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主题背景下区域游戏的探索与实践

2022-12-05 22:28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街道中心幼儿园
天津教育 2022年31期
关键词:预设区域游戏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街道中心幼儿园 王 黎

一、区域游戏的现状与思考

《浙江省课程改革指导意见》中指出:“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证幼儿充足的自由游戏时间……以低结构、易操作、可变化的材料为主创设儿童自主游戏区域,积极支持幼儿开展多种类型的游戏和学习活动。”区域游戏在幼儿园已普遍实行,其目的是为了使幼儿的学习活动更适合每个不同个体的发展需要和“最近发展区”,真正意义上实现儿童的自主建构与自主发展。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儿童学习缺乏主动性

在区域游戏中,更多的是教师预设给幼儿的内容,教师提供游戏材料,幼儿直接根据预设的内容与材料互动来游戏,整个游戏并非是幼儿自主、主动想要去学的,教师成为了游戏的主体。

(二)游戏形式比较常态化

常规的区域游戏形式是“教师预设内容—提供相应的材料—幼儿进区玩材料—集体评价”,整个游戏组织模式比较单一,幼儿提不起兴趣。

(三)游戏评价较为随意性

有效的游戏评价不仅能真正反映活动的实际水平,而且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在以往的游戏评价上,还做得不尽如人意,由教师充当评价的主角,评价的内容也比较单一。

二、主题背景下区域游戏的具体运用

所谓“创联盘活”,“创”为创造,“联”为联动,“盘活”为材料之间、区域之间的活络联系,旨在以“玩中学”为理念,在主题背景下基于儿童来创生新的游戏内容、游戏模式、游戏评价,让区域之间盘活起来,相互进行联系,从而达成多元化发展的目标。

如何让区域游戏创联盘活起来?我们进行了一些摸索与实践探究,主要从四方面进行入手:游戏内容的生成、游戏材料的创生、游戏模式的联动、游戏评价的联合。在这四方面的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让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真正自主,促进各方面的发展。

(一)内容联结(1+X模式)——追随儿童兴趣

区域游戏中幼儿对待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选择,有些区域喜欢的幼儿很多,有些区域却很少有人问津。我们分析出游戏内容可能不是幼儿感兴趣的,教师预设的游戏在其中占很大的部分,试图将游戏内容的生成权还给幼儿。在内容联结中,我将运用“1+X”模式,即基于一种内容(教师预设内容或幼儿生成内容)下的X种生成方式。

1.基于幼儿话题下的教师预设内容。一是调查表梳理式预设。在主题审议过程中,教师通过调查表了解幼儿的兴趣与经验,从而寻找线索推动主题发展。幼儿的调查表内容丰富多样,通常一个问题抛下去,会有很多不同的点呈现。这时,教师需要结合统计来思考,根据兴趣点、探究点和留白点提炼出关键点,从而预设游戏内容。二是日常生活观察式预设。在日常与幼儿相处的生活中,在特定的时候发现幼儿会对主题中的某一种现象、某个故事或者某种材料等很感兴趣,可能是日常活动后的引发,也可能是过渡环节中的小插曲。通过教师在一日生活中的细心观察,挖掘幼儿日常点,预设游戏内容。

2.基于幼儿需求下的幼儿生成内容。一是话题式交流生成。具体以一个话题为中心,进行延伸扩展,进而形成更多的话题和活动。在主题实施的过程中,幼儿感兴趣的线索会有很多,利用这些细小的线索来设计游戏内容,满足幼儿的选择权。二是合作式讨论生成。幼儿提前跟同伴以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游戏内容的确定。有些探究较浅的游戏内容可直接当场解决掉或利用家园解决,将趣味足、价值高的游戏内容保留下给予幼儿自主探究。在主题实施前,专门创设一块留白区域,请幼儿以团队的形式将感兴趣的探究内容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团队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幼儿如果也想进行探究,将自己的学号记录在下面,最终全班幼儿进行统计,确定主题背景下的游戏内容。

(二)材料创想(1+N模式)——激发材料互动

瑞士近代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只有主动与材料互动,才能真正调动其积极性,获取到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在区域游戏中,幼儿更多是通过实际操作游戏材料来构建游戏经验。在这里,我们运用到“1+N”模式,具体指一个教师加不同幼儿的各种材料创造使用想法。

1.按需收集材料(N种收集方式):拓展材料来源。在确定游戏内容之后,教师与幼儿确立了游戏内容,幼儿对于自己的需求更加明确。教师便引导幼儿共同收集游戏材料,拓展材料来源,从收集的内容、范围、方式等方面进行材料的收集。

