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油茶杂交子代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分析与选择

2022-12-05 06:53吕欢欢伍岳峰周乐鑫
经济林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配合力遗传力产油量

吕欢欢,伍岳峰,李 煜,梁 恬,周乐鑫,陈 辉

(福建农林大学 a.林学院;b.福建省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2)

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重要木本油料树种,在我国南方经济林产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2]。我国普通油茶育种研究起步于20 世纪60年代末,从优树选择开始,经过了几十年的曲折历程,取得了一定进展[3]。选择育种一般是指从野生或栽培群体中挑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通过测定和选择,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选择育种利用的遗传材料一般来源于现有的种质资源,可利用的变异较少[4]。

杂交育种是通过不同树种或同一树种不同种源、家系、无性系间的交配获得杂种,进行选择培育与鉴定后,选育出新品种的方法[5]。杂交育种是植物育种中较有效的技术之一,可以创造新的变异,极大地加速了育种进程[6]。我国的林木杂交育种工作在桉属、杨属、松属等用材林树种方面已取得了良好进展[7-9],而油茶杂交育种研究起步较晚,通过杂交育种选育新一代高产优质新品种成为新的发展方向[10-11]。陈雅等[12]对攸县油茶和普通油茶的杂交F1代叶片进行了表型性状分析,为材料的进一步利用提供了参考。亲本的科学选配是杂交育种成功的先决条件[13-14]。目前,油茶的杂交育种工作主要局限于简单的具有互补性状的亲本杂交,关于一般配合力(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GCA)、特殊配合力(specific combining ability,SCA)、遗传力等重要遗传参数的研究报道较为鲜见[14-15]。对杂交亲本进行配合力等遗传参数估算,能够提高杂交育种效率。

本研究中以19 个普通油茶F1家系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变异分析、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遗传参数估算,选择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旨在为良种选育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罗源国有林场(119°32′46.11″E,26°28′3.81″N),海拔125 m。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9.0 ℃,年均降雨量1 645.0 mm,相对湿度80%左右,年积温(>10 ℃)可达6 900 ℃,年均日照1 691.1 h。试验地坡向东北,坡度18°左右,土质为轻黏土黄壤,弱酸性。

1.2 材 料

福建省闽侯白沙国有林场(原福建省闽侯桐口国有林场)于1973年开始在福建省油茶主产区内,选育出10 株普通油茶优树[16-17],并对其进行无性系化。1981年对这10 个无性系进行人工授粉杂交,并建立了子代测定林[18]。

自2003年开始,连续4年对杂交子代群体进行表型性状测定,从中筛选出5 株优良单株,分别为56-2、51-6、46-2、41-4、27-5[19-20]。2007年11月,对5 个优良单株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2008年11月,收获果实,沙藏茶籽,共获得19个F1家系(表1),各家系苗木数量20 ~50。2009年春季,出苗,移栽入盆中。2010年4月,上山定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3 个区组,5 株为1 个小区,株行距3 m×3 m,剩余苗木按家系排列种植。每年对油茶试验地进行施肥、修剪等标准化管理。

表1 19 个普通油茶F1 家系的编号和亲本Table 1 The number of 19 F1 families and parents of C.oleifera

1.3 指标测定

2019年10月树体生长基本停滞后,测定19个家系各植株的生长性状指标[21]。测定指标包括树高、地径、东西冠幅、南北冠幅、第1 级分枝高、第1 级分枝数、梢长、梢粗,每植株选3 根枝梢测量梢长和梢粗,取平均值。2019年11月果实成熟后,每个植株采集30 个果实,测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单果鲜质量、果形指数、果皮厚度,统计单果籽粒数,称量单果鲜籽质量。

各区组随机选择6 个植株,每个植株采集3份样品,每样品取15 g 干种仁,使用minispec mq one 小型核磁仪(Bruker Biospin,德国)测定种仁含油率(Ro)。产量相关性状指标包括单株果实数、鲜出籽率、干出籽率、出仁率、鲜果含油率(Ro′)、种仁含油率、每平方米冠幅产果量(Yf)、单株产油量、单位面积产油量(Yo)。

