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综述

2022-12-05 07:52张丽吕振华
佛山陶瓷 2022年10期
关键词:居住者规划设计园林景观

张丽,吕振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 410000)

1 前言

康养型园林规划设计通过建筑、景观、医学、心理等领域知识的融合,营造专业的园林景观空间[1],最大程度发挥景观的康养作用。康养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更加注重居住者、环境和康养之间的平衡,体现景观设计的综合内涵,获得多元化的景观收益。本文结合国内外康养理论、园林设计方法,以及相关的实践经验,进行景观规划设计综述性分析,旨在促进国内康养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水平的提高,更好地发挥园林景观的作用。

2 康养型园林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

2.1 康养型园林景观的概念

康养型园林景观最早起源于美国、英国等欧美国家,是规划设计师与医疗机构共同营造的景观环境,是医院、康复中心,或者其他康复机构的附属,主要是对亚健康人群、患者提供私人服务。国内学者提出康养型园林景观的概念,认为康养型园林景观设计是以维护身心建设、提高自我康复意识为目的的园林设计。国外康养型园林景观多是以私人庄园为主,服务对象是医疗机构的患者,以治愈疾病为目的[2]。

2.2 相关特征辨析

2.2.1 园林景观的医疗性

康养型园林景观注重医疗性,能让患者阐述生理、心理、社会意识的综合判断。在规划设计时,注重居住者的空间容积,以及外部环境影响。在性质方面,康养型园林景观设置在医疗机构、康复机构、旅游风景区,或者保健机构附近,即康复患者、心理疾病患者多的场所[3]。

2.2.2 园林景观的康复性

康复性是景观设计的关键,可以帮助患者平衡生理、心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景观设计概念的延伸、拓展[3]。康养型园林景观通过利用各种景观要素,对亚健康人群的感官、精神进行刺激,改善身体技能和心理状态,并达到最佳水平。虽然康养型园林景观无法治愈全部疾病,但可以发挥辅助性作用,实现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康复性通过主观形式对亚健康人群进行作用,通过景观、环境的相互自动,让亚健康人群主动地进行走步、锻炼,达到增强身体机能。

2.2.3 园林景观的养生性

养生又被称为寿世,是中医中的概念,是通过平衡阴阳,遵循五行,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养生是顺应自然环境、节气,调节身体机能。康养型园林景观利用不同植被的落叶时间、高低、形状,进行规划设计,让亚健康人群一直可以观赏到绿色植物。

在康养型园林景观设计中,将“金木水火土”的要素与居住者的身心结合,运用设计手段进行规划。康养型园林景观要针对不同居住者,用植被、建筑调节景观内的风速、温度,让居住者感觉到舒适。康养型园林景观的养生性是更加注重自然节气,让居住者在不同时间内达到人与自然的平衡。

2.2.4 景观设计的园艺性

园艺性是景观设计的基础,也是其内涵,是规划设计水平的体现。园艺性要符合居住者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需求,其目的是改善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康养型园林景观要从社会、心理、健康等方面出发,为居住者营造科学、合理的环境。由于康养型园林景观适用范围比较广泛,不仅包括高龄老人、精神患者,也包括残障人士、犯罪分子等[4]。园艺性可以让居住者感受到园艺治疗效果,鼓励居住者参与到园林的耕种、施肥、浇水,以及养护等环节,并充分利用医疗设置。

3 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3.1 国外研究情况

3.1.1 康复型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

康复型园林景观起源于20世纪末期,是医学、地理学、环境学、心理学发展的一个分支,并形成不同的流派。虽然各流派的理论、方向不同,但目的都是完善景观设计功能,综合利用植被、建筑,发挥辅助性治疗[5]。

美国学者1994年对3家医院的户外景观进行评估,认为康复型园林景观需要具备综合性,要以情绪抚平为主要目标[6]。同时,认为康复型园林景观的医疗作用要具有整体性,区域景观设计的连续性[7],以及区域之间的对比性,均体现其医疗特征[8]。

3.1.2 康复型园林景观实施情况

欧洲、日本在20世纪中期就已经开始进行康复型园林景观设计,诸如,修道院花园、禅寺花园等等。上述地方是修女、高僧冥想的地方,也是一些受到世俗侵扰的人们,静心、冥思、礼佛的地方,可以提供更安静、舒适的环境。例如,美国波特兰的烧伤治疗花园、伊丽莎白花园、埃文斯花园、库克屋顶康复花园等等,通过不同的园林主题设计,满足不同患者对阳光、温度、空气的需要。园林的简单设施、合理的植被分布,让患者感受一种安静、祥和[9]。

整体来说,国外的康复型园林景观研究较早,康复理论、设计理论比较完善,已经成熟地应用到了实践中。随着康复型园林景观应用的深入,其分支更加细化、跨学科的综合性更强。但是,国外康复型园林景观适合于国外情况,无法满足国内的需求,而且其自身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3.2 国内研究情况

3.2.1 相关理论研究

国内的康复型园林景观研究比较晚,但是在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取得较快的发展,并取得一定的成就。程绪珂于20世纪90年代对康复型园林景观进行研究,提出了植被康复的理念,将植被、中医和传统文化融合,提出康复保健的园林设计理念[10]。

在植被康复方面,依据云杉、松树、芍药、牡丹等植被释放的物质,发现植被具有保健作用,能改善周围环境的负氧离子,减少人体内的负电子含量。李伟强等人从感官角度分析植被[11],发现植被的感官刺激,会改善脑神经电的释放,让人体在短时间内恢复精神。也有学者对不同人群进行研究,发现植被可以改善周围环境的湿度,有利于肺部疾病患者的康复[12],也能舒缓抑郁者的情绪[13]。

3.2.2 理论实践情况

上海于20世纪末期就进行康复型园林景观实践,并在广州、北京、深圳等城市进行试点[14]。例如,上海陆家嘴的绿地公园就是融入中医五行理论、人体脏腑理论,进行不同植被的布置。宁波明州医院就是用红松、落叶松、红树等南北方树种,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并结合阴阳理论,对喜光、喜阴植物进行布置,达到天人合一的作用。

北京长岛私人别墅、上海闵行体育公园都是以中医、风水为主题进行规划设计。国内部分地区侧重于康复文化,建立康复文化公园,诸如,乳山风景区的福地康复公园、四川澎祖山养生旅游区、山西始祖百草堂养生风景区、陕西食上未央养生公园等。在中医传统文化、风水的影响下,国内的康复型园林景观规划集药用植物、时令、五行于一体。但是,在规划设计中存在缺乏专业人才、相关理论,致使各种景观设计类型单一。

3 结论

目前,国民生活压力较大,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急需康复型园林设计。国内康复型园林景观以传统的中医文化、风水文化为主,进行小品、植被、建筑分布,可以调节光照时间、强度,以及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对于西方来说,国内的康复型园林景观认知处于初级阶段,景观类型单一,所以要积极吸取国外经验,丰富康复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类型,向综合性景观设计发展。

猜你喜欢
居住者规划设计园林景观
养老机构中居住者间虐待研究进展
规划设计作品
生态屋V01(Niu Haus)原型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生态环境建设与园林景观结合初探
浅析竹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环境心理学对我国住宅与社区居住满意度的影响
论生态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