2.因需创生材料(N种创生方式):增强互动材料。一是教师参与的多维探究:适当协助。以前区域游戏中的游戏材料更多的是教师直接投放到游戏中,幼儿直接跟游戏互动学习,缺少了幼儿对于材料创生的思辨性。幼儿参与的两种方式:(1)教师提供游戏材料,幼儿改变材料。教师首先根据主题及教学内容,把握核心经验,提供相应的区域材料。幼儿对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游戏,在对游戏材料的运用与突破中,幼儿根据游戏水平自主调整游戏材料,将原有的材料创生为新的材料,从而改变游戏玩法。(2)师幼共同创生游戏材料,幼儿为主,教师为辅。创生材料路径:幼儿提供材料制作的方法→幼儿尝试制作→教师辅助(如:材料的固定、材料的组合等方面)→材料制作成功。二是儿童自主的深度探究:经验运用。单一的游戏材料局限了幼儿的兴趣、想象,低材料的可变性增加了幼儿在游戏中的互动,使幼儿能多层次、多方法地进行探究,增强可持续探究的能力。

(三)模式创联(联动模式)——增强区域关联

1.单线联动:内部关联。一是“异区异单”。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游戏特点,根据区域各自的特点来创设不同的游戏单,使每个区域都变得趣味化。益智区:挑战单。以闯关的形式来获得不同的数学经验,满足不同层次的幼儿发展。闯关的层次由简单到难,闯关的干扰性因素由少到多。角色区:情境单。将游戏内容融入到游戏情景中去,选择幼儿生活中的情景,提升游戏内容的趣味性和可玩性。阅读区:提醒单。我们发现阅读区的幼儿往往是偏安静性的幼儿,幼儿进区的人数普遍比其他区域较少。在游戏选择前,增加骰子等选择性的辅助材料,根据骰子来选择卡片进行游戏,游戏有故事的续编、句式的仿编、阅读绘本书等内容,并通过相应的“提醒单”来帮助幼儿开展游戏。例如:为了帮助幼儿提高叙述性讲述能力,制作了相应的句式结构提醒单,提醒幼儿尽量把事情讲完整、讲清楚。二是“星级同联”。每个区域之内都隐藏着取得胜利后的小奖励。每当完成区域游戏,幼儿都会得到一份星级奖励。这些获得的不同星级奖励之间存在着某些关联。

2.双向联动:整体关联。一是“订单式”联动。“订单式”联动就是通过一个游戏区域为另一个幼儿区域提供某项服务的方式,使不同游戏区域间建立一种游戏互动的方式。依托“游戏问题”,确立“订单来源”。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和发现新的问题,利用幼儿的问题来有意识地推动游戏中各区域间的互动,促进游戏的深入发展。二是“自发式”联动。按照自我需要,产生联动意向。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和发现新的问题,利用幼儿的问题有意识地推动游戏中各区域间的互动,促进游戏的深入发展。

3.幼儿能力评价。能力星集赞式:幼儿在区域中进行游戏能获得不同的星级,将获得的星级进行集赞,根据集赞的数量来评选能力星(挑战之星、建筑之星、巧手之星等)。月比赛PK式:推选区域游戏中幼儿最喜欢的材料,借助月比赛的形式,进行材料创玩的PK,从而选出获胜者。

三、“创联盘活”区域游戏实践后的成效

(一)幼儿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的双重发展

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区域游戏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游戏中的专注力有明显的提高,能有目标地进行自主学习与积累,在游戏中能主动进行探究、操作、巩固已有知识,在原有经验基础上获取新的实施经验,满足好奇心,使各方面得到发展。

(二)区域游戏理念和游戏模式的调整改变

在区域游戏的实施中,基于儿童视角下,游戏内容进行了生成,游戏材料以幼儿的创想为主,游戏模式上更加地吸引幼儿的兴趣,从原先的固定模式变成联动的模式,使区域与区域之间互动起来。

(三)教师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的双向提升

在“创联盘活”区域游戏的实施中,教师努力将游戏的主动权还给孩子,留出更多的时间用于观察,通过观察分析幼儿的学习经验及能力,并提供相应的支持。随着观察的细致,教师的评价范围也更为广泛深入,从原来的单纯评价游戏行为到会通过观察评价游戏本身及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达到了观察与评价能力双向提升的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猜你喜欢
预设区域游戏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分区域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