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之杂文

2022-12-08 19:03吴燕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2年42期

吴燕

解题技巧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考的一种文体是杂文。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态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多以一事为由头,通过逻辑推理,或批评或驳诘或商榷,阐释作者的理念,题旨集中而明确。杂文的特点是“杂而有文”:短小、锋利、隽永,富于文艺色彩和诗的语言,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基于考点要求及杂文的文本特征,在解答杂文阅读题时,我们一般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整体感知文本,把握论点

1.借助背景,抓准观点。

杂文有很强的真实性、时效性和针对性,一般都是作者针对当下社会普遍现象和当前热点展开评论。因此,我们在读杂文时要结合注释、发表时间、文章内容等信息来把握写作背景,明确文章的批判对象,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优秀的杂文所概括出来的社会“类型”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即使读者不熟悉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可以把握文章的实质性内容。

2.剖析结构,理清思路。

杂文的本质是论辩,带有“论”的色彩。它以逻辑力量制服论敌,最终目的是论是非,辨正误,揭示真理。因此,我们在读杂文时,可以运用逻辑思维去阅读杂文,梳理论证文脉,剖析论证结构,分析内在逻辑关系,去理解、欣赏杂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品味语言,明辨关系。

杂文的论辩是形象性的论辩。因此,我们需要运用形象思维去阅读杂文。杂文语言精练、别致,往往庄谐并用,骈散结合,妙趣横生;有时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揭露生活中不合情理之处;有时以含蓄的语言或夸张的手法,嘲讽落后、黑暗的人或事。

二、通晓答题技巧,规范作答

1.分析选项,标敏感点。

阅读选项,仔细分析,将较长的选项加以切分,找出句子的主干,读懂意思,再标注所切各部分的敏感点(表范围的限制词、表程度的关键词、表转折的关联词和观点句、论据句、结论句等)。

2.分析选项,确定区间。

先浏览选项,判定各项属于“概括+分析”“概括+推斷”“理解+筛选”等命题形式中的哪一种。再回归原文,逐段细读,找准文本对应的有效区间,对分散在不同地方的文字加以整合理解,比对选项和原文。

3.针对选项,对比信息。

针对选项在文中找到对应位置,看原文有没有相关的片段或信息,读出文本细节之处的信息点,勾画圈点,看信息是否与选项吻合,注意选项和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考虑设误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曲解原文等。

模拟演练

人应该有所敬畏

王学泰

①就在不远的二三十年前,“无所畏惧”几乎成为人们的口头禅,成了英雄主义的同义语。电影或戏剧中,当创作者写到他心爱的英雄人物时往往要加进一句“我们是无所畏惧的”之类的台词,再配合一些假大空话,以鼓舞台下的观众和台上的自己,从而使剧中的人物“高大”起来。这种现象是司空见惯的,似乎谁也没有感到它的谬误。然而人们在过分的“无所畏惧”的鼓舞下,仿佛世间真是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横冲直撞,而不负任何责任。于是,社会上充斥了一种带有愚昧色彩的虚骄之气。

②四十年前的“天上没有玉皇,地下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许多人希望靠这股“英雄之气”改天换地、为民造福,结果是“玉皇”“龙王”都没有当成,“天”“地”也越“改”越糟,越“换”越差,对自然界大破坏是实实在在的。直到现在人们还能直接感受到由此造成的后果,如生态失衡、荒漠化等。更令人惊讶的是“无所畏惧”论调的末流竟演变为“我是流氓我怕谁”,真是令人感叹:“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

③与凸现于外的“无所畏惧”相对的是存于内心的“敬畏”。这个词在近几十年来几乎成为绝响。有的人认为“敬畏”就是“畏惧”,它大悖“无所畏惧”之道,从而与“谨小慎微”“奴隶主义”结了缘,为热心推动历史前进的人们所不齿。在这些人看来人们(实际上,这“人们”往往就是主张者自己,从不把他以外的人算进去的)只要活着就是天地间的“老大”,可以为所欲为,无所畏惧。

④“畏惧”与“敬畏”是有根本区别的。它们一是来之于外部的刺激,一是发之于内心的反省;一是有特定的对象,一是由于信仰有别,各有不同的理由。外部自然界高大迅疾的事物、不可抗拒的力量、未知的世界、社会上种种压迫人的势力、生活中的困难都可能成为畏惧的对象,但是它却不能成为敬畏的根源。懂得反省的人们才会有敬畏之情,“敬畏”的本质是人类对自己有限性的清醒的认知,只有心存敬畏,人类才能逐步实现对无限世界的追求。孔孟等儒家的创始者们的忧患意识即与此有关。这种敬畏促成了他们的敬德修业,不断提升自己;增加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悲天悯人的情怀。

⑤有了敬畏才会有自尊、自爱,才会有所守、有所不为。懂得有所守、有所畏的人们是有责任心的,他们在困难面前也会表现出勇气,所谓“知耻(行有所止)近乎勇”,就是这个意思。

⑥而“无所畏惧”不在一定操守的支持下就会变成无所不为,甚至邻近残忍,这就不是什么“勇”了。《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也曾向“地狱阴司报应”挑战,表现出“无所畏惧”,颇有点“彻底唯物主义”气概。可是当她失去支撑、面临着强大外部力量,很快就会显示出其懦弱的、无所守的本性来。因此“彻底唯物主义者”的“勇敢分子”与“懦弱分子”往往是一个人的两面。