出仁率(Rk)为种仁质量占干籽质量的百分比,干出籽率(Rs)为干籽质量占鲜果质量的百分比。

Ro′=Rk×Rs×Ro;

Yo=Yf×Ro′×10 000×0.6。式中:0.6 代表郁闭度。

1.4 数据处理

使用Excel 软件录入并整理原始数据,使用SPSS 软件对各性状数据进行变异分析、方差分析、遗传参数估算、相关性分析。一般配合力采用均值法估算,遗传力的估算参照毛盛贤等[22]的方法。

式中:Gi表示亲本Pi的一般配合力,表示亲本Pi子代的平均值,表示总平均值。

式中:Sij表示亲本Pi和Pj的特殊配合力,表示亲本Pi和Pj杂交组合的值。

式中:H2表示广义遗传力,V1表示品种间方差,V2表示环境方差,r表示重复频率。

Cv=(Ds/M)×100%。

式中:Cv表示变异系数,Ds表示标准差,M表示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性状的变异分析

2.1.1 生长性状

19 个普通油茶F1家系生长性状的变异见表2。由表2可知,19 个家系生长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9.07%~95.39%,各性状变异系数的平均值为35.13%,其中第1 级分枝高的变异最大,梢粗的变异最小。将8 个生长性状指标按照变异系数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第1 级分枝高(95.39%)、梢长(42.67%)、第1 级分枝数(41.27%)、地径(24.36%)、南北冠幅(19.89%)、树高(19.26%)、东西冠幅(19.10%)、梢粗(19.07%)。

表2 19 个普通油茶F1 家系生长性状的变异†Table 2 Variance of growth traits in19F1 families of C.oleifera

2.1.2 果实性状

19 个普通油茶F1家系果实性状的变异见表3。由表3可知,19 个家系果实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0.35%~45.03%,变异系数的平均值为22.39%,其中单果籽粒数的变异最大,果实纵径的变异最小。将7 个果实性状指标按照变异系数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单果籽粒数(45.03%)、单果鲜籽质量(34.05%)、单果鲜质量(26.48%)、果皮厚度(18.78%)、果形指数(11.45%)、果实横径(10.61%)、果实纵径(10.35%)。

表3 19 个普通油茶F1 果实性状的变异†Table 3 Variance analysis of fruit traits in 19 F1 families of C.oleifera

2.1.3 产量相关性状

19 个普通油茶F1家系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异见表4。由表4可知,19 个家系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3.56%~69.99%,变异系数的平均值为41.89%,各性状变异较为丰富,其中出仁率的变异最小,单位面积产油量的变异最大。将9 个产量相关性状指标按照变异系数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单位面积产油量(69.99%)、每平方米冠幅产果量(64.69%)、单株产油量(61.04%)、单株果实数(60.40%)、鲜果含油率(41.35%)、干出籽率(32.90%)、鲜出籽率(17.99%)、种仁含油率(15.15%)、出仁率(13.56%)。

表4 19 个普通油茶F1 家系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异†Table 4 Variance analysis of yield-related traits in 19 F1 families of C.oleifera

2.2 各性状的方差分析

对19 个普通油茶F1家系的表型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19 个家系的东西冠幅、南北冠幅、干出籽率、每平方米冠幅产果量、单株产油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地径、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单果鲜质量、果形指数、果皮厚度、单果籽粒数、单果籽粒质量、鲜出籽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余性状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5 19 个普通油茶F1 家系表型性状的方差分析结果†Table 5 Variance analysis of phenotypic traits in 19 F1 families of C.oleifera

