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态休闲产业与我国城乡协调发展分析

2022-12-01 11:01张永霞
山西农经 2022年6期
关键词:生态农村经济

□张永霞

(中共天津市静海区委党校,天津 301600)

农村生态休闲产业是指以农村生产模式、文化特色、生活方式为基础,对农村环境进行开发利用,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等形式的服务类产业模式,是保障农民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促进城乡平衡发展的重要手段。各地区政府部门应当提高认识,加大对农村生态休闲产业的投入力度,以便更好地带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1 我国农村生态休闲产业发展历程

2007 年,我国国家旅游局与原农业部签署了《关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合作协议》,为我国农村生态休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0 年7 月,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 年)》,针对乡村休闲旅游业的不断优化升级提出了详尽的发展方向,要求各乡村地区聚焦重点区域,注重品质提升,打造一批精品乡村旅游休闲景点,为促进农村休闲生态产业发展作出贡献。2016—2019 年,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数不断创下新高,年均农村旅游人数达到30.9 亿人次,由此可见建设农村生态休闲产业的发展前景[1]。

2 农村生态休闲产业对城乡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2.1 与城市产业形成互补

在宏观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城市与乡村之间形成了一个整体,资金、产业、人员都会在这一经济整体中相互流转,但相较于乡村来说,城市经济资源更加丰富,发展机遇更加多元,因此在二者的交流过程中会处于一定的强势地位,农村受到城市的影响会导致资源外流、发展速度受到限制。二者作为一个整体,农村发展速度同样也会对城市发展速度产生影响,进而阻碍宏观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可见,促进农村经济繁荣稳定、实现城乡均衡协调发展是保障宏观经济长效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农村生态休闲产业通过对农村生活生产环境特点的进一步发扬,能够有效弥补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的弱项与短板、提高城镇游客的服务体验、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健康运行。此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压力,很多城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进一步保护,使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2.2 提高资本流通效率

城市地区作为一个区域内人口集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资本的集中区域。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化,城市中集聚的资本逐渐饱和,成为了宏观经济发展的“包袱”,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强化农村生态休闲产业的建设能够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使城市的饱和资本逐渐向农村流通,使城乡之间的资源配置更有序,提高了市场资本对农村经济资源、环境资源的开发效能,使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具有物质基础与保障。

2.3 带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强化农村生态休闲产业的建设,不仅实现了资本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高效流通,还为就业提供了显著的动力。很多城市人口跟随市场资本的转移,被拉到农村,为产业发展提供相应服务。与此同时,农村生态休闲产业建设在农村提供了较充足的就业岗位,缓解了当前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农村适龄劳动力被有效吸纳,从而在生态休闲产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经济价值,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2]。

另外,在农村建设生态休闲产业,能够提升政府转移支付的使用效能,使政府部门下发的惠农拨款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提供助力,使城乡收入分配更加均衡,避免贫富差距过大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2.4 进一步提升农村消费体验

在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拉动内需是刺激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传统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中,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农村市场需求较有限,很难吸引多元化的投资,对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产生不利影响。

在农村地区建设生态休闲产业,一方面能够带动农村当地服务业的繁荣发展,使配套消费更多元,为市场内部需求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还能调动农村居民的消费积极性,在提高其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同时提高消费意愿,促进农村消费产值的不断增长,实现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

3 当前我国农村生态休闲产业存在的问题

3.1 生态休闲产业发展不均衡

在农村生态休闲产业发展过程中,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关键性影响因素之一。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现象,东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显著,而西北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则较落后,体现在农村生态休闲产业发展中,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部分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对旅游景点和服务产业的开发已趋于饱和,而对于一些经济较欠缺的农村地区,其开发规划较有限,缺乏专业人才,很难打造出适应现代化市场需求的高质量品牌化产业产品,对提高生态休闲产业建设水平、实现城乡经济均衡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3.2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落后

在建设和发展农村生态休闲产业的过程中,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是提升游客体验和建设效能的重要保障。但由于各地方政府经济发展不协调,资金使用和管控方向不一致,一些农村地区缺乏基础设施建设,很多地区的交通道路建设无法满足产业建设的需求,相关服务配套设施不健全,导致休闲产业游客体验不断下降,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使得当地产业在市场的口碑受到一定影响[3]。

另外,受我国国情的影响,农村生态休闲产业在节假日与工作日存在显著的周期性现象,很多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预留节假日对密集人员服务的空间和预案,导致在实际服务过程中阻碍了游客的出行,影响了休闲产业的发展。

3.3 相应金融政策尚未配套

在农村生态休闲产业建设过程中,配套的金融政策是降低融资难度和开发压力的关键,但很多地区的金融政策缺乏针对性,导致相关产业开发主体与基层政府难以有效地解决资金问题,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在产业建设与升级的道路上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3.4 产业服务质量存在差距

由于农村生态休闲产业建设属于新兴产业,因此制订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欠缺。很多农村生态休闲产业的服务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服务培训,服务态度与服务观念存在短板,导致游客的体验差强人意。甚至在一些地区,将外地游客与本地游客差别化对待,临时上调服务价格,导致服务质量大打折扣,从而影响休闲产业的社会效益。

4 优化农村生态休闲产业的措施

4.1 强化配套政策的扶持

要优化农村生态休闲产业,就要强化配套产业政策的扶持,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首先是金融政策扶持。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应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建设农村生态休闲产业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银行信贷、技术融资、互助担保等政策,使其能够满足农村生态休闲产业建设的基本需要,降低融资难度和资金压力。

