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音乐欣赏的融合性分析

2022-12-07 13:12肖玥河南科技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29期
关键词:乐曲融合传统

肖玥(河南科技学院)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审美思维

经过了数千年的历史,我国各民族、各时期的文化通过交融、演化、发展,最终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其中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保留和传播,它们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思想价值,又时刻反哺于中华文明的民族传承和认同,是促进民族团结和统一的重要因素。中国文化中所蕴含的审美思维是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中逐步发展形成的,是基于主客观认识和情感理智全面统一来追求审美真理。这种思维注重良性发展,主要以整体性、互相兼容和经世致用为主要特征,是一种较为稳定的思想文化形态,也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的结晶,具有审美思维特征。

我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审美思维拥有整体性的特征,侧重于和谐统一发展。比如天人关系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和谐统一,促进个人、社会和自然全面融合起来,构建特色文化联系。再如典籍《礼记·中庸》记载:“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这里的“中庸”是指平常之意,是指对任何事物不偏不倚,不要“过犹不及”,这就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整体性的思维。

在互相兼容方面,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所蕴含审美思维并不是固定的。中华文化体系并不封闭,而是呈现出开放、交流的特征,是互相融合、彼此兼容的体系。传统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审美思维在我国古代,在对外交往限制下依然能够秉持开放理念兼容外来信仰文化,从而形成一种和儒道完全不同的新型美学。

在经世致用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思维注重传统文化所提倡的经世致用思想,致力于通过社会实践实现内在价值。早在《庄子·齐物论》中就有“经世”的言论:“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后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理论,又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经世治国、致用等方面的文化认同。经世致用既是自身发展演进所催生的结果,也跟时代的政治社会背景密切相关。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理念之一。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音乐欣赏融合特征

(一)扩展音乐审美境界

音乐欣赏中的审美思维属于人们认识世界的形式之一,也是人类的大脑对于现实的反映和概括,能够体现出事物本质以及内在联系。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理念属于音乐欣赏的哲学基础,相关理念比较注重对生命体验进行直观感悟,追求理想价值,超越内在,共同塑造中国审美艺术的独特精神气质。这种审美精神使我国古典审美更加注重意境和神韵,对相关音乐欣赏也形成了巨大影响,为形成音乐审美观奠定坚实基础,有助于提高音乐审美境界,支持音乐创造。

单纯观察孤立的生命对象并非审美,审美的本质是全面融合蓬勃生命力、流动感和整体性。音乐欣赏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帮助我们深刻感受乐曲中的独特意境,在音乐欣赏中将某些表面内容进行淡化,基于传统文化理念指导下进一步扩展音乐审美境界。

“仁”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代表符号之一,具有丰富内涵、历史深远,孔子便对仁有多种解释。孔子思想理念中的仁包含博爱、推己及人、爱人等内涵,但始终围绕本质核心思想。我国传统文化中,“仁”和“乐”之间联系密切,音乐除了需要表现出某种艺术美感,还需要进一步突出思想和内容方面的仁善。关于音乐孔子的最高评价是尽善尽美,提出音乐应该保持仁善的内容,拥有美好的表现形式。音乐除了需要突出精湛艺术,还需要注重道德追求,达到外显于行、内秀于心的艺术境界。孔子相关音乐思想中将“仁”当成音乐评价标准,提出音乐能够陶冶情操、愉悦心灵、传递正义。在音乐欣赏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能够进一步突出个人魅力,赋予赏析乐曲以高尚道德,促进完善、自我约束、理解以及爱人等信息不断传递下去,在音乐欣赏中渗透尊老爱幼、爱自然和爱祖国等仁善思想,提升音乐欣赏水平。

单一的声响和音高无法组成完整的音乐,而音乐创作的主要任务是将多种不同声响变化、音高按照一定规律组合起来,从而构成完美的乐曲,所以“和”也是音乐创作的基础,属于音乐终极形态。“和”与“乐”融合能够体现出审美追求和特定精神境界。音乐只有顺应乐器、心、声和人,迎合自然规律和人类审美标准才能形成完美艺术形式。“乐”与“和”两者融合能够体现出自身修养和内心调和。在音乐欣赏中有效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理念,能够升华思想认识,塑造饱满、平和的身心状态,针对各个层面构建良好关系。合理审美品位以及和谐身心能够提高音乐审美境界,形成科学音乐欣赏观,从而对社会中各种不良思潮以及腐朽流行音乐形成有效抗体。进一步提高欣赏质量。

