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玛依拉变奏曲》

2022-12-07 13:12王怡静四川吉利学院教育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29期
关键词:花腔变奏曲哈萨克

王怡静(四川吉利学院教育学院)

胡延江与常思思合作的《玛依拉变奏曲》在2008年第十三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深受观众的喜爱与追捧。作品由胡延江改编于王洛宾创作的哈萨克民歌《玛依拉》,这是一首融合中国传统民族风格和西洋美声唱法的经典之作,这也是其作品成功的原因。本文从创作背景、创作特征及作品的演唱技巧三方面分析这首作品,并从与原曲的对比中体现出作品推陈出新的经典之处。

一、《玛依拉变奏曲》的创作背景

《玛依拉变奏曲》是胡延江于2008年改编王洛宾先生所作的哈萨克民歌《玛依拉》而成。哈萨克民族非常热爱音乐,素有“音乐和歌是哈萨克民族的翅膀”一说,哈萨克民族的人们大多能歌善舞,其民歌声音嘹亮,歌声高亢。《玛依拉》一曲讲述的是名叫玛依拉的哈萨克族女孩,性格热情开朗又能歌善舞,人们听到她的歌声都会停下手中的畜牧工作静静聆听,被其歌声深深吸引。原曲《玛依拉》是一首运用3/4 拍、歌舞性较强的民歌,节奏规整,旋律平稳。《玛依拉》由四个乐句加一个副歌性的衬词构成,运用的是中国民族五声调式的E 宫七声调式。而这首《玛依拉变奏曲》是一首花腔艺术歌曲,作曲家在原曲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作曲元素,拓展乐段,将原曲的层次感加强,演唱方式也新颖别致,运用了花腔技法的演唱,深受广大歌唱家和音乐学习者的喜爱。

(一)作曲家胡延江

胡延江1981 年出生于重庆市,是我国当代知名的青年作曲家。2000 年时胡延江就读于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于2005 年并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国音乐学院破格留校任教。现任中国音乐学院钢琴系教师、声乐系钢琴伴奏教师兼任声乐艺术指导,胡延江曾在2004 年、2007 年时分别获得了“中国音乐金钟奖”伴奏奖。丰富的钢琴伴奏经历使他成功得创作和改编了很多声乐作品,如汤灿演唱的《木棉花开》《问我》等,常思思演唱的《春天的芭蕾》《炫镜》《大海之子》《玛依拉变奏曲》等,玖月奇迹演唱的《盛开》,还有《千秋大业》《小路》《天下黄河》《最美中国》《海的女儿》《又见鸿雁》等作品都被著名歌手所演唱过。2008 年,胡延江与常思思合作的《玛依拉变奏曲》首次演唱于第十三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歌曲朗朗上口,一唱而红,深受国内听众所喜爱;2010 年,《春天的芭蕾》再次登上CCTV 春节联欢晚会,并且被选为中宣部三十六首“唱响中国”的作品之一。胡延江在音乐各个领域都展示出他的音乐才能,尤其是他创作的花腔歌曲,如改编的《青春舞曲》《春天的芭蕾》;创作的《春天的芭蕾》《炫镜》等,既有中国的民族元素,又融入西洋美声花腔唱法,成为我国花腔女高音的经典之作,也成就了他自己的作曲地位。

(二)哈萨克民族音乐的特点

《玛依拉变奏曲》是胡延江改编自王洛宾先生的哈萨克民歌《玛依拉》一曲。哈萨克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跨界而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天山以北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大多数人从事牧业。哈萨克族语音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哈萨克人民主要以畜牧业为主,他们酷爱音乐又精通骑射,谚语中有“音乐和歌是哈萨克民族的翅膀”之说。哈萨克歌手编唱各种民歌、冬不拉弹奏,用于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

