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在赣西民间传统技艺宜春版画中的应用研究

2022-12-06 16:04潘宇杰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柯克宜春木刻

潘宇杰

南京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江苏南京 211800

一、宜春版画

1.1 历史

宜春市,古称袁州,宜春版画创作选择性借鉴赣西民间美术并推陈出新注入了全新的文化活力。宜春的版画创作最早可追溯到鲁迅先生所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在《国民日报》上有近百余幅学生以抗战为题材的作品专版。1949 年 9 月宜春解放,广大木刻者在这个洪潮中创作了大批迎合当下风潮的套色木刻版画并将其在城乡进行张贴,这一事件为版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优渥的外部环境。

1.2 柯克及《笔与刀》的成立

柯克是对宜春版画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作用的版画家之一,1941年宁波沦陷事件发生后,随一群热血青年远道来到赣西,以反映该时期下日本对中国同胞实施的残害和正在深受迫害的我国广大劳苦大众的木刻作品为武器进行抗日活动。1945年,柯克被应聘到宜春师范教书,专门从事刊物出版《笔与刀》,出版周期为一周一次,他创作的作品大部分反映的是抗战斗争以及游击队的生活,传达出非常强烈的时代感以及激昂的战斗性,出版的这些作品所表现的鲜明立场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在当时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反响,当然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樟树中学任教很多年,放弃自身优渥条件,其将版画精神和篆刻技术传承给下一代手工艺继承者,至此不休、乐此不疲,成立版画小组, 不断扩大培养范围,为我国人才培养出现断层作出莫大贡献。

1.3 发展

经过解放前十多年的木刻活动传播影响,木刻版画在宜春地区已经有了较好的群众基础和一直较大的木刻版画创作队伍。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各族人民以无比兴奋的热情投入到自己的劳动工作中。宜春版画也逐渐步入正规,从初步发展到发展中期再到发展高峰,这期间作品题材主要以反映当地农村的生产、生活以及宣传政治运动为主,旨在颂扬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到50年代末期,宜春版画显现出以解放后人民翻天覆地的生活为题材的特点。

二、宜春版画的文化传承

宜春自古以来就有兴学重教、喜文好学的社会风气,到清代更是发展到近百所书院,大量书院的兴办,宜春的教育发展得到促进,为当地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化艺术及科技人才。

文化传承的方式有很多种,传统文化也在当代人生活中留下了很多不可磨灭的印记。宜春版画是一项鲜为人知的民间工艺,它不仅继承了传统版画中精华,在新兴版画运动的影响之下不断地发展壮大,随后更是在不断地创新和完善。宜春版画的题材多贴近生活,主要描述的是赣西人民的民风民俗以及优美的青山绿水。创作者从群众日常生活和劳动中汲取创作灵感,通过版画来传承中华几千年来醇厚朴实、勤劳勇敢的美德,这种传承方式将历史文化锁进画面,镌刻进人的脑海。

三、宜春版画中的红色文化

3.1 红色文化内涵

中华民族是有着强烈红色情结的民族,红色文化这个词我们经常会提到或者听到,几乎也是充斥着我们生活的。看待文化的角度可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入手,红色文化中的精神层面指得是战争年代流传下来的革命传统、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优良政治文化以及反映战争和革命题材的作品等。物质方面主要是指拥有革命史实的遗址、遗物、纪念品等等。可以说,红色文化是我们的资源,更是我们的瑰宝。

3.2 版画中的红色图样

新中国的成立给广大文艺工作者带来了创作以及施展才华的机会与空间,他们用艺术来讴歌、颂扬,版画的前景在新时期的需求被开阔,特别是解放后的宜春社会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给当地文艺工作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和巨大的创作激情,版画工作者更是急切地希望用画笔和刻刀表现他们对新时代、新生活来之不易的赞扬和对美好明天的无限憧憬。

3.3 版画中红色文化的运用

由于抗日反内战宣传的内涵,在中国新兴木刻尤其是江西木刻运动的影响下,以严卢、柯克等为代表的进步木刻青年的传播、努力下,地处抗战区的宜春版画得以蓬勃发展。产生期的宜春版画作为单一的黑白木刻,表现手法也是单一的革命现实主义。

80年代初期的宜春版画显现出了明显的“摆脱历史的重负”和从“艺术为政治服务”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轻松愉悦之情,如柯克的“漓江春”,作品中的青山、绿树、红花、白水、黑瓦、轻舟、飞鸟组成的美景洋溢着无限的诗意。尽管有些作品是表现改革开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变化为主旨的,带有颂扬的目的,但这类作品也很巧妙地将主题融入到乡土风情的描绘之中。这个时期的彩拓版画尚处于实验探索阶段,它虽然很好地显示出了单版彩印的优势,但作品缺乏版画色彩的简洁和概括性,如谢牛的“龙宫洞”彩拓版画最具特点的拓味和浮雕感以及作品题材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都不明显。随着以彩拓版画为主要发展方向共识的形成及落实,从80年代中期开始到90年代初期,彩拓版画的技法已日渐趋于成熟,如刘建平的“晚风”、可谷的“山岗芝麻香”,彭志明等人的作品都是这个时期彩拓版画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宜春彩拓版画别具一格的形式、大方简洁而又变化丰富的色彩、朴实浓郁的赣西乡土气息也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1987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获得巨大的反响和成功,宜春版画也由此奠定了自身在中国知名版画群体中的地位。面对当时中国艺术领域里的各种艺术新潮的猛烈冲击,宜春版画的作者显得十分冷静,丝亳没有盲目照搬、随波逐流,就连在那些刚从美术学院进修学习回来不久的作者作品中也看不到他们对艺术新潮的狂热,但他们又不是固步自封、裹足不前的,他们在深入挖掘和继承我国民族民间艺术丰富的保障优良传统,把创作植根于当地生活的肥土沃壤的同时,也广为借鉴、吸取现代艺术的精华,将装饰风、形式美以及夸张变形与乡土情、民间味结合起来。通过几十余年的努力,宜春版画已由一个版画力量薄弱、版种单一的状况发展成为富有装饰感、乡土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

四、结语

宜春版画中的红色文化更多的是在述说解放后劳动人民丰衣足食、阖家欢乐、子孙满堂的欢乐场面,创作反映出人民的劳动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表现新中国成立后的新事物、新现象以及家乡、祖国风景的秀美壮丽,歌颂人民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猜你喜欢
柯克宜春木刻
四月轻语
木刻年画
桌上盆景(外一幅)
摔不烂的“瓷器”
——宜春脱胎漆器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李富贵木刻作品
以木为纸 以刀为笔
宜春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学生作品
“柯克舰长”的烦恼
《星际迷航》确定将拍第四部
让新闻报道充满正能量——江西宜春“夺刀少年”报道的启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