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应用路径探析

2022-12-04 14:22广东省江门市江华小学邓铭茜
青年心理 2022年17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心理健康

广东省江门市江华小学 邓铭茜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阶段,由于人生阅历较少,也缺乏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很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一些心理及行为偏差等问题。所以,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与教育。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作用,更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因此,为了进一步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学校及教师应当加强引导,积极推进家校合作共育工作,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集中家庭和学校的力量,高效且全面地开展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切实提升育人效果。

一、家校共育概述

(一)基本理念

家校共育是指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共同承担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在开展家校共育工作时,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应将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就如何培养和教育学生达成共识,保证双方能够通力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与此同时,学校和家长还应以学生的教育为中心,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最近发展区”,确保“一人一方”,以更具针对性地采取方法对其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作用,促使学生不断向上、向好发展。

(二)必要性

家庭教育先于学校教育,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局限性和盲目性,需要学校教育补充和完善。学生除了在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外,更多的时间是待在家中。所以只有当学校和家庭联手开展育人工作,才能使校内外教育活动衔接起来,给予学生连贯和系统的引导,使他们将校内学到的知识和家庭生活及社会行为进行有机融合,不断完善自身的价值取向,由此推动学生的身心发展,切实提升家校共育的有效性。

(三)主要原则

在开展家校共育工作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主体性。新课标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应以推动学生发展为目标开展合作,如此才能真正理解彼此、积极配合对方,进而构建出更为优质的育人环境,并探索出更加多元的育人方法。

第二,互补性。所处环境不同,学生表现出来的状态也不同,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教育学生时,切入的角度和使用的方法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冲突的出现。再加上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可能会与学校教育产生碰撞。那么双方就必须在合作时落实互补性原则,即要及时沟通,以便更为全面地了解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合理的教育目标和方法,使得校内外教育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引领学生朝着同一个目标迈进,进而提升其综合素质。

第三,平等性。在面向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时,家长和学校、教师应当处于平等的地位,即便学校和教师在实际学生教育工作中作为家校共育的主导,也应尊重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基本权利,避免学生教育工作成为学校的“一言堂”。

二、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路径,能够促使他们明辨是非、抵制一些不良诱惑,同时使学生严格要求自我,不断完善自身的价值认知体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则具有培养学生积极的内在认知的作用,可以正确地看待一些事物,并以合适的心态去面对和寻求解决的方法,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情绪。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分别从思想上、心理上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树立明确的目标,在生活中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我,同时掌握更多调节不良情绪和建立积极心理的方法,学会悦纳自我、合理宣泄坏情绪,进而促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实施家校共育的现状

(一)家校沟通缺乏深度

要想保证家校共育质量,提升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学校、教师及家长之间应当进行深度沟通,以便更为全面地了解学生,再合作制订详细的育人方案。然而,当前很多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都处于比较浅层的状态,只是象征性地告知家长学校的一些活动安排,或者是学生阶段性的表现等,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是学校没与家长商讨解决的方法,只是给家长提供最后的结果,家长的意见往往不在学校考虑范围之内,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合作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进而影响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二)家校交流渠道单一

由于家庭和学校扮演的是不同的角色,双方必须有特定的沟通渠道,只有这样才能及时交换信息,顺利达成德育教育目标。但是,当前很多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渠道比较单一,大多是依靠微信或电话进行远程交流,这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联系作用,但涉及的范围和信息量是有限的,一旦家长响应不及时,就会导致沟通失效,进而影响学生的教育效果。

(三)家校地位不平等

在家校共育活动中,学校和家庭应当处于平等地位。然而从实际来看,家长往往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学校则处于主动的状态,而且多数时候是由学校“发号施令”,家长只能无条件配合,很少提出意见或建议,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往往也难以被学校采纳,这无形中削弱了家校共育工作的价值。

四、家校共育在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宣传,建设共育平台

受传统理念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自己需要做的就是保证孩子吃饱穿暖,积极配合学校工作,所以其本身就缺乏共育意识;再加上学校和教师与家长沟通时方式不当,导致家长参与不到教育孩子的活动中,进而影响合作工作的开展。

为此,学校首先要摆正态度,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通过有效宣传引起家长的重视,使之明确自身的职责,能够与学校联手开展育人活动,确保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起到全方位育人的作用。

