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种苗繁育技术探讨

2022-12-08 11:14林州市农业农村局魏军民
河南农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薯苗入窖原种

林州市农业农村局 魏军民

在甘薯生产过程中,培育壮苗是获得高产的重要环节。甘薯属于无性繁殖作物,大田生产用苗主要靠原种繁殖育苗,因此原种质量的好坏决定了甘薯大田产量及品质。目前市场上甘薯育苗企业众多,但薯苗质量参差不齐,为了做好甘薯良种的繁育,本文结合生产实际,总结以下几点,以供广大育苗农企和单位参考。

一、高质量脱毒原种苗选择

甘薯原种生产,需在防虫网棚内经40~60 目过筛的无病原菌土壤上栽种,种薯经过高级脱毒试管苗全程无菌生产,用原种薯育出的薯苗叫原种苗。目前从事甘薯脱毒培养的单位很多,但具备病毒检测的机构并不多,购买脱毒原种苗一定要到具备病毒检测资质的大专院校或科研单位,保证原种苗质量。

二、繁殖原种地块选择

甘薯原种繁殖田前茬可选择小麦或油菜,同时要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周围500 m 内没有种植甘薯或者有山坡、河流等自然隔离带;二是该地块至少3 年没种过甘薯;三是排灌方便的沙壤土。

三、整地及施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理秸秆,深翻土壤25 cm 以上,深翻后晾晒2~3 d 整地起垄,垄宽70 cm 左右,垄高25 cm。起垄前每667 m2施有机肥5 m3或N-P-K(一般为10-10-20)复合肥50 kg。

四、栽插时间及密度

用于繁殖良种的大田移栽时间不宜过早,过早移栽容易造成种薯块根大、淀粉含量高,且不宜储藏。一般建议夏薯繁殖良种,移栽时间在6 月下旬至7 月上旬,每667 m2栽植5000~5500 棵。

五、田间管理

(一)水肥管理

甘薯喜沙壤土,但沙壤土保水、保肥性能较差。甘薯在移栽后30~35 d 灌溉1 次,可增加薯块数量,灌水量以淹没1/2 垄高为宜,田间出现积水应及时排水。甘薯生长后期叶片出现早衰,叶面应每667 m2施用磷酸二氢钾4~5 kg。

(二)控制旺长

原种繁殖田如果出现旺长现象,应及时控旺。控旺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当甘薯主秧或分枝长到60 cm 时,及时掐掉顶部3 个叶片,掐掉的叶片可作为蔬菜鲜食;二是机械控旺,甘薯封垄后用拖拉机或摩托车沿垄沟碾压;三是药剂控旺,甘薯秧在40 cm 以上时,用甘薯专用控旺剂叶面喷施2~3 次。

(三)防治虫害

防治蚜虫、白粉虱、烟粉虱等病毒传播媒介是防治甘薯病毒病的重中之重。防治方法有三种:一是土壤处理,用3%噻虫嗪处理土壤是防治刺吸式害虫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可撒施、穴施、沟施等。二是物理防治,可采用田间安装黑光灯或悬挂黄蓝板诱杀。三是药剂防治,每隔10 d 喷洒1 次防治蚜虫、白粉虱等害虫的药剂,防治时最好多种药剂交替使用,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四)检测病毒

原种繁育田生长期内,农户要随时观察甘薯是否有病毒症状,一旦发现病株要坚决拔除,以确保原种质量。

六、收获储藏

原种繁殖田一般在霜降前收获。甘薯要上午收获,下午入窖。入窖前农户要对储藏窖消毒处理,严禁窖内带毒,同时对入窖种薯进行精挑细选,破薯、病薯、受冷害的薯块不入窖,保证种薯质量。

七、繁育种苗

育苗一般采用大拱棚冷床育苗,育苗时间在移栽前50 天左右,当土壤10 cm 深处温度稳定在16℃时即可排种薯开始育苗。排种薯前要精选种薯,剔除病薯、冻薯等不健康种薯,同时要对种薯及苗床进行消毒。排种薯多采用单垄排放法,垄距20 cm,薯块间隔1 cm。

苗床管理以催为主,以炼为辅,先催后炼,催炼结合。排种后10 d 苗床温度保持在29~32℃,前期地温低,管理措施主要是保温增温;中期(长苗期)苗床温度保持在27~30℃,此期气温回升快,应注意观察苗床温度,温度高时通过通风和浇水等措施降低苗床温度,如遇冷空气,要加盖草帘或棉被;后期(炼苗期)苗床温度保持在20~25℃,应昼夜通风,提高薯苗在自然气温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培育壮苗,炼苗时间不少于7 d。

当苗高20~25 cm 时,应及时采苗。采苗提倡高剪苗,在距离床土3 cm 以上的部位剪苗。采苗当天不建议浇水,以免伤口未愈合引起霉烂。采苗2~3 茬后,适当追施高氮或富含氨基酸的中量、微量元素水溶肥,为薯苗生长提供充足营养,同时做好蚜虫、白粉虱等传毒媒介的防治,确保优质健壮薯苗移植大田生长。

猜你喜欢
薯苗入窖原种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控措施及成效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压蔓平栽技术对甘薯生长、结薯及产量的影响试验
利用冷风摊凉控制酒醅入窖温度对浓香型白酒发酵的影响研究
冬季蔬菜窖藏方法
红薯苗栽植成活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旱地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习酒浓香型制酒糟醅接种探讨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