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乡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发展探析

2022-12-07 08:47徐俊波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双碳碳达峰新能源

徐俊波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领导科学研究院分公司,北京 102200)

0 引言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减少碳排放绝对量、降低碳排放强度、实现碳排放中和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3个基本路径。现阶段,我国围绕这3个路径采取了许多具体措施,例如减少煤炭等能源的消耗、提高化石能源使用效率、提高植被覆盖率以吸收二氧化碳、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以促进绿色能源消费等。

目前,城市中新能源汽车在基础设施建设、推广使用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但存在一些技术限制问题。乡村地区的自然优势有利于弥补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些技术限制,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消费。但针对乡村地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研究文献较少。本文从乡村出行交通工具角度研究乡村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的价值贡献,以引导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单位等各方在乡村新能源汽车推广上进行谋划布局,开拓市场。

1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具有节能减排的优势,是应对石油能源危机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对我国能源安全和环境治理意义重大。新能源汽车将是未来发展的主流和趋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取得了较大成绩,特别是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成熟,新能源汽车价格的下降,以及城市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有条件进入普通大众家庭。但是从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看,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城市。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全年的汽车销量为2 531.1万辆,同比增速收窄至2%以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6.7万辆,同比增长10.9%。另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的信息,截至2020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492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75%,比2019年增长29.18%。新能源汽车增量连续3年超过100万辆,呈现持续高速增长趋势。按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将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如果以2020年的汽车销量数据为基数,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要达到506.22万辆才能占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距离规划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1]。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居民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为33辆,城镇家庭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为41辆,乡村家庭的这一数据仅为22辆。近年随着国家持续深化推进新乡村建设,乡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已经连续多年高于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乡村居民的消费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特别是一些道路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地区,越来越多的乡村居民选择购置汽车,但多选择燃油汽车。这样选择一方面是价格原因,另一方面是燃油汽车发展时间长更值得信赖,且乡村居民对新能源汽车了解不足。

2 乡村地区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优势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政府有必要对乡村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进行政策引导,提高乡村居民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和接受度[2]。通过采取以点带面的举措,循序渐进推进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乡村居民选择新能源汽车。

1)道路网络化建设水平显著提高,为新能源汽车普及提供道路保障。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底,我国乡村公路里程已达4.2×106km,占公路总里程的83.8%,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3]。道路条件的持续改善成为助推乡村汽车消费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乡村地区具有丰富的光电、风电等绿色能源。新能源汽车并不仅因为用电驱动就是绿色低碳的,关键是新能源汽车使用的电能也必须是绿色低碳的,这才能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电的长距离传输会出现损耗,如果电能实现就近消纳,就可有效减少损耗。我国的风电设施大多邻近乡村地区,如将风电接入区域内充电装置即可有效补充绿色电能。

光电、风电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的特征,如在大电网中大规模接入,对电网安全会造成一定影响。如将风电、光电等在一定区域内小规模接入,在终端安装小储能装置供新能源汽车充电,这对电网安全及经济有效利用清洁电能是有益的。乡村地区高层建筑较少,光照多,结合当下各地大力推进屋顶光伏建设的契机,就可以实现绿电就地消纳,为新能源汽车补能。

3)与城市相比,乡村地区在土地空间资源方面较为丰富,且乡村住户基本是单户一个庭院,这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实现一个家庭对应一个充电装置。考虑乡村居民使用汽车出行的距离和频率,所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可基本实现晚上充电、白天使用,不会出现城市中为给新能源汽车补能下班后“抢”充电桩的问题,也不需要等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配套设施完善后才能大规模普及新能源汽车。

4)汽车对乡村居民而言是长期耐用品,乡村消费者更加注重汽车后期的使用开销,新能源汽车相对于传统燃油汽车来说,具有节能减排的优势。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百公里能耗约节省30元。

3 乡村地区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建议

为实现“双碳”目标,各方应对乡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给予足够重视,提前规划引导布局,推进新能源汽车在乡村市场的普及推广。

3.1 加强宣传引导

从目前新能源汽车消费地区来看,新能源汽车购买者主要集中在城市,除消费能力因素外,城市人群相对乡村居民有更强的环保理念。政府一方面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积极宣传新能源汽车在节能环保方面的优势,培育环保理念。根据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数据显示:电动汽车百公里能耗远低于燃油车,减排效果明显,传统汽车单车百公里排碳量约是新能源汽车的两倍。2020年全球汽油、柴油单价为每升0.7~1.8美元,居民∕工商业用电单价为每千瓦时0.1~0.3美元,新能源汽车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百公里能耗可以节约5.11美元[4]。显然在节省开支发面,新能源汽车比传统燃油汽车更具有优势,这些都是乡村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参考因素。

3.2 以点带面推广新能源汽车

在公共交通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以点带面推进新能源汽车消费配套设施建设。城市由于土地资源稀缺,每一辆新能源汽车并不能在停放的时候有配套的充电设施进行补能,但在乡村地区一户一庭院的情况可以解决充电桩配套的问题。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难问题,可以优先在县域、乡镇公共交通领域进行示范突破。县域、乡镇公共交通具有运送距离短、点对点运送的特点,在目前的新能源电池技术条件下,可实现安全客运输送目的。公共交通汽车都设有停车站点,只需要在各客运站点安装相应的充电装置,便于新能源汽车消费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

新能源汽车市场没有达到一定规模时,不需大规模建设充电装置。可根据区域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扩展推进建设,避免建设浪费;可以点带面推动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延伸建设,通过示范引导乡村居民选择新能源汽车。

3.3 加强资金政策支持

对乡村消费者购车、安装充电设施等进行资金支持。目前,乡村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最大阻碍因素是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如果政府能在购车方面给予支持,新能源汽车在乡村市场的普及率将会大大提高。

3.4 推进低碳能源就近消纳

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持续降低,在一些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推进光伏发电与充电桩技术融合。在县域、乡镇等区域,汽车的使用频率不高,可将太阳能发电板安装在充电桩上,将白天产生的电能储存在充电桩内,以给新能源汽车充电。这既能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又可以为用户节省开支,对价格敏感型消费群体会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4 结语

绿色低碳是能源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新能源汽车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是交通领域的一次转型升级,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于城市,在乡村地区推广新能源汽车具有一定先天优势。目前,在乡村地区推广新能源汽车主要障碍是价格问题。因此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在公共交通领域先行推广,引导消费者深入了解并使用新能源汽车。

猜你喜欢
双碳碳达峰新能源
“双碳”战略下建筑物碳审计的理论与实践探析
蒋伟群:侨界“碳达峰、碳中和”追梦人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探讨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设计思考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