(二)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

音乐欣赏中应该注重民族化内容,形成中国特色审美意识。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影响下,音乐欣赏逐渐形成了独有的民族特色。如今,在音乐创作中各种中国风格愈加突出。如流行音乐《卷珠帘》《凤凰于飞》,除了借助歌词打造古典民族文化环境、融入各种古典意境之外,还使用了传统七声调式和旋宫转调等手段;多年前的《青花瓷》《千里之外》《缘起》等也在创作时也使用了中国传统五声调式。这些融合传统文化的音乐作品,能够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歌词中所蕴含的民族特征,充分了解民族特色。

传统音乐艺术拥有多样的表现形式,各具特色。比如华丽磅礴的京剧、婉约细腻的昆曲、生活写实的说唱艺术等,借助多样形式帮助人们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扩展知识视野。民族乐器也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音乐欣赏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欣赏多种传统艺术形式和民族乐器经典曲目,能够加深对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促进传统艺术持续发展、传承。

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拥有不同代表音乐家,他们创作出经久不衰的乐曲作品,能够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精神,通过音乐欣赏学习民族音乐作品和创作者背景,能够深化民族音乐情怀。比如中国新音乐兴起的学堂乐歌时期,虽然使用了西方音乐的曲调,但歌曲的填词依然具有独特的民族印记。像歌曲《送别》中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就非常有中华语言之意境,还有《勉女权》中“我辈爱自由,勉励自由一杯酒……旧习最堪羞,女子竟同牛马偶……”等词,带有我国诗词中传统的平仄和押韵规则。但是歌词的进步思想,又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应该与时俱进,去糟粕,留精华。

我国传统音乐思想蕴含深厚智慧,历史悠久,墨、儒、法、道各学派拥有独特音乐见解,能够突出我国传统文化特色智慧。兼容、辩证的思考模式也是学习传统音乐思想的合理方法。我国传统音乐思想贯穿于传统文化,互相贯通、一脉相承,通过欣赏学习传统音乐思想能够帮助我们更好把握传统音乐文化价值。

(三)创建独特审美模式

音乐欣赏是作品、欣赏者以及环境等因素共同构成的多维立体结构,音乐作品是艺术基础载体通过音乐符号演绎的底层和潜层形象,欣赏者也是艺术接受者。在音乐欣赏中想要进一步提升自身音乐素养,需要形成恰当的审美心态,静下心来细心倾听,保持尊重之心,如此才能深刻感受音乐内涵,理解音乐本质,通过音乐欣赏实现精神层面全面升华。立足于审美角度分析,我国音乐审美思维主要以线性思维为主。线性思维同时也是历史遗产,在形成发展中受到了我国古代政治环境、儒道释等多种哲学理念的影响。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音乐欣赏能够更好地理解人和音乐以及人和谱的关系。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下进行音乐欣赏不会将乐曲和乐谱看成一种纯粹物理现象或某种呆板客体形象,而是将乐曲当成一种富有灵魂和深刻内涵的主体,将音乐当成持续成长的生命体,由此能够通过乐谱以及乐曲外在形式来感受乐曲精神内涵和灵魂所在,乐曲利用物理音响能够激发人类内心情感共鸣,使人感动,从而使人将音乐当成情感抒发的朋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音乐欣赏特质能够体现出中国人对于乐曲的生命哲学态度。

庄子曾经提到过人类生活的社会中形式并非是最重要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不是一个人的日常言论,而是通过言论表达出来的智慧和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普遍将对象当成某种生命主体,因此中国人在认识世界和观察世界时,不会单纯满足于外部表现形式,而是努力融入生命主体对象的精神世界当中,注重触及对象灵魂,能够理解其所蕴含的思想品格。

