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视域下的历史街区公共艺术设计*
——以苏州平江路历史街区为例

2022-12-01 11:52孙媛媛
大众文艺 2022年22期
关键词:平江文脉苏州

孙媛媛

(常熟理工学院纺织与设计学院,江苏常熟 215500)

由现代主义建筑标准化的设计观念所导致的城市趋同现象越发严重。历史街区具备清晰和连续的历史脉络,成为解读城市文化的重要渠道。历史街区展示了宜人尺度、人文关怀和多样性,营造出特有的场所感和认同感。公共艺术介入历史街区成为街区重振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促进街区情感认同、文化和功能价值提升方面具有实际意义。

一、公共艺术与历史街区

从20世纪艺术的发展脉络来看,艺术经历了从精英艺术走向大众艺术,从美术馆走向街头,从艺术本体的探索到与环境、人的关系的外向探索的巨大转折过程。艺术如何介入空间成为当下艺术职能探索的关键。艺术与空间的结合始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也是当代文化概念的公共艺术的肇始时期。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萧条,政府通过实施新政刺激经济发展。1933年财政部发起“公共艺术品计划”,雇佣大批艺术家进行壁画及其他艺术创作,积极的文化政策为美国留下了宝贵的公共艺术财富[1]。1959年费城立法通过“百分比艺术法案”(Percent for art Program),该法案加快了艺术介入空间的进程,促进了公共艺术在美国的发展。在城市公共空间中,艺术开始获得全新创作空间[2]。

与此相对,历史街区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从街区保护到街区活化更新,再到重塑街区历史记忆的振兴历程。在公共艺术介入历史街区的过程中,艺术与空间的结合不仅以人文关怀唤起地域历史和文化再生,为历史街区增添活力,也为现代艺术摆脱困境提供新的途径[3]。

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开始阶段,也是高速城市化进程阶段,公共艺术概念正式开始被提出并广泛使用。但由于缺乏健全的公共艺术评审机制和人才培养的滞后,导致我国的公共艺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中国公共艺术概念的合法化始于2006年,由建设部印发的《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城市雕塑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公共艺术”概念,提出城市建设中要把一定的资金比例用于公共艺术[4]。自此之后,公共艺术进入良性发展期。

二、平江路历史街区现状及文脉解读

(一)平江路历史街区现状

苏州位于吴文化的发源地,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几经兴衰后的城市格局未曾有太大改变,积累了深厚的文化。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多年来苏州始终以“保护古城,发展新区”作为城市发展策略,对古城内历史街区实施了有机更新[5]。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苏州古城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历史地段,体现了苏州古城的特色和价值。1997年由我国著名遗产保护学者阮仪三先生主持完成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工作,2003年对规划进行重新修订,开始对平江路进行整治修建设计。保护范围被划分为两级:核心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

(二)平江路历史街区文脉解读

1.水陆并行的双棋盘格局

水作为苏州自然环境中的一个突出要素,影响着苏州城市文脉的方方面面。从苏州城市规划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城内的水系河流是规划的主要依据,因水发展而成的城市格局是苏州古城最主要的空间特征。苏州平江路历史街区较好地保留了水路并行的双棋盘格局,保存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特色。街区内迄今遗留一批始建于宋代的古桥,是城内桥梁最密的一条河道。其景象正如唐代诗人杜荀鹤在《送人游吴》中所描述:“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2.丰富的历史建筑文化遗产

建筑景观风貌是显性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最直观地表现地区文脉。平江路历史街区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保护单位和市控制性保护建筑几十处。古桥静卧,古树散落于民居街道当中,俨然一座开放式江南古建博物馆,生活在街区的居民更是让老街成为弥足珍贵的活态博物馆。

平江路历史街区内的建筑主要有园林景观、市井民居两大类型。现存的园林以藕园最富特色,耦园三面临水,周边民居的功能和外观都被较好地保留,呈现出典型的水乡风貌特色。除了闻名中外的园林景观,平江路上鳞次栉比的民居建筑是街区最主要的建筑类型。普通百姓的住宅朴素小巧,名人官富人家的宅院装饰精美、规模宏大,展示出精湛的江南建筑技艺。

