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教育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创新

2022-12-05 20:48林移刚崔若诗
西部学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农村专业服务

林移刚 崔若诗

一、问题的提出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社会各界都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投身其中。社会工作教育领域的师生作为长期致力于帮扶弱势群体的专业力量,积极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其提供理论指导和人才支持。基于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为,国家为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诸多政策支持。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1]提出要“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这为社会工作进军乡村振兴吹响了号角。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指出,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要“引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等方式,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提供关爱服务”。2018年12月底,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3]提出“加快构建高校支撑乡村振兴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高校乡村振兴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战略支撑”。202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4]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培育社会工作人才,加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乡村文化骨干力量。”“搭建社会工作和乡村建设志愿服务平台,支持和引导各类人才通过多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有关法律、政策文件的相继出台,不仅肯定了社会工作行业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也为社会工作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提供了依据。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在大力推动社会工作教育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既为乡村振兴培养了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也为乡村振兴提供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培育支持。目前,很多高校以参与脱贫攻坚的经验作为基础,结合社会工作教育的应用型专业属性,参与到乡村振兴中。2018年底,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不到半年时间,已有30余所高校制定了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13所高校先后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5]。有关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师生运用其专业优势,在农村地区成立了社会工作服务站和社会工作教育参与乡村振兴实践实训基地,依托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社会服务项目,借助专业优势,利用高校丰富的资源,为推进乡村治理、促进社会和谐做出有力贡献。

在学术界,关于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研究涵盖的视角较为广泛。王思斌[6]认为,乡村振兴是新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总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总要求,在内容上与农村社会工作的愿景密切相关。张红等[7]认为,社会工作回应社会需求、直面现实问题、关注社会变革、民生福祉和能力建设,与乡村振兴在价值理念和发展目标等方面也存在一致性。教育界则对于乡村振兴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乡村教育问题的解决和发展上。金志峰、庞丽娟、杨小敏[8]提出了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和内涵式发展,推动城乡教师队伍一体化发展的观点。朱成晨、闫广芬和朱德全[9]提出了推行“课程、课堂、基地、产业、农校、高校”为一体的“六联动”运行模式,力求体现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思路与融合式战略思维。针对乡村振兴战略,教育界提出了加强培育高校人才、鼓励输出专业人才、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等有效措施。但是,关于高校社会工作教育参与乡村振兴鲜少有人研究,目前仅有汪鸿波、费梅苹[10]提出高校发起的强调专业先行的农村社会工作模式和由政府和高校合作探索的农村社会工作发展模式较为贴切。社会工作教育参与乡村振兴战略有别于社会工作行业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社会工作教育拥有大量的优质资源,其有必要且应义无反顾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参与的方式包含传统的教育手段,将其专业优势与资源优势结合利用,也包括运用教育与服务的双重手段共同参与乡村振兴战略。

二、服务学习:社会工作教育参与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

服务学习起源于美国,它是由两位教育家罗伯特·西蒙(ROBERT SIMON)和威廉·拉姆齐(WILLIAM RAMSEY)于1967年提出的[11]。服务学习既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也是落实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服务学习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源于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12]“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观点,这种以实用主义为导向的教育理论强调学习者需要回到现实生活中进行实践。社会工作实践是一种社会服务,学习者在服务中学习,在服务过程中发现知识,增强能力,发展和改进自我教育。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设计核心是为学习者提供与生活实践相关的社会服务活动,从而通过倡导个人经验和参与真正的社会实践,帮助他们获得知识。该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将服务与学习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服务中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巧,并不断反思服务过程,在反思中进一步巩固发展所学知识。

从服务学习和社会工作教育参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来讲,“服务学习”理论是指导社会工作教育在参与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的关键,社会工作教育是服务学习理论更好实践的要求。服务学习是一个多维度的互动过程。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与教师的互动、与乡村振兴服务的互动、与乡村服务对象的互动,学生在反思、学习、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巩固专业学科知识,并将其运用于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实践中,让自身成为改变社会更强而有效的力量。此外,社会工作教育将教育和服务作为两种手段参与到乡村振兴过程中,它不同于其他许多学科,是一门将服务视为专业的学科,具有突出价值和实践指导性,它不仅强调为人民服务的情怀,而且强调服务的职业道德、方法与技术。根据社会工作专业的特点,社会工作教育应当强调专业知识与乡村振兴服务项目的结合,以农村地区为平台,以服务为载体,以教育为手段,引导学生理解、内化和反思社会工作专业概念、理论、方法与技巧,通过师生共同参与,自主设计实施乡村振兴服务项目,从而实现师生、专业、学校、服务地及社会等多方获益的目的。

