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韬从“五脏之气”论治络瘀暴盲

2022-12-03 04:06千运龙赵磊左韬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2年11期
关键词:心气津液五脏

千运龙,赵磊,左韬

《审视瑶函》[1]曰:“夫目之有血,为养目之源,充和则有发生长养之功,而目不病;少有亏滞,目病生矣……眼乃五脏六腑之精华,上注於目而为明”,视觉功能的正常发挥依赖于五脏六腑之精气血的充养。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归属于中医“络瘀暴盲”范畴,为多种因素致病,导致血行不畅,脉络瘀阻[2],中医学[3]认为眼底出血也多因气郁或外伤导致瘀血内停,脉络瘀阻,血行不畅而溢于络外所致。血瘀贯穿疾病的始终,故治疗本病以祛瘀为主[4]。《景岳全书·血证》[5]曰:“血动之由,唯火唯气耳”,说明“出血”与火和气有着紧密联系,《素问·调经论》[6]也记载:“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强调了气血调和,方能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血液的正常运行离不开气的推动和调控。

左韬教授(以下简称“左教授”)为辽宁省眼科中医名家,师从彭氏眼针继承人田维柱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特色疗法治疗眼科疾病的工作30余年,独创一系列疑难眼病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眼科疾病的临床治疗。对于络瘀暴盲病,提出从“五脏之气”辨治的理论,认为血液的正常运行与五脏之气密切相关,五脏之气功能失常,会影响血运,目络中运行的血液与全身的血液化生同源,故五脏之气功能失常可导致目络瘀阻,进而发为本病,故可从五脏之气的生理功能出发,论治本病。

1 心气致病

1.1 心气与目的生理关系

心主血脉,指心气可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道内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心主血液,《素问·五脏生成》[6]有云:“诸血者,皆属于心”,全身的血液皆从心始发,流注四肢九窍,最终又归集到心,循环至目的血液亦如此;心合血脉,心之血液上达于目需要以经脉为通道,《素问·五脏生成》[6]提到“诸脉者,皆属于目”,全身的血脉与心相通,遍布全身的经脉又以眼部的脉络最为丰富,从而保证了充足的脉道来充养双目。心主血脉,为心的重要生理功能,而这一生理功能又以心气充沛为基础,故双目的视物功能与心气功能密切相关。

1.2 心气与RVO的联系

心气主导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太平圣惠方·眼内障论》[7]提到:“心气通而肝气和……眼无其疾;心气滞而肝气乏……目减其光”,也说明了心气的重要作用,心气不足,不能推动血液上达于目,血脉瘀阻,导致目络失养,目中脉络为络脉中最末梢细小的孙络[8],孙络失和,无以资养血络则会致血行不畅而致瘀。这类患者由于心气不足,心神失养,常易受惊而诱发本病,除视力下降,眼底静脉迂曲等主要临床表现外,还可见心悸气短,胸闷心痛,精神疲倦,面色紫暗,舌淡紫,脉弱而涩等证候,治疗时,在针对基本病机‒血瘀,采取化瘀止血法的同时,根据辨证论治,还应辅以补益心气之法。

2 肺气致病

2.1 肺气与目的生理关系

全身血液以心气为基本动力而运行,而肺气具有助心行血的作用。《丹溪心法》[9]有云:“肺主气运行血液,周流一身。”因肺主宗气,而宗气贯注心脉行气血,是推动心血灌注周身的动力源泉,因此肺气充沛,宗气旺盛,气机调畅,则血运正常。肺朝百脉,主治节,人体周身血液全部经由百脉流经于肺,并通过肺的呼吸作用吸清吐浊进行脉内血液的清浊交替,并用以滋养周身,肺气行则全身血脉通利,眼络通畅。

图1 五脏之气与络瘀暴盲的关联导图

2.2 肺气与RVO的联系

肺气虚弱不能助心行血,导致心血运行不畅,血脉瘀阻,肺气不足还会导致百脉壅塞,血失调和,使目络瘀滞,当中老年患者过度活动时,易消耗肺气出现少气不足以息,气怯声低,甚者可导致目络血运的不畅。《素问·经脉别论》[6]提到肺具有“通调水道”的功能,肺气的宣发肃降可推动和调节全身津液的输布和排泄,当肺的宣肃功能失常,会导致津液输布的障碍,当体虚时又感受外邪,壅塞肺气致肺气不畅,不能布津,同时因津液失布,凝聚成痰,见呼吸不畅,咳嗽咳痰,面唇青紫等证候,眼部表现为眼底黄斑部的水肿[10]。治疗上化瘀行水,辨证兼补肺益气或宣肺降气之法。