但从辩证层面分析,人类通过观察事物外形把握深层内涵和内部结构进一步赋予对象以灵魂和精神,成为独立的意义主体。在我国古代人的眼中,乐谱仅属于一种工具,并非音乐自身,对待乐谱核心需要挖掘出乐谱所蕴含的精神,赋予乐谱以灵魂和生命,突出乐谱这一生命主体的精神和个性。乐谱并非仅仅是音乐的载体,在乐谱背后还隐藏着生命,为此需要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音乐欣赏,保持以迹会神的态度才能避免坠入客体化和教条化的困境当中,全面激活乐谱和乐曲,使乐曲和乐谱成为一种生命主体。

从人和乐曲关系角度分析,我国传统文化始终将乐曲当成处于稳定发展、成长状态的生命主体,较为注重乐曲开放性和成长性。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成功、优质的音乐作品并非单纯属于乐曲创作者,还归属于所有参与乐曲改造、编制、演奏、发展和演唱、评价、倾听和喜爱的人,甚至涵盖反对、抨击和否定的人。乐曲自诞生后便在诸多人的呵护、关注下持续发展,所有相关人员都结合各自立场进行付出。随时代发展,乐曲传播范围扩展,各种创编衍生版本数量持续增加,乐曲风格更加多样化。

通过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音乐欣赏,能够帮助人们立足于全新视角对音乐作品进行解析,加深人们对于音乐文化和演奏乐器的认识和理解。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帮助人们通过兼容、辩证的思考模式来欣赏和学习音乐思想,加深对于中国音乐文化的认识,明确中国文化价值特色。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音乐欣赏融合的价值意义

(一)注入全新生机与活力

通过在音乐欣赏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净化心灵、升华情感、陶冶情操,通过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来净化心灵,提升综合素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部分民族音乐融合多样音乐元素,同时兼具民间音乐灵魂和时代精神,同时还拥有包容品质、新鲜血液,更加接近现代人的心理状态,时代特征突出。在音乐欣赏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供全新生机与活力,借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加深对于音乐文化的深层了解和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拥有其独特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也是中国音乐不断发展的基础,其并非处于固定不变的僵化状态,会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创新变化。道家自然音乐观对音乐具有一定影响,相关审美取向主要体现为情景相融、物我同一。比如我国古代乐曲普遍都是围绕自然进行创作,和自然密切联系,呈现出一种自娱超越性,不限于外部环境,能够自得其乐。

在音乐欣赏中全面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有效缓解音乐欣赏中的审美疲劳,基于传统文化下扩展情感和思维视野,形成创新思维,将音乐欣赏、学习兴趣继续延续下去。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丰富思想养分可以从道德修养层面体现出来,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融入音乐欣赏当中,不但能够帮助人修身养性,同时还能够不断自我提升和完善,实现超越自我的目标。世界上所有的真善美能够利用音乐这一渠道生动展现出来,音乐能够给人带来极大的快乐,远远超出欲望、名利以及生死。人们在音乐欣赏中能够进入忘我境界,感受音乐的自由,通过音乐欣赏感受到音乐表达的和谐、宁静和自由等信息,是通过音乐修身养性的过程。孟子曾经提到过仁的本质是奉养父母,义的本质是顺从兄长,智的本质是明确两种道理不会出现背离,礼的本质是两种层面不失礼节,保持恭敬的态度,而乐的本质是乐于从事这两方面事情,便会形成快乐,孟子进一步将仁义礼智和音乐情感融合起来,即能够借助音乐来表达伦理道德修养,通过音乐能够提升人自身道德修养。传统文化关于音乐审美思想主要以“和”与“中”为主,对我国音乐发展具有深刻影响。道德伦理和音乐欣赏审美属于有机统一体,音乐价值主要体现为真善美,这也是音乐中的基础道德标准,契合我国传统道德思想。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音乐欣赏全面融合,为音乐欣赏打好思想基础,形成了思想保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审美思维为音乐欣赏奠定思想基础,能够帮助我们在赏析音乐中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意义和音乐内涵。音乐艺术不同于其他形式艺术,属于一种听觉艺术,需要借助听觉感受音乐艺术之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审美元素为音乐欣赏能力提升、鉴赏能力优化和审美品位升华提供基础思想保障。艺术具备情感表达功能,音乐属于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趣味。在音乐欣赏中通过倾听一个乐曲作品,能够深刻感受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尽管当时并不了解作曲家特定情感的来源,却可以通过其所创作的音乐作品体会作曲家的情感诉求。例如通过倾听《江河水》《二泉映月》等乐曲作品能够增强人们的勇气,更好地面对各种困难,在经历痛苦中形成坚强的品质和意志。音乐不但能够帮助人们美化心灵,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激发人们对于各种美好事物的追求激情和热情,在内心的激情驱动下完成各项伟大成就。

