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校“00后”大学生就业观养成方法初探

2022-12-07 02:01何玥菡
中文信息 2022年1期
关键词:就业观辅导员班主任

李 杨 何玥菡

(昆明学院,云南 昆明 650217)

一、现状分析

目前,诸多高校的就业工作基本思路如下。

1.就业工作机构设置

各学院党政一把手担任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将学校的工作计划、工作安排、一步步传达到基层教研室,负责工作推进落实,主管就业的辅导员负责就业工作通知及就业信息传递,而最终由各专业教研室的毕业班主任主抓自己班级的就业工作。

2.工作流程

动员大会——意向摸排——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就业培训(创业培训)。

2.1 动员大会,一般安排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期末。各学院党政一把手讲形势、作动员,鼓励学生早思考、早规划、早定位。合理进行自我预判,精准定位适合岗位,拓宽思路,利用自身优势,确保先就业、早就业。

2.2 意向摸排,一般安排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期末动员大会之后,校方对学生的就业意向进行全方位的摸排,发放调查问卷,题目涵盖家庭情况、毕业生对就业形势的分析、理想的就业方式、就业地域、找工作时多种情况的心理调适、就业单位预期等。学生在填写调查问卷的同时,提前引发对就业的思考,利于心理调适[1]。

2.3 就业指导,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将学生就业观念转变为“先就业、再择业”的正确观念,指导学生进行自荐材料的撰写、进行面试指导、接入24365人才服务网站,进行“第三方协议书”的网络签订流程培训。

2.4 就业服务,包括根据不同专业推送不同岗位、召开专场招聘会,为学生个人提供适合的就业岗位。

2.5 就业培训(创业培训),针对学生个体、岗位等精准培训。例如,内在培训:岗位笔试、面试技巧,外在培训:发型、妆容、服饰搭配等。

该工作思路及工作流程仅仅针对大学四年级学生,对于进入大学四年级的大多数学生来说,考研、公务员、教师、国有企业、小微企业等多重就业选择并存时,往往会引发一种强烈的选择恐惧,因为家庭、学校若不给予足够的引导教育,学生在大四前从未进行足够的思考和目标设定,会陷入极其迷惘的境地,使得面临就业时,多头绪、不专注,从而导致就业失败[2]。

二、“00后”大学生特点分析总结

通过对现在的“00后”大学生进行观察、调研,了解到,“00后”大学生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1.真实理智

“00后”大学生不同于以往的大学生,对网络有天生的亲近感,对他们来说,网络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习惯于在网络中获取信息、表达情绪,拥有强大的新媒体运用能力。在网络填满生活时,他们运用网络发表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当网络海量信息充斥生活时,他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网络经验得到最理智的判断[3]。

在世界观上,大多数“00后”大学生对于国家认同度很高,认为我国正在不断走向复兴,在国际上更有地位;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百姓个人生活密切相关,感觉生活水平逐渐提升。而相比于经济利益,他们更认同环境改善的重要性,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观点。他们立场坚定,对于国家大事有自己的判断,政治定力及辨别是非能力较强,能够透过现象看清媒体事件的本质。

在价值观上,他们认同诚信是最重要的,社会公平及个人努力最终会带来成功,而在认同集体价值的同时,更加关注个人价值的作用发挥。

在人生观上,他们认同理想信念在人生历程中的重要意义,他们能理解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个体的性格差异,更具有理智的包容性。

2.自由多元

“00后”大学生的童年时期处于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全球化、经济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的影响都大得多。同时,来自西方世界的“平等观念”“鼓励式教育”等模式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认知程度的提高而深入到家庭教育观念之中。这样家庭教育背景下的“00后”大学生,性格多元、情感丰富、情绪复杂,他们处于心智发育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青年初期阶段,符合该年龄层面发展特点。同时,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多元价值取向使得“00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极少被传统思想束缚,更加崇尚自由,更加包容多元化。

3.独立个性

家庭教育中的“平等观念”,造就了00后”大学生强烈的“自我意识”“个性化”“自我中心”“独立”的观念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得到极大的鼓励,而网络的推广和普及使得家庭权威传统理念受到冲击,“00后”大学生在网络虚拟世界拥有一片完全属于自己的“天空”“净土”,他们通过社交平台进行自我对话、安全距离互动,发布情绪心境、分享生活状态、发表言论态度,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同时通过“自我探索”,对自己本身、周遭环境、社会现状进行思考,促使自己更加独立和理智。

4.积极务实

对于“00后”大学生来说,“活在当下”是他们非常崇尚的理念,这种理念对个人发展显得积极务实。他们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注重个人的发展,保持理性,将个人的发展、成长、未来作为最重要的事来规划,但当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需要个人作出奉献和牺牲时,部分“00后”大学生会有“不公平”“为什么”的疑虑,大局观、全局观、历史观均显得不够,有些人身上也存在着诸如过度追求自我价值、心理承受能力薄弱等消极部分,导致目前“00后”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

三、“00后”大学生就业观培养目标

要稳步推进就业工作,必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源头问题分为外环境问题和内环境问题。外环境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就业需求延后。受大环境影响,各类求职考试推迟,就业需求延后,与以往就业的“金三银四”情况大大不同,导致就业工作滞后。二是就业总量增加。根据教育部2020年公布的数据显示,预计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再创历史新高。在全球公共卫生事情的影响下,国外留学生纷纷回国就业,原有赴国外留学读研读博意愿的学生也滞留国内,导致国内待就业人数总量大幅增加。三是面试渠道不佳。当前,线下面试机会较少,很多用人单位纷纷采用线上面试的方法对面试者进行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不够直观、深入,对面试者的评价不够客观、全面、信度较低,导致岗位和面试者之间的职业匹配度不高,面试两败情况屡屡发生[4]。

