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良心

2022-12-07 03:53许松青
海峡姐妹 2022年11期
关键词:涮羊肉东方朔伍子胥

文/许松青

中国有一部分历史不是写在史书上,而是以活色生香的美食方式记录在人们的舌尖上,滋养着中国人的身体和灵魂。

如果分类,第一类美食是爱国史,第二类类美食是爱民史,第三类美食是文明史。

像粽子、油条、光饼,就属于第一类。老百姓把最朴实的爱国、爱英雄的情结,揉进了面团里,投进了滚油中。金戈铁马虽远去,那些为了国家民族利益和尊严挺身而出的英雄却长存于心。

粽子自不必说,端午节用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渊源为大家所熟知。油条据说由“油炸桧”演变而来。传说南宋高宗十一年岳飞被通敌卖国贼秦桧害死之后,一个卖煎饼的和卖炸丸子的一起聊到此事,越聊越气愤,于是两人就用面揉成秦桧夫妇的模样绞在一起扔到了油锅里,边炸边喊“油炸桧”“油炸鬼”,百姓心领神会,争相食之以平复愤恨。

光饼同抗倭名将戚继光分不开。相传明嘉靖年间,戚继光率军进驻福建福清平定倭患。聪明能干的福清人对北方面饼加以改造,并在中心留出一洞,串成一串,方便士兵挂在脖子上,行军打仗随时解决口腹之急,为戚家军全歼牛田(龙田)据点的倭寇立了一大功。如今福建各地光饼味、形各异,足以串起一条光饼文旅线路。

饺子、年糕、汤圆,妥妥的爱民惠民的第二类。饺子据说是东汉张仲景在长沙做太守时开出的食疗方。有一年冬天,他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于是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煮熟分送大家食用。饥民们吃后果然血畅耳暖,抵抗力大增。

年糕相传源于伍子胥给百姓留下的保命物。伍子胥自刎之后,越王勾践围困吴国都城,有人想起伍子胥的话,在城墙下挖到了他之前埋下的用糯米煮压成的城砖,渡过了难关。

元宵的传说也有很多。一个流传较广的是:西汉时期,宫女“元宵”因无法和家人团聚想要自尽,东方朔想法让汉武帝以为正月十五上天会降灾,只有家家户户吃汤圆,供奉火神,大街小巷挂灯笼才能破解。在东方朔的巧妙安排下,宫女一家在这天团聚了。正月十五吃元宵便流传开来。

第三类美食书写着文明进化史,像涮羊肉和馒头。涮羊肉相传起源于元代,一次敌军追赶而来,忽必烈一边催促部队开拔,一边喊着要吃肉。时间不允许烧烤、煮食,厨师只能飞快地切了十几片薄肉,放在沸水里涮了涮,肉色一变赶紧撒上盐端给忽必烈。忽必烈大胜而归,乃赐名“涮羊肉”。

馒头据说是诸葛亮发明的。诸葛亮南征孟获班师时,泸水汹涌阻隔了归路,有人建议用当地蛮人的头祭祀河神。诸葛亮不忍滥杀无辜,提出用面粉制成人头形状代替祭祀,称为“蛮头”,最后大军平安过河。“蛮头”一词也慢慢变成了“馒头”。

美食一小口,精神一大步。更值得称道的是美食背后的良心。

猜你喜欢
涮羊肉东方朔伍子胥
东方朔散文赋《答客难》的文献学解读
“千金”的由来
东周列国志(10)
千金小姐
伍子胥出昭关
忽必烈与涮羊肉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东方朔割肉
树为何名
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