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初中物理有效性课堂的教学策略

2022-12-04 01:20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二中学刘云
家长 2022年32期
关键词:导图知识点物理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二中学 刘云

新课改教育理念为当今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较多的启发和思路,帮助教师明确了更多的育人和培养方式,改观了传统教学中知识本位的教学取向。对此,为更好地开展物理教学,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物理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创建有效物理课堂教学。基于此,笔者从趣味性的课堂导入和有效性的数学方法方面展开论述,为初中物理有效性课堂教学提出了建设性教学策略。

初中生刚开始接触物理学科,这会让学生难以接受,而相对其他学科课程而言,初中物理学习的难度较大,特别是对学习基础不扎实的初中生来说难度就更大了。初中物理的教材内容更加侧重于理论性和科学规律的实践性,这样也造成了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这对初中物理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探究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设计就要不断创新,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让不熟悉物理学科的学生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物理学科的魅力。因此,有效性课堂教学便应运而生,这种教学方式更加接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接“地气”,并且可以有效改善初中物理教学效果。所以本文主要对初中物理有效性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策略问题开展探讨和研究。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效率,不看重习惯。初中物理学习更加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性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教师也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大都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学生听,教师讲”的方式,在互动过程中也仅有简单的形式化的问答。学生往往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而教师有时为了追求教学进度而忽略了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因此教师很少在上课过程中留给学生思考和总结的时间,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养成上课独立思考、课后认真总结的习惯。

(二)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依然普遍

新课程改革下对中学物理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开发学生的探究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减少教师中心化现象。但在现实初中物理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现象仍然存在。教师很少注重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存在部分教师态度生硬急躁,仅仅为教学而教学,学生为学习而学习的现象。教师的课堂讲授没有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忽略了学生主体作用。

(三)教学观念的贯彻落实存在不足

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和具体教学细节的落实。良好的教学观念不仅可以优化学科教学工作,同时也能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巨大的指导意义和作用。但是在当下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待进一步优化与提升。这种相对滞后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缺乏强有力的指导。虽然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学习能力也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但是其自身在规划学习方法的过程中体现出了一定的不合理性。例如,题海战术便是一种不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教师,要及时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力度,实现其学习方法的优化。而现阶段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力度相对欠缺。同时,作业设计不合理。作业设计是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优化作业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因此,教师要善于合理控制作业的数量和形式,依据客观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为其布置作业。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在作业设计环节有待进一步优化,没有把握好作业设计的数量和整体难度。此外,教学方式相对陈旧。教师还是运用传统教育模式来教育新世纪的学生,将一堂课45 分钟全部时间放在讲解上,大大压缩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学习。

二、提高物理课堂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作为一门逻辑性和科学性都很强的基础学科,初中物理无疑具有抽象复杂的特点。对学生来说,物理知识比较枯燥乏味、晦涩难懂,对初中物理的学习提不起兴趣,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此时,教师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有效的物理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一)创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

在教室里上课时,适当的问题情境,是强化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从枯燥无味的文字和公式中活跃起来,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走出教材,进入情境,降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难度,教师的教学工作也能轻松地进行。

例如,在教学“压力和压强”时,教师可以将情境设定得更直观一些,做好教学准备阶段的工作。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选择海绵和教学专用的直角三角板这两个具体事物组建一个简单的教学情境。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为了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随机挑选一名学生并要求其发现整个情境:教师要求该学生先将海绵放在桌子上,而后要求其他学生观察此时海绵是否存在受力情况。等到其他学生得出观察结果后,教师要求该学生手持直角三角板在海绵垂直的上空缓缓下降并最终形成压制海绵的状态。此时教师的教学工作分成两个步骤:其一,要求班级内的其他学生观察直角三角板在下落过程中海绵的形状变化并以此分析海绵是否受力;其二,教师要求演示实验的学生阐述在将三角板向海绵压制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力的变化。这两个教学步骤具有非常明显的层次性,学生对第一步的详细观察是第二步工作正常开展的一个前提条件。而在教师的引导和全班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这两项工作都得到了理想效果。此时,教师结合情景创设的相关内容向学生讲解压强这一学习主题。由于学生在相关情境中直观看到了具体的实验现象,所以对压强这一物理概念的理解便更加深刻了。