除上述外环境影响之外,内环境问题主要是“00后”大学生的就业观问题。树立正确的、适合每个大学生的就业观,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1.目标定位

学生入学之际,就应该有一个较为明确的目标定位,大学毕业时,有以下几种选择,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升学读研究生、还是进入企业工作或自主创业,无论哪一种目标,在学校阶段的努力方式均不一样,学生如能明确目标,就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自我发展和提升。

2.专业技能

目标明确后,就开始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俗话说技多不压身,不管是哪一种选择,扎实的专业技能都是必不可少的就业优势,在学好自身专业的同时,加入一些现代化办公的技能,会给之后的就业环节助力不少。

3.综合素质

除了专业技能外,综合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发展目标。用人单位除了专业技能外,对就业者的政治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素养、艺术修养等都会有综合考量,考量后择优录用。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将课余时间利用于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对学生个人成长成才都是一个很好的帮助。

4.自我认知

学生的自我认知是就业观养成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要学会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进行自我观察,检视自己思维层面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修正和改变。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进行自我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改进,通过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对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岗位预判,进行自我调节,进一步完善自身。

四、“00后”大学生就业观养成有效举措

对于高校及学生来说,就业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通过就业工作的推进,发现学生培养过程中的短板,从而针对学校教学过程中,课程体系、培养方案、专业建设等方面进行反思,指导学校教育进行全方位改革。对学生实行双导师制,在校阶段班主任主要负责学业指导,辅导员主要进行心理辅导和生活辅导,分阶段对学生进行就业观养成,进一步推动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1.前景辅导(大一阶段)

针对大一新生,学生刚刚入学,新鲜感十足,而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非常弱。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培训和引导,一是行业发展前景认知;二是专业特点、适应性及就业前景分析;三是自身的目标定位及适合岗位认知分析。引导学生在入学初期,就了解整个行业历史、现状和未来,给自己设置一个较为清晰的目标,通过阶段性目标的设置,分时段进行审视,根据个人完成情况和每年就业形势进行目标修改或微调,从而调适心理,从入学初期就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

2.生涯指导(大二阶段)

学生进入二年级以后,大致适应了大学生活,对一年级的无所作为非常苦恼,却并没感受到要进入社会的压力,学术界称“二年级低落”,这是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发展自此进入转折期。因大二阶段的学生普遍不受校方关注,导致很多学生在大二阶段没有把握好机遇,走上下坡路。辅导员及班主任在二年级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根据学生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并结合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合近期的就业大形势及需求,找到适合学生个人的职业倾向,反观其大一制定的目标,进行调整、修改,并为每个时期的目标进行实际的安排。根据实际安排再次分时段进行审视,尽量不进行目标修改,按照实际安排进行,培养良好的时间概念,进行时间统筹,为就业做优良的习惯准备。

3.实习反馈(大三阶段)

一般为高校实习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不再进行纸上谈兵,而是正式进入实习单位进行实际演习,在这一阶段,学生通过真实的职业生涯体验,会立即自己发现在学校教育期间的问题,产生深度思考,并及时进行知识技能的查缺补漏。通过实习契机,充分增强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包括口头沟通表达能力、文字沟通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正确处理职业生涯中的人际关系)、组织协调能力(从全局的角度组织协调处理好行政工作、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实际操作能力(包括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对专业技能的操作能力)、对职业生涯、就业和职业选择有进一步的了解、认知,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短板,从而对就业岗位进行分析,大致对今后的职业生涯进行预规划。

4.心理调适(全阶段)

对于“00后”大学生来说,其心理问题已成为大学生涯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心理疾病导致安全事件频发、学生无法顺利完成学业,对就业更是很大的冲击。辅导员班主任的学生工作队伍应对全阶段的“00后”大学生进行全阶段的辅导及帮助,促使其顺利就业。对于自己所带的班级学生,进行多重角度的观察,几类学生需要高度重视。一是本身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二是近期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的学生;三是家庭关系不佳、同学关系不良或是有失恋情况出现的学生;四是极其内向、自卑或有学业压力的学生。对于此类学生,采用以下措施进行管理和帮助。第一,默默观察。依靠班委、宿舍成员进行观察,有特殊情况及时向班主任、辅导员汇报。第二,走进生活。成为这些同学的朋友,让他们对班主任、辅导员全方位信任。第三,倾听心声。让这些同学跟班主任辅导员做到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就说,把他们内心所想告诉班主任辅导员。第四,感受共情。班主任、辅导员站在学生角度进行共情,从而更好地进行沟通。第五,理解支持。班主任、辅导员理解学生,并全力支持,成为学生在学校的父母角色。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今后就业形势的不断严峻,高校需要在辅导员、班主任等学工队伍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以就业为导向,反思学校教学过程中,课程体系、培养方案、专业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对就业工作的实效性进行测评,并以此为切入点,以学生思想引领、能力培训、素质提升为抓手,树立好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导向。通过分析当前“00后”大学生的特点,对当前就业形势进行预判,针对发展需求设置分阶段全方位的指导,帮助学生做好目标设定、自身定位,有效解决学生及用人单位不匹配的问题,持续提高就业率,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及效率。

猜你喜欢
就业观辅导员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疫情后,青年农民工就业观变了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夸夸我的班主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班主任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融合
“愿去民企”体现毕业生务实就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