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研究

2022-11-30 11:07杨小燕副教授廖清远副教授
商业会计 2022年21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岗位财务

杨小燕(副教授)廖清远(副教授)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5)

一、研究意义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将“持续更新并推进专业教学标准建设”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开发专业教学标准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工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因此,进行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研究,研究与职业岗位能力对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对于推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新版《目录》将高职会计专业更名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但截至目前,尚未颁布“大数据与会计”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基于此,开展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研究,可以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建设提供引领,为专业教学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推进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特别是结合数字经济转型,开发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对高职院校明确会计人才培养定位、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实施专业教学、开展教学监督与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与规范性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英、美等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对职业教育专业标准的研究起步较早,也较为深入,主要从开发流程、研制依据、专业课程体系等方面展开。英国通过对接就业标准和职业标准,将就业岗位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标准所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作为专业标准开发流程的逻辑起点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美国以“专业课程”为开发专业标准,按照职业标准和要求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澳大利亚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德国依托《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框架教学计划编制指南》对双元制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不断进行完善;俄罗斯专业教学标准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特点,实施从上自下开发、各级教学标准统一的开发流程。

(二)国内研究现状

自2004年上海以课程教学改革为载体启动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后,我国学者对专业教学标准的研究不断深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内涵与定义:职业教育专业标准是职业教育的专业规范和具体要求,也称为专业质量标准,由专业名称、职业面向、专业核心能力标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教学基本条件、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构成;是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原则性、指导性文件;是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建设路径:运用“校企协同”共建共享标准化的专业标准开发思路;按照“分析人才需求→分析职业岗位能力→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编制标准”四个步骤研制专业教学标准(杜怡萍,2016);提出“三纵四横”结构化图式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建设路径(冯志军,2018)。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特殊问题解决方案: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建设需要坚持双主体育人、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高学勤,2019;崔发周等,2021);产教融合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可以实施“政校行企”四方协作模式(郭霄霄,2020);“1+X”证书制度融合专业教学标准可以采用书证融通的方式建设(凌旭,2021)。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研究:马元兴(2016)提出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要突破高职会计专业原有教学标准,重构课程体系;刘双平(2020)提出构建“1+X”职业技能等级与会计专业教学标准融合框架。截至目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到的与“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少。

(三)研究综述

综上所述,现有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研究呈现以下特点:(1)从多个研究视角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较为丰硕。(2)研究方法以理论分析为主,质性研究较少,研究成果缺乏实践性。(3)研究成果较为宏观,主要从整体层面来研究专业教学标准建设,从具体的专业层面,结合职业岗位能力和数字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开展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研究成果较少。(4)缺乏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后,新版专业目录中“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研究。

三、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思路

本文以会计职业岗位能力为逻辑起点,开展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研究,形成数字经济背景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引领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建设。

整体开发思路如下:第一,对行业、企业、院校和毕业生开展校企调研,分析数字经济背景下财会行业的岗位设置情况、能力素质需求状况、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现状,明确大数据与会计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形成人才需求调研报告。第二,确定会计职业岗位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总结梳理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应该具备的职业岗位能力,归纳出以“财务数字化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形成职业标准,明确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教学标准的建设提供科学的逻辑起点,提高新时代会计人才培养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要求零距离。第三,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逻辑起点和核心,设计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明确专业具体实施保障措施,形成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标准,有效推动专业的建设发展,提高数字化财务人才的培养质量。第四,结合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开展实践研究,依据所开发的教学标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标准等规范性文件,不断更新与完善。如图1所示。

