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联合脐部敷贴护理在胃肠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2022-12-08 07:48徐青霞
光明中医 2022年24期
关键词:脐部鸣音胃肠功能

徐青霞

胃肠疾病患者手术因为麻醉、卧床、禁食、疼痛等原因,易出现胃肠功能障碍,通常以肠鸣音减弱、腹胀、便秘等为突出表现。虽然术后胃肠功能障碍轻者无需处理,但重者会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进而影响患者恢复,延长住院时间。有报道显示,30%的胃肠道术后患者会出现恶心、腹胀等症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病情严重的胃肠手术患者70%会出现胃肠功能障碍[1,2]。西医主要采取如指导早下床活动、腹部热敷、饮食管理,严重者实施胃肠减压等对症治疗,不足以改善患者胃肠功能。近年来随着中医事业的发展,中医适宜护理技术的广泛应用,以穴位按摩、中药贴敷等为主的中医适宜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进一步成熟,为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按照1∶1比例,将金溪县中医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符合入组标准的76例胃肠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其中对照组男女例数比例为1∶1;年龄30~67岁,平均(50.78±7.45)岁;手术类型:胃部手术20例,结肠手术18例;手术时长1~3 h,平均时长(2.18±0.75)h;体质量指数(22.35±3.09)kg /m2;术中出血量(250.99±11.98)ml。观察组男女例数比例为17∶21;年龄29~70岁,平均(51.48±9.95)岁;手术类型:胃部手术17例,结肠手术21例;手术时长1~3 h,平均时长(2.20±0.69)h;体质量指数(22.51±2.89)kg /m2;术中出血量(257.99±17.98)ml。2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江西省金溪县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在研究过程中充分遵循尊重自主和保密原则,研究对象有权在试验过程中退出,且充分尊重其隐私权,所有资料都将进行保密处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下述标准:中医方面符合胃脘痛、肠痹等相关标准[3]:术后暂无排气排便,有腹胀、呃逆、嗳气、恶心呕吐等;西医方面参考《腹部外科手术并发症》[4]相关标准:术后腹胀、恶心等。②胃肠疾病,需要手术,且胃肠手术均为微创手术。③患者基础情况良好,无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④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女性。②存在肠粘连。③术中出血量>1000 ml。④既往长期便秘史。⑤既往胃肠手术史。⑥术后出现了严重并发症。⑦贴敷部位有感染或皮肤不完整。⑧存在精神疾病,沟通困难。⑨严重过敏体质或者对脐部贴中所含原料过敏。

1.3 方法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每隔2 h翻身1次、术后4~6 h取半卧位、腹部热敷、按摩、心理调护等护理措以促进胃肠蠕动。病情平稳后给予腹部按摩,力度适中,并避开伤口;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肠功能恢复后少量多餐,流质-软食-普食,循序渐进,进食需细嚼慢咽,避免过快。

观察组加穴位按摩联合脐部敷贴。①穴位按摩。护理人员修剪指甲,手卫生完成后,先对患者施以经络拍打,力度以患者局部皮肤微热为宜,潮红后再进行穴位按摩,包括神阙、中脘、双侧足三里、双天枢、气海、上巨虚、下巨虚。其中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以一指禅推法进行顺时针按揉,按揉时间为每个穴位1 min。其余穴位以掌揉法顺时针进行,每穴2 min。1次/d,共3~5 d。按摩力度由轻至重,以患者出现酸、麻、胀为佳。按摩前嘱患者排空膀胱,按摩过程中及时询问患者感受,若有不适,停止或调整力度。②脐部敷贴。消毒脐部和脐周5 cm,将含有芒硝、厚朴、木香、党参、桃仁、生大黄、枳壳、白术、冰片等成分的脐部贴贴压于患者脐部,4 h/次,1次/d,疗程3~5 d。干预过程中密切观察局部皮肤情况,若有红肿、瘙痒等停止贴敷。

1.4 观察指标①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对比2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借助连续听诊记录仪,将仪器贴片贴于患者下腹部消毒皮肤处进行连续监测。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嘱患者自行记录。②腹胀积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按照症状轻重程度划分,“无”计0分,“轻”计1分,“中”计2分,“重”计3分,分别于术后第2天、第3天和第5 天对患者腹胀情况进行评估。

2 结果

2.1 胃肠功能恢复情况2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比较,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腹胀积分2组术后第2天、第3天腹胀积分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 天腹胀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腹胀积分比较 (分,

