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嗪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2022-12-04 09:19沈加熙詹小兰孙张弛
中成药 2022年10期
关键词:川芎嗪细胞系细胞周期

沈加熙, 詹小兰, 孙张弛

(浙江省荣军医院药剂科,浙江 嘉兴 314000)

肺癌是癌症相关死亡的常见原因,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0%~85%,其5年生存率差[1-2]。晚期NSCLC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铂类双线化疗,但这些药物通常会有肾毒性、神经毒性和骨髓抑制等副作用[3]。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具有良好抗肿瘤活性、毒性较小的新型药物,而中药因其较化疗药物具体更少的副作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4-5]。川芎嗪是中药川芎的有效成分,主要用于治疗各种脑血管和心血管疾病[6-7]。此外,已有研究证明,川芎嗪对包括肺癌、卵巢癌和肝细胞癌在内的多种上皮恶性肿瘤有着一定的疗效[5,8]。川芎嗪可能是一种潜在的预防和治疗肺癌的化学药物[8],但其在肺癌治疗中的具体作用及机制仍然未知。因此,本研究探索了川芎嗪对NSCLC细胞系细胞活力、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作用和机制。

1 材料

1.1 细胞 人肺上皮细胞Beas-2B、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和NSCLC细胞系A549、H460、HCC827、H1650、PC-9、H1975购自上海生物科学研究所和细胞资源中心。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FBS)、1%青霉素/链霉素的RPMI-1640或DMEM培养基,于5% CO2、37 ℃培养箱中常规培养。

1.2 试剂与药物 川芎嗪对照品(纯度≥98%,批号1124-11)购自美国Sigma公司,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批号30072418,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配制成100 mmol/L母液备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批号021005)购自美国Sigma公司;一抗p-STAT3、STAT3、Bax、Bcl-2、cleaved PARP、cyclin D1、CDK-4、CDK-6、β-actin(货号9145、9139、89477、15071、5625、55506、12790、13331、3700)均购自美国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公司;IgG-HRP二抗(货号sc-2357)购自美国Santa Cruz公司;FITC Annexin V和PI凋亡检测试剂(批号556547)购自美国BD公司。

2 方法

2.1 MTT法检测细胞活力 细胞以每孔5×103个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孵育过夜,弃培养基,并用不同浓度(0、6.25、12.5、25、50、100 μmol/L)的川芎嗪处理所有细胞72 h,每孔加入20 μL MTT溶液(5 mg/mL),继续孵育4 h,弃上清液,加入200 μL DMSO,振荡器上孵育5 min,用酶标仪在49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实验重复3次。

2.2 平板细胞克隆实验检测细胞集落形成 将HCC827和H1650细胞以每孔1 000个的密度接种于6孔板中培养24 h,加入DMSO和川芎嗪(25、50 μmol/L)继续培养,温育2周后,PBS洗涤2次,甲醇固定15 min,结晶紫染色15 min。计数包含50个以上的细胞集落,然后拍摄可视化的细胞集落。

2.3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取HCC827和H1650细胞接种于细胞培养瓶中培养24 h,用DMSO和川芎嗪(25、50、100 μmol/L)处理细胞24 h,收集细胞,PBS洗涤2次,重悬于100 μL结合缓冲液中,加入5 μL FITC Annexin V和PI,室温孵育15 min,用400 μL结合缓冲液稀释后,通过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情况。

2.4 细胞周期检测 将HCC827和H1650细胞以每孔3×105个密度接种于6孔板中培养过夜,用DMSO和川芎嗪(25、50、100 μmol/L)处理24 h,收集细胞,PBS洗涤后在4 ℃的75%乙醇中固定过夜,离心弃上清,沉淀用冷PBS洗涤,重悬于含50 mg/mL PI的500 μL PBS中,4 ℃避光孵育30 min,将细胞悬液置于FACS Calibur仪上分析。

2.5 蛋白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 收集细胞,裂解提取蛋白,通过BCA蛋白检测试剂盒测定蛋白浓度,通过SDS-PAGE电泳分离,并将其转移到PVDF膜上,5%脱脂奶粉封闭1.5 h,加入一抗cyclin D1(1∶500)、CDK4(1∶500)、CDK6(1∶500)、PARP(1∶1 000)、Bax(1∶1 000)、Bcl-2(1∶1 000)、p-STAT3(1∶1 000)于4 ℃孵育过夜,然后加入二抗(1∶5 000)孵育2 h,化学发光试剂显色,通过Amersham Imager 600系统曝光并分析。

3 结果

3.1 川芎嗪抑制NSCLC细胞增殖和细胞集落形成 如图1A所示,川芎嗪对HCC827和H1650细胞具有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20.12、22.45 μmol/L,但对非致瘤细胞系(Beas-2B和HBE)的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因此选择HCC827和H1650细胞用于实验。如图1B所示,HCC827和H1650细胞的集落形成均减少,说明川芎嗪对NSCLC细胞的克隆生成具有抑制作用。

