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武县节水灌溉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2022-12-06 09:43吴宝钗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2年4期
关键词:水源管护农田

吴宝钗

(彰武县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阜新 123200)

彰武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 科尔沁沙地南部,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全县农业生产方式一直为雨养农业,气候环境变化对农业影响很大。 作为辽宁重要粮食生产县,如何在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的条件下实现粮食稳产丰产,是科技工作者的重要命题。 加强节水灌溉水利工程建设,充分利用有限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是当地改变靠天吃饭现状、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保护好、利用好、建设好节水灌溉水利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国策。

1 彰武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现状

彰武县农业灌溉工程体系建设重点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以提高水源供给量为目的,建设水库、塘坝、蓄水池、机电井等水源工程。二是以提高灌溉水利用率为目的, 在灌区续建配套节水灌溉工程体系建设。 近年来,彰武县把发展节水灌溉特别是高效节水农业作为建设节水型社会和缓解水资源矛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举措, 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实施以高标准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的农业节水项目,全面深化水权制度改革,着力推广节水灌溉特别是高效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效益,初步形成了从输水到灌水、从工程到管理的多样化、系统化农业节水格局。全县节水灌溉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基本以国家、省补助投资建设为主,截至2021 年底,全县已发展节水灌溉面积约2.7 万hm2, 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约2.2 万hm2,以渠道防渗、低压管灌、喷灌、微灌为主要形式。

根据彰武县多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经验, 影响灌溉效益的主要因素包括降水量、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动力、灌溉用水量、农药施用量、人力投入等,尤以灌溉用水量和降水量影响显著, 主要原因在于彰武县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8 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6.0%。 当地春旱秋吊时有发生,并伴随持续干旱,严重威胁农作物生产。 但由于各类节水灌溉设施的运用,保证了全县粮食稳产。 实践证明,节水灌溉后改变了项目区水资源紧缺状况, 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了现有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区域内农作物灌溉保证率, 保障了大田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产能力。 同时,极大减少了对地下水的开采,改变了项目区水资源不平衡状况,改善了地区生态环境,推动了全县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发展。

2 彰武县节水灌溉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部分设施存在老化损毁现象

到2021 年底,彰武县90%的水源井在抗旱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水浇面积达5.1 万hm2,为农业稳产和农民增收起到“及时雨”的作用。 但仍有近10%的水源井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其中,有的达到使用寿命和设计年限, 有的因为地下水位下降而不能使用。部分水源井的变压器、高压线丢失,部分水源井、泵房等基础设施遭到人为破坏。虽然相关管理部门采取了一些积极主动措施,但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2.2 农民自觉管护意识不强

节水灌溉水利工程是利国利民的项目,农民是直接受益者,但其并未认识到使用者应是工程管护主体的一份子。一些使用者认为节水灌溉水利工程是国家投资兴建的项目, 日常管护应是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而不是使用者的事情,导致使用者只管用不想管,缺乏责任意识,在使用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2.3 产权及管护主体不明晰

当地乡镇注重争取项目建设指标,而对建后管理不够重视,缺乏科学完善的管理和维护制度,没有做到专人专管。在其行使管理职权时,往往权责不清、无章可循,甚至出现旱情发生时有井不出水、有水不能浇的现象。 一些水源井建成后处于有人用、无人管的状态,特别是农村土地由集体经营转变为农民分散经营后,节水灌溉水利工程的产权归属不明确、主体责任不明晰。

2.4 管护和整治不到位

乡镇机构改革和农田水利服务改革后,乡镇农科站人员减少,存在人员编制少、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偏低等问题。 由于管理人员少,水源井数量多而散,常常导致管理不到位。 彰武县没有农田设施管理执法队伍,在水源井被人为破坏、配套设备丢失等情况发生时,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应对查处,致使违法分子逍遥法外,导致水源井损毁现象屡屡发生。

2.5 设施改造维护投入不足

缺乏资金投入是节水灌溉水利工程面临的重要问题。只建不管,必然导致已建设施逐渐老化和损坏。设备运行需要提前维修维护,才能在紧急需要的时候派上用场。 但由于县乡两级财力普遍不足,导致出现问题的设备无法及时修理,那些失去使用功能的工程设施设备无法及时更新,难以发挥节水灌溉水利工程的应急减灾功能,影响项目综合效益。

3 彰武县节水灌溉水利工程建设对策

节水灌溉水利工程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采取有效举措维护好建设好这一利国利民的工程,为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提供安全保障。

3.1 加大管护宣传,提高农民自觉管护意识

利用电视、广播、宣传栏、群众会议、宣传标语、法律讲座等多种形式,宣传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后管护工作的必要性及有关法律法规,将相关制度和管护内容公布于房前屋后、田间地头、井房门口,让使用者充分认识到保护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对保障粮食产出的益处, 提高群众主动参与工程管护的积极性。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项目投资建设、管理运行和维修养护,实现由无人管护、分散管护到集中管护的转变。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将分散的田块集中到种植大户统一经营,以明晰农田设施的产权,从根本上解决水源井的日常维护问题。

3.2 规范管理制度,明确管护主体责任

所在地乡镇要建立起 “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节水灌溉水利工程管护机制, 健全日常管护制度,因地制宜制定水源井等设施设备管理措施,进一步明确管护人员、职责、任务、标准以及经费筹集使用和奖惩目标。 乡(镇)村相关部门要同管护人员签订责任书,将管护责任落实到人。 将水源井、方塘等小型基础工程管护纳入县政府对乡镇政府绩效考核工作中,并在年度县级财政指标中列出农田基础设施维修养护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奖励那些管理到位的单位和个人。 节水灌溉水利工程竣工验收后,应立即着手办理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移交手续,改变以往移交到村但未落到户的工作方式。 可采取工程产权拍卖、承包、租赁等形式落实管护主体,把工程管护与群众利益挂钩,增强管护人员的责任感。 也可采取分级产权移交的方式落实管护主体,即水源井配套设备移交给项目乡镇管护,水源井由村屯统一管护或农户分散管护。

3.3 强化日常监管,克服重建设轻管理思想

相关管理单位要克服重建设、 轻管理的思想,增强 “爱护农田设施我有份, 保护农田设施我有责”意识,把保护节水灌溉水利工程等农田设施提到议事日程,加大对盗窃、破坏节水灌溉水利工程等农田设施的不法行为的惩治打击力度,敢于同损害或破坏农田设施的不良行为作斗争,达到打击一小撮、震慑一大片的效果。

3.4 强化队伍建设,提高管护人员素质

节水灌溉水利工程不仅要做好监督管理,还要重视日常维护,这就需要懂技术、会管理的管护人。节水灌溉水利工程管护不到位,与管护者的能力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从事水源井及其配套设施管护的人员多为当地的农户,他们只负责看护这些设施是否完整,但对这些设施的运行性能、使用要求、维护保养等知之不多、了解不透。 这就要求注重农田基层队伍建设,把懂专业、会维护的人员充实到农田一线,解决节水灌溉水利工程管理不力的问题。落实基层管护人员待遇,调动节水灌溉水利工程管护人员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水源管护农田
安徽省进一步加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后期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水源探测器
南水源头清如许
谈如何做好海伦市天然商品林管护工作
黑板像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