3.书香文化与传奇故事

苏州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崇文重教,英才辈出。史学家顾颉刚在《苏州史志笔记》中描写到:“苏州之盛始于吴越及北宋。”北宋建国后的百余年间苏州“井邑之富过于唐世”。到了明清,平江路成为出产状元最多的一条路,在书香文化方面的出色表现与始于北宋时期的“义庄”不无关系。时任苏州知州的范仲淹在苏州设立了第一家义庄,通过开办义学给平民百姓带来改变命运的机会。随后,苏州各地陆续兴建义庄,并推广到全国。据民国《吴县志》记载,清末苏州府所属吴县、长洲、元和三县存在62处义庄,三县义田总面积达7万多亩。平江路历史街区是苏州义庄、祠堂相对比较集中的区域,至今尚存有较多遗构。有了书香的浸润,学习读书之风气逐渐传开,老街中形成了特有的状元书香文化。坊间流传的与状元相关的故事以及平江路上崇文重教的风俗习惯,都是构成街区隐性文脉的重要部分。

三、文脉视域下平江路历史街区公共艺术创作分析

(一)公共艺术创作中实现文脉和谐的途径

公共艺术介入历史街区的改造和更新过程中,一方面要与周边既有环境和谐,另一方面作品在表达空间文脉特征的同时也要体现时代性。根据理查德·罗杰斯的观点,文脉和谐不局限于对周围风格的模仿,它包含了三种方法,即文脉统合和、文脉并置和文脉的延续。

1.淡化街区的时间演进——文脉统合

文脉统合是以某一特定时期的典型建筑为母板,对其进行复制或者模仿,目前较多地被用于历史街区的改造和更新过程中。尽管历史街区需要保持视觉上的连续性和统一感,但复制过去不仅阻断了文脉的发展,掩盖了文脉的真实性,同时也放弃了通过高品质的设计来改善街区环境的可能性,容易形成乏味的将来。以文脉统合思想创作的公共艺术作品在平江路历史街区较为普遍,如街区内碑亭和公交站台的设计皆借鉴了周边建筑样式。古朴的外观能够自然地融入到街区浓厚的历史氛围中,达到了与环境协调的目的。但过于真实的模仿同时也会让人无法分辨真实的过去与现在,让人对文脉产生错误的解读。这种以延续文脉为目的,看似保险的方式容易产生“假古董”,过多地使用会削弱并淡化街区品质。

2.尊重、诠释和发展街区文脉——文脉延续

回顾过去30年的城市发展历程,现代主义的盛行和高速的城市开发与建设使城市空间功能和样态趋同。基于此背景,传承历史文脉、塑造城市特色成为各地指导城市发展的主导思想。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对待历史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它强调各个时代之间的连续性,而现代主义主张与过去决裂。

平江路历史街区的规划整治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明确了“以保护为主,继承水乡民居特色、空间结构并改善居住设施与环境”的综合整治方针,反映出街区改造过程中对文脉尊重和发展的态度。街区内的公共艺术作品大都反映出创新性继承的创作理念,作品在风格、尺度上与周边建筑环境协调,色彩、造型元素上与环境呼应,而在制作材料、设计功能和创作手法上体现现代的审美和使用需求,实现了文脉的发展。

3.强调街区时代特征——文脉并置

罗杰斯认为和谐的秩序来源于不同时代建筑的并置,每一个建筑都是自身时代的表达。文脉并置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对周围环境并不做出风格上的让步,可以让街区整体文脉产生新的特征。文脉并置延承了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在目前以文化为导向的城市更新模式下,很少用于历史街区改造中。平江路历史街区内鲜有文脉并置的创作案例,仅在一处围墙设计中有所体现。围墙位于街区建设控制区,以红砖砌,造型简洁,颜色和形态与周边环境形成鲜明对比。但由于围墙体量较小,加之周边皆为特征明显的历史建筑,围墙并未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简约的设计风格反而更加突出了周边建筑的历史感,强化了街区文脉特征(图1)。

