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的鲜明特性

2022-12-04 10:33王雪竹
学习与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道路资本

王雪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道路一以贯之的主题和目标。中国道路作为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较之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具有明显的独特性、优越性、艰巨性、科学性。

独特性

初期的现代化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学习仿照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来推进本国的现代化。在对中国道路的早期探索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试图去仿效西方都屡屡失败。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道路的探索才走上正途,并在党领导的百年探索中得出了一个基本结论:适合的才是正路。

追求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道路的原则性把握和总体性思考。由此,中国道路成长为一条有别于资本主义体系、全方位突破西方现代化路径依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当中国沿着这条独创性发展道路不断取得辉煌成就时,世界开始注目东方。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这“四版”精彩的概括,有力回击了对中国道路的种种误读,揭示了中国道路的独特性——社会主义性质。

之所以会出现对中国道路性质的误读,原因在于中国社会发展现实与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期望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而这种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应该立刻比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得好的想当然,其深层次原因在于没有坚持将科学理论与基本国情有机结合。一方面,僵化地认识理论,片面地从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维度来理解社会主义,忽视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没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此,要想回答“中国道路还是不是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问题,必须“要拿事实来解除他们的这个忧虑”。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1页。最有说服力的事实,就是厘清“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出发,对中国道路进行考量,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毋庸置喙。

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中国道路对待资本的独特立场与态度。从理论逻辑看,资本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对资本并非全盘否定,而是在充分肯定其价值和意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思考和批判。马克思主义想要突破的是资本逻辑这一资本主义的弊病而非资本。从实践逻辑看,引入资本并不必然走向资本主义。正如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手段,资本也是一种手段。区别在于资本能否被规范和引导,资本的运作是为了服务少数人还是大多数人。中国道路的独特性在于,其与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无批判地肯定资本、资本逻辑渗透社会各领域不同,其与苏联模式全盘否定资本、主张彻底消灭资本也有着根本区别,其对资本采取的是驾驭之法。这是因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前者决定了中国道路必须引导资本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后者决定了中国道路必须对资本加以规范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生成了中国道路对资本双重维度的驾驭之法:引导+规范。其实质就是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发挥资本的正面作用,尽可能降低甚至规避其消极影响,以服务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之,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其是一条能够限制资本逻辑扩张、驾驭资本的现代化之路,一条使资本服务于生产力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之路。

优越性

与西方现代化道路不同,中国道路突出强调共同富裕,明确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这一现代化目标的提出史无前例,体现出中国道路的优越性。之所以将共同富裕作为中国道路的奋斗目标,一是因为共同富裕是衡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标准,是中国道路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原则和本质要求。没有共同富裕,也可以建成现代化强国,但绝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是因为共同富裕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前提。唯有实现共同富裕、社会公平正义,才有个体自由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三是因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命题,而且是关系社会大局稳定和党的执政价值取向的政治命题。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道路不仅在发展目标上体现出优越性,而且在发展路径上同样体现出优越性。中国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打破了“全球化=西方化=现代化=市场化”的传统思维定式。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任何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都只有在尊重特定历史、文化和国情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只是实现现代化的路径之一,并非唯一。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向世人证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不仅和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迥然不同,而且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日臻成熟、成就辉煌。中国道路是一条更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新路,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日益显现出原创性价值。

在目标和路径方面的优越性,决定了中国道路作为一种文明形态的优越性。作为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固然有鲜明特殊性,但也体现出诸多共性。中国道路始终兼收并蓄,摒弃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全然对立的错误观点,积极吸收借鉴西方现代化的有益成果。正是因为开放包容,中国道路才日益彰显优越性,从而引领人类现代化的新方向。那么,中国道路作为一种文明形态以何种方式影响世界?与先发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强推的姿态不同,在两种现代化道路、两种现代制度文明共存的情况下,后发的中国道路反对强迫压制、拒绝对立排斥,主张“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坚持独创但不唯我,尊重各国的多样选择。