⑦柏杨在他的自传中也写过一个故事。1948年淮海战役后,沈阳解放。当时解放军的政策是许可放下武器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回关中,而且还发通行证。柏杨也打算回北京,便到火车站买票。火车站的情景令他大吃一惊。平常喧声鼎沸的车站,现在居然鸦雀无声;“平常凶暴得不可一世的国军官兵,现在却那么有秩序地鱼贯排列在各个售票窗口,有的甚至排到车站外的广场上,有的像S形转来转去。吃惊的是,没有一个人吵闹和大声讲话,也没有一个人插队,好像一夕之间,都成第一流国民”,成为懂得遵守纪律、自尊自爱的人。对此,柏杨评论说“这是恐怖下的产物,中国人没有管束自己的能力”。平常好像什么都不怕,“无所畏惧”,那是因为对手的弱小,没有能力阻碍他们为非作歹,他们可以一马平川地冲过去,简直是英姿勃发;一旦眼前出现了强大外力,马上就会呈现出另外一种姿态。此时他们为什么不在火车站大吵大闹,施展自己的蛮横了呢?因为他们打败了,可以进关自谋生路,如果自己节外生枝,闹出些事来,走不成了,会有什么下场?所以他们害怕。这个故事启发我们能想起很多事,虚骄之气支配下的“无所畏惧”,往往有极其可鄙的一面。

⑧柏杨说的中国人不能“管束自己”,正是由于缺少内心自省,这是童年的特征?一个民族只有学会了“管束自己”才是真正的成熟,而敬畏心是人们走向成熟的开端。

⑨人有了敬畏心就会减少虚骄之气、浮躁之气,杜绝狂妄之气,昏暴之气,不仅能少犯错误,也是人们事业取得成功的初步保障。

(选自《千古凭谁定是非·王学泰杂文自选集》,有删节)

1.下列与文中“敬畏”的概念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各人都有维持各人的工作、维护各人可以互相监督的责任。没有人可以“任意”依自己高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得遵守着大家同意分配的工作。(《乡土中国·无为政治》)

B.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C.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炽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哈姆莱特》)

D.请告诉我:是不是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容许故意做不正当的事?是不是在某某情况下可做,在别的情况下不许做?(《人应当坚持正义》)

2.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

A.影视剧塑造“无所畏惧”形象导致社会充斥虚骄之气。

B.生态失衡、荒漠化等后果警示人们要放弃“无所畏惧”。

C.只要认识到自我的有限性,自然会心存敬畏,并有所不为。

D.“内省”是个人乃至民族逐步地走向成熟的必要条件。

3.第⑦段转述柏杨自传中的故事在论证上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对《红楼梦》中人物王熙凤的评析是否合理?请结合本文以及《红楼梦》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文中“敬畏”是指“发之于内心的反省”“懂得反省”“本质是人类对自己有限性的清醒的认知”“有了敬畏才会有自尊、自爱,才会有所守、有所不为”。A.强调“互相监督”“共同遵守”,与“自省”无关。故选A。)

2.D(A项,“影视剧塑造‘无所畏惧形象导致社会充斥虚骄之气”错,原文“人们在过分的‘无所畏惧的鼓舞下,仿佛世间真是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横冲直撞,而不负任何责任。于是,社会上充斥了一种带有愚昧色彩的虚骄之气”,强调“过分‘无所畏惧”才会使社会上充斥虚骄之气。B项,“要放弃‘无所畏惧”错,生态失衡、荒漠化等后果的是过分的“无所畏惧”,是一种虚骄之气,所以不是放弃“无所畏惧”。C项,“只要……自然会……”说法绝对,原文“懂得反省的人们才会有敬畏之情,‘敬畏的本质是人类对自己有限性的清醒的认知,只有心存敬畏,人类才能逐步实现对无限世界的追求”,是“只有……才……”的关系,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故选D。)

3.承接上文论证“无所畏惧”者面对强大外部力量时往往显示出懦弱以及无所守;通过对国民党军政人员表现出的“遵守纪律、自尊自爱”的原因分析,论证“无所畏惧”的实质是缺乏管束自己的能力,进而论证虚骄之气支配下的“无所畏惧”往往有可鄙一面;为下文进一步论述一个民族只有学会“管束自己”才是真正的成熟和敬畏心是走向成熟的开端张本;同时,选取名人自传中的故事进行论证,使论据更具有真实性,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4.示例一:我认为评价合理。本文认为王熙凤缺乏操守而又“无所畏惧”,可是当失去支撑时又表现出懦弱的一面。小说中王熙凤依仗权势时唯利是图,营私舞弊,如缓发家人月钱放高利贷中饱私囊;包揽词讼,谋财害命,如馒头庵贪银破坏他人婚姻,害死两位青年;奸猾狠毒,因妒杀人,如借秋桐之手杀尤二姐,再杀秋桐。可见王熙凤缺乏操守而“无所畏惧”;同时,贾府大厦将倾之时,又体现出其懦弱的一面,如操办贾母丧事之时向下人乞怜,自怨自咎,充分体现了其面临大变故之时懦弱的一面。

示例二:我认为评价不甚合理。本文认为王熙凤缺乏操守而又“无所畏惧”,可是当失去支撑之时又表现出懦弱的一面。从小说中看王熙凤并非“无所畏惧”,如她對贾母的孝顺、对刘姥姥之济贫扶持、对待平儿不失平等、对待秦可卿之真心诚意,可见其保持着人性之善良,并非无所不为、无所畏惧之人。至于大厦将倾之际的自怨自艾确实体现了其懦弱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