三、教育与服务:社会工作教育参与乡村振兴的双重属性

2021年国际社工日以“汇集社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号召国际社工将关注点放在乡村。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E·帕克曾在《论中国》一文中写道,“城市是西方的社会实验室,而中国的社会实验室则在农村。”[13]所以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是一种共识,而社会工作教育作为社会工作的力量之一,其应当全力以赴参与乡村振兴。它是以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力量为依托,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以产业兴旺、文化振兴、教育培训、组织培育等为内容开展的乡村振兴工作。其中,教育是服务资源依托的主要手段,服务是教育和乡村振兴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在服务学习理论的支持下,通过社会工作“教育+服务”的形式参与乡村振兴。

(一)社会工作教育参与乡村振兴的教育属性

社会工作教育参与乡村振兴是对传统教育服务的重大修正,亦是对农村人群的教育帮扶。传统高校教育支持服务存在方式同质化、目的功利化、内容盲目化、对专业性与有效性缺乏科学评价等问题,而社会工作教育参与乡村振兴旨在强调社会工作服务只是乡村振兴方式的一种,从而直接阐明了“社会工作教育参与乡村振兴”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即社会工作教育参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教育作为高校参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参与中首先依托高校智力、物质和网络资源,采取教育援助、人才培养、组织培育和基层赋能等相关教育手段,帮助脱贫群体增强知识、技能,影响其观念,提升偏远地区人口素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社会工作教育参与乡村振兴的服务对象并非传统教育意义上的受教育者,而是所有的农村人群。

同时,社会工作教育参与乡村振兴不是单向度的教育输出,还需要实现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实践教育反哺,其对象包括参与乡村振兴的社会工作师生等群体。高校参与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做好事,响应国家的政策和战略,也是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科研与服务当地社会等的联动,凝聚社会工作专业师生、行业社会工作者等专业力量共同参与乡村振兴,实现社会实践对实践育人、应用型研究的反哺和促进。社会工作教育参与乡村振兴是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特征的要求与体现,是农村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体现了服务学习理论的特点,该过程既是专业知识的实践检验和提升的过程,亦是自身道德情操、家国情怀等精神品质提升的重要契机。对于教师而言,深入实地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不仅能让其熟悉学科应用研究的场域、收集素材、设计研究选题,还能从教育和服务两个层面获取研究的灵感和动力。

(二)社会工作教育参与乡村振兴的服务属性

社会工作教育参与乡村振兴是开设有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发起并组织的社会服务,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属性和实务导向决定了其服务属性。社会工作教育界几年来的实践表明,单纯的教育资源、教育手段的输出或输入都不能实现真正的帮扶。国内高等院校的成功实践表明,只有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介入,实现和政府、行业、社会等资源力量的良性互动,才能有效满足乡村振兴过程中人员、资金、平台、路径等方面的需求,更好地发挥高校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同时,社会工作专业是在实践和服务过程中培养人才的专业,只有参与服务学习,理解和运用乡村振兴前沿的专业理念与方法,才能培养出真正德才兼备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社会工作服务可以解决人才培养、宣传推广和农村人口帮扶支持等问题。一是指导基层村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以专业教育推动农村专业服务发展。将社会工作服务站点建设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统筹考虑,将社会工作服务延伸到基层,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将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服务实践连结起来,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更好投身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平台和载体。二是参与实施社会工作知识普及工程。加强农村地区社会工作知识的推广和宣传,使农村党政领导干部、直接从事服务与管理的一线人员和群众了解和认识社会工作。三是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细精致精准化服务。社会工作服务旨在赋惠村民,赋能乡村,为农村留守群体提供关爱服务,成为农村弱势群体的帮扶者、支持者和陪伴者。社会工作在服务过程中了解需求,彰显专业;在实务中指引整合式、专业化帮扶。通过服务对象、主体系统、工作过程、实施效果四大系统的联通联动,促进乡村振兴工作由中浅层参与到深度介入,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在性政策目标,并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农村的探索提供有力的支撑。