2.3 各性状的遗传参数

2.3.1 一般配合力

对普通油茶F1家系的5 个亲本进行一般配合力估算,结果见表6。由表6可知:母本56-2、41-4、51-6 的果实数一般配合力为正值,表明以这3 个单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子代结实数量可能高于群体平均值,父本中以51-6、46-2、56-2 杂交获得的子代结实数量可能高于平均值;母本41-4、56-2、51-6 的单位面积产油量的一般配合力均为正值,其中母本41-4 的一般配合力最高,父本中仅46-2 单位面积产油量的一般配合力为正值。

表6 19 个普通油茶F1 家系各性状的亲本一般配合力†Table 6 Estimated values of GCA in each parent 19 F1 families of C.oleifera

2.3.2 特殊配合力

19 个家系各性状的亲本特殊配合力分析结果见表7。由表7可知:在鲜果含油率性状方面,LY17 号家系(“41-4”ד51-6”)的亲本特殊配合力(0.038)最大;在种仁含油率性状方面,LY17 号家系的亲本特殊配合力(0.035)最大;在每平方米冠幅产果量性状方面,LY7 号家系(“51-6”ד56-2”)特殊配合力(0.480)最大;在单位面积产油量性状方面,LY17 号家系的亲本特殊配合力效应值(18.139)最大。

表7 19 个普通油茶F1 家系各性状的亲本特殊配合力†Table 7 Estimated values of SCA for the 19 F1 families of C.oleifera

2.3.3 遗传力

在19 个普通油茶F1家系的树体性状中,树高、地径、冠幅、梢长、梢粗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38.30%、39.55%、51.92%、50.24%、52.77%。 可以看出:树高和地径属于中等遗传力性状(30%<H2<50%),受环境影响较大;冠幅、梢长、梢粗属于高遗传力性状(H2>50%),主要受遗传因素的控制。在果实性状中,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单果鲜质量、果形指数、果皮厚度、单果籽粒数、单果籽粒质量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83.66%、69.39%、76.96%、75.19%、88.54%、74.86%、72.02%,均属于高遗传力性状(H2>50%),主要受遗传因素的控制。在产量相关性状中,鲜出籽率、干出籽率、出仁率、鲜果含油率、种仁含油率、每平方米冠幅产果量、单株产油量、单位面积产油量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56.48、56.84%、61.59%、56.94%、61.17%、75.27%、51.92%、73.73%、60.66%,均属于高遗传力性状(H2>50%),主要受基因控制。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树体性状易受环境影响,果实性状与经济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小。

2.4 各性状的相关性

19 个普通油茶F1家系各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8。由表8可知:各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第1 级分枝高与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单果鲜质量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单果鲜籽质量与鲜出籽率、每平方米冠幅产果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果实纵径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每平方米冠幅产果量与果实纵径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与单果鲜质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

2.5 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的选择

2.5.1 优良家系的选择

根据表4中单株产油量平均值由高到低排序,各家系依次为LY16、LY17、LY11、LY7、LY14、LY8、LY18、LY6、LY15、LY12、LY5、LY1、LY13、LY2、LY19、LY3、LY4、LY10、LY9。排名前5 位家系的单株产油量平均值分别为0.63、0.58、0.56、0.30、0.43 kg,与群体总平均值相比,这5 个家系的单株产油量平均值提高了47.15%。排名前3 位家系的单株产油量平均值,与群体总平均值相比提高了59.30%。

2.5.2 优良单株的选择

根据19 个家系的单株产油量进行优良单株的选择排序,共选出优良单株13 株(表9),入选率7.26%,入选单株的产油量的平均值为0.76 kg,与19 个家系的总平均值相比,单株产油量提高了97.13%,表明通过选择优良单株可以获得较好的产油量改良效果。

表9 入选优良单株的产油量及排序Table 9 Oil yield and ranking of selected excellent plants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中对种植于福建省罗源国有林场的19个F1家系进行了变异分析、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遗传参数估算,并选择了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一般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母本41-4、56-2、51-6 的单位面积产油量一般配合力较高,父本46-2的单位面积产油量一般配合力较高,LY17 号家系(“41-4”ד51-6”)的单位面积产油量特殊配合力较高。以单株产油量为育种目标,LY16、LY17、LY11 家系排名处于前3 位;在选出的13个优良单株中,16-1、8-4、7-1、16-2、15-2 排名处于前5 位。

