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对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发育、营养状况及便常规的影响

2022-12-03 06:53黄晓凌卢秋月许接花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奶粉水解过敏

黄晓凌,卢秋月,许接花

(阳江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东 阳江 529500)

婴幼儿健康目前是我国医疗关注的重点话题,其中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症是影响新生儿健康及体格发育的主要过敏性疾病之一。婴儿胃肠道发育不完善,肠道生物屏障及机械屏障并未建立[1-2],极易发生胃肠道疾病,牛奶中的大分子蛋白可直接穿过婴儿胃肠道屏障进入血液中激发IgE和IgA,引发变态反应,使患儿产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皮肤过敏反应[3]。目前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尚无特异性诊断指标,误诊、漏诊时有发生,影响婴幼儿健康成长。深度水解配方奶粉通过完全破坏乳清蛋白抗原性,降低过敏发生率,同时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营养全面,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替代喂养方案[4]。本研究以牛奶蛋白过敏婴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对婴儿过敏发生率、发育、营养状况及便常规的影响,为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应用深度水解配方奶粉替代喂养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出生后被诊断为牛奶蛋白过敏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水解配方组;选取我院同期正常分娩且无过敏的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18例,女22例,平均胎龄(39.22±0.84)周,平均出生体重(3.32±0.31)kg,平均身长(48.26±2.17)cm,平均头围(32.86±0.37)cm;水解配方组中男20例,女20例,平均胎龄(39.39±0.62)周,平均出生体重(3.45±0.37)kg,平均身长(48.36±1.96)cm,平均头围(32.96±0.25)cm,本研究入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均为新生儿,于出生后4~8 d就诊,平均发病日龄(5.67±0.24)d。2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编号:SF2020086),符合临床研究伦理要求,符合国际临床研究惯例。

1.2 水解配方组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37周<胎龄<42周;2 kg<出生体重<4 kg;于出生后4~8 d即出现牛奶蛋白过敏者;水解配方组均符合牛奶蛋白过敏诊断:(1)采集病史,包括进食后症状出现的时间,症状是否与牛奶有关,停用牛奶后患儿过敏表现如何及最近1次症状出现的时间,具有明确牛奶蛋白过敏临床表现,恶心、腹泻、反流、便血、非感染性流涕、慢性咳嗽、喘息、湿疹样表现、红斑、风团及血管性水肿;(2)血清总IgE水平升高,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和绝对计数增高;(3)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测定呈阳性;(4)牛奶回避实验支持牛奶蛋白过敏,即口服牛奶后出现过敏症状,停用后症状消失[5],满足(1)、(3)、(4)即可诊断为牛奶蛋白过敏;婴儿父母对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患有病理性黄疸、出生前宫内发育迟缓、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消化道畸形、1型糖尿病、需进行各种外科手术肺发育不良、咽下综合征或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影响肠道菌群新生儿。剔除标准:新生儿过敏情况严重,无法完成研究者。

1.3 喂养方法 对照组给予婴儿全母乳喂养或混合喂养(全母乳量>80%);水解配方组给予患儿深度水解配方奶粉(雀巢、蔼尔舒)替代喂养;2组均喂养2个月。

1.4 观察指标 (1)过敏情况:比较2组2个月后过敏发生情况,包括消化系统(腹泻、便血、溢乳、呕吐及便秘)、呼吸系统(流清涕、咳嗽、喘息)、皮肤(过敏性皮疹、荨麻疹及散点状红斑)等相关症状。过敏发生率(%)=过敏患儿/本组总例数×100%。(2)一般营养状况:观察2组2个月后,体重、身长及头围等一般营养指标变化。(3)生化营养指标:对照组于出生后2 d内及喂养2个月时、水解配方组于就诊时及喂养2个月时抽取静脉血3 ml,均分离血清后送我院检验科,采用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公司)检测甘油三酯 (triacylglycerol,TG)、总 胆 固 醇 (total cholesterol,TC)、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水平变化。(4)便常规检测:对照组出生2 d内及喂养2个月时、水解配方组于就诊时及喂养2个时取新鲜粪便5 g,送往我院检验科进行便常规检测。粪便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分辨是否有脓血、黏液等病理产物,调高显微镜倍数后重点观测脓血、黏液等在高倍镜下红细胞、白细胞及脓细胞情况,若同时存在上述细胞则按脓细胞计数,不计入发现红、白细胞的例数。便常规异常率(%)=便常规出现异常例数/本组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Graphpad 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序列变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过敏情况比较 喂养2个月后,对照组1例消化系统出现过敏症状,2例皮肤出现过敏症状,无呼吸系统过敏症状,过敏发生率为7.5%(3/40);水解配方组1例消化系统出现过敏症状,1例呼吸系统出现过敏症状,2例皮肤出现过敏症状,过敏发生率为10.0(4/40),2组过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7,P>0.05)。

2.2 2组一般营养状况分析 喂养2个月后,与喂养前比较,2组体重、身长及头围均明显增加(P<0.05);水解配方组体重、身长及头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营养状况分析(±s)

表1 2组一般营养状况分析(±s)