3 讨论

由于手术创伤、麻醉、卧床、禁食、疼痛等多种因素影响,术后患者会出现腹部胀满、呕心呕吐等一系列胃肠功能障碍的表现。通常情况下胃和小肠运动会在1~2 d恢复,结肠运动恢复则需3~5 d,若术后胃肠功能无法及时恢复,将会影响患者康复。有研究表示[5]胃肠蠕动提前恢复,患者可提前进食,能尽快为机体提供营养,且有利于腹腔渗出物吸收和腹腔炎症改善,对预防肠粘连等并发症有积极作用。但目前现代医学护理多以口头指导、早期锻炼为主,方法陈旧,缺乏量化标准,且由于伤口疼痛等因素影响患者依从性较差,难以有效改善患者胃肠功能。中医认为胃肠疾病患者本身就存在中焦脏腑脉络损伤和气血消耗,而手术相当于金刃刀伤更易致气血瘀滞,中焦受阻,肠腑不通,进而表现为胃脘部胀满、肛门排气、排便异常、恶心呕吐等。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穴位按摩联合脐部敷贴护理有利于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改善。邵月琴等[6]研究发现脐部贴敷配合穴位按摩可间接促进消化液分泌,进而加快胃肠蠕动,帮助消化与排便;何淑珍等[7]报道显示,对腰椎术后患者行脐部贴敷联合腹部按摩干预不仅可促进排便,还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本研究基本一致。肠鸣音恢复和肛门排气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重要指标,尽早促进患者肠道蠕动恢复和肛门排气直接关系到术后营养物质的吸收,促进机体各方面的恢复。穴位按摩联合脐部敷贴护理能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其原因有:①脐部贴所含原料芒硝、厚朴、木香、党参、桃仁、生大黄、枳壳、白术、冰片等具有畅通肠腑、行气活血的功效,如芒硝导滞通腑,内服可使肠道蠕动,外敷可预防肠梗阻;厚朴下气除满,其主要活性成分可加快胃排空;木香行气消食,可加强小鼠胃肠道肌电活动,提高体内胃动素水平[8];党参补中益气,可增加家兔血红蛋白数量[9];桃仁活血润肠,可改善血流状态;生大黄通便逐瘀,可使小鼠胃肠道平滑肌兴奋[10];枳壳行滞消胀,是《普济本事方》中治疗饮食积滞的常用药;白术益气健脾,可促进胃肠蠕动;冰片为使药,可引药至病所。②脐中央有神阙,是下焦枢纽,又毗邻胃与大小肠,故有和胃理肠之效。将上述药物调和外敷于脐部,可使药效直达脏腑。③穴位按摩以足三里、中脘、双天枢、气海,上、下巨虚等为主,其中足三里是防治胃肠疾病常用穴位,尤其对治疗呃逆、腹胀、便秘等有显著疗效。《黄帝内经》记载:“……肠中不便,取三里……胃气逆……取三里以下胃气逆”,《四总穴歌》中提到“肚腹三里留”,都充分肯定了足三里在治疗胃肠道疾病中的作用。现代医学发现刺激足三里可调节胃肠活动[11];中脘为任脉之要穴,主治肠鸣、呃逆、翻胃、胃脘痛等,按揉可健脾和胃;天枢是大肠的募穴,中轴气机在此升降,《会元针灸学》强调:“天枢者,天是上部之气,枢是枢司转输,清气达胃府,上通肺金,转浊气通肠部”,按揉可增强胃动力,促进肠道蠕动,缓解腹胀便秘等;气海主治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按揉可温养益气,使脏腑皆润;巨虚属于足阳明胃经,上巨虚主治大肠疾病,下巨虚主治小肠病证,按揉可理气和胃,消积化滞,上述诸穴按摩可起畅通肠腑、泄下通便之效,从而有效增强患者胃肠功能。④拍打相关经络可畅经通络,使气血旺盛,进而改善微循环,让瘀滞的血液快速运行。综上所述,多种护理技术联合,观察组术后第2天、第3天腹胀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穴位按摩联合脐部敷贴护理对缓解胃肠术后腹胀效果更佳。

综上可知,穴位按摩联合脐部敷贴护理可改善胃肠术后腹胀,缩短患者首次肠鸣音时间、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等,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脐部鸣音胃肠功能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探讨个体化干预模式在脐部敷贴法治疗小儿泄泻100例的应用价值
新生儿脐带暴露疗法的效果观察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两种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效果比较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
两种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效果对比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