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协调机制

2022-12-02 03:13何金梅
山西农经 2022年2期
关键词:广州市融合农业

□何金梅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25)

当前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是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产业融合是指将不同层次的产业结构在统一的产业系统中相互包含、融合,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将低端、落后的产业发展成为高端、先进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一次巨大变革,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同时,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重塑城乡关系,以实现城乡之间及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基于此,广州市从化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构建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协调机制,落实党和政府的监督、扶持、推动长效机制,有效促进广州市从化区实现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

1 广州市从化区发展现状及特征分析

1.1 广州市从化区发展现状

广州市从化区因当地拥有较为稀缺的温泉水,且温泉水中含有对人们身体有益的多种营养元素,能帮助人们改善肩周炎、关节炎、腰椎劳损等多种疾病,吸引了广大游客前往体验,被人们称为“中国温泉之都”。同时,广州市从化区境内大大小小的湖泊水库超过100 个,森林覆盖率高达67.2%,具有丰富的农业生态资源。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广州市从化区在2018 年开始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利用当地的生态资源以及产业基础,并出台各项福利政策,引进多种优质企业在此落户,从而不断增强从化区的产业集聚效应。根据详细数据显示,2018 年从化区共引进及在谈项目75 个,投资总额564 亿元,预计产值978 亿元。当地经济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5%,税收增长23%,成功实现当地税收3 年翻番的目标。其中,苏宁华南电商总部项目总投资50 亿元,主要建设含生鲜农产品加工中心、智能中央厨房、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基地、采销运结算中心、云数据管理中心、供应链管理及跨境电商展销中心、综合配套等功能为一体的创新经营实体,建成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300 亿元。立白集团华南创新智能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20 亿元,依托立白集团两个国家级、4 个省级研发平台,建设升级华南创新研发中心,开展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设计、高效酶制剂催化剂制备、特殊关键设备设计等日化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及应用,建成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40 亿元。

在产业融合的作用下,帮助从化区实现其生态价值,真正有效推动从化区由“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并且在探索生态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踏上了扎实的脚印,开启了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引擎,真正实现“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的美好目标。并先后获得“省文明城市”“省教育强市”“省林业生态县”“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中国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地”“中国最佳旅游度假胜地”“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和“广东省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示范市”等称号。

2019 年,从化区生产总值增长3.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9%;农业总产值51.23 亿元,增长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74 亿元,增长8.3%;全年接待游客2 212.43 万人次,旅游收入97.88 亿元,分别增长3.7%和5.1%,旅游综合竞争力连续9 年位居全省县(市、区)第一。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6 550 户,新增注册资本153.38 亿元;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等4 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加速聚集,总量57 家、产值83.55 亿元。

1.2 广州市从化区行政区域特征

根据调查显示,从化区是广东省广州市面积最大的行政区,总面积1974.5 km2,下辖3 个街道(街口、城郊和江埔)、5 个镇(太平镇、温泉镇、良口镇、吕田镇、鳌头镇)、两个开发区(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流溪河温泉旅游度假区),有行政村221 个,社区50 个,户籍人口约64 万。辖内民族以汉族为主,还包括土家族、苗族、壮族以及瑶族等39 个少数民族8 696 人。当地本地语言主要是广州话,讲从化广州话的约占全区总人口的75%,讲从化客家话的约占20%,讲省内其他方言、普通话或外省话的约占5%。从化区自然生态环境及旅游竞争力连续多年排名广东省第一,被列为广东省乡村振兴示范区,是宜居宜业宜游的产业新区。

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广州市从化区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充足的劳动人力资源

现如今,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同时制订了培养我国农村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目标。由于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外溢现象越来越严重,在农村人口大规模的流动与迁移下,各地农村逐渐出现“人走村空”的情况,村子里大多数都是年迈的老人,农村劳动力缺乏,成为当前阻碍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比如,广州市从化区被人们称为“引领西部广州的后花园”,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且交通条件十分便利。但是,从整体上看从化区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挖掘从化区农业以及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必须充分利用广州市金融服务、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以及乡村旅游等新型产业领域发展优势,通过有效的产业融合,构建出完善的产业链,促进从化区农业功能的转型与发展。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广州市从化区要以农业发展为基础,不断促进农村产业内化融合发展,与广州市其他产业之间形成强烈的优势互补以及协作互动格局,从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实现从化区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1]。从化区要创新农村产业经营主体,利用经济利益为协作的桥梁,不断延伸产业链以及优化农村产业功能和技术,改变当地农村组织方式,从而帮助从化区加速完成新型城镇化的转变。当前阻碍当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农村人力资源缺失的问题,所以从化区必须构建完善的农村劳动力发展机制,实现新型职业劳动力的配合,最终解决当地农村劳动力人才缺乏的核心问题。

