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谈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2022-12-03 18:31何志刚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41期
关键词: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

何志刚

(江苏大学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全球面临着极其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在此背景下,为了守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各国出台了一系列环保节能政策,其中,新能源汽车对环保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我国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制造列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中。推动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必须要加强人才储备,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行业意识的高质量新能源汽车人才。在高校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结合当下的时代发展现状,创新教育方法和人才培养路径,满足我国新能源产业的人才培养需求,进一步带动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发展。

一、研究背景

(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家用汽车越来越普及,但是汽车在改善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造成了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为了促进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实现绿色中国建设,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指出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2012年,在科学技术部发布的《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明确指出,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我国新兴产业的研发重点,必须要加快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制造,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国民日常生活中的普及。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2015 年,财政部、科技部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进一步阐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早在2012 年,我国就明确指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性,并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支持政策[1],其目的是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发展,同时改善全球正在面临的能源和生态危机。至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经步入中后期阶段,得到了良好的普及与应用,且广大民众普遍树立起积极的节能环保意识,为绿色中国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新能源汽车的产销背景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为34.0471万辆,销量为33.1092万辆。2015年工信部发布的全年累计产量数据显示: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量分别为14.28万辆和6.36万辆。国家汽车限购政策的实施,有力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销量。2016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高达50.7万辆,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50%以上。近两年受国际物流的影响,国内供给力量较弱,工信部也指出2022年我国汽车产业总体发展压力较大,特别是受到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冲击,短期内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销量波动,在此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仍在不断创新高。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乘用车的产量高达330.8万辆,销量高达331.2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83.08%。2022年1—5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高达200.3万辆,仅在5月的销量就高达44.7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增长十分明显。有研究学者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数量的不断增加,说明我国民众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逐渐增高,也说明我国新能源产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阶段。

(三)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培养背景

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实现了全面普及,当前正处于普及的后期阶段,社会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庞大,再加上各地政策的推出与落地,使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额有可能会进入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所以当前市场对新能源汽车人才的需求十分紧迫。随着市场的稳定,行业当中更加需要具备创新能力与创新素养的高质量人才[2]。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持续和快速发展,新能源领域的人才培养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在教育体制人才培养及社会实践等方面,缺乏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的有效衔接方法。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技术和创新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对相关人才也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人才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有利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发展。所以,高校在新能源汽车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要认清社会的实际需求,完善人才培养方法,以培养人才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加强与行业、社会、政府等多方的合作,构建全方位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让人才能够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获得更高层次的技能水平,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人才储备质量,有效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

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人才需求

在资源匮乏的时代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方向,新能源汽车行业得到了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然而当前的人才市场并不能满足新能源行业的发展需求。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招聘及人才培养与传统汽车行业的方法和渠道几乎相同,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十分紧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人才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

(一)通用型人才

通用型人才是新能源汽车制造与销售的关键人才,需要具备承载工具、推广产品、发展理念的良好优势,一般需要具备汽车设计、开发、总成设计、零部件管理、测试实验等基本技术。另外,需要具备良好的品牌塑造能力、售后能力、项目管理及运营管理能力。随着我国新能源行业的不断发展,对通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简单来讲,当前新能源汽车领域更加倾向于培养能够适应新能源汽车产业各个领域的综合性人才,此类人才一般需要在技术、意识、理念、思维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能够胜任新能源汽车行业对通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

(二)专业技术型人才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有许多不同之处,新能源人才需要了解新能源汽车结构、混合动力汽车开发、电子驱动系统集成与控制等基本知识,还需要了解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需要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认识到新能源汽车对社会经济等领域带来的积极影响。当前,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专业技术型人才十分匮乏,尤其是缺乏智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高质量技术型人才。与传统汽车行业相比,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人才需求会重点集中于电子技术、软件技术及电池技术方面,因此,必须要培养更多拥有相关研发技术及生产服务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创新型人才

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在原本发展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才能突破原有的发展模式,获得更高层次的提升。因此,在目前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各企业关注的焦点,大部分企业都在寻找拥有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实用型人才[3],帮助新能源汽车行业在现有的发展模式下进行创新,突破发展瓶颈,走出更加符合我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与发展。

三、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需求现状

(一)数量需求

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各大汽车品牌推出了新能源产品,新能源汽车也逐渐成为家用车中的热门产品。当前,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业人才缺口较大,经过调查发现,我国上海、杭州、广州、北京、深圳等地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服务人员、技术人员和创新研发人员数量较少,各大高校培养的人才数量远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需求。据相关数据统计,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后基本能顺利就业,就业率高达98%[4]。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推广与运用,新能源汽车在未来的几年里会成为发展主流,除一线城市外,二三线城市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领域。但是,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无法跟随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设置专业与课程内容,教师群体也缺乏新能源汽车的工作经验,无法提供大量的专业对口人才。从新能源汽车拥有量与汽车相关人才的比例来看,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人才需求量会更大,而我国高校的新能源人才输出不能很好地满足行业需求。