3.2 川芎嗪诱导NSCLC细胞周期停滞 如图2所示,川芎嗪处理使HCC827和H1650细胞在G0/G1期以剂量依赖性方式蓄积(P<0.01)。如图3所示,与DMSO组比较,川芎嗪组下调了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yclin D1、CDK4、CDK6的表达(P<0.01)。上述结果表明,川芎嗪通过减少HCC827和H1650细胞中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有效诱导了G0/G1期的细胞周期停滞。

3.3 川芎嗪诱导NSCLC细胞凋亡 如图4、表1所示,与DMSO组比较,川芎嗪组HCC827和H1650细胞的早期和晚期凋亡率均增加(P<0.01)。为了建立川芎嗪诱导凋亡的分子机制,通过蛋白印迹分析检测了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包括裂解的PARP、Bax和Bcl-2。如图5所示,与DMSO组比较,川芎嗪组裂解的PARP和促凋亡因子Bax蛋白表达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蛋白表达下调(P<0.05,P<0.01)。

表1 川芎嗪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3.4 川芎嗪抑制NSCLC细胞中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 如图6所示,与DMSO组比较,川芎嗪剂量依赖性地降低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P< 0.01)。

4 讨论

天然产物具有多样的生物活性,并被广泛研究以发掘潜在的新抗癌剂。据报道,川芎嗪作为川芎的一种生物活性成分,显示出了一定的抗癌特性,已被应用于多种类型的癌症治疗[5-8]。本研究评估了川芎嗪对2种NSCLC细胞的抑制作用,发现川芎嗪能抑制NSCLC细胞的增殖和生长,且对Beas-2B、HBE细胞没有毒性。此外,川芎嗪以剂量依赖性地诱导NSCLC细胞周期停滞,促进细胞凋亡。由此提示,川芎嗪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NSCLC药物。

真核细胞以及癌细胞都经由4个不同阶段(G1期、S期、G2期和M期),完整而有序的细胞周期对于癌细胞的生长和存活至关重要,而将细胞停滞在特定阶段可严重阻碍肿瘤的进展[9]。本研究发现,川芎嗪处理导致HCC827和H1650细胞在G0/G1期以剂量依赖性方式蓄积。细胞周期蛋白D1可以与CDK4和CDK6形成复合物,从而调节G1/S相变,并可能促进肿瘤发生[10]。本研究发现,川芎嗪下调了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yclin D1、CDK4和CDK6)的表达,提示川芎嗪通过减少HCC827和H1650细胞中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有效诱导了G0/G1期的细胞周期停滞。诱导细胞凋亡是大多数抗癌药物的关键[11-12],Caspase 3及其底物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在转导程序性细胞死亡信号中起着核心作用。此外,Bcl-2家族成员,例如Bcl-2和Bax,也对调节癌细胞的凋亡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通过用膜联蛋白V-FITC和PI双重染色证实了川芎嗪对NSCLC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STAT3信号级联反应的异常激活与多种恶性肿瘤的致癌性相关[13]。此外,在超过50%的NSCLC原发性肿瘤和细胞系中发现STAT3表现出高水平的组成性激活,这表明抑制STAT3可以作为单一疗法或联合疗法用于治疗肺癌。一项临床前研究已经对几种天然来源的STAT3抑制剂(姜黄素、桦木酸和咖啡酸)的抗癌作用进行了评估[14]。然而,尚无对川芎嗪作为STAT3抑制剂在肺癌中进行应用的报道。本研究发现,川芎嗪可以降低NSCLC细胞中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已有研究证明NSCLC的发生与STAT3的磷酸化表达有关[15],提示川芎嗪可能通过抑制STAT3的磷酸化来阻碍NSCLC的发展。

综上所述,川芎嗪可能通过抑制STAT3的激活阻滞细胞周期进程并诱导NSCLC细胞凋亡,从而导致细胞活力降低和集落形成能力受损,提示川芎嗪可能作为新型有效的STAT3抑制剂,并有望成为安全有效治疗NSCLC的候选治疗剂。

猜你喜欢
川芎嗪细胞系细胞周期
川芎嗪联合丹参多酚酸对家兔的抗凝血作用及其机制
lncRNA LINC01206调控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的功能研究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研究现状与思考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素及丹酚酸A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植物细胞周期如何“刹车”?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单一类型感染和多重感染对宫颈癌中细胞周期蛋白、抗凋亡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尼莫地平/川芎嗪双载药纳米粒的体内药动学和脑组织分布研究
川芎嗪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50例临床观察
叶酸受体-α、Legumain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系的表达实验研究
多细胞系胞质分裂阻滞微核细胞组学试验法的建立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