艰巨性

对中国道路的探索是艰难的,尤其难在作为一个面对现代化“后发劣势”和“两难命题”的后发国家,仍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发展,探索适合本国实际和发展规律的独立发展之路。正是资产阶级“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①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32页。导致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到现在仍受制于发达国家。这种“受制于人”,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更体现在对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的选择上。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劣势”和面对的“两难命题”严重阻碍了其现代化进程。

“后发劣势”主要指包括中国在内的后发国家正在面对且将长期面对的现代化困境:不利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所需发展要素约束趋紧、所需资金严重不足、发展动力缺失等。“两难命题”即发展与稳定的“两难”、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两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西方发达国家历经数百年才取得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求而不得的成就,得益于中国道路对于发展中国家“后发劣势”和“两难命题”的突破。

中国道路面对机遇挑战共存的外部环境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致力于推动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的世界,是一个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世界,是一个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并朝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方向变化的世界。”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442页。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体系,不意味着另起炉灶,而是要推动其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对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而言,破旧立新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而发展越是充分、成效越是显著,打破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可能性就越大,话语权就越大。

中国道路对于全社会力量的高效整合,成为打破发展瓶颈的有力推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我国很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依靠这个法宝搞出来的,千万不能丢了!”③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6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科技创新、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等方面取得的众多成就,无一不彰显着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中国拥有的强大财力和勤劳节俭的文化传统,能够有效解决资金短缺的困境,助力经济持续稳健发展。丰厚的财力带来基础设施的规模性建设、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在良性循环中办成了许多后发国家甚至是发达国家都难以办成的涉及国计民生的难事大事。

中国道路的多方面发展优势及其取得的成就,向世界发出了强有力的声音:发展中国家只有探索出适合本国实际和发展规律的独立发展之路,才能破解后发国家现代化的“两难命题”。

科学性

从方法原则看,中国道路坚持科学理论与基本国情的有机结合。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其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就会导致颠覆性错误。正是科学的指导理论,决定了中国道路的正确价值取向。“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庸国,而且就连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1页。因此,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中国道路的质的规定性。一国的发展道路,只有从国情出发进行理论创新,才能避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主观主义,才是真正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中国道路将基本国情作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实践中坚持理论的方向性指引,真正做到了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从基本遵循看,中国道路坚持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坚持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保证了中国道路兼具原则性与灵活性。中国道路的灵活,不是无视规律、莽撞蛮干,更不是主观幻想、异想天开,而是在坚持原则、尊重现实的基础上开拓创新、自我革新。中国道路既不固步自封、拒绝创新,又不盲目求新、丧失自我。因此,中国道路是守正创新之路。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认为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矛盾对立的错误观点。这正是因为没能准确把握原则性与灵活性、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没能准确理解二者的内在联系。只有通过改革开放取得发展实绩,才能有力地捍卫四项基本原则,防止对其的消解和贬损。而如果“没有这‘四个坚持’,特别是党的领导,什么事情也搞不好,会出问题”。②《邓小平年谱(1975—1977)》(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63页。

从主要途径看,中国道路坚持全盘布局与突出重点的有机统一。中国道路不仅坚持两点论,同时坚持重点论,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因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17页。只有通过经济发展改变人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协调化解物质生活中的矛盾、为上层建筑的革新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的社会地位、政治立场,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这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哲理依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者并非替代关系,也并不矛盾。前者是党执政价值、政治理念的集中体现,后者则是由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背景,也是准确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正确理路。以人民为中心,内在地要求了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使以人民为中心更好地落实落地。

从领导核心看,中国道路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航者。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本质的理论特征和实践特征。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道路就没有正确的方向和轨道。面对新的“赶考”之路上的诸多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为突破口,发挥导向性和引领性作用,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只有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道路资本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企业慈善行为、第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民营书业的资本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