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影响下的包装设计教学的改革探索

2022-11-30 03:27安澜
西部皮革 2022年22期
关键词:特色设计文化

安澜

(东北大学 艺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9)

引言

信息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加快了世界经济与文化的整合进程,“文化趋同”现象让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正遭遇着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流失。如何在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秉持本地域文化特色,在设计中体现民族文脉,是艺术设计领域亟须解决的问题。高校包装设计专业作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孵化培养基地,应整合利用现有地方文化资源,对本地域特色文化进行挖掘与保护,将其引入教学活动中,针对专业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与探索,以补齐传统教学体系中所存短板,更好的助力于地域特色文化的保护与继承发展。

1 包装设计教学融入地域文化的必要性

1.1 人文素质教育发展之需要

知名文化人类学者马林洛夫斯基指出,人类社会中,一切生物的需要已转化为文化的需要。包装设计是一门以文化为本位,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学科,无论是在设计理论或实践中,都应将其视作一种文化形态[1],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根基。当前包装设计人才市场人才匮乏之呼声不绝于耳,但真正缺失的是富有综合人文素养的高质量人才。设计缺乏对于本民族文化特征、地域差异、消费者社会文化心理现象的深层次研究,找不准卖点,又何以使作品在市场竞争的激流中立足不倒?因而作为培养新时代包装设计人才的教育,包装设计教学理应将地域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人文历史、民间艺术等多方面知识融入教学过程,通过地方现有资源,为学生搭建起一个感性具体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理解本地域文化的深层内涵,掌握消费者的社会心理特征和消费观念,正确处理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推动未来设计师民族意识的觉醒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

1.2 地域特色文化传承之使命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与积极践行,是人民群众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心与支持。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文化加速融合下,外来思潮的席卷而来与国人对本土文化的淡漠,正让大众的精神与心灵经历着“文化荒漠”的双重洗劫,地方文化特色逐渐式微。根据人类文化学理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习惯、理念、思维与认识,能够充分反的映在风俗、节庆、服装、建筑、艺术等各领域。然而,当社会发展要素产生变化后,人类文明的发展机制也会同时改变,进而转变特定区域的思维模式与行为习惯,致使特定区域的文化传统“衰退”或“异变”。经济要素是影响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关键要素,当经济的形态、形式及内涵转变后,会生成全新的文化体系[2]。因而,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合于包装设计教学,是让地方文化充分体现现代经济发展诉求的所需,也是大力提升地方特色文化传承质量的必然之义。

2 地域文化特色包装设计教学现状之分析

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包装设计,是一个区域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在产品包装上的延展与体现。当一件产品包装融入地域文化和特色元素时,不仅富有独特的品牌形象与审美特色,更能成为一种让众人产生移情共鸣的载体。当前,受诸多因素所致,国内地域文化包装设计教学尚存在诸多瓶颈难以突破。第一,教学前期对于市场调研与地域文化考察力度不足。尤其是在当代商品丰富性、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大环境下,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多重视后期结果呈现而忽略前期对市场需求、消费者心理模式的充分调研,难以真正了解包装所需解决的市场问题。当下世界瞬息万变,东西文化之交融碰撞使商品市场的发展日新月异,设计者理应随着世界营销环境的变化,积极灵活地做出科学决策。可以肯定地说,在未对于市场做深入的了解、认识、分析,未建立起系统的设计前期市场调查准备工作,在设计信息依据、市场销售信息及产品目标需求都处于空白状态下开展包装设计工作,只能是作徒劳无用功。第二,教学中产学研的实践环节脱节,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新时代包装设计人才培养需求。除少部分专业艺术类院校外,高校包装设计教学普遍存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衔接不足的现象,虽然强调了实践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往往由于缺乏对设计流程的整合训练,导致学生很难进行充分的设计实践与演练,更因条件和场地的局限性,学生、教师和企业之间缺少实际的合作交流,设计实践“走过场”现象屡见不鲜,设计方案的完成多只是流于表面形式的改变,学生缺乏专业的实践渠道,专业能力阻滞不前,学习热情和动力也随之倦怠。第三,教学内容单一,课程设计与思政元素的联系有待加强。包装设计作为艺术专业主流课程,应肩负起以美育人、净化心灵之重担,学生在学习中应加深对文化传统、人文素养还有家国情怀的理解。而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往往对我国古代传统器物造型、纹样图案、材料运用缺乏更深层次解读,虽然在设计中具备一定的民族文化元素应用意识,但对之真正的理解匮乏导致作品的内涵多浅显流于表面,难以将优秀民族文化、家国情怀等与包装设计作品深度融合[3]。针对上述症结,建议加快包装设计教学模式改革进程,助力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 地域文化特色包装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策略