(二)素质需求

新能源已成为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的支柱力量。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迅速增长,但是与传统汽车行业相比,新能源汽车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渗透,人们逐渐树立起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我国除一线城市外,二三线城市建设了很多汽车充电设施,新能源汽车已经到了全面普及的阶段。但是与传统汽车行业相比,服务理念、基础研发等方面尚不成熟,为了适应行业发展,必将会持续进行改革创新,这说明未来的新能源领域具有较大的改革发展空间,相关创新型人才将成为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总体来讲,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需要拥有机械工程、计算机、电气工程等专业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另外,具有观察、发现、合作、交际、创新等能力的人才是行业的稀缺人才,所以,未来的新能源汽车行业需要拥有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技能型人才。

(三)专业需求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人才主要来源于高校和传统汽车行业,相对来说,传统汽车行业的人才经验丰富,会将传统企业中的知识与经验应用到新能源汽车行业当中,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此类人才在长时间相同的工作模式中,工作理念和工作意识较传统,缺乏良好的创新能力。另外,高校的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设置比较单一,主要培养技术型人才和服务型人才,没有充分考虑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人才结构不够完善,这也导致高校培养的新能源汽车专业领域人才没有充分适应行业的需求,人才与行业需求并不匹配。比如,新能源汽车专业培养了大量维修型人才,但市场方面缺乏的是技术研发型人才和服务型人才,这就导致部分企业出现了创新技能型人才千金难求的现象。随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自主创新与发展,在未来,新能源汽车企业对汽车人工智能、电子网络、安全技术等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大的需求[5]。高校在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设置相应的专业,丰富人才的经验与能力,适应行业发展。

四、高校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新能源汽车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与发达国家不相上下。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主要采用的是边研发、边推广的发展形势,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相关专业人才较少,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重视与推广,新能源汽车市场得到了全面发展。各大高校开设了相关专业,但发现高校人才培养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差距较大,虽然课程体制在不断改革,但是仍难以适应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对高校的新能源汽车专业进行分析后发现,高校人才培养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尚未形成高质量的产学研协同人才培养机制

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主要是基于行业发展中的人才需求,由高校进行课程设置与研究,相对来说,我国高校一直处于一种比较封闭的人才培养环境,产学研之间没有良好的联系与互动。比如,部分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过程中并没有与各地相关产业进行联系,课程体制与行业的实际发展完全不符,这就导致高校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行业需求。在新能源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产学研应明确分工,技术创新的主体应侧重于企业,项目研发应侧重于科研院,人才培养与基础项目研究应侧重于高校,但是当前高校并没有与各个领域达成良好的合作协议,人才培养机制也不够健全,导致技术研发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开发与应用等环节并不畅通。比如,高校的基础技术研发没有与科研院做好衔接,人才培养没有与企业做好衔接。因为没有实现学校与科研院研发的研究成果同企业互相分享,从而影响了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还影响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与创新。

(二)尚未设置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

随着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除了基本的技术型人才和服务型人才外,需要更多符合行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比如,拥有新能源汽车设计能力的专业性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能力,根据市场需求设计更加符合市场发展的产品,推动产业发展。另外,具有汽车研发技术的专业型人才还需要具备车身配置质量控制技术和汽车轻量化技术等能力,使其在技术研发与应用中更加贴合实际。而汽车设计、汽车营销、汽车服务等领域的人才也需要了解一定的汽车研发创新知识,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有效衔接,提高新能源汽车领域专业人才的专业性和适应性。但是,当前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比较单一,如在新能源汽车服务专业当中很少会涉及技术研发、设计等领域的知识,导致服务性人才只是单纯具备服务知识和营销知识,无法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缺乏良好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5]。

(三)人才培养机制尚不完善

发达国家在新能源汽车研发中有技术研发基地或人才培训基地,高校与企业之间可以达成良好的合作协议,构建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通过企业培训实践基地可以很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帮助企业及研发团队进行人才筛选。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符合市场的实际需求,尤其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处于高水平发展阶段,人才必须要具备知识理解与共享能力,但是我国的学科设置缺乏交叉性和实践性,如汽车专业人才只懂汽车,而不懂工艺、电控、设计、程序等方面的知识;高校给学生提供的实践学习也比较单一,仅要求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并没有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创新技术研发和实践基地,也没有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以促进学生在校期间掌握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需求,这也导致高校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人才溢出效果并不明显,特别是缺乏实践型和应用型人才,高校没有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企业也没有认识到自己在人才培养中应承担的责任。