社会工作教育参与乡村振兴不是志愿者服务,而是针对目标群体,对其进行需求评估,并对其所欠缺的知识、能力进行培训教育。一个个体、家庭甚至村庄可能涉及多个方面的问题,如社会、心理、文化等多种因素,社会工作在进行教育培训时需对症下药,从重点入手,利用优势视角理论准确找到村庄的优势资源和民众日益成长的能力与潜能。其他诸如增权赋能理论、能力建设理论、抗逆力理论、社会发展理论、社会经济理论等也都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专业的理论指导。在乡村振兴中,社会工作教育帮扶对象包括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涉及农村在校学生、劳动力人口、留守群体(即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群体)和基层工作人员,重点对脱贫人口、农村妇女、农村老人、残疾人等所有困难群体提供应有的保障与帮扶。

总之,社会工作教育参与乡村振兴既与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性有直接联系,也与教育活动密切相关,但又比一般的教育活动更具目标导向。它是以服务学习理论为导向,以教育和服务为手段,以乡村振兴为目的,既专注教育,又注重服务,通过“教育+服务”的方式参与实践乡村振兴。其中,通过教育手段培养人才、培育组织、赋能基层;通过服务手段了解需求、链接资源、增能赋权,秉持“服务学习”的理念,将“教育”与“服务”结合,在服务中学习,在学习中服务,把服务作为教育的一种方式,在服务中积累实践经验;再把教育当作服务的手段,通过教育来强化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技能。可以说,通过教育和服务双重手段,让社会工作教育参与乡村振兴,既能为当地农村居民增能赋权,又能为高校社会工作人才培育提供机会,发挥专业优势,体现专业价值,培养德才兼备的社工人才。

四、多元互动:社会工作教育参与乡村振兴的可选模式

基于服务学习理论,社会工作教育参与乡村振兴可以采取高校引领下的多元主体联动模式。“多元主体联动”本质上是指将高校、社会工作机构、政府三方主体的力量调动起来,完善政府主导的乡村振兴格局,形成由高校、社会工作机构、政府三方主体共同参与,在高校引领下的社会工作教育参与乡村振兴的模式。将机构作为服务者,提供一线专职社工服务;高校作为服务者和学习者,既为乡村振兴提供专业的服务,又可以通过参与乡村振兴服务,让学生在服务中学习,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政府作为服务者,起到为乡村振兴项目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的作用。总而言之,该模式采取“机构在前,学校在后,政府在旁”的形式,在政府、学校、受助者和社会工作者之间规范化互动,使其在服务与学习中,获得多元互赢。

首先,“机构在前”,旨在将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者作为服务者,将其放在社会工作教育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第一线。机构负责任命并监督有能力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前往项目点,实施乡村振兴相关工作。作为社会工作机构,其能保证该项目由专业的负责人负责服务和跟进项目,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对项目进行调查研究,为项目制定长期规划,为乡村振兴项目的有深度的专业参与及其延续性与可持续性提供有效的服务保证。

其次,“学校在后”,旨在将高校作为社会工作教育参与乡村振兴项目的有力后盾。其既作为服务者,为人力资源提供有力保障,亦作为教育者,为高校师生提供实践学习的环境。第一,高校拥有专业的教师团队,他们可以作为专业督导介入到乡村振兴项目中,给予社会工作服务专业指导和支持;高校也拥有大量的专业学生,可为服务地提供合适的专业实习生。第二,高校为教师提供教研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学生可以将学习运用于服务中,又从服务中巩固已有知识;教师可以在督导过程中,反思教育教学工作,这有助于促进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高校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推广宣传平台,可以集全校之力完成乡村振兴工作。

最后,“政府在旁”,旨在将政府作为服务者,在乡村振兴项目中主要起到监督、协同与政策、资金支持的作用。政府监督机构和高校的工作,保证项目最终能够达到指标要求;政府亦服务于当地居民与高校和社会工作机构,为机构和高校的工作人员提供资源,帮助项目的工作人员了解当地实际情况,熟悉当地人员,建立信任关系;对于当地居民而言,这种不同于政府的第三方组织毫无疑问是一个新事物,两者之间想要建立起互相信任的情感,政府应在提高自身对社会工作认识的同时,采取适当措施,通过行政手段加强宣传,增进人们的理解与信任,从而实现高效的合作。同时,只有政府出台政策,提供资金支持,有关项目才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

猜你喜欢
农村专业服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