3.1 增进地域文化包装设计教学中的市场调研

包装设计专业不是闭门造车,设计产生的初衷就是为解决社会问题服务,应与特定的产品条件相适应。学生通过该教学环节建立起市场调研的概念并掌握基本方法。要想保证产品的包装设计彰显地方文化特色、贴合市场竞争需要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在设计前期,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深入市场调查,全面了解产品所在地区的文化、企业信息、目标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及现有包装设计的优劣势等,并对市场调研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如在进行东北地域特产包装设计时,应组织学生前往东北地区市场上选择本地企业,了解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文化内涵以及对于产品包装设计的具体要求,同时开展针对目标商品的专项调研,汇集市场中同类商品的相关信息进行逐项分析,学生根据对企业实态调查和商品调研的成果所得资料撰写调查报告,对后期的包装设计先形成指导性意见。然后组织学生利用文献查阅、走访地区文化传承者等渠道,对于东北地域特色文化,诸如满族剪纸工艺、辽西木偶戏、鄂伦春族桦皮画等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寻找包装与民族民间文化的契合点。

3.2 完善包装设计教学中的产、学、研实践融合的立体教学模式

较之其他学科,包装设计专业具有更强实践性。要求学生具备完善的设计操作能力与解决实际包装设计问题的能力,精准实践教学、坚持产学研合作应成为未来包装设计教学的基本方向。具体而言,一是高校要建立起校企合作培养、学术导师和企业兼职导师联动教学的“双轨制”培养模式,构建起与专业对口的产学研窗口;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形成教师与企业对接的形式,设立创客空间、艺术沙龙等实践教学模块,通过校企合作历练学生实践能力;二是教赛融合,将课程实践项目与主题竞赛、企业命题项目结合,以赛促学、以赛促练。针对包装设计课程实战性的特点,组织学生参加诸如由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包装结构设计大赛”、中国包装联合会主办的“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等纳入教育部学科竞赛排行榜的赛事,并对具有商业发展潜力的作品申请外观设计国家专利。在学生参赛过程中,一方面通过项目驱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创作过程有效锻炼学生设计能力;另一方面竞赛作品严格的规范要求也有助于规范学生的设计标准;同时小组成员的分工协作也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的重要途径。此外,还可组织学生参加包装行业展会、参观印刷工厂等,多维度拓展教学实践空间;体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延展性,拓展学科建设的影响力。

3.3 加强包装设计课程的跨学科融合与思政元素挖掘

包装设计专业课程矩阵呈现多学科交叉的应用技术学科特征。不仅有视觉传达语言中基本的造型、图形、色彩等艺术成分,又包括材料结构、印刷工艺等技术要素,还涉及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学、可持续发展等商业元素和社会文化[4]。高校教学改革要立足多元文化模式,以本土文化为导向,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打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课堂上不仅教授学生专业知识技能,还应帮助其树立正确设计观念,培养社会责任感与人文素养。如图1,教学中以“立德树人”为本位,引导学生对审美性、安全性、实用性、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进行深入思考探讨。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结合时代与社会发展诉求,可将包装设计教学的思政建设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重点传授基础理论与技能。同时有意识规划思政融入点,在探讨包装设计发展中将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成果引入课堂。如向学生介绍历史悠久的地域特色器物造型与纹样设计、地域特色材料,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与自豪感;第二阶段,逐渐加大跨学科构建课程体系的比重,注重艺术、科学、人文等多学科研究。如在讨论“东北地域包装设计的图形元素提取”时,让学生从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中提取民族特色图案纹样作为设计载体,让学生深入感知不同民族独具韵味的文明成果。在讲授包装设计材料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从环保的角度切入,根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通过将一些地域本土材料作为包装载体,引导学生对过度包装造成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问题加以反思,进而回归设计伦理道德与社会责任心;在探讨“包装色彩搭配”时,则可鼓励学生从中式传统配色中汲取灵感,感受中式传统用色的诗意与含蓄,让学生体会风雅的中式色彩,在提升审美之际激发文化认同感;第三阶段,要求学生投入社会实践与设计竞赛中,通过主题性作品设计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国人审美追求。以现代设计的方法和表现语言对传统文化重构和再造,引导学生设计出具有浓厚历史文化感的视觉符号的包装作品,彰显中国气派、中国精神、中国品格[4]。

全国教育大会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思政元素应贯穿教学全过程。高校艺术设计类教学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塑造美好心灵、提升美育水平之重任。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弘扬中华民族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设计理念与技能,树立中国美学观念与传统意识,推动地域文化与民族艺术进行创造性转化和新型发展,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

4 结语

地域文化特色包装设计教学的未来,是一种新兴的与社会文化建设、商业市场经济密切结合的多元教育模式,同时也是一种“实践制胜式”教学模式的开启。未来的高校包装设计教学应抓住机遇,加大对社会资源、地方文化的整合力度,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特产品牌,从而更好地传播本地域特色文化,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专业强、洞悉市场消费需求、响应时代新声的复合型包装设计人才。对本文的探究,希望可以给当前的地域文化包装设计教学带来一些改革探索的启示与感悟。

猜你喜欢
特色设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谁远谁近?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