(二)提升音乐精神品质

音乐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是淡薄含蓄的,不描述、不渲染,尽管无意鲜明,却栩栩如生,音乐注重和追求的是一种情意和意境。爱因斯坦曾经提到过,和知识比起来,想象力更为重要,知识是有限的,但是想象力却是无限地涵盖世界上所有事物,能够促进整个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也是知识不断发展进化的源泉。在音乐欣赏中,乐曲特有的意境以及广阔的艺术空间能够引发人们的无限想象,使人们的思想和思维得到不断深化,在音乐欣赏、交流中能够促进我国传统音乐的不断建设发展,为此需要针对音乐意境秉持求索精神,促进民族特色音乐得到进一步弘扬和发展。意境作为音乐欣赏的关键,能够体现出音乐创作者的心灵状况,表达出音乐创作者的主观生命认识和自然客观的交融,属于情境融合。音乐创作内涵即为意境,能够提高音乐的精神品质。

音乐和人们日常生活具有密切联系,诞生于日常生活,反过来还会影响人们的活动。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和音乐欣赏全面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人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有助于改善当前社会中所存在的自我中心化倾向,对外来文化中各种不良元素进行全面清除,吸收宝贵营养,避免产生各种现代病,促进社会、自然和个体的统一美化。传统文化提出音乐能够感化百姓,改变不良风俗。董仲舒提出音乐能够发挥教化百姓的功能,促进百姓安居乐业,深入人的内心,使百姓对整个社会拥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这也是音乐独特的功能。审美属于人的感知、感受和创造,基于传统文化进行音乐欣赏能够进一步提高音乐品质。

(三)突出音乐欣赏价值本质

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音乐欣赏全面融合能够合理构建音乐审美思维价值本质。比如我国传统音乐美学存在“和”“中”之美,拥有儒道思想痕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追求的音乐意境,构成独特审美习惯、审美情趣以及审美思维。随着时代发展,相关音乐不断创新,音乐文化持续进步,在我国传统文化影响下,音乐欣赏中所体现出来的审美思维形成独特价值本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音乐欣赏中的审美思维形成双向交流本质,侧重于和国际文化之间实施双向互动,20 世纪的音乐在传统文化影响下,形成独特审美思维模式以及音乐艺术语言,能够进一步突出中华民族审美特征,围绕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将会触动整个世界,使我国民族传统音乐朝着世界发展。在中国传统文化综合影响下,音乐欣赏具有重要意义,对其他音乐形式形成一定渗透和影响。我国传统音乐中能够体现出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之美,借助琴声实现天人合一的目标。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精神载体,属于永恒的,就像是当前所有的歌舞、戏曲、古典音乐等都是传统文化的永恒见证。不论是我国古代京剧、昆曲或是诗词歌赋,其在时代变换中不会消失不见。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音乐审美价值也是保持不变的,具有重要价值,不会随时间而消亡,但不同人的审美观形会有所不同。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优秀传统文化和音乐欣赏之间属于互相制约和互相影响的关系,当前中华民族在持续建设发展中无法脱离文化创新,为此需要积极创新改变现有思维模式和审美方法。在音乐欣赏中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优化人们的审美思维和内心情感,为此需要充分发挥出音乐审美效应。

猜你喜欢
乐曲融合传统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父与子
悲伤的乐曲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