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红色资源融入高等职业院校思政工作的现状调查与路径探析

2022-12-08 01:11刘家访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福建红色思政

■彭 琰,刘家访

(1.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0;2.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0)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无数次革命和不断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革命遗址、保留的革命文物、可以传递的革命精神等。红色文化是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校应该更加重视红色文化资源,让红色文化资源进入课堂,让新时代的每一位青年学生都铭记于心。

一、福建红色资源融入高等职业院校思政工作的命题逻辑

(一)福建红色资源融入高等职业院校思政工作的命题基础

福建省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革命历史传统光荣、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福建省共有2500多处革命遗址,3600多个革命基点村,形成了古田会议精神、闽西苏区精神、谷文昌精神以及摆脱贫困的宁德经验等具有福建地方特色的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资源。如长汀县革命委员会是中央苏区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重要实践[1];“刑架上的英雄”凌福顺将24岁的年轻生命奉献给革命事业[2]。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涵盖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文化,是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鲜活载体。

(二)福建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命题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将福建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正是从具象层面回答如何将文化融入思想教育工作。福建红色资源作为优秀的文化内容,有必要被挖掘并用于学习。如果新时代的每一个青年都热衷于文化的学习,并且以文化指导自己行为处事,特别是使用老前辈们历经千辛万苦换来的和平所形成的红色文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近在眼前。

(三)福建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命题目标

福建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旨在推动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加强和改进,表现为既构建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有力载体,又拓展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深刻内涵;既激发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价值追求,又实现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创新发展。习近平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正因为红色资源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和优良作风,其与思政工作的结合更能锻造学生坚韧的品格,增强学生对中国革命的深刻理解,并使得学生在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的提升中,传承红色文化,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二、福建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现状调查

笔者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向各高校教职工分发调查问卷的方式,研究福建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现状。本研究选取七所福建高职院校,涉及福州、泉州、厦门以及南平等区域,尽可能科学地形成抽样样本。调查方法为简单随机抽样,共分发问卷750份,收回有效问卷700份。调查问卷共有20题,主要涉及三部分内容,分别为学生理解红色资源的现状、学生希望学习红色资源的内容、学生希望学习红色资源的方式方法。

第一,学生对红色资源的理解现状,颇为不佳。红色资源涵括红色革命伟人、英雄形象、红色景区经典建筑形象、红色人物的事件或故事、红色人物著作等。据调查,有53%的学生熟悉伟人故事和英雄形象以及红色人物的事件或者故事。有39%的调查对象仅处于了解程度,并不清楚来龙去脉。红色著作有5%的人喜欢读,但多数同学表示读得并不深入,读过并没有深入思索,多数时候就像看故事一样走马观花地了解故事情节,没有深入地去思考每个人的人物特色。

同时,近九成的同学表示,其了解的红色文化,停留在纸面,没有条件去现场体会。他们表示,大部分红色资源表现为红色故事、红色景区,所以难以产生深刻的共情。不过他们表示如果可能的话愿意参加仿真练习,通过切身体会后再去看相关的著作会有更好的效果,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正因为不具备现场体会的感受,他们对红色景区经典建筑形象的了解度不到3%。也有一些同学表示,即使去了一个建筑名胜之地,但像网红打卡一样拍照留念就返程了,建筑介绍主要是文字型的,因为各种原因表示不愿意去一字一句地去看、去读。通过进一步调查,很多同学希望没有视频讲解的地点能有视频讲解,如若已有视频讲解但是效果还是不理想,希望相关部门能把视频优化以更加贴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这样他们更愿意去了解去传承。

第二,在红色资源的内容方面,将近九成的学生更愿意通过红色革命伟人、英雄形象以及与红色革命人物有关的故事来接触红色文化;而83.56%的学生希望通过红色景区的经典建筑形象来了解红色文化。相较于前两类同学,73.15%的学生更喜欢阅读相关的红色人物著作来熟悉红色文化历史(见图1)。与通过红色革命伟人、英雄形象以及与红色革命人物有关的故事来了解红色文化,通过阅读红色人物著作来熟悉红色文化更像传统的红色文化教育方式,而结合红色经典革命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来宣传红色文化能够打破红色文化教育传统的灌输模式,给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活力,丰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品德与政治信念。把思政教育与红色革命人物形象、故事相结合,将抽象的道理通过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使之具象化、鲜活化,让高校学生更加得以理解和接受,通过这种熏陶浸染,培养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其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图1 学生愿意接触的红色文化类型

第三,至于如何学习红色资源,调查结果呈现出创新与传统的双重性。红色文化区的建设加强了红色文化的宣传,让红色文化得以更好传承;形式多样的理论宣讲和红色文化研究创作的开展,使红色文化走近、感染高校学生,激发高校学生一心向党、崇德向善的热潮。学生前往红色文化区参观,可以了解不同时段的红色革命文化,能够把碎片化、点状化的红色文化历史融合起来、丰满起来,从而使高校学生得以对整个红色革命文化历史有清晰的脉络并形成相应的体系。

对于学生前往红色文化区参观红色文化的主要理由,大多数学生认为是由于受红色文化区本身的文化内涵吸引而前往,有51.58%的学生则认为是由于红色文化区的创意性吸人眼球,而35.14%的学生则是通过老师介绍前往红色文化区参观红色文化的,有17%学生则是因为红色文化区价格实惠从而愿意前往参观红色文化,而剩下16.44%的同学则表示是因为红色文化区成为网红打卡地才,吸引他们前往红色文化区参观红色文化的。