例如,学校可借助“告家长书”、家长会、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家校共育的重要性,着重强调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在宣传活动中分析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作用,引导家长思考如何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高尚的品德和健康的心理,并树立与学校合作共同引导学生的意识。当家长具备较强的共育意识时,就会更加积极地承担起个人的职责,主动与教师、学校沟通,并在交流过程中积累经验或是提出合理的建议,从而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切实提升教育成效。

为保证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发挥家校共育机制的优势,学校可利用信息技术建设共育平台,以便更加高效、便捷地传递信息,使家校双方默契配合。

例如,学校可建设微信公众号平台,邀请每一位家长关注,而后每天定时推送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信息,包括专家撰写的文章、学校活动的视频或照片、专业的知识等,便于家长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了解更多理论知识,学习科学的教育技巧,而后在实践中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

此外,学校可专门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辟“家校沟通”板块,并设置留言区域、互动端口,便于家长就学校的各项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要及时回复,告知家长不同工作的开展进度和开展成效,还可以将家长反馈的信息整合起来,提取优质内容作为工作依据,由此推动家校合作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注重家校沟通,保证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在关注家校沟通的过程中,为了保障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要让沟通的渠道保持畅通。除了在前期加强宣传、建设相关的共育平台之外,家校共育下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还需要借助多样性的沟通方式和沟通渠道进行拓展。

在家校沟通过程中,一般是由学校、教师作为主导,家长配合参与,教师很少能倾听家长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面对这样的情况,为了实现沟通的有效性,可以通过轮流担任主持者的方式,让每个家长都能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家校沟通过程中发挥积极的效果。

例如,在举行以“争做‘四有’少年”为主题的德育活动之前,由家长围绕主题进行相关方案的探讨,教师再对方案进行明确。各班主任可通过微信群将具体的方案分享给家长,且方案中需要针对家庭教育提出相应的建议。家长则可在接收信息之后认真观看,了解这一活动的目的、具体流程,并结合对应的建议思考可以在家庭中做些什么,如可利用周末带领孩子参观革命博物馆、科技馆,潜移默化地培养其红色精神,从而与学校的德育工作相辅相成,促进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

在组织心理教育活动时,家长可配合学校,与孩子一同观看纪录片、动画片等,并抓住机会与孩子谈心,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而后对其进行引导。每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活动结束后,双方都可及时交换活动的过程、方法与结果,且可以分享视频和照片,并就对方开展的活动做出评价或是提出相关建议,从而在有效沟通中保证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同时每次家校合作完成后,家校之间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围绕合作的经验、方法进行回顾汇总,通过不断的经验总结,让家校沟通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三)组织多元活动,凸显家校共育的价值

在推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学校和家庭需要组织丰富多彩的共育活动,从而在多方参与的过程中助力学生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开展“跳蚤市场”活动,让学生自愿将自己的玩具、课外书和文具等拿来售卖,使之在亲身经历中树立勤俭节约、循环利用的意识。此时家长也可参与该活动,与孩子一起设计商品价格标签、宣传标语等,有利于增进亲子感情,并起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此外,学校可以邀请心理教育专家到校讲座,欢迎有时间的家长现场聆听,没有时间的家长可在闲暇时观看学校录制的讲座视频,由此可让众多家长掌握更多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便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和谐相处,及时给予他们科学的引导。此外,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各类型的户外亲子活动,并融入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促使家长和学生共同参加,在良好的氛围中彰显家校共育的价值。

(四)做好监督工作,完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机制

要想使家校共育真正落到实处,提升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就必须对具体的工作过程进行监督。为此,学校可组织教师成立“督查委员会”,家长也可以选拔代表成立“家委会”,双方可于日常交流中互相监督,避免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

学校开展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前,需要拟订详细的计划,并针对每一次活动出具流程表和评价表,而后由“督委会”和“家委会”从各自立场出发,根据工作、活动的开展成效进行评价和分析;同时要为每位家长与教师提供互评的机会,让其就对方开展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做出合理的点评,从而在深度交流中发现彼此的不足,及时做出调整。有效监督与评价可以提升家校共育工作的质量,使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顺利开展,进而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心理素质是十分重要的,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学校和家长应当携起手来,明确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需求,然后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且要及时互通消息,通过有效交流改善教育方式。当然,由于学校教育更加系统和科学,家长也需及时从教师处获取更加实用的育儿建议,而学校及教师也要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为家长提供其需要的各种教育方法,使他们立足实际,根据特定的对象开展适合的教育,从而与学校工作配合起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心理,以推动其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心理健康
家校合作,共育新苗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共育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