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母羊产羔率的措施分析

2022-12-06 03:32志,汪
畜禽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种羊输精公羊

常 志,汪 淼

(1.辽宁省海城市农业农村局,辽宁 海城 114200;2.辽宁省海城市农业农村执法大队,辽宁 海城 114200)

0 引言

养羊是农村经济中传统的支柱产业,但传统的放牧养羊影响着当地的生态环境。随着饲养方式由散养改为圈养,规模化、集约化养殖逐步形成,母羊的产羔率已成为影响养羊经济效益的关键。

1 影响母羊产羔率的因素

1.1 遗传因素

母羊自身遗传因素是影响其繁殖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品种不同和同一品种的不同个体差异对繁殖能力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从我国母羊产羔率现状来看,小尾寒羊等优质地方品种一般产羔率高,繁殖能力强,遗传相对稳定,所产的后代也能保持母体应有的生产性能。

1.2 营养因素

饲料的营养价值对母羊的正常发情、正常繁殖以及繁殖率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饲料中的能量和蛋白质对母羊的繁殖能力和产羔率也有很大影响,其中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母羊的繁殖过程中,如果饲料中的能量供应长期不足,不仅会影响羔羊的生长发育,还会延缓羔羊的性成熟,从而缩短母羊整个生长期的有效繁殖寿命。在配种前,要提高母羊饲料中的能量水平,以促进母羊排卵,保证母羊生产双胞胎羔羊。蛋白质的缺乏不仅会严重影响母羊的正常发情和正常受孕,还会影响母羊的正常饮食,导致能量摄入不足,体质严重衰退,抵抗力下降,影响母羊的健康和繁殖能力。饲料中的矿物质,如磷、微量元素、锌、VA等,当摄入不足时,会威胁母羊的繁殖能力,导致卵巢发育障碍,并导致发情不明显、发情不规律,甚至停止发情。即使受孕正常,母羊也经常在妊娠中期和晚期流产,导致小羊虚弱和死胎。

1.3 饲养管理和繁殖技术

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对保证母羊健康,提高母羊抵抗力和体质有重要的意义。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应合理放牧,科学饲喂,适度运动,加强母羊管理,确保羊棚内环境卫生,建立完善的管理养殖体系,可以极大发挥出母羊的养殖性能,提高养殖率和母羊的繁殖能力。相反,如果日常养殖管理不到位,没有制定完善的养殖管理方案,羊舍卫生差,养殖密度过高,通风不良,粪便堆积,有毒有害气体大量产生,母羊身体抵抗力差,可能导致母羊繁殖能力下降和不育,增加母羊淘汰率。在母羊繁育过程中,繁育技术科学与否对母羊的繁育率也有很大的影响。母羊交配过程中公羊使用不合理、配种过于频繁、精子质量差、配种期不当、配种质量不达标、人工授精技术不到位,消毒不严格等问题都会影响繁育率。

2 提高母羊产羔率的对策分析

2.1 良种选育

实践证明,母羊多胎率与优良的显性基因遗传关系密切,种羊的有利遗传基因会在种群里得到充分的展现,“公羊好好一坡,母羊好好一窝”的民间谚语其实就是优良基因遗传的经验之谈。通过良种选育,选择具有最佳繁殖成绩、1年产2胎或2年产3胎、每胎产2~3只羊羔的种羊作为父母代,并经远缘杂交改良以获得最佳繁殖成绩和综合效益。目前,选择产双羔以上的母羊作为后备母羊能够提高综合效益已成为业内的高度共识。

2.1.1 科学选留种羊

种公羊:外观体况良好,精力充沛,颈部短而粗圆,四肢骨骼粗壮健硕,体躯呈长方形,胸部较开阔,背腰平直,臀部长宽且丰满,2个睾丸大小适中且对称,包皮开口处距阴囊基部较远,精液检测品质佳。果断淘汰单睾、隐睾及存在其他生理生殖缺陷的个体。

种母羊:个体较大,体形紧凑,肌肉丰满,皮肤富有弹性,被毛发育良好且有光泽度,胸部开阔,背腰平直,后腹部稍大,四肢正直且间距较宽,乳房发育良好、柔软呈球形,活泼好动,行动灵敏,产后泌乳、哺乳、母性、多胎率等表现好者为最佳。

2.1.2 发挥杂交优势

为提高综合繁殖成绩,必须在杂交改良中引入多产的特性,或选择多产的变异品种从根本上改良整群的生产性能,并建立健全育种登记制度和良种繁殖体系(谱系),保证将杂交优势发挥到极致,坚决杜绝近期杂交和品种退化。

