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物到文创的设计思路研究

2022-12-08 08:27太原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天工 2022年28期
关键词:造物纹样文创

单 洁 太原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中指出,目前我国博物馆事业高速发展,社会文物管理改革稳步推进。文物活化利用不断深入,文物保护的社会共识逐渐加深。文化创意产品是文物活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此背景下,对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同时,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主流消费人群的文旅性消费不断增加,人们对于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需求量不断上涨。近年来,博物馆文创产品的销量不断上涨,不仅为进一步创新设计提供了资金,形成良性循环,而且让文物背后的传统文化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传承,增强了文化自信,更好地让文化走出去。

一、博物馆文创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研究热度很高,但仍处于初级阶段。通过文献调研发现,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方法与思路分为两个方面:(1)文化内涵的转化方法。主要是对博物馆馆藏器物本身蕴含的文化进行分析、整合并重新思考,运用原生设计、比喻式设计、情境设计、体验式设计和感质设计,对博物馆文创产品进行商业化设计,达到文化增值,更加细腻地展现文化,满足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意旨传达以及符号象征性消费的诉求。(2)文物元素提取的设计方法。对馆藏文物进行研究可以通过对文化元素的分析,从文物的图形纹样、材料功能、制造工艺等方面进行梳理,对现有文创作品中的文化元素进行解读,为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设计提供指导。

虽然目前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无论是文化内涵的转化还是文物元素提取的设计方法,都容易出现文创产品同质化现象,缺少对现代消费者需求的思考。

为此,设计师应做好文化传承的工作,以文化创意产品链接作为消费者与文物的桥梁。设计师只有建立从“文物到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的思路,才能满足消费者与时代的要求,将馆藏文物的文化内涵准确地传达给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

二、博物馆文创设计思路

博物馆馆藏文物蕴藏着巨大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历史文化与现代产品相结合,可以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流碰撞,促进文化创新。所以说文化创意产品既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本次研究将从文化传承、视觉转译、功能定位三个方面对文化的传承与设计的创新进行论述。

(一)正确传达文化,促进文化传承

设计师肩负着文化传承的责任,必须确保文化元素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正确表达,让消费者准确理解产品蕴藏的内涵。

在针对博物馆文物进行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时,设计师首先要了解文物的文化本质,并进行文化端的选择。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众多,在选择馆藏文物时,要先选择具有代表性、普适性、稀缺性的馆藏文物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可以从文物的年代、历史背景、地域文化来判断其是否具有代表性,比如文物年代是否处于最早时期、鼎盛时期、转折时期、结束时期;探究其历史背景是否具有故事性;考虑文物文化与地域文化乃至整个传统文化的关系是怎样的。

其次,要对文物上的传统图形纹样等视觉文化元素进行关于历史背景与含义的研究。设计师只有全面了解,才能在文化创意产品中正确表达。在引用这些具有文化代表性的纹样时,要与所设计的文创产品相关联,使文物寓意在文创产品中得到更好的体现。

最后,在解析文化含义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传统观念的传达。文物上的装饰纹样是传统观念的抽象表达,为当时的人们提供精神慰藉。中国传统观念流传到今,人们同样也对此有着情感需求,文化创意产品对传统观念的表达也会触动消费者产生共鸣。

(二)提取视觉元素,进行现代化转译

不同时代文化需求特征不同,由于当代文化特点是一元主导,多元并存,在此文化背景下,消费者认知审美也是不同的,所以要以现代的表现方法让更多的人通过文化创意产品了解文物,这就需要设计师采用转译的思路对文物进行现代性诠释。“转译”是语言学范畴的词汇,指一种文字通过媒介语被翻译为另一种文字的特殊翻译行为。本文所指的视觉转译是通过对博物馆馆藏文物的视觉元素进行解析、转译、再设计的过程,将文物上的纹样、造型、样式、色彩、材质、工艺等视觉元素以现代的视觉形式呈现在文化创意产品上,探索文化创意产品在文化传承基础上的创新。以下从图案纹样、造型样式、造物方式三个角度论述转译在设计思路中的应用。

1.图案纹样转译

目前的文创市场上,“拿来主义”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图案寓意与产品寓意不符,这是由于设计者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不深入、缺乏实物产品设计的经验、没有系统地进行文物理论学习所导致的。因此,必须深入了解文物背后在图案纹样上的转译。

图案纹样转译是指提取文物上具有文化内涵的纹样作为基础图形,在表达含义不变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再创作,使传统纹样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在图案纹样转译的方法方面,如图1所示,第一步设计师应对文物上的图形纹样进行甄别与筛选。在选择时既要选择具备艺术价值的图案,又要考虑图案的表现形式与使用目的是否一致;既要选择能带给消费者文化体验的寓意,又要使设计主体、形态与产品的表现形态相关联;既要思考设计定位,又要考虑产品载体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第二步是对选择好的图案从形态、色彩、构图、组织形式等方面,分析基本构成单元,为再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全面了解图形本质后进行第三步,对文物上的图形纹样进行拆分、重构,以现代审美风格进行表现,比如当下热度很高的“萌文化”的可爱卡通形象,让消费者获得审美体验。