3 脾气致病

3.1 脾气与目的生理关系

脾主统血,脾气具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溢出脉外的功能。《金匮要略》[11]提到:“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目络之血也不例外,脾气的健旺,保证了血液在目络中运行而不溢出脉外。脾主运化,《素问·经脉别论》[6]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饮食水谷在脾气的作用下吸收、转运至全身,其中,食物化为谷精供养五脏六腑、四肢九窍,水液化为津液转输全身,使双目得以滋养。

3.2 脾气与RVO的联系

脾气的健运保障了脾统血和运化水湿功能的正常发挥,《景岳全书·血证》[5]曰:“盖脾统血,脾气虚则不能收摄;脾化血,脾气虚则不能运化,是皆血无所主,因而脱陷妄行。”寒湿易伤脾,当患者过食寒凉,易导致脾气虚弱,固摄作用减弱,继而可致血液失摄而溢出脉外,在眼部尤其是眼内可发生出血病症,且出血时间较长,在本病可见眼底沿静脉发生的出血、渗出。《素问·至真要大论》[6]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水饮的消化吸收需要脾气的推动和激发,当过食肥甘厚味,致脾失健运,不仅会导致气血化生乏源而因虚致瘀,还可导致津液输布障碍而滋生痰湿等病理产物,湿气又会困遏脾气,致患者周身浮肿,食少纳呆,甚至导致眼底水肿,这类水肿多由饮食不节等因素诱发和加重。在治疗上,针对脾气虚引起的眼底出血,给予益气止血法,对于脾失健运致转输功能不利,引起的眼底血瘀和水肿给予健脾化瘀渗湿之法。

4 肝气致病

4.1 肝气与目的生理关系

肝主疏泄,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调畅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的作用。肝为目之外候,肝气疏泄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眼的视物功能,《灵枢·脉度》[12]曰:“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条达情志,气机的通畅保障了气血津液能够上荣于目,情志的平和也使得气血均衡,使双目视物不衰。肝主藏血,《素问·五脏生成》[6]曰“肝受血而能视”,张来林[13]等提到依赖于肝血和肾精的濡养,方能目视精明,肝脏贮藏血液,在肝气的疏泄作用下,血液可外流诸经,濡养形体官窍;同时,肝气还能收摄血液,防止出血。

4.2 肝气与RVO的联系

肝气疏泄功能失常,会导致气机失调,血运不畅,何晓静等[14]提到RVO 眼底出血的原因可能与血流动力学异常有关。气滞导致血行不畅而致血瘀,血液无法充分灌注眼底会导致相应区域的视网膜失于濡养,失去功能;同时,由于缺血导致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大量表达,会导致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产 生,而CNV 易破裂造成眼底的出血,导致患者视力骤降或眼前黑影,且伴有眼部的胀痛。肝藏血功能失职导致的出血,也与肝失疏泄密切相关[15]。这类患者常因情志内伤而致肝气郁结,失于疏泄导致血行不畅,在眼底表现为出血,CNV 的生成,还会伴有头目胀痛,两胁胀痛等肝失疏泄的证候表现。治疗上除活血化瘀外,可以同时给予疏肝理气之法。

5 肾气致病

5.1 肾气与目的生理关系

《灵枢·大惑论》[12]曰:“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素问·上古天真论》[12]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目能视物辨色是五脏六腑精气充养的结果,而五脏六腑之精气又源于肾精、肾气,故肾中精气的盛衰可直接影响视物功能。肾气由肾精所化,肾气主调节全身津液代谢的功能,机体津液的代谢由肺、脾、肾、大小肠等多个脏腑共同参与,而津液代谢过程的正常进行有赖于肾气的资助和调控,《灵枢·五癃津液别》[12]提到:“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渗于目”,故滋养双目的津液也有赖于肾气的充盈支持。

5.2 肾气与RVO的联系

肾藏先天之精,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为人体之气的根本,其与水谷之气、清气共同组成人体一身之气,继而散布五脏六腑,化为脏腑之气。络瘀暴盲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且病程大多较长,根据中医学“久病及肾”理论[5],病久患者易出现肾中精气的亏虚,肾气的亏虚会导致一身之气的不足,影响五脏之气的功能,气功能失常易致血行不畅。而肾气又主司津液的代谢,久病患者由于气、血、津液的耗伤,导致肾气亏虚,津液代谢失常,除了血瘀证候之外,也会在眼底滋生水肿的病变,这类眼底水肿因患者素体虚弱常缠绵难愈,同时还会伴有全身水肿、尿少、虚喘等症状。故久病肾亏的患者,在活血化瘀的同时也应注重补益肾气,以保障五脏之气功能的正常发挥及机体津液的正常代谢。

