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平台化学与生活课程 思政教学改革与探索

2022-12-03 02:59熊健何峰洛桑
化工管理 2022年32期
关键词:立德化学育人

熊健,何峰,洛桑

(西藏大学 理学院 化学与环境科学系,西藏 拉萨 850000)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018年9月1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我们的教育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2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回信中,殷切嘱托大家要“坚持立德树人”。大学是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拔节孕穗”的重要时期,是需要价值引领涵养精神的“播种”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个阶段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时机比较合适,也很有必要。关于如何开展思政教育,如何在非思政课程中进行“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仍需高校教师深入思考。

1 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破“五唯”。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的立身之本。西藏大学属于典型的边疆高校。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承担着拱卫祖国西南边陲的政治责任,也是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前沿阵地,因此,在西藏高校开展思政工作、开展思政教育、开展课程思政意义重大。在西藏大学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也是刻不容缓,努力培养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化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高度交叉,是人类走向现代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学科,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3-6]。中国科学院院士黎乐民说过,化学是研究化学物质变化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掌握变化规律,用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保障大众生命健康。作为专业学科,理论内容和实验原理较为深奥,难以理解,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化学与生活课程是西藏大学校级通识教育平台课程,供本科生选修。本课程是针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广度教育,通过课程设计,创新完善课程体系的整体架构,具有“化学+X”的特点,从“化学+环境”“化学+ 能源”“化学+生态”“化学+药物”“化学+食品”“化学+材料”等结合点出发,联系身边的真实案例,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科技知识的学习中感受人文情怀,使得化学知识深入浅出,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7]。

2 课程思政改革设计

“培养什么人”,这是教育的首要问题[8]。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在1935年秋季的开学典礼上曾提出的“爱国三问”,即“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它的实质也是在追问“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任课教师,深入挖掘所教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潜移默化达到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通过科学家精神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爱国主义情怀和工匠精神;通过生态环保案例介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科学前沿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升民族自豪感;通过时事政治的介绍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不忘育人初心,牢记育人使命,认真践行以学生为中心,厚植爱国主义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设计,展现化学与生活通识课在西藏大学的思政育人本领。

化学与生活课程主要包括绪论与三个专题,绪论中主要介绍化学的发展史,三个专题分别围绕着生态环境、人类健康、能源物质、功能材料为主要内容。课程思政改革设计如图1所示。

3 课程思政建设举措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标准,化学与生活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建设,将思政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课后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建设,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考核体系与课程评价方式,逐步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灵活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通过创新考核方式与课程评价,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尝试,再反思、再改进、再尝试,不断完善化学与生活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

3.1 改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依托教学大纲,所以在改革教学内容之前,需要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在教学大纲中增加思政改革内容。课程思政改革建设的核心环节在于改革教学内容,并在课堂中呈现。在化学与生活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政元素,需要课程组教师对其进行深入挖掘。任课教师在不断提升自身思政素养的前提下,还需把握好课程思政的教学特点和规律,结合学科发展史、科学家故事、榜样的力量、真实的案例、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科技前沿内容、时事新闻等,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创新精神、爱国主义情怀和工匠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的责任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思政元素挖掘与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内容思政元素挖掘与设计表

续表1

3.2 改革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方法是提升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转变为“引导式”“互动式”教学。同时开展“互联网+思政”教学方式,依托UMU互动教学平台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式混合教学,利用平台优势,以图文、视频等形式推送出化学知识热点、难点问题分析以及时事案例等在线教育资源。另外利用一些权威的官方微信公众号、APP资源,如“学习强国”“化学人生”等,每天发布前沿性、热点性话题资源,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进度有选择性地通过课程UMU互动教学平台转发推送,让学生可以“学习有疑问,网上找课堂”,使学生产生极强的情感共鸣和积极的参与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塑造自我的品性。

3.3 改革考核方式

将传统的只注重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转变为注重全过程考核。建立一套“过程型”多元化考核体系,在此项改革中,各部分所占成绩比例不变,依然设置为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但在“过程型”考核体系中,将平时考核成绩设置为课堂表现考核、小组平时表现(这里包括出勤、ppt制作及展示、主题辩论赛、作业提交质量等)考核和期末成绩考核。通过改革考核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原来的“要我学”变成现在的“我要学”。学生通过自主查询资料提升主观能动性,通过与小组成员积极研讨提升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攻坚克难完成任务,对于更加深入的理解思政内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4 改革课后评价

在传统的“师师互评”“学生评价”打分制的课后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利用“问卷星”软件对学生进行不记名的问卷调研,通过这种形式,增强学生课堂主人翁地位感受,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政融入方式,并有效帮助任课教师改进思政教学设计,从而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4 结语

对大学生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很有必要。化学与生活课程是西藏大学一门通识教育平台选修课程,课程设置具有一定宽度和广度,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完善生活常识。为了发挥好通识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课后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化学与生活课程思政改革建设,为通识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猜你喜欢
立德化学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