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继代选育在种畜育种中的具体应用

2022-12-08 08:01叶朗惠赵安杰铁云华黄毓兰朱胜全
云南畜牧兽医 2022年1期
关键词:母畜性状群体

叶朗惠,赵安杰,铁云华,黄毓兰,朱胜全

(云南省种羊繁育推广中心,云南 寻甸 655204)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业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国民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种畜育种场,要打牢种畜育种基础建设,完善种畜育种体系,注入科技力量,推进畜禽种业发展。

要育成一个新品种或一个新品系需要很长时间,同时,将一个培育好的种畜品种选育到可能获得的最大的选择成效,并将其长期保持下去而不会退化,是育种工作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一定规模的群体中,经过20~30个世代的选择,才有可能出现选择极限,此时群体的遗传水平要高于选择初期水平大约8~15个加性遗传标准差。就一般家畜而言,其世代间隔约为5年,这样在一个封闭群体中需经过100~150年的选择才会出现选择极限。因此,在当前正常的育种工作中,大可不必为选择极限而过分担忧。可是,培育出来的种畜品种,大多数往往还没达到选择极限就在退化了,其主要原因还是群体继代选育法在种畜育种中的实际应用模糊不清。

群体继代选育法是从选择基础群开始,然后封闭畜群,并在封闭小群内逐代根据生产性能、体型外貌、血统来源等进行相应的选种选配。20世纪70年代,“系统造成”从日本介绍到中国,后来被中国育种界定名为“群体继代选育”。由于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易行,育种群规模要求不大,且有一定的现代遗传理论作基础,因而一时风行全国猪育种界,大部分的猪育种都采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在我国猪育种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现就群体继代选育在种畜育种中的具体应用跟同行作探讨。

1 建立“金字塔”式育种体系

1.1 组建核心育种群,即“塔尖”

根据表型选择与估计育种值结合的方法,以生长速度快、繁殖力高为选育方向,组建一群核心育种群。对于胎生同胞数少的种畜核心群母畜数量不能少于300只,8~10个家系;胎生同胞数多的种畜,如猪,核心群母畜数量最少不能低于100头,8~10个家系。核心育种群的数量要根据场内生产群群体饲养规模来定。总之,核心群所育的种除了不符合种用标准的直接淘汰成商品畜处理外,其他按每年群体规模的30%更新本群和生产群种畜。核心育种群要用群体继代法选育,在培育新品种(品系)初期时,为了加快遗传进展,可一年(胎)继一代,待品种(品系)初步育成,横交固定时,为防止其近交衰退,一般情况下五年继一代,周而复始,一代一代传下去。继代后,待后备种畜参加配种繁殖,成为核心群基础母畜群时,将原核心群母畜全部转入生产群,用于更新补充生产群母畜,或者用于扩群。

1.2 组建生产群,即“塔身”

育种群与生产群一定要分开,生产群一般不自留更新种畜,除非是特别优秀的种畜,可将其转入育种群用于世代建立,以防优秀基因漏失,但其世代重叠的部分不能超过群体的20%,即开放式群体继代选育。根据市场需求,生产群的母畜可纯繁出售种畜给其他养殖场进行扩繁饲养或杂交利用,也可直接杂交出售商品畜供养殖户育肥饲养以供屠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两条腿走路。

1.3 组建商品群,即“塔基”

生产群繁育的仔畜断奶后直接调转到育成畜培育场统一饲养。纯繁部分需提纯复壮提供商品种畜。严格淘汰不符合种用标准的仔畜和生产母畜,直接将其与生产群杂交商品畜一起育肥饲养,或出售给养殖场育肥供商家屠宰。

2 选育方法

2.1 按照育种时采用的群体继代方法进行选种

以群体遗传学和数量遗传学为指导,采取群体继代法选育新品种(或新品系),使其质量得到保证,同时所采取的措施既可限制每个世代的近交增强,又可在品系建成时达到所要求的近交程度,从而使主选性状达到基本纯合固定的目的。

2.2 采用阶段选育(断奶初选、6月龄二选、初配前终选)

个体选、血缘选、家系内选,并参考同胞、半同胞表现,再结合综合选择指数和公母畜种用体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选种。断奶进行初选;6月龄经体尺测定后进行二选; 初配前进行体尺、背膘、眼肌测定后,剔除个别发育较差种畜后终选;编制配种计划,进行繁殖配种。

2.3 编制种畜核心群配种计划

实行随机抽样编组,避开全同胞交配的选配制度,使各种性状都尽可能有表现的机会,尽量降低优良基因漏失概率,增加选择准确性。同时,结合相应的留种措施,根据年近交增量速度,适当调整种公畜的数量,这样既能提高选种效果,又可避免少数祖先血缘过早集中。

2.4 坚持性能测定,确保种畜质量

生产性能测定是育种中最基本的工作,它是一切育种工作的基础,没有性能测定,就无从获得上述各项工作所需要的信息,育种就变得毫无意义。而如果性能测定不是严格按照科学、系统、规范化的规程去实施,所得到信息的全面性和可靠性就无从保证,其价值就大打折扣,进而影响其他育种工作的效率,有时甚至会对其他育种工作产生误导。要坚持性能测定,确保获得的数据系统、规范、科学、连续,才能真正意义上指导生产实践,从而确保种畜质量。

