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吉林省乡村振兴的路径分析

2022-12-05 07:23范红娟
广东蚕业 2022年9期
关键词:普惠吉林省金融服务

范红娟

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吉林省乡村振兴的路径分析

范红娟

(吉林工商学院吉林长春130062)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文章阐述了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关系,及制约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因素,提出了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吉林省乡村振兴的路径。

数字普惠金融;乡村振兴;农村经济;路径分析

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就是打破农村地区传统的金融排斥,向乡村地区提供金融支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农村居民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知度,让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地走进农村、服务农民,推动广大农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1 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关系

数字普惠金融是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的产物,体现了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的典型实践。我国提出“十四五”时期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优先行动,既与国际发展趋势不谋而合,也是坚持国内共同富裕发展方向的重要举措,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从其发展过程来看,是金融科技发展的一个阶段。从微观层面上看,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了解和使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机会,延长了金融的服务半径;从宏观层面上看,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带动乡村经济社会的进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1]。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实现金融行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吉林省农村地区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加快对“三农”领域的金融引导。在农村地区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改善农村地区的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不仅能推动农村地区涉农金融产品的创新,还能衍生出综合化信息应用平台。小微企业的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商平台的构建,教育医疗设施的完善,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助于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助力数字金融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升级农村地区的金融网格化治理模式,可以实现精准扶贫,创新“农村供应链+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模式,推动农村治理现代化的步伐,促进农村金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金融机构可以依托数字化技术对农业、农产品、农作物等进行精细化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金融教育,加快农村产业数字化升级,实现农产品产业链与信息化融合发展,进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2 吉林省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存在的制约因素

吉林省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上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农村金融产品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吉林省农业农村在发展过程中,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应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新要求,因地制宜地探索出符合当地实际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但是与之相对应的农村金融产品少之又少,懂农业、爱农村、惜农民的金融队伍建设落后,导致很多研究员在金融农业产品上研究的精准度不够。农村地区人口流动性较大,部分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必要的金融知识。多数农户对资金的需求也仅限于民间借贷,长期以来,在农村地区就形成了“熟人文化”的金融环境,致使金融机构很难进入[3]。

首先,农村金融产品结构失衡。中国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在农户贷款产品上已经进行创新,覆盖了从贫困户、普通农户、大户家庭农场等不同类别的经营个体,而全省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承贷对象的贷款业务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其次,农村农户存在担保难的问题。虽然在担保方式上做了一系列改变,但是从整体上看还是以自然人或者房地产抵押为主,在“三权分置”以及流转土地经营的租金大多为“一年一交”的形势下,一些具有特色的抵押品难以占据重要地位,有的则使用农机具作抵押,但是因为农机具折旧快,抵押率低贷款金额难以充分满足其融资需求。

最后,农户融资难。农户在贷款过程中的手续复杂,难以提供相应的申贷材料,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农村金融市场中较为常见。

2.2 缺乏完善的乡村治理机制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文化软实力欠缺、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等问题。吉林省大力改善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归根结底就是“人”的建设问题。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才不愿意回乡就业,都向往大城市的繁华。一方面,省内各级政府通过一系列办法提高农村地区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然而实际情况是,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于城市居民,对于智能化、数字化的金融服务需求认知较为薄弱。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公共治理能力有限,土地利用效率偏低,对整体的产业发展水平、文化氛围的营造、居住环境的改善等方面的设计缺乏“全方位、多层次、深领域”的农村治理方案。目前,吉林省大多数乡镇仍然处于贫困行列,没有很好地发挥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疫情防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4]。尤其是偏远地区的金融机构配套设施不足,创新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为乡村振兴提供服务支撑。

2.3 数字金融服务终端建设不足

吉林省乡村地区的数字金融服务终端建设不足,覆盖面小,功能不全等问题,制约着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的发展。《吉林省金融运行报告(2021)》显示,吉林省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分布不均衡,农村地区的营业网点数量较少,功能并不齐全,多数惠农支付服务点仅是通过POS机完成支付过程,对于农村地区的手机银行业务办理,线上转账功能、电子支付结算功能等了解甚少。农民所办理的银行卡只限于去营业网点办理转账、存款、取款等业务,农产品交易或者个人之间的借贷行为,都是到柜台去办理,很少会通过开通手机银行业务去办理转账汇款等业务。此外,省内许多村镇居民在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时,依然经常使用投币这种传统的购票方式,会使用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方式的居民并不是很多,可见数字金融服务尚未普及村镇地区的日常生活中。其主要原因在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宣传教育不到位、数字金融服务终端建设不足。

3 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吉林省乡村振兴的路径分析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金融要赋能,服务必创新。吉林省在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不断推出金融服务创新助力政银企联动效应,不断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交易平台,金融机构应不断为客户提供“信贷+”的综合金融服务,构建全方位、高层次、宽领域的农业金融生态圈。

3.1 提高农村居民金融素质

政府有关部门、金融监管部门、行业自律协会等主体应不定期地向村民进行数字普惠金融宣传教育,同时可以利用村委会的宣传栏、定期发放数字普惠金融报刊等方式,提高村民对数字普惠金融的认知和接受能力。

3.2 加强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创新

不断加强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创新,以满足乡村振兴需求。目前,吉林省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覆盖率偏低,服务半径较短,农户对所谓的农产品期货、农业保险了解得较少,农民收入不稳定,影响银行业对农户的贷款支持力度[5]。