注:与本组喂养前比较,1)P<0.05

组别对照组水解配方组t P n 40 40体重(kg)喂养前3.32±0.31 3.45±0.37 1.703 0.092 2个月5.46±0.421)5.41±0.41)-0.545 0.587身长(cm)喂养前48.26±2.17 48.36±1.96 0.216 0.829 2个月58.47±1.461)58.37±1.231)-0.331 0.741头围(cm)喂养前32.86±0.37 32.96±0.25 1.416 0.161 2个月36.83±2.111)36.72±2.051)-0.236 0.814

2.3 2组生化营养指标情况 喂养2个月后,2组TG、TC、PA、SF血清营养指标水平与本组喂养前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解配方组TG、TC、PA、SF血清营养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生化营养指标情况分析(±s)

表2 2组生化营养指标情况分析(±s)

注:与本组喂养前比较,1)P<0.05

组别对照组水解配方组t P n 40 40 TG(mmol/L)喂养前0.43±0.04 0.42±0.03-1.265 0.210 2个月1.12±0.241)1.07±0.211)-0.992 0.324 TC(mmol/L)喂养前2.58±0.19 2.53±0.14-1.339 0.184 2个月5.07±0.481)5.11±0.561)0.343 0.733 PA(mg/L)喂养前111.04±5.46 110.73±4.76-0.443 0.659 2个月204.79±13.841)206.53±16.761)0.506 0.614 SF(μg/L)喂养前7.58±0.97 7.53±0.84-0.246 0.806 2个月13.62±0.741)13.92±0.851)1.684 0.096

2.4 2组便常规情况 喂养2个月后,对照组便常规检测中检出白细胞2例,无红细胞、脓细胞检出,便常规异常率为5.0%(2/40);水解配方组便常规检测中检出红细胞2例,检出白细胞2例,无脓细胞检出,便常规异常率为10.0%(4/40),2组便常规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1,P>0.05)。

3 讨论

据最新报道,我国南方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性疾病发病率高达2.69%,主要包括消化系统过敏症状、呼吸系统过敏症状及皮肤过敏症状,目前并无完美治疗方案,主要以其他替代喂养方案减少过敏情况的发生[6]。目前,导致婴幼儿牛奶过敏并非单一因素为之,郝丽等[7]对河南省396例牛奶蛋白过敏患儿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患儿发病不仅与婴幼儿自身生理因素有关,同时与母亲孕期抗生素使用情况、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常用的替代配方奶目前有氨基酸奶粉、部分水解配方奶粉、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其中氨基酸奶粉全部由氨基酸构成,由婴幼儿吸收后自行合成蛋白,有效降低过敏发生率[8];部分水解配方奶粉是在生产之初便将易成为过敏原的蛋白质分子水解,但并不是彻底水解,因此提高IgE及IgG对过敏原的免疫耐受程度,但对于已明确诊断为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不宜使用;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则通过水解酶和温度改变了过敏原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及表位顺序,同时脂肪和碳水的含量不变,营养上更接近母乳,是良好的母乳替代喂养方案[9]。有临床研究表明,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可明显缓解牛奶蛋白过敏婴幼儿临床症状,替代喂养90 d后,有效率高达98%[10]。

从一般营养状况及营养生化指标分析,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喂养与母乳喂养后体重、身长、头围及血清中TG、TC、PA、SF均无明显差异,说明深度水解配方奶粉替代喂养可提供足够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支持生长发育,且不易引发过敏反应。

便常规通常用于检测患有消化道疾病的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患儿易发生消化系统过敏反应,部分患儿临床过敏症状较轻,易被家长忽略[11]。本研究对入组患儿进行便常规检测可直接于显微镜下观察粪便中红细胞及白细胞,可更准确地判断是否发生了消化系统过敏。本研究结果表明,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喂养后便常规异常率为10.0%,与母乳喂养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便常规可视下角度说明深度水解配方奶粉的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研究中便常规发生异常例数,明显高于各组发生消化系统过敏的患儿例数,这可能是因为本研究纳入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因生活中其他过敏原发生过敏,也可能部分入组患儿由于过敏症状轻微,不易被察觉,被家长所忽略,未计入发生过敏患儿中。本研究也有一定局限性,如入组患儿均非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因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可能出现并发症,需其他治疗,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此外,水解配方组患儿发病时间并不统一,因此健康对照新生儿喂养前比较时间并不能与水解配方奶粉喂养患儿完全一致,但经统计分析后,所检测及观察指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

综上所述,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可以满足牛奶蛋白过敏患儿2个月龄内的营养需求,并且过敏反应发生率与母乳喂养无明显差异,降低高过敏风险婴儿发生牛奶蛋白过敏的风险。

猜你喜欢
奶粉水解过敏
过敏8问
水解常数及其常见考查方式
番石榴中结合多酚碱水解与酸水解法提取工艺优化的比较
奶粉危机
远离季节性过敏
妹妹的奶粉钱
你家奶粉只能冲着喝?这些妈妈们把奶粉做成了这个样子!
人为什么会过敏?
花粉过敏
盐类的水解考点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