建立美丽乡村,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实践(党的教育版),2017(11):4-20.

[2] 杨犇,栾峰,张引.提质、共融:大都市近郊乡村振兴的产业经济策略:以乌鲁木齐北部乡村地区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8,33(1):13-19.

[3] 张蕾.重庆市近郊地区乡村振兴路径探讨:以九龙坡区石坂镇为例[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1406-1418.

[4] 王相华.资源外溢承接与内生动力培育:特大城市周边乡村振兴发展的可行路径:以杭州黄湖镇青山村为例[J].浙江学刊,2021(4):42-50.

[5] 李和平,肖洪未.基于乡村振兴的都市区近郊镇总体规划研究:以重庆市安澜镇为例[J].南方建筑,2018(5):15-21.

[6] 魏琼,王玉霞,王家乐.乡村振兴背景下镇域乡村建设规划研究探析:以东莞市麻涌镇为例[J].城乡规划,2022(7):73-75.

[7] 周菁.大都市区近郊村庄规划与乡村振兴实践研究:以上海市枫泾镇新义村为例[J].产业观察,2022(15):6.

(责任编辑:张春雨)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