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黑斑蛙稻田高效养殖管理技术

2022-12-07 05:55刘济丹段永邦吴宇超
农技服务 2022年8期
关键词:黑斑蝌蚪稻田

刘济丹,段永邦,吴宇超

(1.黔东南州农业农村发展中心,贵州 凯里 556000;2.凯里市农业农村局,贵州 凯里 556000;3.锦屏县老秧田青蛙养殖中心,贵州 锦屏 556702)

青蛙学名黑斑侧褶蛙,简称黑斑蛙,属于两栖类蛙科动物,在我国分布广泛。近年来,由于受环境污染、人工捕杀食用的影响,黑斑蛙的数量日趋减少。我国许多地区有食用黑斑蛙习惯,市场需求空间较大,养殖蛙产业逐渐兴起。养殖蛙成为保护、发展、繁衍黑斑蛙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成为迎合市场需求和保障农民创收的新项目。黑斑蛙养殖规模可大可小,可适应不同养殖空间,且利润丰厚,市场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黑斑蛙稻田高效养殖是高效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养殖模式。害虫是黑斑蛙的天然诱饵,黑斑蛙的粪便排泄物为水稻提供丰富的有机肥料,水稻为浅水层田地蛙类遮阴,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和栖息场所[1]。稻田养殖黑斑蛙是较好的生态友好型养殖模式,不仅可保护生态环境,还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从养殖价值、黑斑蛙生物学特征、稻田养蛙模式、养殖场建设、饲养管理、病敌害防治管理方面介绍黑斑蛙稻田高效养殖管理技术,为贵州黑斑蛙稻田高效养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1 养殖价值

黑斑蛙属于蛙科类动物,因其肉质鲜嫩,营养价值丰富,人工养殖非常普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市场对黑斑蛙需求越来越大,饲养黑斑蛙潜力巨大。合理充分利用黔东南当地丰富的水体资源、大量的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通过精心饲养黑斑蛙,可有效增加养殖户收入水平,是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

食用价值方面,黑斑蛙肉质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和磷等成分,有助于人体生长发育,缓解机体骨质疏松,对肝脏有养护作用,还有通乳生乳的作用。且其含有维生素E、锌、硒等微量元素,能延缓机体衰老、润泽肌肤、防癌抗癌。黑斑蛙是大补元气的营养食品,适宜低蛋白血症、精力不足、缺乳和神经衰弱者食用。

工业使用价值方面,黑斑蛙的皮肤坚韧、柔软而富有弹性,表皮有精美花纹,利用这些特质可制作手套和钱包等产品,市场前景较好。

2 黑斑蛙生物学特征

黑斑蛙成蛙体长一般为7~8 cm,体重为50~60 g,最大个体体重为100 g 左右[2]。黑斑蛙喜群居,在繁殖季节,黑斑蛙成群聚集在稻田、池塘的静水中抱对、产卵。白天黑斑蛙常躲藏在沼泽、池塘、稻田等水域的杂草、水草中,黄昏后出来活动及捕食。黑斑蛙属于群居性两栖动物,昼伏夜出,白天很少出来活动,常在水田、池塘内栖息储存体力;夜间活动较为频繁,捕食小型昆虫。黑斑蛙在蝌蚪期喜杂食,前期依靠吸收卵囊的营养生存,也会吸收水中藻类和浮游生物;幼蛙期内,以捕食小型昆虫为生。

3 稻田养蛙模式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黑斑蛙生存繁衍所需的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随着人类生活生产活动增多,原有的生态环境发生较大变化。通过生态技术手段,创造仿生态条件,可使环境条件恢复至与原有的生态环境基本相似,为养蛙创造条件。在自然界,水稻与蛙类本身就存在共生现象,因此,从经济效益看,稻蛙模式更具挖掘潜力和推广意义。据目前国内对稻蛙共生综合种养模式的推广成效看,稻田养蛙比较成功。稻田养蛙可分为蛙卵放养模式、蝌蚪放养模式和幼蛙养殖模式。常采用幼蛙养殖模式,在水稻定植10~15 d,秧苗返青成活后,选择在天晴时投放蛙种。蛙种选择经济价值高、适应性强、体格健壮、活性强、健康无伤病的当年繁殖幼蛙。

