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与中医药高校思政工作协同融合研究

2022-12-02 11:49孙雪敏刘晓旭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16期
关键词:北京中医药大学健康中国中医药

孙雪敏,刘晓旭

(1.中国农业大学,北京 100091;2.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北京 102488)

全民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出台以来,国家明确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任务和方案,强调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医药高校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大学生思政教育和健康素质培养相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医药拔尖人才,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应有之意。面对疫情常态化不断提出的新挑战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新任务,我国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急需改革、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急需完善,加强中医药高校思政工作已经成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环节。

本文通过历史必然、大势所趋、改革要义3 个方面分析了“健康中国”与中医药高校思政工作协同融合的必然性,总结两者协同融合的路径探索,并以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为例,探索思政工作新举措。

1 “健康中国”与中医药高校思政工作协同融合的必然性

在2019 年10 月25 日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了中医药之于“健康中国”的重要意义,强调了要以中医药特色发展、内涵发展、转型发展、融合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北京中医药大学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重大会议精神与中医药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传承圣洁医道、播撒济世丹心,在担当中谋发展,在担当中克难关,在担当中开新篇,始终践行在“健康中国”背景下探索高校思政工作,以实际行动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中医药高等教育。

1.1 “健康中国”与中医药高校思政工作协同融合是历史必然

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1]。党和国家坚持加强中西医团结协作,促进中医药发展和创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为促进中医发展,1950 年8 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指出了关于中医的学习与研究机构的形式。在此背景下,国内第一批中医院校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使命建立起来。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办学实践证明,“健康中国”与中医药高校思政工作协同融合具有可行性。自建校以来,学校坚持以德行和智慧培育英才,以仁爱之心包容四海,以中国医药造福人类。学校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参与重大医疗事件,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数不胜数的中医学子踏入中医学府的最高殿堂,学习治病养生之道,推动并见证着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国家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矢志不渝地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力量。

1.2 “健康中国”与中医药高校思政工作协同融合是大势所趋

“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高屋建瓴,肯定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的显著成就,深刻阐明了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中医药教育事业发展关系着中医药人才培养这一头等大事,只有一代又一代的高水平人才投入中医药事业,“健康中国”这一国家重大战略才能落地,人民健康、国家安全才能最终实现。古人云“无德不成医”,北京中医药大学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弘扬“大医精诚”精神,加强医德医风培养。学校始终站在服务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前线,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中医药人才。

1.3 “健康中国”与中医药高校思政工作协同融合是改革要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当前,国家建设发展对中医药高等教育的需要、对中西医结合优秀医务工作者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北京中医药大学坚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医药拔尖人才为目标,以新思政观引领改革、以顶层设计谋划改革、以治理创新驱动改革、以党政协同服务改革,建立“两委、一部、一中心”,形成“圈层效应”,扩大教育阵地,构建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党建思政工作大格局。学校以抗疫思政课为抓手实现了思政课改革初探,开展“思政融课”深耕厚植学生家国情怀,润物无声地培养专业精神、仁爱之心和青年担当,培养新时代高层次的“中医+”“+中医”人才[2]。

2 “健康中国”与中医药高校思政工作协同融合的路径探索

北京中医药大学始终担负着振兴中医药事业的时代使命,坚持传承创新,构建特色中医药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彰显文化软实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特色医疗服务体系。

2.1 培养学生砥砺前行、“厚德济生”的初心使命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秉承“勤求博采、厚德济生”的校训,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层次创新型中医药人才,为国家健康事业发展和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健康中国”战略培养了中医药人才。学校践行“厚德济生”初心使命,借助各临床医院发展中医药特色重点专科,依托建立拔尖创新型的中医专门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多形式的中医药服务平台,为守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贡献了力量。

学校围绕“突出医院特色,强化质量与安全”,开展中医药服务模式、管理模式的探索创新。附属东直门医院、东方医院、第三附属医院等京内附属医院注重“调结构、拓市场”,在服务范围、对象、地域等各方面积极拓展空间,临床教学和医疗服务水平逐年提升。近5 年来,北京中医药大学还通过“温暖送爱义诊活动”,发挥中医学、中药学和针灸推拿学等多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优势,组织多位中医、中药和针灸推拿名家名师到田间地头、村镇基层,为基层百姓送去优质医疗服务。2020 年6 月,学校实施“丹心计划”,组织百名优秀硕士毕业生服务基层,探索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的路径。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学校在中医药思政教育与实践创新方面的走深走实,为毕业生了解基层、深入基层、服务基层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2.2 培养学生“疫无反顾”、逆行而上的坚韧斗志

中医药人艰苦奋斗、勇担大任的时代精神是有效抗击新冠疫情的坚实力量,中医药事业的高速发展是应对国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力保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北京中医药大学立足学科优势,坚持“四个主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主动发起成立由院士、知名专家组成的疫情防控医学专家组,为相关部门建言献策;从附属医院选派40 名骨干医护人员组建医疗队,驰援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管确诊患者和病房;主动开通防控咨询平台,依托“北中医国医堂”App 免费向社会开通咨询服务,组织第一批在线义诊专家67 人,每天8 点至20 点在线解答群众提问、给出科学建议;主动开展科技攻关,组织科研骨干开展临床诊疗、药物研发两个方向6 项研究,申报相关应急攻关项目十余项。