例如,敦煌博物馆推出的九色鹿纸雕灯文创产品,其提取莫高窟第257窟《鹿王本生图》中九色鹿的形象,同时鹿同音“禄”,意为福运。纸雕灯球采用拼插的设计结构,具有立体感,灯光从缝隙中流出,给人带来视觉享受,极具艺术观赏性,迎合了当下年轻群体的审美特点与个性化需求。

因此,文物上的纹样图案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与图形语言,是文物外观组成的基础。将传统图案纹样进行现代化转化更容易让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领会图形的象征含义。

2.造型样式转译

在中国古代造物史上,造型、装饰均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整体呈现稳定的形状。样式的确立可使传统造物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的特征,也可以保证中国传统造物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

但是,样式对现代文创设计而言,是获取灵感的源泉,也是束缚设计的羁绊。那么设计师在进行造型样式的转译时,就应用现代化的造型、色彩、材质表现,将文物上的视觉元素做符号化处理。提取文物外在与隐性的语义,包括文物的使用方式、使用情景、象征含义、历史故事等。运用解构、重组、打散等手段,将其快速融入文化创意产品中。

例如,小乾隆茶器系列文创产品(如图2)的设计灵感来自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清高宗《御制诗集》,设计师以乾隆造型搭配茶具功能的创意,透过拟人化的造型,巧妙地将壶、杯、印章融为一体。壶身采用了素彩色釉的工艺,配以锦花纹饰,造型亮洁雅静的同时不失时尚感。

因此,在文化创意产品上运用符号化移植的设计手法进行现代化转译,能形成代表文物历史与现代产品的符号性元素,促进传统美学观念的弘扬。

3.造物方式转译

中国传统造物理念蕴藏着美学与哲学,强调人与物、人与自然间的关系。通过深度挖掘文物的设计理念,发现中国传统造物智慧,彰显中国特色,提升消费者审美意识,是馆藏文物与文创产品间在意义层的转译路径。例如,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中强调意境,意境的体现是消费者与产品之间产生共鸣的关键,考验设计师是否能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化为有形的产品形态。

造物方式的转译不强调表面的中国化元素,而是通过对文物深层次的解读,探究文物的造物观念,将其作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过程中的语言符号或创作母题,并进行提炼、设计、运用,将传统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是对造物文化在精神上的追求。中国方式的产品设计,可以帮助人们正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核心文化方式,并以大众能接受、解读的形式表现出来。

例如,你我同舟烛台文创产品(如图3),受中国古建筑文物传统榫卯结构中楔钉榫结构的启发。可以将两个烛台拼合,在中间孔洞中插入木条即可连接为整体。可拆可合的船型结构,有着同船共渡的美好寓意。

造物方式转译是视觉元素转译在意义层上的思路,是对传统样式的理解、消化、重生,传统元素不可见,但体现于精神气质、审美和哲学内涵中。保留文物艺术设计的神韵并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创意产品,能够持续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提高大众的审美水平,有效传播传统造物的思想与理念。

(三)分析用户需求,准确定位功能

受“实用主义”消费观念的影响,现代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很注重产品的功能。文化创意产品的核心属性即实用性、功能性是与消费者间最基本的一种关系,也是文化产品赖以存在的基础。文化创意产品的功能,可以是满足消费者的使用功能,也可以是满足消费者的情感功能。因此,在功能定位方面,要对消费者的需求特性进行分析,明确不同消费群体的功能需求。

结合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在功能定位时,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分析确定需求的主体。结合用户画像、用户地图等工具对用户进行细致的研究与分析,准确定位用户现有或潜在的需求。不同的消费目的所需的功能不一样。如礼品类产品要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异的消费心理,并且能够代表情谊,并带给对方舒适、愉悦的心理体验,把握好情感要素的表达;文旅类产品则需具备旅游纪念性,以工艺品和印刷品为主,能够长久保存;普适性的产品要具备美学性的日用品,以外观好看、功能简单实用为主。

功能要与形式相符合,结合视觉转译的设计思路,以连接古今为目的,从中式美学出发,关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未来,关注人们的文化与情感认知,注重以文化内涵来打动消费者,真正将文化创意产品买得走,留得住,让文物走进老百姓的生活。

三、结语

随着消费市场的升级,消费者更倾向于具有文化内涵、实用且美观的产品,文化创意产品的出现正是满足了这一需求。文化创意产品是实现博物馆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起着历史文物与现代产品的沟通作用。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得出了从文化传承到设计方法再到功能使用,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新思路。用视觉转译的方法探索文化在产品基础层、形式层、意义层的运用思路,以此创造出更多实用性、美观性与内涵性并存的文创产品,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造物纹样文创
陶溪川文创街区
蒙古族图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汲古怀远造物归真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与造物游”: 第二届晚明艺术史学术研讨会召开
西夏陵出土砖饰纹样与特点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造物新语——重组材料与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