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经常性损益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2022-11-30 11:07杨爽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吉林分所吉林长春130000
商业会计 2022年21期
关键词:经常性损益盈余

杨爽(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吉林分所 吉林长春 130000)

一、引言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上市公司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为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我国提出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健全退出机制”的部署,以实现优化资本市场的目的。然而,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当前我国存在大量低质量的上市公司借助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以逃避退市危机。分析原因发现,由于我国对上市公司摘帽的条件规定为净利润为正,并未将非经常性损益考虑在内,加之非经常性损益具有短时间内可操作的特性,因此其成为大量*ST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工具。如果继续放任这些实际经营状况并未得到改善的*ST上市公司利用股市进行融资,那么,很可能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害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基于此,为了帮助投资者更好地识别上市公司实际的经营状况,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相关制度,本文开展相关研究。

二、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及方式分析

(一)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1.摆脱风险警示动机。我国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如果连续出现净利润为负的情况,便会被进行退市风险警示,而这将会导致投资者减少购买该公司股票的数量。另外,由于公司在被实施风险警示后,会向社会传递公司经营状况不佳的信号,因此,其他金融机构在对其提供贷款时会更加谨慎,将进一步增加公司的融资难度。为此,上市公司为了能够实现尽快“摘帽”,摆脱风险警示,很可能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

2.契约动机。一方面,股东与债权人之间存在债务契约关系,双方在签订债权债务合同关系的过程中,债权人为了保障自身利益,会在合同中约定一些保护性条款,而公司为了能够避免违约,很可能会在自身无法满足承诺时进行盈余管理来规避违约风险。另一方面,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存在一种契约关系,当前,很多上市公司为了激励管理者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会采取将管理者薪酬与公司盈利状况挂钩的机制(张文,2019)。因此,部分管理者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可能会在公司盈利状况不佳、连续出现经营亏损的情况下,采用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手段来达到美化财务报表的目的。

3.避免终止上市动机。上市公司除了可以像普通企业一样,采用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同业拆借等方式进行融资外,还可以在股市进行融资,融资渠道更加广泛,能够更好地满足自身的融资需求。另外,能够上市说明企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因此,社会各界会对企业产生良好的印象,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部分上市公司为了达到保壳的目的,很可能会进行盈余管理来改善公司财务状况。

(二)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

1.政府补助。根据2017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按照政府补助是否与企业日常经营相关,在财务报表中将其分别列示为“营业外收入”和“递延收益”两个科目。由于上市公司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地方政府出于解决当地就业问题、满足政绩考核等需要,可能会向面临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以稳固其上市地位(陈华,2020)。这就使得上市公司在自身经营业绩不佳时,可以借助政府补助进行盈余管理,以改善公司财务状况。其中,常见的政府补助方式主要有财政补贴、研发项目补助、税收返还、减免税款等。

2.资产重组。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手段:第一,资产剥离。上市公司通过将子公司、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进行出售,将其作为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进行会计确认。第二,合并收购。上市公司采取收购其他企业优质资产、与其他企业进行合并等方式,提升盈利质量。第三,股份转让。上市公司通过转让自身股权,以获取大量资金,解决短期财务困境,之后在合适的时机进行股权回购。第四,资产置换。上市公司通过将自身闲置资产与其他企业优质资产进行置换,以提高自身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3.关联交易。关联交易是指具有重大影响或受同一方控制的交易双方通过转移资源、劳务和义务进行利益输送的一种行为。由于关联方之间存在着较为亲密的关系,因此,如果一方陷入财务困境,那么另一方便会向其提供一定的经济帮助(鲁云雪,2019)。在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过程中,关联方交易主要是通过资产转让、费用转嫁、存货购销、资金拆借等方式,向亏损上市公司进行利益输送,以达到帮助上市公司改善账面财务状况的目的。

4.债务重组。债务重组是指企业在出现财务困难之时,由于无法按期偿还到期债务,从而与债权人进行协商,通过采取债转股、资产偿还债务、减少借款或利息等,防止企业发生破产的一种行为(王成和范杰,2018)。根据我国会计准则,上市公司应将债务重组损益由原来的“资本公积”科目调整为“营业外损益”科目,因此属于非经常性损益,这一调整将使得上市公司债务重组后的营业利润增加,因此上市公司可能采取这一措施粉饰财务报表。

三、*ST菲达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分析

(一)公司简介。*ST菲达于2002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码600526。公司主要从事固废处置、水污染治理、土壤生态修复等PPP、BOT、EPC建设工程,以及工业锅炉和燃煤电厂烟气环保岛大成套,是集研发、设计、制造、建设、运行服务全产业链的大型环保企业,也是我国燃煤电站烟气净化的先行者。公司在多地设有研究院和产业基地,初步构建了国际化的公司布局。

(二)*ST菲达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及过程分析。

1.动机分析。

(1)避免暂停上市动机。根据*ST菲达在2017—2019年的净利润状况(详见表1)可知,2017年、2018年的净利润均为负数,如果其在2019年的净利润仍然为负,那么公司将会被迫暂停上市。一旦退市,公司原有的融资优势便会丧失,而且会导致公司声誉下降,给公司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为了保住自身上市资格,*ST菲达存在通过盈余管理调节2019年利润的动机。