图2 吸引学生前往红色文化区参观红色文化的主要理由

部分同学还表达了对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关切。一些同学认为,红色资源很多表现为景区、建筑,他们仅仅了解一些故事,并不能得到深刻体会;一些同学认为,将红色资源作为课程内容的教育质量偏低;一些同学认为,职业教育的课程多为实践技能培养,红色资源融入思政工作可能增加课程负担;还有一些同学认为,他们本身不受社会重视,将红色资源融入思政工作可能只是泛泛之谈。因此,作为一项实践命题,福建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现状堪忧;为了回应同学们的关切,亦为了深化职业教育与红色教育的结合,有必要对此命题进行解答。

三、福建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解题难点

由具体至抽象,为何存在上述现状,则应转至福建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解题难点。在客观层面,红色资源作为课程资源存在不确定性,致使福建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通道不顺;在主观层面,红色资源融入课程存在多种局限性,涉及高职院校及其教师、社会各部门等。因此,福建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动力与活力,备受挤压。

(一)红色文化资源作为课程资源的不确定性

红色文化本身是很好的课程资源,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和价值,但是现实中真正挖掘其教育意义用作教育资源相对来说比较难。原因在于:第一,红色文化资源包含面广,作为教学资源需要一一考证。任何一项红色资源,包含故事、人物、场景、文化内涵、精神要义等多方面内容。正是由于包含面广泛的问题,福建红色资源可以成为思政课程内容,但如何考证,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第二,红色文化资源历史界定问题难,教师随意拿来作为教学资源可能违背客观性。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程,重点在于红色文化资源自身是否明确,此将关乎同学的思想延展与学习动力。第三,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技能为教学方向,将红色资源作为课程内容与职业教育的联结性不足,难以进入课堂。相较于普通大学的通识教育,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属性使得红色资源作为课程资源产生不确定性。

(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堂的局限性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堂存在局限,主要表现为:第一,红色文化资源的固定性。固定的资源文化只能现场参观观摩,无法直接带入课堂。例如,古田会议之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同学对书本上的古田会议感触并不深刻。只有走进古田会议会址,才能引发同学们的心灵共鸣。第二,红色文化资源的分散性。红色文化资源分散在省市各地,欣赏与体会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势必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财力。现实中,学校难以承受资金压力,又无法调节学生安全与课程学习之间的矛盾,并不能很好地将课程从书本带入场景。第三,教师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积累不够,很多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方面的引领跟自己课程没有关系,产生教师与红色资源的断裂结果,于思政工作无益。同时,高职院校注重实践课程,多以统一教材、统一课程等形式教授思政课程。统一教材与统一课程,有其存在必要性,却也存在忽视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之弊病。第四,部门联动性的缺失。在内部,各院系单打独斗,难以就一项红色资源的宣传与教育进行联动。尤其是传统思政院系与新兴信息科技院系的沟通偏少,思政课程缺乏新兴科技技术的投入;在外部,学校与其他部门的联动缺失,思政工作欠缺教育、文化、财政、市场等部门的辅助或支持。

四、福建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路径探析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等职业院校思政工作,具有必要性,但也相当困难。因此,必须寻出一条可行路径,为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服务。需要明确福建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原则是:红色资源与思政工作的结合,不是生搬硬套,不是为了宣扬红色文化而宣扬。为了解决相关难题,笔者尝试提出以下路径,以增加福建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首先,社会各部门联动合作。国家相关部门要大力扶持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教育事业贡献可以贡献的力量。例如,红色文化场馆可加大红色文化文物资源信息开放力度,加强与高校的交流合作,共同策划举办走进高校、贴近师生的革命文物主题巡展、巡演、讲座,积极服务高校思政课和日常教学工作。地方各部门也可与高职院校联合开发红色课程与编撰各高职院校适合的教材内容,包括福建各地红色资源、各高职院校红色故事与红色人物。实践课程方面,尤其在学生职业发展的场景中,各部门应打通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壁垒。例如,有关部门要指导支持高校与红色文化场馆共建实践育人共同体,推进高校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通,支持高校师生结合重大事件、重要节日走进红色文化场馆,拓宽“绿色通道”“云课堂”在思政领域的适用场景,最终发挥红色资源的内涵与价值。

其次,学校相关政策倾斜。在重视职业教育的同时高职院校也应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红色资源作为课程内容,不仅关乎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还招涉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前景与发展方向。高校应创新职业教育途径,坚持实践育人,以红色文化主题教育为抓手,采取体验式、浸润式、案例式等模式,指导高校师生开展相关红色文化调研活动,组织红色文化景点参观、红色故事讲座、红色戏剧演出、红色歌曲演绎、老党员访谈等活动。同时,高职院校也应尽可能消除红色资源作为课程内容的不确定性问题。在参观学习中将革命历程、红色故事贯穿其中,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领域拓展育人工作视野,构建立体、多元、开放、共享的育人环境。并且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学生假期,引导学生参加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尽可能地在形式方面加强学生的共情能力,在实质方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最后,教研室要重视集体备课。教师要将红色文化细化为具体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案以及党课教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借助视频、音频、图像、文字等形式,解读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红色文化背后所蕴藏的价值所在。可以结合高校“95后”“00后”大学生的特点,依托互联网平台,如红色教育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导入新颖的红色文化元素,结合时政热点,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帮助高校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很多倾向实践教学的教师,可以适当将红色资源融入课程内容,如阐发某一职业领域的红色人物、介绍特殊行业的红色故事等。当然很多教师自身积累不够,教研室可以利用集体备课的方式增加教师的知识储备,同时教师自身也要利用好“三下乡”这样的机会去学习去积累,弥补自身的不足。

猜你喜欢
福建红色思政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那个梦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