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背景下我国体育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探讨

2022-12-07 02:30
文化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体育设施体育精神体育运动

乔 树 周 明

引言

2020年,有关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体育文化走出去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的通知》《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文件,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体育文化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文化具有其固有的定义,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内核不断扩展。目前,体育文化已经被学术界广泛承认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体育文化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其内容不断充实完善,形式不断发展更新,具有越来越强的生命力。

一、体育文化概述

体育文化是人类体育物质、体育制度和体育精神的综合。有的研究者将体育文化划分为三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是物质文化,主要指体育活动所需要的物质资料,包含运动的种类和运动所需的场地或场馆、运动器材以及其他需要的物质资料;第二个层级是体育制度,制度是联系体育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桥梁,包含组织体育活动的机构、流程以及科学的梯队建设和训练体制,这是体育事业持续发展的基础;第三个层级是精神文化方面,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风尚、体育行为规范等,这也是体育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1]。体育文化的三个层级相互关联,物质是成果,精神是源头,制度居于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体育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

(一)体育通过提供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健康保健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伴随着经济的增长,社会转型的阵痛也开始逐渐显现,社会生存压力不断增大,人际关系的压力也随之提升。人是最小社会单元,社会压力过大显然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在解压方式的选择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体育运动。体育运动不仅能够使人释放日常工作学习中的压力,还能强身健体,提升精力,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工作和人际交往。在体育运动中,人不仅能够收获健康的身体,还能够体会运动的乐趣,在运动的过程中结交更多的朋友。体育运动这种解压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二)体育文化在精神上给和谐社会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体育运动是体育文化的载体。体育文化中的体育精神,最好的展示舞台就是体育运动场。体育精神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凝聚力,能够使人振奋精神,拥有奋发向上的动力[2]。在国际赛场上,体育精神也代表着民族精神。运动员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征,肩负着祖国的期望,代表国家的利益。让五星红旗在赛场飘扬,让义勇军进行曲在赛场奏响,是每个运动员的梦想。而这一幕也会很大程度上唤起观众的激情,使我们升起浓浓的民族自豪感。奥林匹克的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强、更美好”,这不仅激励着奥运赛场的运动健儿不断挑战人类的极限,也激励每一个进行体育运动的普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追求卓越,勇于挑战,不虚度光阴,努力实现个人价值。

三、目前体育文化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体育文化在整个社会宣传和教育的缺失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明灿烂,文化源远流长且生生不息。历史上的中国是足球等多个体育运动的发源地,六艺中的“射”也与体育锻炼相关。但是在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体育文化主要建立在西方舶来的奥林匹克文化的基础上,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体育、喜爱体育是因为美职篮、意甲、法甲等职业联赛,或者是世界杯等国际赛事,对中国传统的体育文化知之甚少且缺乏兴趣。在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上,我们做的工作很少,在青年人中缺乏必要的宣传,使得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内核没有得到传承和发扬,且面临断代的危险。

(二)对体育文化精神层面的强化不够

体育精神是体育文化的核心层级,在体育文化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然而从目前我国体育的发展进程和现状来看,体育精神恰恰是发展的薄弱环节。在考核体育发展水平的时候,标准往往局限于物质文化层面,我们通常看重体育场馆的建设和体育设施的普及,看重从业人员的数量和参与体育运动的人的数量,但缺乏对精神文化层级的考察[3]。事实上,体育精神才是体育文化中最不可或缺的部分。体育文化的发展要紧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精神建设才是体育文化建设中首要的任务。

(三)体育文化制度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管理流于形式

体育文化建设工作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长,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限制较多,许多规定较为刻板,基层可灵活处理的空间太小,许多工作受到限制;二是在管理上存在形式主义的现象,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四、新形势背景下体育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一)体育文化理论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其独特的价值,体育文化作为其中的一部分,相较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体育文化,也具有其特别之处。第一,中国的体育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样,要坚持其指导思想不动摇;第二,需明确体育文化是为了服务于文化强国战略,要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发展;第三,体育文化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崇尚科学,服务于人民健康,促进体育文化的理论创新和人民健康水平提升相结合;第四,要贯彻落实“三个面向”,明确体育文化建设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对基础理论和实操对策展开研究,不断取得最新的研究成果。目前,在体育文化的定义、特点、功能、布局以及实际应用方面,论文和成果的数量日益增长,研究的边界不断拓宽,研究内容不断充实,研究质量也有很大的提高。整个体育文化研究领域一片繁荣。但是,目前的研究过程中,仍缺乏将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与体育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突破,研究理论并不能应用到实际上,指导中国特色体育文化的进步。未来应加强对体育文化应用的研究,将体育精神研究与体育设施的建设相结合,组织更多大型的体育精神研究项目,建立高水准的平台促进体育文化精神的交流。研究中要尤其注意学习外国先进的经验,让一线体育工作者体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文化。中国不仅要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强国,也要成为体育文化的强国。