表1 *ST菲达2017—2019年净利润状况 单位:亿元

(2)稳定股价动机。*ST菲达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之后,股民对该公司的经营能力产生了怀疑,开始纷纷抛售其股票,导致公司近年来股价不断下跌。面对这一情况,*ST菲达必须在2019年改善公司盈利状况,以挽回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然而,结合*ST菲达2016—2019年的财务数据(详见表2)可知,公司在2017、2018年两个年度的营业利润与2016年相比,分别减少了2.83和5.13亿元,并且全部为负值。这说明近年来*ST菲达的主营业务获利能力较低。公司要想在2019年通过主营业务收入扭亏为盈非常困难。因此,公司为了稳定股价很可能会将非经常性损益作为盈余管理的首选。

表2 *ST菲达2016—2019年部分财务数据 单位:亿元

(3)非经常性损益的界定不完善。根据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2007年修订)第20条“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和第21条“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可以看出,虽然我国证监会对“非经常性损益”科目进行了界定,但是并不能完全覆盖企业经营中发生的所有经济事项,并且对于该项内容的定义并不十分明确,因此,很多上市公司利用这一漏洞,将本不属于非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列示到该科目,以增加公司经营业绩。

(4)外部审计监督不严。自2000年以来,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一直从事*ST菲达的外部审计工作,双方具有多年的合作关系。结合表2数据可以看出,*ST菲达的实际经营状况并不佳,主营业务颓势明显,然而,面对这一情况,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在2020年4月仍然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由此可见,外部审计监督不严也是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一大动因。

2.实施过程分析。根据2019年*ST菲达非经常性损益情况(详见表3)可知,2019年*ST菲达的非经常性损益约为0.75亿元,而在当年公司的净利润只有0.91亿元,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贡献率高达82.35%。据此可知,2019年*ST菲达的净利润绝大部分来源于非经常性损益,由此可以推断,*ST菲达在2019年存在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其中,在0.75亿元非经常性损益中占比较大的主要有: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以及资产减值准备转回,分别占非经常性损益金额的42.76%、28.47%和26.78%。据此,本文分别针对上述盈余管理手段进行具体分析。

表3 2019年*ST菲达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1)利用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进行盈余管理。*ST菲达在2017、2018年连续两年亏损的情况下,产生了大量不良资产,因此,为了能够减少亏损,*ST菲达将部分不良资产进行出售,并通过销售价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获得非经常性收益。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2019年1月2日*ST菲达发布公告,拟将所持江苏菲达宝开电气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以不低于净资产评估值26 255万元的价格整体转让给关联方菲达集团有限公司。最终双方以26 351.96万元的价款完成此次交易,使公司获得合并层面投资收益55 181 151.63元。第二,2019年8月20日,*ST菲达将其持有的衢州市清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90%的股权以3 620.91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关联方巨化集团有限公司,此次交易完成后,*ST菲达获得合并层面投资收益5 148 848.24元。第三,2019年10月10日,*ST菲达将其持有的江苏海德100%的股权,以3 878.3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台州台信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此次交易完成后,*ST菲达获得合并层面投资收益-19 949 086.08元,虽然此次交易并未产生有利于改善利润总额的收益,但是却帮助公司剥离掉了亏损最为严重的资产。

(2)利用政府补助进行盈余管理。根据*ST菲达2016—2019年政府补助情况(详见表4)可知,自2018年开始政府补助大幅度增加,由2016年的百万元增长到了千万元,增长幅度高达12倍之多,2019年政府补助金额虽然与2018年相比有所减少,但是整体呈增长态势,由此可见,政府为了帮助*ST菲达扭转亏损,提供了大量经济支持。另外,结合*ST菲达2019年计入到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可知,政府补助占净利润的比重为23%,这说明*ST菲达在当年很可能利用政府补助进行了盈余管理。

表4 *ST菲达2016—2019年政府补助情况 单位:元

(3)利用资产减值损失进行盈余管理。一般情况下,公司为了增加当年净利润,会在上一会计年度大量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以减少当年损失;或者为了确保公司在经营状况不佳时能够增加利润,在业绩表现比较优秀时计提大量的资产减值损失,以实现后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根据*ST菲达2018、2019年资产减值情况(详见表5)可知,2018年*ST菲达的确出现了大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情况,并且通过计算可知,即使*ST菲达在当年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其净利润也仍然为负,因此,*ST菲达很可能为了在下一年度扭转亏损,而在当年大额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另外,结合*ST菲达2019年资产减值数据,为了在当年扭转亏损,*ST菲达也确实将大额资产减值准备进行了转回,转回额度占净利润的81.28%。由此可见,资产减值准备为*ST菲达改善2019年经营业绩做出了巨大贡献。