五、高校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策略

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主要以高新技术、校企合作为人才培养基础,通过对我国大部分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人才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后发现,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应着重于培养技能型、创新型、服务型和复合型人才,根据实际目标加强课程教学实践基地、教学标准、教材等多方面的开发与设计,提高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的毕业率和就业质量,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以技能为主要方向,还需要加强综合素养、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的教育与培养,打造更多符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专业型人才,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一)依照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主要以智能化、模块化发展为主,高校研发的新能源专业技术及创新技术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大部分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实际需求并不匹配。例如,对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人才需求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逐渐向标准化、流程化方向发展[6],相关产业岗位所需人才的专业技能比较单一,虽然技能型人才缺口不大,但是真正影响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原因是缺少售后型、服务型人才,所以当地的高校建立了新能源企业售后服务专业课程,加强了“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新能源汽车保险与理赔”“新能源汽车零件销售服务”等专业课程,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人才培养方向,确定了有利于推动地方新能源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当前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与当地企业进行密切合作,或者联系相关企业开展交流合作,分析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根据企业的人才缺口设置课程与人才培养目标,加强人才培养与当地企业的有效衔接,增强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二)加强校企合作,进行岗位能力分析

通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调研分析后发现,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之间缺乏良好的合作和衔接,高校的人才输出与企业的岗位职业能力并不匹配。比如在专业人才培养中,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与企业相关岗位的实际需求并不吻合,因此,需要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职业人才需求进行分析,结合本专业的教学目标和人才需求,确立人才培养方向,采用以学校为主导、以企业为辅助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高质量人才输出。比如,可以建立校企行业协会,对当前学校人才培养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根据实际的岗位需求和岗位能力进行人才匹配与培养。比如,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与检测维修的基本工作主要包括充电站、充电桩建设与维护、车载充电设备的维护与检修等,这一领域的人才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收集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评估能力和总结能力,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了解充电站的基本结构、建设、运营、维护与检修工作。通过岗位分析能够为之后的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打下良好基础,推动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改革。

(三)明确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课程体系构建应基于新能源汽车的岗位职业能力,结合学生的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及发展目标进行课程重构。

1.完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与职业态度,具备适应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可以在高校的不同学期开设相应的素质教育课程。比如,在第一学期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第二学期开设法律哲学课程,第三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第四学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另外,可以将职业素养教育和心理教育贯穿整个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

2.加强专业课程设置。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基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比如,在汽车售后服务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基本的服务方法和服务理念教学外,还需要加强充电系统检测维护、车载网络系统检测维护等教学,建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核心课程—总结课程的教育模式,实施进阶化教学。

3.开发专业拓展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主要根据实际的岗位需求扩大知识层面,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可以在原本的课程结构之上构建拓展选修类课程,如汽车零件销售管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给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充足的选择,发挥专业教学的灵活性。

(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创新实践场景

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应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从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1.开设新能源汽车创新项目研发基地。由学校提供场地和设备,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让企业技术研发部门与学生进行交流合作,针对某一项目进行研发创新。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企业的技术研发现状,并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理论,在获得学校技术与理论支持后,完善技术研发。

2.建设模拟基础训练室。学校邀请企业专业导师参与对学生的教育与指导工作,并利用3D技术、元宇宙等技术建设模拟训练室,对学生展开模拟训练,由学校专业教师及企业导师建设“双师型”教育模式,对学生的模拟训练进行指导,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能力,为之后的实践训练与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组织学生入企实习。入企实习是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方式,在经过校企项目研发和模拟实践训练后,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入企学习,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中,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与岗位适应能力。在此过程中,企业可以筛选符合自身需求的优秀人才,签订就业协议,加强人才引进。

(五)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当前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及行业的实际需求,应加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组建专业的岗位核心教学团队,采用外引内培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师资力量。

1.引进企业优秀人员作兼职教师。高校人才培养主要偏向于理论教学和基础知识教学,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职业能力,可以与企业展开合作,邀请企业技术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强化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前沿性。

2.引进跨学科教师。当前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设计重点倾向于创新技术研发,尤其是在人工智能、互联网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因此,学校可以聘请人工智能专业和互联网专业的教师参与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对各种高新技术的理解与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加强教师培训。当前高校教师团队拥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部分教师缺乏学习能力,因此需要加强对教师的能力培训,定期带领教师到国外优秀学校或企业学习,促进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另外,需要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会,让教师之间能够相互学习成长,尤其是需要加强与兄弟学校的合作,使教师之间促进交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结语

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近年来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在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才紧缺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应加强技能型、服务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行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人才。配合新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加强绿色中国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生存环境。

猜你喜欢
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
时代不等人,汽车行业在完成“双碳”这件事上,责无旁贷
汽车行业最热最IN资讯,这里看个够!
汽车行业 最热最IN资讯,这里看个够!
汽车的“出卖”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新能源门”的背后
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
2015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