哈萨克族民歌的演唱形式可分为独唱、弹唱和对唱三种,并习惯于把本民族的民间歌曲分作“安”“艾伦”“阿依特斯”三类。“安”为哈萨克语“歌”的意思,这类民歌多有固定的歌词和曲名,旋律优美,音乐宽广,大部分是单乐段反复加副歌的单二部曲式结构,以2/4 拍、3/4 拍为主。如《玛依拉》《美丽的姑娘》等。哈萨克独唱歌曲多数为带副歌的单二部曲式,有固定的歌词。哈萨克民歌中的副歌可归纳为主题重复、主题发展及对比创新三种类型。

哈萨克音乐的调式音阶中五声、六声、七声音阶用得最多,常用宫调式,接着是羽调式,徵调式和商调式较少,也有混合调式或调式交替和转调的。哈萨克民间乐曲中也采用以小三度和大二度为主要音程关系的五音调式作品,它们的结束音大多是la 和do。哈萨克民歌的歌词为四行一段,每行为十一个音节,副歌歌词每行多为七个音节。十一个音节的歌词每句又分为若干音步,大致分为四、三、四式和三、四、四式两种,这是哈萨克族民歌歌词特有的格律。哈萨克民歌是由牧歌发展起来的,所以在曲中经常用呼唤音调作曲。这种呼唤的音调常出现在曲首,有时也出现在句末或曲中,它经常采用属、主的音程关系,呼唤的音调发展为多种节奏形态和优美的旋律。哈萨克民歌另一特点是混合节拍的使用,它在各类民歌中屡见不鲜。

(三)花腔

哈萨克民歌《玛依拉》经胡延江的改编后,《玛依拉变奏曲》成为花腔女高音的经典声乐作品。花腔是抒情性女高音中最纤巧、最灵活的声部,运用西洋美声的演唱技法,以声调多转折、拖腔格外长为特点成为一种特定的华彩腔调。花腔有着夜莺般宛转悠扬的音色,能够在超过两个八度宽广的音域中华丽地演绎歌曲。花腔的曲调多具有健康、明快、朴实和优美等特色。花腔技巧包括花腔断音、花腔装饰音、花腔快速走句顿音及花腔大颤音。它的调式较丰富宫、商、角、徵、羽俱全,以五声徵调居多,羽和宫居次位,商调和角调居更次位。

《玛依拉变奏曲》的花腔运用是胡延江对《玛依拉》原曲改编的重要特色之一。花腔是西方戏剧女高音的必修科目,用来修饰歌曲对情感的表达,改编后将其融合在中国民族音乐当中,节奏具有舞蹈性,音阶的急促特点、旋律的质朴特点和歌词的口语化特点均被花腔技法加深了原曲的戏剧性,更真实表达了歌曲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玛依拉变奏曲》的创作特征

(一)歌词特征

歌曲《玛依拉变奏曲》的歌词这样写道:

人们都叫我玛依拉,诗人玛依拉

牙齿白,声音好,歌手玛依拉

高兴时唱上一首歌

弹起冬不拉,冬不拉

来往人们挤在我的屋檐底下

拉依拉,拉依拉,哈拉拉库拉依拉

拉依拉,哈拉拉库拉依拉呀呀,啦啦啦

我是瓦利姑娘,名叫玛依拉,哈——

白手巾四边上绣满了玫瑰花,哈——

年轻的哈萨克人人羡慕我

谁的歌声来和我比一下

哈——

白手巾四边上绣满了玫瑰花

等待我的情人弹响冬不拉

年轻的哈萨克来到我的家

谁的歌声来和我比一下

谁的歌声来和我比一下

哈——

牙齿白,声音好,歌手玛依拉

高兴时唱上一首歌

弹起冬不拉,冬不拉

来往的人们挤在我的屋檐底下

玛依拉 拉依拉 哈拉拉库 拉依拉 拉依拉

哈拉拉库 拉依拉呀拉 啦啦啦

啊——哈——玛依拉

这首歌用一个美丽大方的哈萨克女孩玛依拉动人的歌声,表达了哈萨克民族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以及表达了哈萨克族人民乐观积极的态度。歌词朴实无华又略带活泼,具有浓厚的哈萨克族风格。歌词A 乐段是主人公玛依拉的自我介绍“人们都叫我玛依拉,诗人玛依拉,牙齿白,声音好,歌手玛依拉”,点明歌曲主题,玛依拉既是歌者又是名冬不拉演奏者,像一名诗人,热情活泼又自信大方。歌曲此乐段在自我介绍中加入了很多衬词,如“哈”“啊”,像是歌手玛依拉在做我介绍时爽朗自信、快乐的笑声,塑造了玛依拉美丽大方、能歌善舞、多才多艺、人见人爱的形象。歌曲A2 乐段变为抒情乐段,歌词诉说着玛依拉浪漫的爱情故事“年轻的哈萨克人人羡慕我”“年轻的哈萨克来到我的家”,此时的玛依拉没有了之前的爽朗,变得略显娇羞,但又鼓起勇气,敞开心扉为年轻的哈萨克男孩唱起动人的情歌,这里向人们展现了一个渴望爱情、等待爱情的可爱的哈萨克女孩的美好形象。A3 乐段与主题乐段呼应,使人们喜欢这个哈萨克女孩玛依拉。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歌唱者在演唱时将自己比作这位人见人爱的玛依拉,将自己的自信、大方美好形象展示给听众。

(二)旋律及结构特征

《玛依拉变奏曲》的主旋律与原本哈萨克民歌《玛依拉》的主旋律是完全相同的,改编后的歌曲旋律在原曲基础上运用变奏和融入花腔华彩乐句等手法,重新创作而成。歌曲旋律活泼、优美,旋律多以三度、四度、二度进行,起伏跳动不大,使歌者能够朗朗上口,歌唱性较强。改编后的曲式结构为变奏曲,即A+A1+A2+A3+结 尾,A 乐段为主题乐段,与原曲完全相同,即a+a+a+b+c 五个乐句构成,变奏曲全曲是E 清乐宫调式和A 清乐宫调式转换进行,更显出浓郁的哈萨克民族特征。

A1 乐段为A 主题的第一变奏,其旋律是A 主题旋律基础上在每句句尾加入了花腔乐句,如“名叫玛依拉”“白手巾四边上秀满了玫瑰花”尾音a 韵母的音加入了装饰性变奏音,即花腔华彩乐句,花腔乐句的旋律多以二度上下行为主,旋律音调在高音区,并且加入附点音符节奏,增加了歌曲热情活泼的气氛。之后“年轻的哈萨克人人羡慕我,谁的歌声来和我比一下”一句的花腔句进行在中音区,与原曲抒情段相吻合,并与A 乐段热情活泼的乐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为后面在中高音区进行的花腔句“啊——”与“比一下”的“下”的音高,形成突出的大九度跳跃,旋律起伏较大,音域广,音区位置较高,运用连音与跳音的结合,突出主题。

A2 乐段是A 主题的第二变奏,此段与A 和A1 段对比更为明显,A2 段在A 清乐宫调上进行,段落整体速度变慢,更具有抒情性。花腔乐句更体现玛依拉歌声的悠扬和美妙,与上相同,花腔旋律在中、高音区进行,而旋律以上行走向为主。如谱例1,在大量的“哈——”“啊——”等花腔华彩句中将全曲推入高潮部分,气氛十分热烈,表现了哈萨克族人民的热情与豪放,全段速度由慢到正常速度,表现了哈萨克人民对爱情生活真诚的向往和憧憬。

A3 乐段是再现A 乐段,段落回归至E 清乐宫调上,速度也与A 主题乐段相同,歌曲结尾的花腔乐段依然流动在中、高声区,如谱例2,接二连三的上行音阶推向《玛依拉变奏曲》全曲的最高音小字三组c 音,包含了花腔、装饰变化等节奏音型,加上出现的长音、音调的拓展,进而在高潮中结束全曲。曲式上与A 段前后呼应,歌曲的感情基调在3/4 拍的节奏中由轻松、抒情变为明快、活泼。这样的创作手法,民族性与西方的融合、抒情与戏剧的结合,充分展示了作曲家胡延江独特的旋律写作方式。

