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媒:中阿亲近源于共同利益

2022-12-07 15:19拉姆齐•巴鲁德
环球时报 2022-12-07
关键词:利雅得中阿阿拉伯

阿联酋《海湾时报》12月6日文章,原题:中阿亲近源于共同利益中国领导人即将率领夫型代表团访问沙特阿拉伯并与阿拉伯领导人会面。西方媒体对此次访问忧心忡忡。

路透社称,中国领导人的访问是在拜登政府“与北京和利雅得因分歧而关系紧张的背景下”进行的。许多其他主要西方媒体也照搬这一说法。而且,这些分析往往是由西方利益所决定的,所以在解读大背景时往往是有选择性的。如果完全或主要依赖西方对全球地缘政治重大变化的理解,就一定会被误导。

西方媒体想要我们相信,阿拉伯国家所采取的强硬政治立场——对战争保持中立,与中俄日益亲近,降低石油产量等——完全是为了向华盛顿“发出信号”。但透过更广的视角看,这些说法似是而非,甚至完全是捏造的。例如,“欧佩克+”10月决定降低石油产量是在全球市场对能源需求低迷时唯一合理的策略。此外,考虑到华盛顿及其西方盟友不是唯一重要的全球力量,阿拉伯国家的中立也是同样合理的做法。

2004年,中国和阿拉伯联盟成立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该论坛最终成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主要协调平台。这使中国在基于集体战略进行投资以发展与整个阿拉伯世界的贸易、经济和政治关系方面具有优势。另一方面,在涉及有可能使多个阿拉伯国家同时受益的重大经济交易时,阿拉伯人也有了与中国谈判的筹码。

一个极其重要的注意事项是,中阿合作论坛是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似乎是基于一个迥异于西方对中东和,“全球南方”做法的外交关系范式,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等等。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至今仍遵循这一模式,几乎没有偏离。这验证了这样一种说法,即阿拉伯国家对中国以及中国领导人访问中东的集体政治态度,绝不是最近几个月俄乌冲突导致政,策突然转变的结果。

这并不是说阿拉伯国家和中国与美国和西方的关系对中阿关系发展没有影响。事实上,中国的“和平共处”模式似乎挑战了中东地区今后的运行模式。2021年,中国宣布在伊拉克建造1000所学校的项目,这条新闻当时被阿媒大篇幅报道。中国在该地区其他地方日益增长的经济——不仅仅是贸易——影响力也是如此。

中国在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与前些年建立起的阿中关系政治基础完美契合。据媒体报道,2022年上半年,利雅得是中国“一带一路”投资的最大接收方。考虑到这一切,认为像中国和阿拉伯国家这样的大型政治实体,在政治上会基于无脑的本能反应制定外交政策议程,从而押注他们的未来,肯定是不公平的,事实上也是具有误导性的。(作者拉姆齐•巴鲁德,乔恒译)

猜你喜欢
利雅得中阿阿拉伯
第五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
40年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为编剧正名
阿拉伯小镇的露天集市
中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