四、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内容

(一)校企供需调研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数字经济时代用人单位会计岗位设置情况和招聘岗位需求信息,掌握用人单位招聘会计人员对工作经验、学历水平、薪资水平、素质能力等具体要求,本研究面向企业、行政事业单位、高职院校、应往届毕业生等多个对象,长沙、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珠海等多个地区,互联网、房地产、金融业、教育培训、广告传媒、医疗、物流等多个行业,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多家招聘网站,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本次调研先后查阅分析了《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年)》《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重要的国家政策文件,调研了来自近10个城市的32家企业,以及近20所开设了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运用爬虫技术收集和整理了近十万条招聘网站信息,运用EXCEL、Python等软件工具进行汇总分析,形成调研报告。调研结果显示,85%以上的企业设置了专门的会计岗位,基层会计岗位需求量仍然较大,也出现了如财务数据分析、财务共享、ERP实施顾问等与新兴技术相关的新岗位(具体岗位需求如上页图2所示);83.7%以上的企业希望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49.68%的企业招聘会计岗位的学历要求为大专以上;95%以上的企业希望会计人员能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和ERP财务软件;新兴岗位提出了具有SQL数据库处理和分析、熟练使用Python、BI等大数据工具的能力要求。

图2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主要就业岗位分布图

(二)核心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职业岗位能力是完成具体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表现为人才培养目标中的能力规格,是有效支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关键要素(崔发周,2021)。科学准确地对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形成专业职业能力标准,是构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依据。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主要应聘到出纳、财务会计、财务数据分析、管理会计、税务会计、财务共享等基础会计工作岗位,根据这些岗位需要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结合专业调研,开展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形成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职业能力标准,其中核心专业能力包括云财务智能核算、智能化成本管理、财务数据挖掘与分析、智能税务处理、智能财务软件应用、财务共享等“财务数字化应用能力”,核心非专业能力包括团队合作、自主学习、劳动精神、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

(三)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调研分析结果,紧紧围绕该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以及岗位所对应的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确定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及数字经济蓬勃发展需要,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数字思维、会计思维、人文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创新创业能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良好的信息素养,掌握智能会计核算、管理会计、智能税务会计、智能成本核算、财务大数据应用技术、财务大数据分析、智能财务软件应用、财务共享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云财务智能核算、智能化成本管理、财务数据挖掘与分析、智能税务处理、财务软件应用、财务共享等基本技能,面向各类企业、中介机构和非营利组织,能够从事智能财务会计、财税数据分析、财务数据管理、财务共享、税务会计等岗位工作,“懂会计、懂业务、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四)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培养规格

为实现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基于该专业对应的主要就业岗位及核心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学生在素质、知识和能力方面应该达到相应要求。素质要求方面,学生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能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能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制度,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具有会计职业道德,具有职业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知识要求方面,学生要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大数据技术基础、办公软件应用知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纳税实务、财务共享、云财务智能会计等知识。能力要求方面,学生要具有能熟练办理现金收付、银行结算业务,编制收、付款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出纳业务能力;具有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和会计报表的会计业务核算能力;具有熟练使用智能财务软件完成经济业务智能化处理的能力;具有运用Python、EXCEL、BI等大数据工具解决具体财务问题的财务数字化应用能力;具有运用大数据应用技术和财务大数据分析工具进行财务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的能力;具有熟练使用智能财税软件进行纳税申报、税务分析和税收筹划的能力;具有数字化资本运营管理能力。

表1 核心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五)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以培养“懂会计、懂业务、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引入新技术、对接新职业岗位,以培养“财务数字化应用”核心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有机融入助理会计师职业资格证书和“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体现全面发展、应用型、个性发展等三个方面进行定位,构建“四层次四模块三维度”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依据“专业人文素养、财务数字化基本能力、财务数字化核心能力、财务数字化拓展能力”四个层次,按照基本素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能力拓展课程等四个模块,从“人文素养、会计知识、大数据技术”等三个维度,构建了“课岗证融通”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冯志军,2018)。