6 病案举隅

李某,女,56 岁,主因“双眼视物不清,伴左眼眼前黑影15 d”于2019 年1 月11 日来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就诊。患者半个月前与他人争吵后,突然出现双眼视物不清,伴左眼前黑影遮挡,于外院(具体不详)就诊,诊断为“左眼RVO”,未予治疗。现患者症状未见明显改善,为求系统治疗,遂来诊,眼科检查:矫正视力,右眼0.25,左眼0.12,眼压,右眼16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15 mm Hg。双眼结膜充血(+),角膜上皮粗糙,前房(-),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存在,双眼晶状体皮质混浊,玻璃体混浊,眼底彩照示:右眼未见异常,左眼视网膜动脉细,静脉迂曲怒张,动、静脉比约为1:2,颞上分支可见火焰状出血,黄斑区水肿(图2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左眼黄斑区水肿(图2D)。刻下症:双眼视物不清,左眼眼前黑影遮挡,偶有眼胀感,无眼痛,兼见情志抑郁,善太息,食少嗳气,饮食、睡眠欠佳,小便利,大便秘结,三四日一行。舌红有瘀斑,苔薄白,脉弦。西医诊断: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左眼黄斑水肿;中医诊断:暴盲病(肝失疏泄,气滞血瘀型)。治以疏肝解郁,化瘀止血为主,方药为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川芎15 g,当归15 g,柴胡15 g,陈皮15 g,枳壳15 g,白茅根30 g,生蒲黄60 g,香附15 g,桃仁15 g,荆芥炭15 g,三七粉3 g(冲服),车前子15 g,炙甘草15 g,吴茱萸5 g。7剂,每日1剂,分3次温服。配合针灸治疗,治则为活血通络,取肝区,配合睛明,球后,太阳,风池,四白,合谷(均为双侧)等穴,每日1 次,留针30 min,针刺7 d。予血栓通粉针剂500 mg 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溶解静脉点滴,每日1次,以活血化瘀。

二诊(2019 年2 月12 日):患者左眼眼前黑影遮挡自觉有所改善,情志抑郁,善太息等症状减轻,余症基本同前。舌红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眼科检查:矫正视力,右眼0.25,左眼0.12。眼底检查:左眼出血较前吸收(图2B)。OCT 示:左眼黄斑水肿厚度降低(图2E)。治法调整为活血利水,镇静安神。原方去陈皮,三七粉,生蒲黄,荆芥炭,白茅根,加泽兰15 g,首乌藤30 g,益母草15 g,7剂,每日1剂,分3 次温服,余治疗同前。

随诊(2019 年6 月27 日):患者自觉左眼眼前黑影遮挡明显改善,全身症状改善明显。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眼科检查:矫正视力,右眼0.25,左眼0.25,眼底照相示:左眼出血基本吸收(图2C)。OCT示:左眼黄斑水肿基本消失(图2F)。

图2 患者李某治疗前后左眼影像学资料

按语:该患者因过怒伤肝,肝气郁滞,失于条达致血脉瘀阻,溢于络外,神光遮蔽,另一方面肝气乘脾,脾失健运,水湿停滞,血水互结,进而发为RVO,表现为眼底出血,黄斑水肿等,全身症状及舌脉均为气滞血瘀之候,左教授根据临床患者症状,通过针灸、中药口服,中药制剂静脉输液联合治疗取得可观的疗效。根据辨证论治,应用中药汤剂可以从整体上改善患者的全身症状,针刺时可运用针灸的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及特殊作用共同疏通全身之经络,中成药静脉点滴能促进眼底微循环,延缓病程进展,促进眼底水肿及出血的吸收。

7 小结

络瘀暴盲以血瘀为主要证素,临床多伴有气虚,气滞,痰浊等多个证素[16],左教授根据30 余年的临床经验,结合络瘀暴盲发病机理,总结从“五脏之气”论治本病,认为五脏皆与本病相关,并提出五脏之气不足或不畅,皆可致目络血运失常发为本病的诊治思路。络瘀暴盲临床常为多个病机并存,可见一脏或多脏共同致病,治疗上在针对主要病机—血瘀的同时,还需结合临床表现,五脏气血兼顾,辨证施治。

猜你喜欢
心气津液五脏
《伤寒杂病论》“阳气”实质探析
从五脏角度探析沈氏女科学术思想
基于“线粒体动力学”机制探讨糖尿病心肌病“壮火食气”的科学内涵
补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
暖“心气”,聚“人气”,接“地气”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
心气不够要慢养生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