(二)通过实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中学物理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实施多元化教育,提高教育效率。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也是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中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尤其是对一些物理概念的理解教学,结合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参与度,充分发挥补充教育的作用。实验教学法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将书本上理论性知识具体展现出来,同时也能使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源于实践生活的道理。这对其今后理解物理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电与磁”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准备了一块磁铁并向学生做初步介绍,学生熟悉了磁铁的基本特征后,教师进一步向其阐述磁场的相关概念。由于磁场是一种抽象的存在,所以教师选择通过实验教学的方法进行讲解:先在白纸上放一些铁屑,均匀摊开,然后在摊铁屑的白纸中间慢慢放一块条形磁铁,纸上的铁屑的分布瞬间发生变化,而且是有规律的分布。这能引起学生的好奇,适时结合课本上的概念助力学生更好地理解磁场的性质。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是:把铁屑的分布连接起来就代表了磁感线,直观地反映了磁场的分布。教师可以在条形磁铁周围放置一个小磁针,让学生了解磁感线的方向。当小磁针静止时,北极的方向就是当时磁场的方向。如果小磁针的位置不断变化,就可以概括出磁感线的方向定律。

(三)运用多媒体构建思维导图

对初中物理这种理科性科目,对知识点的总结至关重要,在学习完某一单元的知识后,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总结该单元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能有效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利用多媒体设备不仅可以节省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的大量时间,而且利用计算机构建的思维导图将更加规范,学生在学习时也会更加活跃。教师将教育内容与学生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导图应用能力及知识整合、建构能力,让枯燥的物理知识活起来,由大的知识框架向外延伸出小的具体知识点,为今后的复习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完“透镜及其应用”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总结,然后构建思维导图,该部分知识点能构建出三个思维导图,三个大标题分别为透镜分类的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原理和凹透镜成像规律和原理。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先构建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思维导图,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原理”标题引出大括号,大括号内为“规律”和“应用”,再用中括号向外继续延伸,将具体的小的知识点写出来,比如,照相机中像的调节是“物近像远,像变大”。随后让学生按照教师构建的思维导图的格式构建另外两个,教师可将总结的比较好的思维导图贴到班级的墙上供其他学生借鉴学习。把教学方式从喂养式转变为引导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总结知识,学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点,通过这样的知识总结,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还能提升他们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联系生活巧设问题

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初中物理的教学也离不开生活实践,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要加强与学生的生活和现实密切相关,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鼓励学生参与物理教育活动,运用物理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生活素材应该是学生的身边的随处可见物品或者案例。在课堂上,教师要结合生活素材,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积累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将物理教材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量引用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案例讲解书本上那些抽象的知识点,这有助于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吸收效率。

以“惯性”这一部分的知识教学为例,在教学工作正式启动之前,教师首先向学生发出问题:“同学们,大家在乘公交出行的过程中,如果公交车在正常行驶的过程中突然刹车,会发生什么情况?”学生结合个人的实际生活经验立刻给出答案:“自己的身体会猛然向前倾斜,甚至是摔倒。”随后教师引出惯性的相关知识,以这一具体事例为起点将课堂教学进度推进到主题知识的教学。同样的,其他知识的教学工作同样也可以开展类似教学。例如,在讲解“气压”的过程中,教师一只手拿着一张白纸,两张白纸相距约20 厘米左右,在白纸夹缝间吹气,看到两张白纸相互靠拢,让学生观察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两张之间吹气纸靠得很近?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实例你还知道哪些?”教师解释这一物理现象,能增强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五)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知识

初中物理的学习非常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小组合作不仅能促进良好教学氛围的形成,还可以让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变得更加主动,在学生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在课下积极讨论的良好习惯,创建多样化教学的初中物理课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直都是教师占主导地位,通过各种小组合作型教学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互动学习的习惯。在小组合作中,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都会逐渐形成一种合作关系,增进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充分激发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互动热情,有利于构建和谐课堂。

例如,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通过一步步的实验来完成,如果教师直接把成像规律讲解给学生,知识点不仅琐碎,不方便记忆,最主要的是学生无法感受规律产生的过程,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无法系统地进行学习和记忆,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成像规律,亲自动手、动脑体验初中物理的乐趣。教师可以发挥领导组织作用,让学生提前准备好蜡烛、放大镜和白纸,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组5 个学生,再选出小组长,让小组长安排各组成员的分工,为成员分配具体任务,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探究,比如,物距和焦距的大小关系。探究的过程中,通过改变蜡烛的位置,分别将蜡烛放置到小于一倍焦距、等于一倍焦距、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等于二倍焦距、大于二倍焦距的位置,观察白纸上像的位置以及与实物相比是正立还是倒立状态,每个小组做完这些实验之后,绘制成表格,系统地整理出来,随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思考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值得改进的地方。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育应从转变教学方式、实施创新教育入手。初中物理实践教学将对初中生未来的物理学习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培养初中生良好的物理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效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习惯,让初中生爱上物理,促进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猜你喜欢
导图知识点物理
只因是物理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六)
留言板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