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健康分析与心理干预*

2022-11-29 02:42唐中萍孙丽艳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26期
关键词:偏瘫康复情绪

唐中萍 孙丽艳

(芷江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70)

脑卒中是现阶段造成我国人口首位死亡因素,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不但能够危害患者的个人健康和生活质量,也给国家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其中脑卒中偏瘫患者由于躯体健康损伤以及日常活动能力降低等,会明显提升心理疾病的发生率[1]。而心理状况对身体健康的反作用也比较明显,所以重视患者的心理变化,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对脑卒中偏瘫的康复具有一定地积极意义[2]。在现行的医疗体制之下,社区医院是患者实施疾病管理的重要场所,所以了解社区内患者的心理状况,寻找有效的干预措施,改善其心理健康和提升生活质量就具备了重要意义[3]。因此本文特此探讨以社区为单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健康分析与心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1~9月芷江西街道登记的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54~71(62.4±2.8)岁;疾病类型:15例脑梗死,27例脑出血。对照组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53~72(62.6±2.7)岁;疾病类型:17例脑梗死,25例脑出血。患者同意次本研究,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1)患者均满足上述临床诊断指标;(2)均为首次发病且无认知障碍;(3)均经头颅CT、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为脑卒中。

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的精神病史;(2)患有其他恶性疾病;(3)患者、患者家属不愿配合本次实验。

1.2 方法

对照组做特殊心理干预,根据病情遵医嘱常规进行综合专科相关治疗。连续治疗24周。

观察组按照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的心理健康状况评定结果,由社区心理咨询师及全科医师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由全科医师在门诊、病房进行),制定一对一心理干预方案。

(1)支持疗法:采取诚恳的态度来取得患者的信跟与合作,借助倾听与谈话的方式了解其心理状况,从其最想了解的知识方面进行入手,采用多元化的指导方式,详细讲解该病的特点、康复知识和治疗目的等。同时向患者讲解成功病例,使其能够了解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对自身的影响,鼓励其积极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增加治疗的主动性。

(2)放松疗法:患者仰卧在床上,在病房环境中播放一些旋律优美和舒缓的音乐,并指导其进行放松训练。

(3)认知疗法:如果在治疗中患者发生情绪波动时,那么就可以耐心解释其病情和预后,为其构建一个表达情绪的环境,消除疑虑,并在个人的认知水平之上进行调整,减少负面情绪的发生,充分调节积极 情绪。

(4)社会支持疗法:调动家庭以及社会的力量,共同关心和理解患者,治疗成功者可交流经验,并为其构建一个好的环境与人际关系,增强其适应与应对能力。连续干预24周,每4周1次,每次时间至少45 min。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组心理状况调查。SDS:总分的正常上限为41分,标准分为53分。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4]。

观察分析两组焦虑、抑郁分级。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纳入自拟调查问卷中,评估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记录患者焦虑、抑郁分级情况[5]。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进行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比率

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抑郁和焦虑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焦虑、抑郁比率对比[n(%)]

2.2 观察组心理状况

观察组心理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心理状况调查对比(±s,分)

表2 心理状况调查对比(±s,分)

组别 例数SDS评分SA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42 51.8±12.9 50.3±11.2 64.9±14.5 63.7±12.9观察组42 51.3±13.5 38.5±9.7 64.4±15.5 38.2±9.7 t 1.865 5.095 1.148 5.096 P 0.8627 0.000 0.8462 0.000

2.3 观察组焦虑、抑郁中重分级

观察组焦虑、抑郁中重分级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焦虑、抑郁分级对比[n(%)]

3 讨论

焦虑指的是一种生理性紧张的症状以及对未来忧虑为主的不良情绪状态。焦虑不但可以表现为情绪,也能够表现为焦虑症状以及焦虑障碍等[6-7]。其中焦虑和抑郁均会对机体产生一定地应激反应,并表现出躯体与社会功能的缺陷[8]。而给予患者抗焦虑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可促进瘫痪肢体康复。本文在研究中,选取2020年1-9月芷江西街道登记的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观察分析干预前后两组心理状态调查及心理健康水平情况。