2.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向不明确

据数据显示,就从化区农村现实存在的可流转和托管农地的总规模而言,当地创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已经逐渐接近饱和状态。由于当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向不明确,其单体的规模还是相对较小,投入的资金不足,且缺乏专业的技术以及丰富的劳动人力资源,导致从化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没有向农民职业化方向转变。比如,从化区有超过200 个行政村以水果种植业为主,然而从农业耕作模式与家庭收入结构来讲,当地还处于典型的“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状态[2]。另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拥有农地承包权的农户家庭以及新雇佣职业农民之间存在复杂的“互为”雇佣关系。其中,拥有农地承包权的农户家庭留守成员大部分成为新资本经营主体的劳动雇佣对象,但是劳动雇佣对象多数是当地的农村妇女和高龄老人,就业者相对较少,无法实现当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单体规模集约程度的提升。由于农业经济发展容易受到季节性的限制,能够利用温棚来调整温度只适用于蔬菜、花卉和菌类植物种植,对于需求量大的粮食、水果类的种植模式还无法改变。受到季节性的影响,从化区农民全职率较低,农民职业化收入水平不高。

2.3 农民返乡务农和创业率低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从化区农业发展中开始出现“农地流转、农地托管”的现象,碎片化的农地集中经营已经相对普遍,职业雇佣和农忙临时雇佣行为已被留守农民所接受。由于农业生产、生活服务市场空间本身容量不大,导致农村劳动力结构内部转化率校低,主要体现在农民返乡务农以及创业率低,当地缺乏充足的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新生代农村劳动力资源。

在碎片化农地集中经营中的主要承载者是当地的留守农民,且农业生产活动中一些比较高强度的劳动利用机械化作业,对于无法开展机械化作业的流程则由农村妇女或老人手工作业完成[3]。另外,在城市化发展下,当地许多农村地区受到高速公路、物流基地建设的带动,地缘价值逐渐上升,为外出务工的农民带来创业的机会,但是他们更多偏向农家乐、运输、房屋租赁等非农行业,导致当地的家庭收入均来源于非农行业。这一发展模式对于农业种植结构而言相对单一,不具备一般粮蔬种植农业区域的可复制特征,最终当地的农业经济收入无法吸引更多的农民返乡务农或创业。

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广州市从化区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协调机制

3.1 推动产业融合,促进乡村振兴

2013 年12 月2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想要推动从化区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首先要实现产业融合,解决农村劳动力外出的问题,才能实现乡村振兴。因此,要在从化区产业融合的基础上,利用农村生态资源、风俗文化、特色资源等,打造有特色的乡村。要重点强调“农业、农村、农民”,实现农业、加工制造业、金融行业、高新技术行业以及休闲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结合当地的实际特点,不断细分市场,实现精准定位。例如,从化区以当地温泉这一特色产业为基础,加大休闲旅游农业的投资力度,实现当地农业、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吸引更多的劳动力返乡务农或创业,转变“空巢村”的局面。

3.2 充分挖掘乡村文化,促进农业建设

现如今,城市化发展同质化现象日趋显著,加强从化区农业建设需要探索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异性。从化区应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可以利用当地的乡村文化,打造出特色的农业产业,利用深厚的文化元素来彰显当地的文化气息[4]。

以锦洞桃花小镇为例,该地拥有丰富的岭南文化,打造出集桃花、美食、音乐于一体的锦洞片区“桃花小镇”,当地现有保存良好的文一萧公祠、存义书舍、清源张公祠、克守张公祠等古建筑物,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了广大游客前来参观。当地锦二村保留了良好的原生态自然环境,桃花种植拥有超过30 年的历史,且种植面积高达46.67 hm2,全村桃花预估年总产值在300 万元左右,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基于此,广州市从化区要利用各地不同的乡村文化元素对其进行改造,树立独具特色的产业品牌形象,利用网络推广增强特色乡村的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数量,实现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

3.3 大力发展主导产业,促进其提升带动能力

在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协调机制中,农村产业的融合实质上是指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环节的有机融合。对此从化区在充分考虑当地优势资源的基础上,要明确农村发展方向以及大力发展主导产业,从而提升其带动能力,在优化产业链的同时,建立骨干企业。利用骨干企业的领头作用,实现当地农业规模化、集成化以及品牌化的发展。

首先,从化区的骨干企业要利用收购、兼并或者参股、合作的方式,与不同地区的产业建立联盟合作关系,以增强自身企业的发展实力。其次,还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法律支撑,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进一步加速企业的转型和升级。再次,当地的骨干企业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实施品牌化经营,利用当地天然、无公害、健康、有机的“老字号”品牌形象,在宣传推广中增强其社会影响力,最终培育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3.4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培养出高层次、高技术的劳动人才

想要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要把当地的科技水平和人才力量作为核心。从化区政府部门应积极推动当地骨干农业企业与各大院校、农业科技园区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建立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在合作平台上对各方资源进行互补,开展农业科研开发工作,并将其科研成果运用到农村生产、产品加工和销售等行业领域中,提高从化区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最终提高农村产业融合效能,完善农业产业链结构[5]。另外,从化区还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结合当地各大院校中与农业相关的专业,培养出一批文化程度高、农业生产技术强的复合型人才,为从化区农业产业融合提供人才支撑。还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让当地农民接受专业化、系统化的教育,提升农民的农业技术以及管理、销售能力。制订相应的福利政策,引进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并积极鼓励外出人员返乡进行创业或就业发展,建设发展智慧农业[6-8]。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广州市从化区实施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是实现当地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利用产业融合、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来推动农业农村的全面升级和发展,加速当地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最终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猜你喜欢
广州市融合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麓湖春天观景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