2.3 培养学生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综合素质

北京中医药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专业修人、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明确更加经典、更加现代、更加人文、更加国际、更加实践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践行“双色主题”教育,始终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制订完善教育教学改革措施,深化医教协同培养方案,切实将师承教育有机融入现代高等中医药教育。

学校以培养既有传统中医思维又具有现代生命科学知识的未来中医学领军人才为目标,汲取师承教育精髓,实现了“古老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构建了“德育为先、能力为要、悟道为重”的中医药院校师承教育体系,在探索高等中医药教育发展规律过程中逐步构建了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新模式。此外,学校大力探索长学制学历教育,先后创办“岐黄国医班”“时珍国药班”“卓越中医师”“卓越中药师”等不同学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新式人才分类培养目标。

3 中医药高校开展思政工作新举措——以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为例

护理工作承载着医务工作的厚度和温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护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一步。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坚守人文情怀,深化护教协同,创新育人模式,多措并举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近年来,护理学专业获评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循证护理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在国内医学院校做出典型示范。

3.1 回归人才培养,融入课程思政

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专业内涵建设。按照新修订的培养方案完成近50 门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开展护理学专业建设大讨论,学院二十余门专业核心课程负责人进行交流讨论,完成护理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中期自评工作。探索小班教学模式,实现由90 人到60人的过渡,正教授给本科生授课率达100%。研讨论证“中医护理特色人才实验班”培养模式。以我院大学生成才与职业发展课程为例,其以“大医精诚、大爱无疆、南丁格尔精神、中医药文化”为起点,在逻辑、数据及案例方面深入挖掘,形成大学生成才与职业发展课程思政内涵,构建“教学大纲—思政方法—生动案例”相依相融的课程思政体系,达到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中医药学习热情的目的,整体上提升大学生成才与职业发展课程教学效果和育人质量。

基于新时代课程思政育人新需求,本研究以OBE 理念为指导,实现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机统一,尝试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4 个环节,即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课程评价、持续改进。在大学生成才与职业发展教育中深入诠释“大医精诚”,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人文情怀,鼓励学生立鸿鹄志、怀赤子心,做脚踏实地的杏林人,做“光大岐黄之术”的奋斗者(见图1)。

3.2 培养医者担当,狠抓疫情常态化防控不放松

学院紧密围绕中心工作,融合思政教育,直面疫情考验,充分展现新时代护理人风采。近50 名优秀毕业生在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候,驰援武汉,奋战一线;学院以近300 名在京学生为主组成的北中医“守护北京”青年突击队,支援核酸检测一线工作,累计服务二十余个防疫工作点、近2.1 万名居民,采集样本量达两万余份;受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委托,与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联合编写《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护理方案(试行)》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居家中医护理康复指引》,用于各级医院、社区护理人员指导康复工作;发起“循证抗疫互助行动”,快速收集来自抗疫一线的需求,通过微信平台公布证据总结,在国内多个媒体和平台上进行系列报道和转载,引起业界高度关注和赞扬,荣获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2021 年,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严峻复杂形势,学院领导班子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在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严格落实各项排查工作,积极推进师生新冠疫苗接种,及时做好各项数据的统计工作。加强校门管理,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式,做好见习实习学生管理工作,确保学院师生“零感染”。积极动员师生接种新冠疫苗,现已完成两针接种的学生超过96%,完成加强针的占符合接种人数的91.4%。在和平街校园封控期间,66 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第一时间组成校内快递志愿服务小队,完成1 933 件快递派送工作。

3.3 强化“三全育人”,大思政工作成效显著

(1)开展“双色主题”教育,促进“健康中国”入脑入心。以“全面抗疫”和“建党百年”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举办主题团日活动124 个,参加人数超3 000 余人次;开展十余场党课和团课培训,覆盖学生220 余人;结合抗疫精神,开展抗疫故事演讲比赛;组织学生参加首都百万师生同上党史课、党史知识问答、“我听亲人讲四史”主题征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红色教育影片,并邀请专家举办主题讲座等,引导学生爱党、敬党、跟党走。组织开展最美护生评选,优秀班集体、团支部等评选,发挥榜样作用。(2)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制订护生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完善阶梯式职业教育活动设计,开展新生引航教育5 场、“护你同行”就业能力提升活动7 场,通过“天使成长计划”、岗位胜任力大赛、“5·12 国际护士节”、毕业教育等系列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职业认同感,强化职业信念。我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95.51%,签约率82.37%,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3)深化学生“双创”实践,为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学院试点实施“辅导员开放日”和“导师团队开放日”,目前共开展6 场,参加学生超200 人次。辅导员开放日重在学生职业规划和学习生活指导,导师团队开放日重在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搭建本科生科研平台。本年度学生结题国家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3 项,并成功新立项3 项,新孵化创新创业项目20余项,在创新创业比赛中共获得13 个奖项,其中市级4 项,在校级金奖和市级一等奖取得零的突破。

4 结语

新时代“健康中国”的蓝图已经绘就,中国正在铺设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之路。北京中医药大学将进一步推进“医教协同”,以社会和医疗市场需求为导向,为“健康中国”战略培养更多中医药人才。相信通过护理学院和其他学院的共同实践,中医药学子将继续牢记使命、奋发图强,学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内涵式发展会走出一条人才培养的新征程。

猜你喜欢
北京中医药大学健康中国中医药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北京中医药大学
数据驱动下“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参书题录库”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预防肿瘤复发转移,阻断癌前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