其次是经营政策的扶持。相关政府机关和部门应针对服务产业经营流程,在经营许可、产品生产许可、税费缴纳等方面予以优惠或减免,进一步降低农村地区发展生态休闲产业的难度,使农村经济水平得到有效拉动。

再次是就业政策的扶持。在针对农村生态休闲产业吸纳适龄劳动力或提供就业岗位等层面,政府部门可以对产业经营主体进行就业补贴,使产业发展能够真正为乡村地区经济作出重要贡献,同时有效促进乡村地区就业率的不断提高,使社会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当地产业得以快速发展[4]。

同时,针对农村生态休闲产业的经营状况与服务类型,主管部门应制订严谨有效的监管措施,对存在违规违法服务行为的产业经营主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有效降低违规行为对产业社会效益与市场口碑造成的危害,进一步强化服务质量,使农村生态休闲产业实现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4.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并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对提高生态休闲产业的建设力度、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强化资本流通具有重要作用。地方政府与主管部门应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拨付建设专款资金。为进一步满足生态休闲产业建设的基本需求,对产业建设目标地的交通运输、配套服务、生态环境等进行建设与优化。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和调查,结合我国国情对节假日和工作日产生的周期性人流变化制订相应预案,有效提升农村地区生态休闲产业服务体验,使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以有机统一,进而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4.3 优化城乡资源交流与信息沟通

传统的农村产业发展对产业信息和金融信息的了解、交流渠道较为单一,容易产生信息沟通不畅或滞后,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对提升市场资本活力、保障经济长效化进步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提高城乡金融产业信息传输、加大城乡沟通力度、实现二者充分协调发展,是当前农村经济部门重点考虑的问题。首先是强化统一发展体系的构建,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可以围绕城市周边进行整体化、统一化发展,要求市、县、镇三级行政单位进行统一安排,共同承担农村生态休闲产业建设的责任,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农村生态资源进行深入开发与利用,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更加有序。其次是扶持龙头产业,为保障产业飞速发展,政府部门应组织相关建设与开发主体组成联动产业组织,并对地方政府下辖的乡村进行共同开发,使市场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生态休闲产业开发建设流程,有效提升产业开发建设效率,促进服务化产业的健全发展。再次是定期召开政策会议,将农村产业相关扶持政策有效下放并予以落实,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对产业政策的认知和了解,促进产业建设水平的长效发展。

4.4 制订健全长效的生态休闲产业规划

在建设农村生态休闲产业前,政府机关与主管部门应制订一套健全完善的产业规划,使建设流程更加标准,建设效果与经济发展效果得以不断进步[5]。规划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产业受众规划。建设部门与开发方应结合农村地区当地特色民俗与环境特点,对当前旅游休闲市场进行调研,明确市场消费者的定位与需求,最终使产业项目符合市场发展趋势,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游客满意度和促进产业经济的良好发展。

其次是建设规模规划。在产业建设前,应对融资规模、地区经济发展需求、政策扶持效果以及农村地理环境等进行研讨,对最终的建设规模进行预估,避免发生产业饱和、交叉建设等资源浪费现象。

再次是长期目标规划。在农村生态休闲产业建设完成后,主管部门应依托市场发展趋势与实际经济带动效果,对生态休闲产业项目的长期发展目标作出规划,使规划工作尽快适应城乡协调发展的大趋势,实现乡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4.5 培养具备较高素质的从业服务人员

一线从业者的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直接影响游客的服务体验,同时对农村生态休闲项目的市场口碑与社会效益产生巨大影响。对产业项目中的服务人员进行集中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应集中在服务态度、知识解说、产品营销等方面,使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得以有效提升,适应当前游客对生态休闲服务的实际需求,保障地方产业项目的服务质量。同时,政府主管部门可以邀请相关旅游服务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研究人员,针对本地区产业发展状况制订相应发展方案,并对服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的相关问题予以解答,使产业从业者的整体能力不断进步,促进农村生态休闲产业建设的不断发展[6]。

为强化从业人员的专业性,农村地区政府部门可以与相关旅游专业院校签订就业输送协议,使合格的旅游服务业毕业生投入到农村产业建设工作中,有效打破城乡之间的人才隔阂,增强人才交流,提高农村生态休闲产业的构筑水平,使农村休闲产业为农村经济带来更旺盛的活力。

4.6 打造信息化、智能化休闲产业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与普及,信息化、智能化生态休闲产业不仅为游客提供更便捷与细致的休闲参考,还能使有限的乡村服务资源得到充分和有序的配置。首先,产业建设部门与管理部门应与技术人员合作,构建并开发一套功能齐全的信息化服务管理系统,并将生态休闲产业涵盖的各个项目进行录入,如游客能够通过系统查询相应的项目运行状态、项目服务人数、游览注意事项等并可以实现线上预约,有效提升休闲产业服务效能,提高游客的服务体验。其次,产业开发方与运营方应通过该系统实现与游客的实时沟通,及时处理游客的相关意见和反馈,为服务项目的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再次,应有效保护游客数据信息安全,对可能存在的数据风险进行预警,使信息化、智能化农村休闲产业发展得到保障。

5 结束语

在我国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休闲产业的建设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带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经济机构和开发者应提高对产业服务质量的重视程度,从政策扶持、设施建设、信息沟通、人才培养、规划制订等方面深入研究,促进农村生态休闲产业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生态农村经济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