患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存在多种:(1)生物方面。焦虑、抑郁跟损伤位置存在密切联系,其中大脑前部病灶作为情绪调控的中枢,其存在调节人的心理活动等基本功能。特别是前额叶皮质内侧面,如果这个侧面出现损伤可通过去甲肾上腺素与5-羟色胺神经受体的作用,使得自主神经反射出现异常,所以如果这个位置出现损伤那么患者的焦虑症状就会愈发明显[9]。同时,焦虑的发生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存在密切联系。有研究发现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的5-羟色胺鱼去甲肾上腺素通路,极易损伤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2)社会支持方面:若一个人存在较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子信心,可显著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所以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够显著增加抗压能力,提高其战胜疾病的自信心,而促进和维护其身心健康存在一定地积极意义[10-11]。(3)认知评估方面。患者经常会存在疾病认知错误,比如认为脑卒中偏瘫不能治愈等[12]。因为患者不能准确评估疾病的预后,导致出现过分概括化等错误理念,从而引起情绪障碍[13-14]。

研究显示,识别筛查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情绪障碍,能够早期进行发现与消除负面情绪,并及时实施有效干预可以减轻脑卒中后情绪障碍对该病的负面影响,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功能结局和生活质量[13-14]。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其情绪状态及认知功能。通过增强对脑卒中偏瘫心理相关知识的推广,让患者可以准确客观认识和对待这种疾病,使其能够积极治疗,加快肌力恢复,促进病情恢复。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前焦虑、抑郁比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在未实施心理干预前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情况。

对患者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并定期为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不但可以促进其身心健康,还可以使其得到关爱与帮扶,使他们早日能够走出心理阴影与生活困境[15]。通过实施综合干预让患者感受到自身健康能够被社会所关注,有利于社会和谐。并且还可以号召全社会共同进行参与,形成主动关爱患者心理健康的环境。结果显示,观察组心理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综合治疗基础上加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本研究的意义通过探讨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然后提出有关的干预对策,将其作为心理咨询对象,通过心理健康理论为临床护理提供一定地实践参考。让患者的社会性得到一个良好的发展,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结果显示,观察组焦虑、抑郁中重分级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

及时的康复治疗是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的有力保障。康复不仅是物理治疗,也是心理干预。有效地干预脑卒中患者的心理问题对于增强自信心、回报社会非常重要。脑卒中患者常见心理问题较多。例如,心理否认。随着身体状况的突然变化,患者无法立即接受,甚至拒绝承认脑卒中导致受伤或瘫痪的事实。焦虑在脑卒中的急性期更为常见,在不了解病情和预后的情况下,随着肢体功能的缓慢改善,患者经常会感到焦虑和僵硬。很多患者会因为一些小事而紧张并大喊大叫,出现抑郁症倾向。患者逐渐变得抑郁甚至绝望,情绪长期处于低谷,避免与家人、朋友和医护人员接触。常常默默的伤心,盯着墙壁发呆。有较强烈的自卑感,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明显降低,患者过分在意他人的意见和态度。他们认为自己瘫痪,身材走样,经常羞于见人,不想参加社交活动,不敢直视别人的眼睛。

病人情绪的有效表达是康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给患者适当和安全的机会与亲人交谈,以缓解他们心中积聚的愤怒和悲伤,恢复平衡。康复治疗师在帮助患者进行功能训练的同时,应鼓励患者与他人交流,参与娱乐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当患者的康复锻炼取得一定进展时,应及时表扬和验证患者。通过触摸一些成功案例和先进人物的行为来鼓励他们,增加患者克服困难的信心,使他们不断适应,增加独立性。患者受到热情的对待和照顾,感到被尊重和理解,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和情感上的满足。医生经常与患者交谈,采取各种护理措施,考虑到患者不同的性格和心理需求,针对影响患者康复的因素开出对症治疗,寻求患者配合,尽量让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因此,医护人员考虑患者的心态,必须对患者讲解康复知识并考虑患者的吸收水准。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保证患者能够对自身患有的疾病有更系统的认知以及规划。了解患者的实际水准,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尽快适应新环境所带来的不适感。医护人员安排护士帮助患者适应病房环境,消除陌生环境对于患者的心理压力。医护人员还可介绍该病房内部的生活常识,如坐浴使用情况以及卫生间使用情况,帮助患者能够更好的在此环境中生活。安排病房时,尽量一人一房,减少患者出现不必要的心理干扰。对于无子女的老年患者,医护人员必须让患者感觉到温暖,降低患者的潜在孤独感。且老年脑卒中患者在治疗时,还需要灵活的应用护理知识,调节患者的体态。根据患者的心理障碍,给予鼓励,帮助改善患者的心理问题。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况,提高心理健康,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偏瘫康复情绪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