2.2 做好日常饲养工作

2.2.1 均衡日粮营养

种羊营养状况对羊的繁殖力有着较大的影响,过肥或过瘦均会对配育率、产羔率造成一定不利影响,因此要常年维持标准膘情,一般保持中等以上膘情即可。一方面,注重改善母羊日常管理,在满足其对各种营养物质正常需求的基础上,配种前最好对其实行短期优饲,以促进母羊正常发情(同步批量发情),并可增加排卵数,提升双胎率。另一方面,注重提升种公羊的营养水平,在配种季要加强对种公羊的饲喂管理,最好采用营养均衡的全价饲料饲喂种公羊,可增强种公羊的性欲,改善精子质量,提升受精率和双胎率。

2.2.2 加强饲养管理

种羊的精细化管理主要包括接种重点病种疫苗、足量供应水草(料)、及时隔离治疗群内个别发病羊、禁止随意并群饲养、积极应对四季气候(温差)变化、环境及用具保洁消毒、适时驱虫、储备充足草料防止枯草季掉膘等。

2.3 种羊分类管理

2.3.1 种公羊

种公羊的日粮要保证易消化、体积较小、品质及适口性好,粗纤维性饲料与精料合理搭配(精料占大份额,粗料适量),有条件的可补充多元化的鲜嫩牧草及瓜果蔬菜等青绿饲料、多汁饲料,使其获得足量天然微量元素,满足每天适量运动及日光浴需求,多途径增强其体质及免疫力,保持适宜的膘情和最佳繁殖性能。每头种公羊补喂磷酸钙10 g/d左右,可促进精子的生成和增强活力。此外,羊舍内悬挂一块优质复合营养舔砖任其自由舔舐,或配种期补喂1~2枚生鸡蛋的方法也很可行。

2.3.2 种母羊

饲养管理要点:投喂优质牧草,水草足量供应即可,针对个别膘情较差(过瘦)的母羊适量补充全价精料予以调节,维持8~9成膘情即可。每天保证足量运动及光照(日光浴),并补喂牛羊专用复合营养舔砖(自由舔舐),以防止微量元素缺乏症,增进消化能力和抗病能力。适时接种重点病种疫苗,羊口蹄疫、羊小反刍兽疫、羊痘、羊传胸为必免病种,最好有计划接种羊“三联四防”苗,令母、羔获得有效抗体保护。禁止给母羊投喂过期变质、受潮霉变的饲草料及户外霜冻草,投喂这些饲料有较大的曲霉菌素中毒风险,可导致严重繁殖障碍性疾病。妊娠期母羊每天保证充足运动,有利于促进母羊健康及胎儿正常发育。准备好产羔舍、育羔舍,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接助产,以降低母羊产科疾病的感染风险,并提高新生羔羊的成活率。

2.4 早期发情处置

为提高母羊的综合繁殖成绩,现代规模化养羊业常采取同期发情、早期发情繁育技术,通过实施有目的的技术性干预,可提升母羊产羔率,有效提高养羊经济效益。

2.4.1 早期断奶,诱导发情

采用人工乳及人工育羔等新技术促使羔羊尽快断奶,以缩短母羊的哺乳期,使其提前发情。早期断奶后立即使用孕激素处理母羊,一般皮下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600~1 100 IU即可促使母羊多量排卵并快速发情。技术成熟的羊场可通过调节光照周期、缩短白昼时间以达到促发情排卵的目的。农牧区散养户在正常配种季,可把公母羊混群以促进母羊尽快发情并缩短产后至排卵配种的时间,从而提高母羊综合繁殖成绩。或在母羊乏情期内,采用外激素干预或生物学处理等,促使母羊快速发情并行配种,以缩短母羊的繁殖周期。

2.4.2 食疗催情

本方法常用于母羊早期发情、同步发情。补饲催情:在配种前15~30 d,有计划调整母羊日粮组成,适量提高能量饲料(玉米、小麦、豆类等)添加比,能有效促进母羊早期发情、同步发情,并能增加母羊排卵数,利于产多羔。食疗催情是养殖户提高母羊受胎率和缩短配种时间的可行方法之一。

2.4.3 激素诱导发情

激素诱导发情又称激素免疫法。常用人工合成的外源性类固醇激素作抗原,皮下或肌注后刺激母羊体内产生生殖激素和促黄体生成并大量分泌,从而加快滤泡发育与成熟,有效提高母羊的排卵率。目前,国内常用的免疫制剂是进口双羔素和国产双羔苗,双羔苗有水剂苗和油剂苗两种,以水剂苗效果为好。经实践证明,用双羔苗水剂免疫处理后的能繁母羊,产羔率和双羔率较对照组提高30%左右,效果优于进口双羔素。