三、《玛依拉变奏曲》演唱技巧探究

对于声乐表演者来说,歌唱是听觉的艺术,而声音是用来表达歌唱者的情感的手段,所以说声音是演唱一首优秀作品最重要的工具。每一首声乐作品的演绎都包含着作曲家及和演唱者的双重情感,演唱者要是想更好地演绎作品,必须深入得研究分析该作品,并且根据自身的艺术修养、唱功和自身对作品的理解,来完整演绎一部作品。《玛依拉变奏曲》是中国民族花腔艺术歌曲的经典曲目,其创作又借鉴了西洋美声花腔的技法,所以演唱者若用纯民族的唱法进行演唱,则不能很好地诠释这首歌曲的情感含义;而如果用纯美声的唱法演唱,则无法突出作品的哈萨克民族风的特点,所以必须将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相结合,来表现歌曲中的技巧与感情。《玛依拉变奏曲》进行了三次变奏加花,速度变化较多,歌曲篇幅较长,花腔乐句的难度又稍高,是一首高难度的花腔女高音作品。

(一)把握作品风格

《玛依拉变奏曲》在创作中改编了速度、强弱,又融合了变奏、花腔等元素。所以要求歌唱者在演唱这首作品时要注意音色、节奏和演唱风格的统一。在注重情感和情绪的表达同时,要与哈萨克族舞蹈的节奏相对应融合。作品表现的是哈萨克民族自信、乐观和对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态度,并且表现了哈萨克族人民的豪放和热情,花腔部分便是作曲家渲染作品情感的手段,歌唱者在演绎花腔部分时要带入自身的热情演绎,把握住歌曲欢快的气氛,带动听众。而在演绎A2 段第二变奏部分时,此段落为慢板节奏,演唱者要注意渐慢速度,也要有音量的大小变化,将叙事抒情的感觉表现出来。这首歌曲共四段,每段的情绪风格多少都有不同,演唱者需根据每段不同的情绪要求来表达歌曲,掌握每段不同的情绪和风格,将每段节奏、旋律、情绪等对比明显地表达出来,突出快板、慢板、花腔、叙事等乐段的对比性,这首歌曲的演唱便成功了一半。

(二)对作品的情感投入

作为高难度的花腔女高音作品《玛依拉变奏曲》,若是延长至只依靠声音技巧来展示该作品,则是不能完全表达的。演唱者在演唱作品时的情感投入对该作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首作品表现的是哈萨克族人民歌唱、赞美幸福生活的主题,歌词中大量运用衬词“啊”和“哈”来表现歌唱者的情感,演唱者应该将自己代入玛依拉的角色中,想象自己就是拥有美丽声音、拥有幸福生活又向往幸福的爱情的玛依拉,将自己的演唱技巧与玛依拉爽朗的笑声融合于一体来进行衬词的演唱。如果演唱者能够深切体会到作品的情感,声情并茂地演唱,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胡延江将哈萨克民歌《玛依拉》改编成的《玛依拉变奏曲》,不拘泥于民族歌曲的束缚,不仅这首歌,如《春天的芭蕾》《炫镜》等歌曲的创作,都展现了他非凡的音乐才能、独特的音乐见解及对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对民族音乐现代化的理解。民歌再创作的体裁新颖,改编的宗旨在于在传统的基础上,添加现代的创作技法,既保留了传统又体现了现代性。

《玛依拉变奏曲》深受作曲家的追捧和演唱者的喜爱,不但继承了中国传统民族艺术的精华,而且与西方的演唱技巧融合,成为中国民族声乐改编的经典之作。乐曲花腔旋律的使用使作品焕然一新,作品原本单一的旋律变得独具特色而更富有感染力。音乐的生存之本是不断地创造,是继承与发展,能够继承传统又拥有独立的创新思想,才是传统音乐发展的方向。

猜你喜欢
花腔变奏曲哈萨克
民歌主题变奏曲
浅谈美声唱法中花腔演唱的审美
阿依努尔——献给一位哈萨克支教女孩
浅析花腔技法在《玛依拉变奏曲》中的运用与启示
上学歌主题变奏曲
浅谈美学教学中花腔女高音的技法训练
心情变奏曲
与生灵共舞
春日条纹变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