目前,我国油茶栽培用苗木以采用选择育种选育出的无性系良种为主,以传统的育种方式培育高产优质新品种的潜力较小,杂交育种已成为油茶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23]。通过有性杂交产生的子代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遗传变异,表现出比亲本更优良的性状。油茶种内与种间杂交可以产生杂种优势,杂交所产生的后代具有遗传亲本双方的优良性状,某些亲本所表现的不良性状也得以改善,子代结出的果实可能在含油率、果皮厚、果质量、籽粒饱满度等方面比亲本的表现更优[24-26]。进行优良家系的选择可产生较大的遗传增益。但是,目前油茶的良种推广主要采用无性系,进行优良家系选择的意义不大。

正确选择亲本是油茶杂交育种成功的关键,开展杂交亲本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估算,能够更高效地配置杂交组合,提高育种效率,减少育种过程中人力、物力的耗费[25-26]。本研究中对5 个杂交亲本进行了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估算,结果表明:母本41-4、56-2、51-6 的单位面积产油量一般配合力为正值,以这3 个优株为母本进行杂交所产生的子代的产量可能高于群体平均值;父本中仅46-2 的单位面积产油量一般配合力为正值,表明以其为父本进行杂交产生的子代在产量方面可能表现更优。特殊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LY17 号家系(“41-4”ד51-6”)的单位面积产油量特殊配合力最大。在实际生产中,将配合力作为亲本选择的依据时,应结合具体环境条件来选择优良的杂交亲本。本研究中由于子代群体和杂交组合数量的限制,不能完全了解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在后续研究中可以考虑增加亲本选配数量和杂交组合数。

遗传力代表某性状受遗传控制的程度,用以估算能取得的遗传增益[27-28]。本研究中各家系表型性状的遗传力估算结果表明,生长性状中冠幅、梢长、梢粗属于高等遗传力性状,8 个果实性状均属于高等遗传力性状,9 个产量相关性状均属于高等遗传力性状。经综合比较发现,生长性状易受环境影响,而果实性状与经济性状的遗传力较高,不易受环境影响。在育种中,可将遗传力高的性状作为目标性状进行改良。

由于林木各表型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在育种时对显著相关的性状进行联合选择,可以节省选育的时间成本[28]。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单果鲜籽质量与鲜出籽率、每平方米冠幅产果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每平方米冠幅产果量与果实纵径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与单果鲜质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赵海鹄等[29]对7 个岑软系列油茶无性系果实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果鲜籽质量与果高、鲜籽数、鲜出籽率、干出籽率、干出仁率、鲜果含油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刘玉宝等[30]对福建省闽侯白沙国有林场杂交F1代试验林的树高、冠幅、单株产果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果量与冠幅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这些研究结果与本研究中结果不尽相同,可能是试验材料不同、试验方法不一致、环境差异等造成的。

本研究中仅选取了福建省罗源国有林场19 个家系1年的表型数据,但油茶产量存在明显的大小年现象,该研究结果不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其遗传信息。后续将通过对重要经济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对所选育优良单株进行进一步评价,并通过将优良单株无性系化,开展区域化栽培试验,选出高产优质新品种。

猜你喜欢
配合力遗传力产油量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美系大白种猪生长性状和繁殖性状遗传力估计
甘蓝型油菜的产油量分析
湘沙猪配套系杂交组合肥育、胴体及肉质性状配合力测定
几个骨干谷子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配合力分析
通过胎盘效率改良母猪繁殖性能的研究进展
抗虫棉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段裂缝发育特征及其对产油量的影响
虾夷扇贝养殖群体的遗传力估算
基于电阻电容模型的产油量模型的应用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