图1 街区景观围墙

(二)公共艺术设计中文脉的表达

1.历史场景再现

以公共艺术表达街区文脉的过程中,再现历史场景是最为直接的形式。场景的题材源于街区历史故事、民俗及传说等,这些都构成了街区隐性文脉。平江路上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民俗传说,为公共艺术创作提供了充裕的素材。街区内的一处雕塑以平江路旧有的街道风貌为创作内容,沿河的小路、民居以及河中的乌篷船共同勾勒出典型的苏南水乡形象。虽然乌篷船已不再是水乡居民出行工具,但其承载着人们的集体记忆,容易唤醒居民对街区的集体认同感。

2.街区地理文化特征的表达

区域间差异化的文化风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地理环境因素也是城市文脉各个组成部分中最容易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部分。通过公共艺术来表达地理文化特征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方面可以选取特征鲜明的地域材料作为公共艺术的创作材料或题材,直观地体现地理特征。在平江路历史街区经常可以见到以太湖石为创作材料的公共艺术作品。太湖石因盛产于太湖而得名,太湖石独特的外观有着较高的辨识性,被广泛用于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中。以太湖石为材料的公共艺术,不仅反映了区域地理文脉,同时也是对周边园林建筑的呼应。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以人工材料模仿太湖石形态的公共艺术作品。图中的雕塑以现代的材料和简练的造型语言表达了太湖石孔洞缠连、扭转回环的的特征(图2)。从文脉的历时性角度来看,作品不仅很好地反映了平江路的地理文化特征,更是在实现文脉和谐的基础上对街区文脉的发展及优化。另一方面,提取与地理文化相关度较高的元素作为创作题材,对地理文化进行间接表达。苏州作为江南水乡的典型代表,地理文化中最突出的就是水文化。水文化元素在平江路公共艺术中较为常见,在街区标识牌的设计中,设计师以船作为造型元素,间接地表现出平江路独特的水文化地理特征。

图2 平江路翰尔园内雕塑

3.历史文化符号的提取与应用

根据文化符号论的解释,全部文化都依赖于符号,设计师在创作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对符号进行重新编码。历史文化符号主要源于传统建筑,其局部构件、装饰都可以通过提炼后进行符号化处理,应用于公共艺术作品中。平江路标识系统在风格造型上以借鉴周边传统建筑要素为主,反映了街区文化信息,展现了平江路街区的个性与魅力。同时通过简洁概括的造型和现代材料的运用呈现出作品的时代性。

4.地域色彩传承

地域色彩经过长期发展积淀所形成,具有较强的识别性和稳定性,成为地域文脉表达的重要面向。苏州历史悠久,遗迹丰富,其中最主要的部分为传统民居建筑和园林。园林和民居呈现出的黑白灰配色共同构成苏州地域色彩的特征,并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中,增加了苏州城市整体的可识别性。这种源于民居的配色体系在平江路历史街区公共艺术设计中较为常见,使得公共艺术与街区色彩呼应协调,实现了文脉的延续和统合,强化了街区的历史氛围感。

结语

全球化带来城市形象的趋同,文脉让我们从民族、地域视角中发现城市异质性特征。在对城市文化、现象问题的反思过程中产生了当代公共艺术,呈现出了当代的文化精神。文脉主义成为历史街区改造和更新发展可行性理论之一,将这种思想融入历史街区公共艺术创作中,不仅可以提高历史街区环境的艺术氛围、延续了居民情感记忆,也强化了公共空间的场所感和地域感。随着公共艺术媒介和存在形式的多样化,会在更多维度上为历史街区的复兴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平江文脉苏州
王亦如:只为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脉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以数字感知聚拢需求,做大做强产业链条——湖南平江:一根辣条的走红之路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平江晒书节”开启“24小时”不打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