第一维度会计知识需要涵盖经济、财政、税务、企业管理、财务会计、智能成本核算与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将全国助理会计师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有机融入到专业课程中,使学生系统掌握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通过全国助理会计师资格考试(杨小燕等,2021)。第二维度大数据技术需要涵盖人工智能基础、大数据基础、大数据应用、大数据采集、大数据清洗、大数据可视化等知识和技能,运用大数据技术将传统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打造一系列“财务数字化”课程,将财务数字化应用、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试内容融入到“财务数字化”系列课程中,使学生掌握职业岗位的新技术、新技能,培养学生职业岗位适应能力。第三维度人文素养需涵盖思想政治素养、科学素养、文化素养、信息素养、人际沟通素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将英语、普通话、计算机等等级证书的考核内容有机融入到素养课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社会责任感、社会参与意识、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为了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进阶式培养,分别将三个维度的课程分布在基本素养、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能力拓展等四个模块,按照知识递进层次,分6个学期开设,每个学期都涵盖三个维度的课程。基本素养模块包括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治等课程。专业基础模块包括经济学、统计学基础、基础会计、管理会计基础、经济法、企业财务管理、人工智能基础、大数据基础、数据库基础、网络安全等课程。专业核心模块包括云财务会计实务、智能成本核算与管理、智能化税费申报与管理、数字化管理会计、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财务大数据应用、财务大数据分析、财务机器人开发与应用等课程。专业能力拓展模块包括审计基础与实务、纳税筹划、企业管理、企业内部控制、财务共享服务业务处理、互联网金融、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等课程,课程总学时一般为2 800学时左右。课程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四层次四模块三维度”课岗证融通课程体系

(六)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财务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实践教学是专业理论向专业技能转化的重要手段(刘双平,2020)。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以培养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构建了由“理论课程实务化、实务课程实践化、综合实训课程整合化、真实岗位体验化”四级别实践课程组成,通过“认岗-随岗-轮岗-顶岗”四环节来实施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4所示。

图4 “四级别四环节”实践教学体系

将理论课程设置成为理实一体化课程,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融通完成认岗,实现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将专业实务强的课程设置成集中实训课程,通过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与课程分岗实践任务相融通完成随岗,实现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进行整合,通过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相融通完成轮岗,实现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设置顶岗实习,将学生送入企业真实岗位进行职业体验完成顶岗,实现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设置有云财务会计实务、智能化成本管理与核算、智慧税费申报与管理、数字化管理会计、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等理实一体化课程,财务认知实训、业财一体化应用实训、财务大数据应用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集中实训课程,以及大数据与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实践课程总学时必须达到专业总学时的50%以上,顶岗实习为6个月。

(七)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实施保障措施

“数字经济”背景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标准的建设需要有较强的实施保障措施,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评价、质量管理等。

1.师资队伍。按照不高于25∶1的师生比例配备“财务数字化”复合型专任教师,要求专任教师既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又熟练掌握最新的大数据应用技术,能够胜任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新课程体系的教学,能够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同时,还需要按照一定比例配备专业实践能力强的兼职教师,从各行业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聘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中高级会计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打造一支爱岗敬业、师德高尚、专业水平高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

2.教学设施。需要配备多媒体教室、黑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网络设备等基本教学设施,满足基本教学条件;根据专业教学需要建设财务认知实训室、智能会计实务实训室、智能财务软件应用实训室、管理会计实训室、智能税务实训室、财务大数据应用实训室、财务大数据分析实训室、财务机器人开发与应用实训室。同时,为了满足学生顶岗实习需要,还需要建立一定数量的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与企业、行业和社会及经济实体间的联系和合作,完成顶岗实习教学。

3.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师生教学与交流的网络教学平台,依托平台开发网络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微课、教案、习题、动画、试卷、课件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尽可能选用国家规划教材,还需配备一定数量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理论、新技术、新准则、新制度、新方法、新思维以及实务操作类的图书文献。

4.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教学方法方面,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任务为驱动”的教学理念,结合专业特点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专业教学,鼓励教师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展信息化教学,在平台中实现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包括作业布置与批改,对学生的考评,师生的在线交流,各项资源的共享等。学习评价方面,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考核,突出过程性考核,建立教师、学生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5.质量管理。要求建立学校、二级学院、教研室三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管理体系,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各实施环节的质量控制标准;建立教学质量督导制度,通过学校巡课、督导团听课、二级学院巡查与听课,教研室期初、期中、期末常规检查,全方位监控和督导课堂教学过程,保障教学质量;建立企业、社会、学生和家长多方参与的全方位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根据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对专业教学不断诊改完善。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岗位财务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