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米的背后

2022-12-04 15:16文/余
初中生世界 2022年42期
关键词:卡脖子饭碗北大荒

文/余 澜

2022 年10 月16 日是第42 个世界粮食日,本次活动主题是“不让任何人掉队。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我国也相应于10 月10 日线上启动了以“保障粮食供给,端牢中国饭碗”为主题的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勤奋努力,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解决了占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掷地有声地回应了“21世纪由谁来养活中国人”这一问题。

杂交水稻,解决产量卡脖子难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中国粮食安全水平大幅提升,实现由“吃不饱”向“吃得饱”“吃得好”的跨越性转变,离不开一代代人的付出与拼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于1964 年踏上了研究杂交水稻的科研征程,成功选育出世界上第一个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 号”。自1976 年起,中国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这一杂交水稻品种,大幅提高了水稻的亩均单产与生产总量。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技术,不仅解决了中国水稻产量的卡脖子难题,还为全世界的粮食产量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袁隆平院士等一大批农业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中国自主选育的水稻、小麦、杂粮等种子已经达到了国际优秀水平。

北大荒成为“中华大粮仓”

与此同时,北大荒精神也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注入了不竭动力。“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和苇塘……”这是开发建设前,被称为北大荒的黑龙江垦区最真实的写照。1947 年,一批解放军来到北大荒,撒下了北大荒农垦事业的第一把火种。之后一代又一代垦荒人披荆斩棘,开拓进取。近年来,从北大荒调出的粮食总量稳定在年均400亿斤以上,能够满足1.6亿人口一年的粮食消费需求。北大荒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华大粮仓”,为“中国粮食、中国饭碗”贡献“北大荒力量”。

高科技手段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

除此之外,中国特色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也为我国粮食安全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如今,5G 技术、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运输、储存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有利于推动农业与科技的深度交融,促使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优化转型,打造产量高、质量优、能耗低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孵化出以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为特征的可持续农业生态系统。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我们就更有能力、有底气地端稳“中国饭碗”,为中国经济社会大局的稳定筑牢基础。

然而,前景越是光明,越需要增强忧患意识。我们仍需要清醒地意识到,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粮食供需在中长期将处于紧平衡态势,我们要做到居安思危,安不忘危,在国家粮食安全这一问题上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守护粮食安全,你我有责。我们应该珍惜粮食,推动爱粮节粮、健康消费成为社会新风尚。我们还可积极参与“光盘行动”,共同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只有让粮食安全的种子在每个人的心中扎根发芽,将爱粮节粮落实到生活点滴细微之中,才能更好地保障我们的粮食安全,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更稳。

猜你喜欢
卡脖子饭碗北大荒
习近平2022年6月28日在湖北武汉考察时的讲话
本期导读
本期导读
成长与“饭碗 ”
“十四五”时期,中国饭碗如何端得更牢
“丢掉饭碗”的由来
多彩的秋天
卡脖子与保鲜问题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垦荒人的信仰:让“北大荒”变成“北大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