表5 2018、2019年*ST菲达资产减值损失明细表 单位:元

(三)*ST菲达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

1.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根据*ST菲达2020年4月9日披露的2019年财务报告可知,公司的净利润已经实现扭亏为盈,满足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的条件,成功实现摘帽,然而,这种借助经常性损益摆脱短期危机的行为并不能从根源上帮助企业解决经营困难。结合*ST菲达2020年10月28日发布的第三季度报告可知,公司2020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 398 227.42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6.96%。另外,根据*ST菲达2021年1月9日发布的公告,公司在2020年获得政府补助45 791 083.13元,远高于往年金额,其中还包括多项以往列报项目中从未出现过的其他收益。虽然*ST菲达利用非经常性损益在短期内解决了公司的经营困境,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并不利于公司健康发展。

2.对投资者的影响。对于资本市场投资者而言,上市公司发布的财务报告是投资者了解其经营状况的主要途径,因此,一旦会计信息失真,便会导致投资者决策失误。上市公司利用非经营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能够起到美化公司财务报表的目的,而广大投资者由于不具备专业的会计知识,难以判断上市公司是否真实具有财务报表呈现出的经营能力,对于他们来说只要上市公司净利润出现颠覆式增长,“戴帽”公司成功实现“摘帽”,那么便是利好消息,便会将大量资金投向该上市公司。殊不知,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改善自身盈利状况,并未从实质上改善自身经营能力,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市公司实际的经营状况便会暴露出来,而广大投资者并不能及时发现,容易导致他们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

3.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经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ST菲达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帮助公司实现了扭亏为盈,避免了暂停退市风险,顺利实现了“摘帽”,但是这一方式并不能从实质上帮助公司改善主营业务乏力的现状。根据*ST菲达2020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可知,公司虽然在2019年成功“摘帽”,但是仍然面临再次“戴帽”的可能,而这将会导致上市公司形成“摘帽-戴帽”的恶性循环。市场资源是有限的,一家上市公司不断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以避免自身暂停上市,可能导致新进入资本市场的优质公司资源被挤压,对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四、防范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措施

(一)推进注册制,完善退市制度。当前,我国主要推行核准制和注册制两种上市制度。其中,核准制是我国中小板、创业板、主板现行的上市审批制度,其主要由政府主导,审批流程较为复杂,因此,该制度下的上市公司保壳动机更加强烈;注册制是我国科创板实施的上市审批制度,于2019年首次实施,主要由市场进行主导,该制度下企业上市审批流程简单,更加重视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质量。另外,由于核准制下上市公司撤销退市风险警示,过分关注净利润指标,因此增加了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改善公司盈利状况的动机,为此,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加强对上市公司现金流指标、主营业务成长性、常用盈余管理会计科目的关注,设置非经常性损益在净利润中的占比等,以降低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此外,为了使退市制度更加合理,监管部门还可以将上市公司的行业发展情况、亏损性质、亏损程度等考虑在内,并且在上市公司被实施风险警示之后,给予上市公司两年的考察期,如果上市公司在这两年内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那么仍然可以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给上市公司一定的时间提升主营业务水平。

(二)加强信息披露监管。严格规范与非经常性损益有关的项目的确认与计量行为,并按照证监会的规定及时准确地对外进行信息披露,使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上市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张晓彤等,2018)。为此,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非常必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对于政府补助,不仅要求上市公司对其确认的时间、确认的计量方法、金额等进行披露,还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政府补助对公司净利润产生的影响。第二,对于资产重组交易,不仅要求上市公司对交易对方是否为关联方、如何定价等进行披露,还要求上市公司披露交易项目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的影响。第三,对于关联交易,要求上市公司对交易价格确定的方式、交易的时间、交易具体内容等进行详细披露,防止上市公司通过操纵交易时间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第四,提高对上市公司违规披露的处罚力度,加大上市公司的违规成本,防止上市公司为了短期利益做出危害资本市场运营的行为。

(三)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当前,我国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界定大多采用模糊定义以及列举的方式(吴涛和钱苏月,2019)。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业务范围不断变化,以列举方式对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界定,难免存在涵盖范围不全的问题,另外,由于定义模糊,很多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只能依靠企业相关人员自行进行判断,这就为企业利用其进行盈余管理创造了条件。为此,建议相关部门制定判断非经常性损益的相关原则,与列举法相结合,更好地界定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另外,相关部门还可以进一步细化相关会计准则,例如:规定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不可转回,短期资产减值准备按一定比例进行转回等。

(四)加强外部审计监督。注册会计师保持审计监督独立性,是确保审计报告质量的前提。然而,当前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存在长期业务合作关系,因此,受双方利益牵扯难免会出具不符合上市公司实际的报告。为此,建议我国相关部门制定事务所轮换机制,减少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之间的联系,以保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另外,为了防止注册会计师借助职务之便,帮助上市公司实施财务舞弊,相关部门可以制定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那些未能完全落实其职责的注册会计师,加大处罚力度,以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从而保障财务报告质量。

猜你喜欢
经常性损益盈余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提高经常性思想工作效益探析
外汇风险与会计外汇汇兑损益
期间费用的理论探析
浅议未实现损益对每股收益计算的影响
“过去常常”困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