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的价值体现分析*

2022-12-07 02:01董丽丽
中文信息 2022年1期
关键词:名录技艺文化遗产

董丽丽

(郑州轻工业大学档案馆,河南 郑州 450001)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技艺的智慧结晶,有历史文化、文学、美术、戏曲、技艺等,拥有丰富的内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内在价值[1-2]。

2021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强调加强档案治理体系和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体系、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深化档案信息化战略转型,全面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时期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3]。

2021年8月,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国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国民教育体系,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4]。

202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强调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基于大数据技术系统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数字化标准规范体系,增强数据管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的展示,健全开放共享机制[5]。

2021年12月,国家档案局印发了《“十四五”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工程实施方案》,指出要把档案保管好、利用好,把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录好、留存好,充分发挥档案的育人作用[6]。

国家出台了很多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和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充分认识到档案资源的内在价值,使档案服务国家治理、文化交流、民族记忆传承、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概况

2006年至今,我国确定了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多达1557项;同时批准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604项。由此可见,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巨大,也标志着我国人民付出辛勤的汗水和智慧,这些都蕴涵着优良的文化和技艺。

2006年5月,国务院批准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其中民间文学共31项、民间音乐共72项、民间舞蹈共41项、传统戏剧共92项、曲艺共46项、杂技与竞技计17项、民间美术共51项、传统手工技艺共89项、传统医药共9项、民俗共计70项[7]。

2008年6月,国务院批准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其中民间文学共53项、传统音乐共67项、传统舞蹈共55项、传统戏剧共46项、曲艺共50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计38项、传统美术共45项、传统技艺共97项、传统医药共8项、民俗共计51项;同时,国务院批准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其中民间文学共5项、传统音乐共17项、传统舞蹈共13项、传统戏剧共33项、曲艺共15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计4项、传统美术共16项、传统技艺共24项、传统医药共5项、民俗共计15项[8]。

2011年5月,国务院批准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91项,其中民间文学共41项、传统音乐共16项、传统舞蹈共15项、传统戏剧共20项、曲艺共18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计15项、传统美术共13项、传统技艺共26项、传统医药共4项、民俗共计23项;同时,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64项,其中民间文学共8项、传统音乐共16项、传统舞蹈共16项、传统戏剧共28项、曲艺共10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计8项、传统美术共19项、传统技艺共28项、传统医药共7项、民俗共计24项[9]。

2014年11月,国务院批准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53项,其中民间文学共30项、传统音乐共15项、传统舞蹈共20项、传统戏剧共4项、曲艺共13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计12项、传统美术共13项、传统技艺共29项、传统医药共2项、民俗共计15项;同时,国务院批准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53项,其中民间文学共7项、传统音乐共19项、传统舞蹈共16项、传统戏剧共15项、曲艺共4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计6项、传统美术共23项、传统技艺共32项、传统医药共10项、民俗共计21项[10]。

2021年5月,国务院批准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85项,其中民间文学共12项、传统音乐共19项、传统舞蹈共13项、传统戏剧共9项、曲艺共18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计27项、传统美术共17项、传统技艺共46项、民俗共计24项;同时,国务院批准公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0项,其中民间文学共9项、传统音乐共8项、传统舞蹈共9项、传统戏剧共14项、曲艺共两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计13项、传统美术共22项、传统技艺共36项、传统医药共11项、民俗共计16项[11]。

2021年,国家陆续发布了《“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和《“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等重要文件通知,强调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整合力度,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文件,各级各地大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文化馆的信息化建设,在大数据背景下,利用数据库技术、软件开发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整合、管理和利用。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的价值体现

1.历史借鉴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是人类汗水和智慧的结晶,蕴含着已经逝去的历史和文化。在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大多以民间活动、口述历史、野史等形式传承和传播。在新时期,数字化技术、数据库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音频和视频处理技术、通信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日益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建设为历史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更加方便的路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比如移动客户端手机,通过APP或者公众号等,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和查阅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欣赏在有限条件下人民智慧的呈现,为现代人类提供历史借鉴。

2.理论研究价值

2021年3月,教育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列入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体系和专业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自主增设硕士点和博士点”。2021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天津大学增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是我国第一个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高校。这标志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人才培养迈入了高层次、专业化的阶段。可见,国家已经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和研究,对已经取得的学术理论基础和研究成果非常认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为学者、高校和研究机构提供了庞大的数据资源和信息平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文化建设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和发展是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例如,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设立的“公益基金”,就是以实际行动传播中华文化,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对外文化贸易。在博物馆、文化馆、高校档案馆等,非物质文化档案资源的展现给我们带来了精神上的鼓舞和振奋,古老的艺术形式往往可以触动我们内心的心灵和情感,激发我们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决心。例如,在2006年6月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8项中,民间文学共计31项,其中分布在浙江省宁波市、杭州市、上虞市、江苏省宜兴市、山东省济宁市、河南省汝南县的梁祝传说,山东省淄博市的孟姜女传说,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的刘三姐歌谣等,都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我们要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传播中华民族优良文化,挖掘其中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增强社会和谐和文化自信。

4.知识传播价值

国家从2006年开始到2021年5月,公布了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项目类别。按照现代文学知识分析,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中蕴含着大量的科学知识,例如艺术设计、戏曲表演、科学技术、体育技术等。2006年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俗类别中典型的四川省都江堰市的都江堰放水节,是从公元978年开始的大型旅游活动,以纪念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成都平原的李冰父子。都江堰水利工程实现了分洪减灾,科学解决农田灌溉,被誉为是一个防洪、灌溉、航运综合水利工程。我们通过网页浏览、移动终端、手机或参观博物馆、文化馆等,获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给我们的知识价值。

5.经济发展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分布在远离城市的偏远乡村,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建立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博物馆、信息平台,与当地旅游产业融合,打造传统手工艺产品品牌,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开发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新路径,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的传播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设计含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的艺术品、打造含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的农产品包装、建设造型和内饰含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的民宿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都可以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的数据库中获取,整合经济产业发展,实现一定的经济价值。

6.科学教育价值

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意见》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国民教育体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项目将融入中小学课堂教学中,让小学生开始汲取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学科也写进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高校也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体系的建设。尤其,天津大学首个增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教育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在不断地增强信息化建设,尤其在发生重大灾害时,凸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档案的优势,在课堂中能够通过信息平台或博物馆接口等远程获取更多的图像、作品、音频、视频数据展示给学生,很好地起到了教学有素材和科研有借鉴的良好作用。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丰富的想象力、科学的思维方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极强的生命力,凝聚着各族人民的汗水和智慧,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名录技艺文化遗产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同贺名录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作者名录
生产商名录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