部分农户没有意识到贷款项目未及时归还给自身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自身征信存在很大问题,致使银行贷款逾期率过高,这就进一步降低了农户贷款的积极性。针对偏远地区金融监管机构应加强监管,政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及政策扶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因此,金融机构应创新迭代数字普惠金融产品,针对农村地区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加强应用场景建设,有效提高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供给水平,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丰富便捷的金融服务。例如,建立智能数字风险把控模型对农作物、家禽家畜的产量和价值进行估算,为农户设定个性化、实际化的信贷额度、贷款利率与还款周期;创新金融机构电商扶贫模式,为农村地区特色农产品创建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区域特色农户线上金融服务平台;针对农业发展风险点开发面向农村居民的数字普惠保险产品;加强银行与保险行业的合作,借助计算机视觉识别、人工智能反欺诈等手段,提高保险机构对农、林、畜等领域的风险辨识与监管能力,有效分担银行的信贷风险,引导更多资本向农村地区投放。

3.3 实现产业链数字化与农村金融服务数字化双向赋能

吉林省的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国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应积极响应政府农批农贸交易数据的需求,在金融机构的指导赋能下,找出农产品市场缺乏有效管理的问题,逐渐从传统的买卖记账方式转化为数字化管理的解决思路,加快省内交易的数字化建设,实现农贸市场上下游整体的数字化、智能化、品牌化。精准识别、开阔思路,下好需求把握“先手棋”,省内金融机构要围绕政府对乡村振兴的整体规划,量身定制、运筹帷幄,发挥政府、市场、企业自身的优势,认真开展政银企全方位、高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打好综合服务“组合拳”,牢牢把握吉林省“三农”服务的综合化场景设置,以农业智慧管理平台为切入点,发挥粮食大省的优势,大力发展农作物贸易,融合农贸交易,打通农贸市场线上线下交易模式,并在整个市场交易中全面嵌入银行服务,建立以信用体系为基础的全链条的支付模式和金融服务体系[6]。地方支行可以牵头构建互联互通的金融服务平台,提升农户对金融产品的认知水平。鼓励金融机构融入农业发展、农产品开发中,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不断下沉服务重心,突出重点,围绕产业创新升级,为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新视角、新思路和新模式,在推动吉林省农业转型升级,扩大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范围,服务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再辟新径[7]。

3.4 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完善农村金融生态系统

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当前农村农业正处于整改阶段,数字普惠金融的推进能满足农业经济的发展要求,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条件,是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环节。农村经济领域的发展将承接着“互联网+”、数字化金融的创新改革,必然会推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助力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不断完善与农村数字金融发展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金融机构监管框架。将数字化建设真正地贯穿于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引导农民利用数字金融来提高生活质量。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数字普惠金融,不断引导吉林省乡村产业走节能、环保、绿色、生态的发展之路,提升吉林省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加快传统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将数字化建设逐渐扩展到村镇的金融机构建设中,使得在发展农村产业的基础上,增强数字普惠金融对“三农”发展的促进作用,政府可以考虑在乡镇地区建设数字普惠金融的在线教育平台,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宣教工作,使农户深入学习金融知识,提高金融素养,充分利用金融资源,将金融资源引入不同的产业链,实现“区块链+数字化+产业链”模式的改革创新,引导农业发展逐渐适应数字化金融发展的新要求[8]。

4 总结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催生了农村产业链的新模式。金融机构可以依托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对农业产品进行数字化分析,根据各经营主体的实际情况,匹配相应的投资理财、农业保险等金融服务,将金融服务不断地嵌入农村产业链条及消费链条的应用场景中,形成“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特色发展格局,促进农村产业数字化、结构化升级,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农业经济发展,逐渐形成“大数据+乡村旅游”“云计算+农业产品”等农村新兴产业的发展格局。

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也是大力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在物联网、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金融服务已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助于全面推进吉林省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1]谢琳.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下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创新模式分析[J].农业经济,2020(11):12-14.

[2]张清.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风险与监管研究[D].成都:西华大学,2020.

[3]李观祥.“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征信体系构建概述[J].中国集体经济,2020(15):98-99.

[4]葛延青.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生态框架及实施路径探讨[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0(3):32-39.

[5]张栋浩,尹志超.金融普惠、风险应对与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J].中国农村经济,2018(4):54-73.

[6]夏诗园.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研究[J].现代金融导刊,2021(9):34-38.

[7]李季刚,马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关系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2021,37(10):138-141.

[8]葛和平,钱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影响机理及实证检验[J].现代经济探讨,2021(5):118-126.

The Path Analysis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Enabl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Jilin Province

Fan Hongjuan

(Jili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College, Changchun, Jilin, 130062)

In 2021, No. 1 central document proposed for the first time to develop rural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accelerate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a major decision and deployment made at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a general starting point for doing a good job in the work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n the new era. Rural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achieve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and puts forward the path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enabl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Jilin Province.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Economy;Path Analysis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9.23

F49;F832;F323

A

2095-1205(2022)09-76-03

吉林工商学院2022年度院级科研基金项目“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吉林省乡村振兴的路径分析”(社科合字S[2022]第023号)

范红娟(1993- ),女,汉族,吉林松原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农村金融、商业银行。

猜你喜欢
普惠吉林省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登泰山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合富辉煌:股东应占溢利大幅增长48% 金融服务板块积极拓展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The Great Unbank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