2.5 应用关键技术

2.5.1 多次输精技术

近代规模养羊实践总结发现,采用多次输精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母羊多胎率。适配期母羊经配种(输精)后,精子在子宫内生存活动时间约为9 h,期间母羊排卵2~3个,但并非同时排出。所以,采取母羊发情早、中、末期多次配种(输精)会大大提升了受孕率和多胎率。由此可见,重复配、双重配、混合精液输精等办法切实可行,采取人工授精技术方法可以充分发挥良种公羊的价值。

2.5.2 适时配种技术

实践发现,母羊的繁殖成绩与配种时机有关,适时配种对于提高母羊产羔率意义重大。母羊的产羔率会受到年龄因素影响,母羊的配种年龄不宜过早,过早配种不利于发挥其最佳繁殖性能。能繁母羊的产羔率一般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3~6岁能繁母羊的繁殖成绩较好,6~7岁达到峰值,7岁以后则开始走下坡路并逐渐进入淘汰期。此外,不同的配种季对产羔率也有影响,国内大部分农牧区最佳配种季为8—9月,此时母羊的性欲最强,种公羊的精液品质较佳,因此最有利于提升综合繁殖成绩。

2.5.3 高效繁殖技术

近代常用的高效繁殖新技术有人工授精、同期发情、超数排卵、胚胎移植等。其中,采集良种公羊的精液进行检测和稀释后对适配母羊进行人工输精,只要确保输精位置正确、操作规范,即可大大提升配种受胎率,建议采取二次输精、多次输精方法以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对于广大农牧区适度规模养殖户及散养户而言,应尽量摈弃传统的本交(直配)模式,最好采取这种方式更有利于防病、减病,提高良种化程度和母羊产羔率。

2.5.4 应用外源性激素

发情前3 d,给母羊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1 200 IU,可显著提高母羊产羔率200%以上。此外,实践证明,用雄烯二酮主动免疫治疗绵羊后,排卵率提高,产羔率可显着提高25%以上。用多聚雄白蛋白免疫可使母羊产羔率显着提高18%左右。在日常配种过程中,应结合养殖场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上述药物注射剂,促进母羊早期发情,增加排卵,提高产羔率。

2.6 及时防控疾病

羔羊出生1周后易患痢疾。羔羊痢疾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会造成严重的腹泻、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和高死亡率。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加强母羊饲养管理。冬季和早春做好保膘工作,确保羔羊体格健壮。引逗羔羊多运动,通过运动提升自身机体对外界病毒的抵抗力,减少发病机会,提升羔羊成活率。羊舍冬春季应做好保暖工作,室内温度不宜过低或过高。羊舍保持卫生与干燥。哺乳前,母羊应减少乳房周围的污垢,定期对母羊乳房部位进行清洁,或在喂乳前挤几滴羊乳,再让羔羊吸吮。羔羊出生后,应及时吸吮母乳,增强免疫力。

2.7 合理淘汰

实践中,如果养殖者不注意及时淘汰一些老弱病残种羊及具有基因遗传缺陷的种羊,对于保障整群良好的健康度、整齐度和提升整群综合效益极为不利。针对后备母羊首配不孕的情况应及时查明原因并予以纠治,若次年仍然表现为屡配不孕、流产、产死胎或遗传缺陷等就应该果断淘汰;第一胎即产死羔的母羊,之后仍然接续出现产死羔的母羊也应果断淘汰。针对种公羊,其配育的后代普遍表现较佳繁殖成绩并获得良好综合效益的,可考虑沿用,一旦成绩下降则宜果断淘汰,勉强沿用往往得不偿失。

3 结语

母羊产羔率是影响养羊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提高母羊产羔率是增加养羊经济效益的有效技术途径之一。本文对影响母羊产羔率的因素及提升产羔率的措施进行介绍,旨在提高养羊经济效益,促进养羊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种羊输精公羊
猪子宫内深部输精技术与应用
提高种公羊繁殖力的几项措施
母猪低剂量深部输精技术研究
可视输精枪在广西母水牛生产中的应用
“放牧+补饲”春季种羊饲养有诀窍
宁夏首次进口900余只澳大利亚种羊
提高肉羊繁殖力的综合措施
提高母羊产羔数量的几项措施
冰岛公羊育种要“看脸”
关于肉牛冻精改良异地输精的解冻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