3.1 蛙的人工繁殖管理

人工繁殖首先要确定种蛙。选择种蛙以2 龄或3 龄的个体为宜,其中以2 龄蛙最佳,2 龄雌蛙孵化率较高,蝌蚪质量好。3 龄雌蛙虽然怀卵量高,但孵化率较低。种蛙的放养密度不宜太大,以6~8 对/m2为宜,雌雄比例在1∶1~1∶1.2为宜。配种尽量挑选不同地方的种蛙,避免近亲配对。种蛙一般第1年选种,第2年开春繁育效果最好。种蛙摄食量大,要保证充分的营养满足其生长繁殖需要,1 只种蛙1 d 一般按其体重的10%投喂。种蛙繁殖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周围环境要保持安静,水温控制在25~27℃。蛙产卵后,应将卵及时转移放入孵化池内,加强管理与保护。要谨防各类天敌对抱对的蛙及蛙卵的捕食,最后要做好种蛙越冬的保障工作。种蛙在繁殖季节到来前必须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保证其繁殖力强,生产出高质量的后代。种蛙产卵和受精可通过亲本抱对、人工催产和人工授精途径完成。形成受精卵后,要尽力提高孵化率。控制好水温是提高孵化率的关键,胚胎正常发育要求水温控制在20~28℃。另外要注意提高孵化池水质溶氧量和周围环境安全。

3.2 水稻田间管理

水稻选择种一季稻或两季稻均可。为确保黑斑蛙在绿色无公害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尽量选用抗病虫害、耐肥性强的高产优质稻品种,以减少水稻生长施肥和喷农药的次数。稻田害虫是蛙类的主要食物源,在稻田养殖蛙,可减少农药对环境的危害,且根据生态养殖理念,也不允许喷洒农药。农药对蛙类的整个生长阶段均会产生一定的毒性影响,尤其是蛙胚胎和幼体[3]。蛙群的生活习性与水稻生长周期中对田间水位的需求基本一致,因此,合理调控田间水位对于成功实施稻蛙共生的生态种养模式十分重要。做好水位控制,对水稻进行适时追肥,并进行科学晒田作业,是田间管理的关键。

4 养殖场建设

选择水质良好、水量充足、无污染源、保水能力强、排灌方便、不易被洪水淹没的稻田进行养蛙。水源水质要求应符合GB 11607—89渔业水质标准,生长水温23~25℃为宜。有条件的养殖地可采用流水养殖的方式,使水体保持在稻蛙的最适生长状态[4],无条件的养殖地需定期换水。为使黑斑蛙具有足够的生存空间,且田块便于机械化作业,稻田面积一般以13 340 m2作为一个种养单元。养殖场选址要满足黑斑蛙的生活习性和养殖需要,不仅要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环境安静、地势稍高、不易发生水涝的地方,且要避开人类活动频繁、声音嘈杂环境。一般选址在山沟或连片稻田的深处。养殖池根据其用途将各养殖单元结构分为种蛙池、孵化池、蝌蚪池、幼蛙池和成蛙池。各类蛙池最好多建,每个蛙池的面积大小要适宜。养殖池一般建成长方形,长与宽的比例为3∶1~4∶1。对于规模比较小的养殖场,可不区分幼蛙池、成蛙池和种蛙池。但为避免自相残杀,要将不同大小的黑斑蛙分池饲养。在稻蛙共作模式中,先期投放的幼蛙规格基本一致,后面成蛙的大小也基本相同。

4.1 种蛙池建设

种蛙池又叫产卵池,用于种蛙饲养和提供种蛙抱对产卵,抱对产卵需要较大活动面积,所以建设面积宜大不宜小。每个种蛙池面积以30~50 m2为宜,保证每对种蛙占水面积1 m2左右。种蛙池与孵化池、幼蛙池应相邻建设,便于观察和操作。

4.2 孵化池建设

水泥池地面光滑,有利于转移蝌蚪,孵化池一般使用水泥建设。根据蝌蚪孵化数量设定孵化池大小,孵化池可多建。蛙卵孵化对环境条件反应敏感,容易遇天敌吞食,每个孵化池面积不宜过大,通常为1~2 m2。

4.3 蝌蚪池建设

蝌蚪池的数量和大小应根据养殖规模确定,每个蝌蚪池大小为10~20 m2即可。蝌蚪池须建若干个,以便区分不同时期的蝌蚪和防止出现大蝌蚪吃小蝌蚪的现象。为方便统一管理,多个蝌蚪池可集中建设在同一地段,排列整齐。