(二)体育文化内容创新

1.体育物质文化创新

体育物质文化是体育文化的第一个层级,也是体育文化的基石。如果没有良好的物质保证和创新,就不能进一步进行体育制度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的建设。体育物质文化包含很多内容,比如体育展览、体育用品、体育场馆等。对于体育物质文化的创新,实质上是对体育精神内核的物质体现,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体育史上的盛世,为奥运专门设计的场馆“鸟巢”和“水立方”就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体育精神的结合,成为奥运建筑中永恒的经典。奥运火炬的“祥云”图案、礼仪服饰的“青花瓷”设计和奖牌的“金镶玉”设计,都将中国传统文化注入到体育精神的内核中,已经进入了我国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对体育物质文化的创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有正确的体育人文观念。体育物质文化的创新给予了其以人为本的特色和全民健身的实质,具有很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烙印。二是要有多个渠道投资、日益完善的体育设施。为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地方政府应加大投入,及时更新体育设施,拓展其范围,使得公共体育设施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运动需求。其次,体育设施建设需要鼓励社会力量多方投入。应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入体育设施的建设,建设多层次的体育场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最后,体育设施的建设投入要进行合理配置。有关部门应该积极调研,及时了解体育设施的使用情况,制定相关的方案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防止经费滥用和设施闲置。尤其对于体育场馆,应以适当的形式向公众开放,避免资源的浪费。在体育设施资源的配置中,应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发挥市场的作用,相关部门要做到适当放权,兼顾各方利益,避免独断专权,阻碍资源的合理配置。

2.体育制度文化创新

体育制度文化是体育法律、体育规则的总称。建立和创新完善的体育制度文化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建立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建设导向。人民是体育制度文化的主体,在体育制度文化的建设中,要充分考虑人民的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对体育锻炼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保障每个人享受体育的权利。二是要遵从“简洁、统一、高效”的原则,扫除抑制体育文化健康发展的顽疾和弊病。在宏观上,相关部门要注重端正自身职能,要将文化从“办”向“管”转变。在微观上,各级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体育文化团体的管理和体育文化市场的调节,市场和管控相结合。三是要加强对体育文化融资的鼓励和改革,降低投资门槛,开拓投资渠道,建立多样的融资方式,准许民间资本进入体育市场,鼓励体育文化企业和产业链的发展,严禁地方垄断和地域歧视,在体育制度文化的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3.体育精神文化创新

体育精神文化指的是在体育运动中展现出的通力合作、勇于拼搏、追求卓越、公平竞争的精神以及“更好、更快、更强、更美好”的奥林匹克精神等。运动员乃至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体育运动,收获健康的体魄,培养焕发向上的精神,拥有充沛的精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收获幸福的人生。体育精神文化在普通人的身上的体现,正是这种对人生态度的改变,它能让参与其中的人在学习生活中拥有强大的意志和乐观的信念,拥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这正说明体育文化精神的核心是人的精神意志,这种转变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我国的体育精神文化发展时间较短,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就要汲取外国体育文化精神中的先进文化,在符合我国人民习惯的同时,提升人民的体育文化素养。首先,要从根本理念上进行创新。要将体育文化建设和体育经济建设放在同等位置上,对体育文化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要意识到体育精神文化在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中的重要位置。体育文化精神对体育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不仅能够创造很大的经济,还能推动意识形态的发展。其次,要在体育文化精神的内容上多做尝试。体育精神文化内容上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更新表现形式,必要时要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这样才能吸引年轻一代的注意,打造符合中国特点的体育文化品牌,并充分发挥影响力,用体育文化改变人民的生活方式,以满足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要。最后,体育精神文化要在表现形式上与时俱进。表现形式是体育精神文化的载体和表现手段,对体育精神文化表现形式的创新,需在立足于现有基础的同时结合时代的特征,创造和发展符合时代、符合人民需要的、受众广泛的体育文化传播形式,满足社会和国家对于体育精神传播的需要[5]。

4.体育文化产业创新

体育文化产业的建设,具有很深远的意义。这项工作既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居民在体育文化上的不同需求,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将我国从体育大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的道路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巨大的影响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服务业不断细分,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民体育锻炼的需求和精神娱乐消费的需要,建设具有一定承载力的体育组织迫在眉睫。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需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对体育文化产业实体的建设,即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体育文化俱乐部。体育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只有将体育文化产业建设的资源整合集中,才能将体育文化产业的蛋糕做大,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提升体育产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比重。在做大体育市场的过程中,要发挥市场的作用。二是要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扶持体育产业相关的俱乐部和企业。三是要推动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走出去”,积极学习,将市场拓展至海外。

(三)体育文化形式创新

对体育文化表现形式的创新,首先要明确表现形式的概念。体育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其核心文化价值,二是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这两个方面各自成体系,但又相互联系,在竞技体育、全民体育和学校体育中各自发挥作用。为了创新体育文化形式,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第一,要将体育文化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第二,要将体育文化与地方旅游资源相联系。第三,要将体育文化精神传播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相结合。第四,要将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第五,要向公众免费开放公共体育设施。在发展体育文化产业的同时,向大众提供廉价、优良的体育设施服务,实现一些运动的推广,满足人民全方位、多角度的健身需要,培养居民良好的运动习惯,将运动融入居民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体育运动风气,从而拓宽体育产业市场。

五、结语

综上可知,要使我国的体育文化事业得到长久的发展,离不开与社会发展和时代特征的结合,离不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结合。在体育文化事业的建设中,要合理配置资源,发挥政府职能和市场调节的作用,从制度、理论和表现形式上不但创新,这样才能全面提升我国体育文化发展水平,更好地满足我国人民对于体育文化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体育设施体育精神体育运动
全民健身视域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策略的探讨
拼搏热血的灵动之美
真正的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比亚迪集团扶贫
体育运动
我国公共体育设施供需矛盾与解决路径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呆呆和朵朵(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