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驱动下厘定中职班主任的角色

2022-12-06 05:04王素荣
西部皮革 2022年15期
关键词:双碳碳达峰理念

王素荣

(大连电子学校,辽宁 大连 116033)

前言

2020 年9 月22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 年前碳达峰、2060 年前碳中和的目标[1]。

我国职业教育之父黄培炎老先生,在论述社会化的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时指出,社会化是指办职业教育“着重在社会需要”“必须注意时代趋势与应走之途径”。双碳目标的实现,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共同面对的当务之急,也是职业教育无法绕开的必须直面的课题。班主任是职业教育主力军,通常既承担专业课教学又承担班主任的职责。班主任应积极发挥践行者作用。班主任作为专业课教师将双碳理念植入课程,不仅可以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还能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且更加注重在实际中的运用,践行技术强国,技能报国的理念。

1 班主任在课程教学中充当引领者、示范者与践行者

班主任的践行者作用即可在平日的班级管理中更可以在课程教学中。下面以数控工艺课为例,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进行阐述,班主任如何发挥双碳目标实现的引领者、示范者与践行者作用。

1.1 课前

在课前将相关短视频发到班级微信群,并提出问题:其一,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概念?其二,为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即双碳目标)我国将采取哪些措施?其三,实现上述目标所采取的措施与我们在数控工艺密切相关的有哪些?以此能够让学生关心时事政治,拓宽学生的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和绿色发展理念,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意识,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同时将双碳目标达成与学生的课程深度融合,让情怀落地。

1.2 课中

1.2.1 直面

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教师用格陵兰岛北极熊今夕两张照片做强烈对比:一张是气候变暖前,格陵兰岛的北极熊幸福生活与嘻戏的画面,另一张是因气候变慢暖,格林兰岛北极熊在逼仄的冰块上绝望地哀嚎。与此同时在通过教师生动语言的讲解与追问,凸显气候变暖冰川融化的严峻形势,激发学生以实际行动致力于实现双碳目标的决心和紧迫感。

1.2.2 担当

面对气候变暖我国如何做出庄严承诺?进而引出视频新闻:2020 年9 月22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就是双碳目标。

1.2.3 践行

采取哪些措施请同学们回答与我们工艺课程相关的优化工艺、节能减排措施,这节课如何优化设备与工艺,切实将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落到实处——即让情感落地。

盘类加工工艺:

目标:落实碳达峰与碳排放理念。通过精准选择设备、刀具、夹具及合理巧妙的工艺路线设计实现加工路线最短,从而实现节能减排、提质增效,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

将认真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持之以恒、守正创新、合作分享的工匠精神融入到学习中,在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实现育训结合,徳技并修。

盘类零件图样分析:请学生上讲台来分析,提示学生注意图形标注的每个细节,将认真专注、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融入其中,实现隐性课程思政。

工艺准备:

设备:要了解设备的功用及工作范围,精度指标功耗,杜绝大马拉小车或小马拉大车。即设备要匹配,简单记忆就是“配”,本例选用CAK-6136 型数控车床。

量具:注意量具的精度及测量范围。测量精度满足要求,量程在所测范围内,保证精度。即量具要保证“精”字。

刀具:根据工件的材料及形状,尺寸位置公差,确定刀具的数量及参数。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刀具数量尽可能“少”,以此可以减少换刀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车削加工工艺分析:

工艺路线——切削进给路线尽可能短,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刀具损耗等。

合理设置起刀点——将起刀点与换刀点分离。为了避免换刀时与工件发生干涉,换刀点要远离工件,起刀点可以甚至在工件附近,从而缩短加工时空程时间。

合理设置换刀点——换刀时刀架远离工件的距离只要满足刀具不予工件发生干涉即可

合理安排回零路线——即X 轴与Y 轴联动回零[2]

夹具的巧妙应用

1.3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我们采用哪些措施,回应双碳目标的达成,教师做适当引导与补充。

1.4 课后作业

利用发散思维启发学生从工作、生活、学习等多个维度为实现双碳目标献计献策。

作业从学习、生活、实践等多维度呈现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我们能做些什么?可用思维导图形式、板报、作品等多种形式呈现。

1.5 拓展

对于轴类、套类你还有什么窍门支撑双碳目标达成?

1.6 课堂结束语

借助网络图片和视频进一步启发学生深刻意识到,对于每一个中国人乃至地球村的每一个公民,双碳目标达成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复杂的目标。正所谓征程漫漫,筚路蓝缕,砥砺前行。与此同时坚信锚定2030、2060 目标一路奔跑,踔厉奋发,笃行不殆,必将取胜!

2 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老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教师身先士卒,多维度构建促进双碳目标达成的实践活动。与此同时,教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都是双碳目标达成小能手的理念,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能积极投入到促进双碳目标达成的实践中来,以此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育其持之以恒、守正创新的工匠精神。具体实践如下:

2.1 将作业进一部的拓展,开展以“双碳有我”主题班会

鼓励学生自己上网收看南极冰盖融化视频及双碳目标相关报道,以板报、旧歌新唱、情景剧等多种形式宣传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性,引起全校进一步的重视。

2.2 教师身先士卒,引领示范学生开展多维度节能减排的活动,并持之以恒

在教室,实现人走灯关,节约用纸、笔,体育课、课间操及时关掉教室内信息化教学设备、风扇等;在食堂,积极倡导光盘行动,节约每一粒粮食;在宿舍及家中,积极倡导节约用水、用电,勤俭持家,旧衣新穿,用旧衣物改制小物件(手提袋、笔袋、购物袋等),支持绿色照明(用节能灯),实现一水多用;在平日里,倡导绿色出行,做公交族、自行车英雄,实现节能减排。

2.3 引导学生树立节能环保理念,通过小发明、小创造,变废为宝

用废弃物制作简单的教具、书架和笔套等,不仅可以变废为宝,节能减排,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意识,践行低碳理念,充分发挥“双碳有我”的主人翁意识。

教师将知情意行有机统一起来,发扬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精神,充当双碳目标达成的引领者、示范者与践行者的角色。

3 家校联动,为双碳目标实现做贡献

将降碳的各种活动以学生为主导引入到学生的家庭,促进家校联动,为双碳目标达成做贡献。

4 做社区的志愿者

班主任主动走进社区,做双碳的讲解员、宣传员,并鼓励学生积极加入。班主任作为一名教师要做有道德的教育者、合作的学习者、变革性的领导者、社会建设者[3]。

5 结束语

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陈迎在2021 年12 月3日举办的2021 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公众科学素质建设与绿色发展”专题论坛上表示:科技创新与科普宣传要两翼齐飞,我们需要通过科普宣传让公众了解到双碳目标是一个全局性、长期性,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协同性的国家重大决策。它将带来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而双碳目标的落实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4]中职教育的社会属性决定我们绝不能袖手旁观,置身事外。班主任作为中职教育的骨干力量,更要身先士卒,在工作生活实践中厘定班主任的引领者、示范者及践行者的角色,将双碳理念与教书育人有机融合,并以此作为终生课题持续做下去,要深刻意识到持续而深入的探索,不仅仅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的思考与执着的信念,寂寞的探索、平凡而琐碎的行动以及艰难而单调地坚守[5]。无论是做任课教师还是从事班主任工作,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双碳目标达成的必要性及紧迫性,扎扎实实在学习和工作中深入贯彻双碳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活动,以此厚植学生家国情怀、责任心与使命感,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将个人的发展与祖国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践行技术强国、技能报国的理念。

猜你喜欢
双碳碳达峰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蒋伟群:侨界“碳达峰、碳中和”追梦人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探讨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设计思考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