2.5 进行种畜各世代同胞生长育肥试验及育肥性能测定

将整个育肥期分为育肥前期和育肥后期两个阶段,成年屠宰时计算阶段及全期育肥日增重和料肉比;进行胴体性状及胴体品质测定,分别测定胴体重,计算屠宰率、产肉量及瘦肉率;分析测定胴体肉质颜色、肌内脂肪、嫩度、系水率、熟肉率、pH值等肉质指标,确定肉质的好坏,为核心群的选育提供参考。

2.6 加强种畜饲养管理,缩小环境偏差,提高种畜群体健康水平

一是根据种公畜、妊娠母畜、哺乳母畜和后备种畜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的需要,研究、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及投料量,并保持饲料的相对稳定;二是重视仔畜培育,采用两阶段(乳畜阶段、仔畜阶段)、两早(早诱食、早补饲)、两料(乳畜料、仔畜料)的幼畜培育方法;三是注重圈舍卫生清洁、干燥和空气良好;四是定期安排公母畜的运动及调教;五是根据种用特点及体重大小进行合理分群饲养,种公畜采取单栏饲养;六是保持饲养员的相对固定。

2.7 保持一定的世代群体规模,使近交系数缓慢上升

近交系数的增量主要取决于公畜数量的多少,为避免近交系数增加过快,在对核心育种群进行选留时,需留公、母畜10个血缘以上,每个血缘2~3只公畜、30~35只母畜,转入备配世代核心群。在保证核心群主选性状优良基因稳定遗传的前提下,采用优秀个体世代重叠的方法,将生产群具有某一优良性状的同品种优秀个体返回到核心群内,即世代重叠,但重叠的比例不能超过20%,扩大选育群,提高选择强度,返回的优秀个体按核心群技术标准和饲养水平进行管理。闭锁繁育与开放育种相结合,扩大选育群,确保种畜选育质量。

2.8 延长世代间隔,降低近交增量

为使群体近交系数缓慢上升,达到保种的目的,在选择群体继代时,世代间隔5年再考虑核心育种群继代留种。

3 核心群育种群选留原则

3.1 断奶进行初选的选留原则

首先剔除有遗传疾患、外形损症或生长发育不良等性状种畜。然后按体重、同胞数和表型性状从高到低依次选留,尽可能多留精选,缺额从产仔数多或某一性状特优家系中选留补足,转入后备种畜测定舍。

3.2 阶段选择的留种原则

采用家系及血缘间等量选留与家系或血缘间具某一特优性状的突出个体多留相结合的原则进行选留。

3.3 6月龄二选的选留原则

测定体尺后,进行二选。将体重实测值校正为6月龄足龄体重,按血缘内个体校正体重值选留,淘汰初选留公畜数的1/5,初选留母畜数的1/8。

3.4 初配前进行终选的选留原则

测定体重、体尺、背膘厚和眼肌面积后,进行终选,待到配种月龄配种时,剔除个别较差种畜后,编制配种计划,进行下一世代的繁殖配种。

4 选育标准

4.1 种公畜选育标准

本品种体型外貌特征要明显;体躯被毛颜色一致,短而富有光泽,皮肤薄有弹性。体质结实,结构匀称,体格大。头大小适中,额宽,上下颌对齐,颌骨结合良好。公畜颈短而粗,雄性特征明显;公畜的两个睾丸要大而突出,发育良好,大小正常,左右对称,阴囊要紧附于体壁,不过于下垂,包皮无积液(尿);肢蹄结实良好,后肢要粗壮有力且高于前肢;在一群公畜中,要选体长相对较长的,背腰平直;凹腰和外八字的不选。

4.2 种母畜选育标准

该品种体型外貌特征明显,母畜颈略长,胸部宽深,前胸丰满,背腰平直,腹大而不下垂;尻宽长,倾斜适度;母畜乳房发育良好,两乳区均匀对称,质地柔软,有弹性;乳头大小均匀,间距宽。体躯呈桶状,具肉用体型。四肢粗壮,前肢直,后肢关节无明显弯曲,关节轮廓明显,蹄坚实,肢势端正。

4.3 生产群选育标准

符合本品种体型外貌特征,选育目标与育种标准同核心群。由于生产群不搞继代选育,需系谱清楚,因此,选育方法主要是提纯复壮,选优淘劣,为面上提供优质生产群种公、母畜。

5 种畜的淘汰和销售

及时淘汰老、弱、病、残及生产性能不佳者,并补充优良育成种畜,抓好种畜的销售和售后服务工作。

6 小结

群体继代选育是种畜育种的基础,不断完善、优化“金字塔”式育繁推一体化育种体系建设,并将基础育种注入科技力量,建立种畜管理信息系统、品种综合评价体系和数字种业建设,实现高效、精准育种,品种升级。所有育种高科技都是服务于实实在在的基础育种,现实育种好了,辅以现代育种技术,精准收集一线数据,通过综合分析统计,为育种提供有利用价值的参考信息,从而更好地指导育种。

猜你喜欢
母畜性状群体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仔畜性别人为可控制
缩宫素和氯前列醇的使用简介
宝铎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研究
不同保育单位“781”“7532”母种性状比较分析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母畜子宫脱出的诊治
浅析维生素对母畜繁殖力的影响
羽叶三七植物性状及生长动态分析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