4.4 幼蛙池建设

幼蛙池用于养殖由蝌蚪变态后的幼蛙。根据生产规模,幼蛙池可多建,以便做到大小分开饲养,避免以大吃小。每个幼蛙池不宜过大,以免转蛙出现困难,一般为20~40 m2。幼蛙喜吃活饵,应建饵料台,要按变态后的蝌蚪能顺利上岸活动和觅食的要求施工,饵料台面要平滑。

4.5 成蛙池建设

成蛙池面积应较大,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可多建,可将食用成蛙和种用成蛙分开饲养。成蛙池四周搭建防逃网。

4.6 养殖设备与设施

养殖场要建设防逃设施、水质处理设施、增氧设备、排灌设备、水质检测设备、起捕设备和动力运输设备7 种基本的养殖设备与设施。

5 饲养管理

黑斑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无机盐5 类营养物质。蛋白质是机体的构成成分之一,细胞分裂、酶和激素的生理功能均与蛋白质有密切关系。脂肪体是营养物质的一种贮存形式,广泛存在于体内各组织中。碳水化合物是热能的主要来源,包括淀粉、糖类和纤维素等。绝大多数维生素是辅酶和辅基的基本成分,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无机盐是生理机能不可缺少的物质,缺乏无机盐会产生许多明显的缺乏症。蝌蚪主要摄食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人工饲料。幼蛙和成蛙主要以配合饲料为主,辅以活饵料。配合饲料需确保黑斑蛙的营养需要,做到营养物质全价平衡。活饵料选取蝇蛆最为简便易行。蝇蛆即苍蝇的幼虫,具有无头、无足、色白、生长繁殖速度极快的特点,其体内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全面[5]。

6 病敌害防治管理

6.1 病害防治管理

当蝌蚪长成幼蛙时,或在稻田投放幼蛙时,要做好水质调节、预防疾病、分级饲养和敌害防控。保持田间水体水质清爽,经常检查进排水口和田埂的保水性能。加强疾病预防,做好定期消毒并投喂药饵料。引发黑斑蛙发病的病原体主要通过池塘、水源、饲料和肥料传播。可通过以下防治方式进行病害管理:

一是放养前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常用生石灰和漂白粉来消毒。冬季可采取排干池水、日晒夜冻的方式,该方法具有杀灭病原菌的作用。

二是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加装防逃防敌害和遮阳避雨设施,注意控制环境温度在18~20℃。夏季注意防暑,10月中旬后注意防寒。

三是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黑斑蛙抗病力。做到放养密度合理,进行科学饲喂,经常换水,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消毒。

四是控制病原体蔓延。定期用漂白粉、生石灰等消毒池水,以杀灭致病菌或寄生虫,使水质清新,抑制病原体的繁衍。病蛙应及时隔离,死蛙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防病原体扩散。

五是加强蛙体消毒和中草药预防。蛙体消毒一般采用药浴方法。定期制作和投喂药饵,并在饲料中拌入中草药和动物保护产品,可起到明显的预防作用。黑斑蛙常见疾病有水霉病、红斑病、细菌性烂鳃病、腐皮病、脑膜炎、白内障、肠胃炎和肿腿病等。引种要做好疫情调查,引进优质蛙苗,做好疫病预防。无害化处理主要采用打捞出水、深埋、发酵、焚烧等措施,及时对养殖场水体、工具和周围环境等进行消毒。

6.2 敌害防治管理

黑斑蛙的敌害包括藻类、水蛭、龙虱、水蜈蚣、鱼类、鼠类、蛇类和鸟类等。对养殖场范围内的敌害要加强防范和捕杀,遵循“及时发现、及时清除”原则。黑斑蛙放养前用石灰水清池消毒,可有效预防藻类、水蛭、龙虱、水蜈蚣来犯。对于鱼类,要彻底做好清池,消灭野杂鱼。对于鼠类防治,可在稻田埂上多设置捕鼠器具或投放鼠药。对于蛇的防控可采取捕杀的方法。对于鸟类的防控可采取驱赶的方法,但要注意保护鸟类,不得捕杀。

猜你喜欢
黑斑蝌蚪稻田
黑斑蛙养殖关键技术
居安思危的黑斑牛羚
我从金黄的稻田看到我的祖国
牛蛙价格大涨 黑斑蛙行情难看好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蝌蚪
稻田里的稻草人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1)
青蛙和蝌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