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尘”一赢一输背后的隐患

2022-12-09 02:36程勇民
羽毛球 2022年12期
关键词:凡尘对角连贯

程勇民

丹麦和法国两站公开赛已经落下帷幕,但这两站比赛中国女双对阵同一对手的两场比赛,一赢一输的结果却让笔者耿耿于怀,细思极恐。

女双一直是中国队的王牌项目,历来人才济济。近年来,国羽女双的整体实力有所削弱,世界排名前五位中仅剩下陈清晨/贾一凡这一对组合,她们的比赛表现基本代表了中国队女双的全部实力。丹麦公开赛上,面对韩国新组合白荷娜/李绍希的挑战,陈清晨/贾一凡2比0轻松取胜,并夺得冠军;时隔一周的法国公开赛决赛,面对同一对手,“凡尘”却0比2败北,场面上有点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果说双方实力在伯仲之间,这样的结果也算合情合理。可陈清晨/贾一凡是世界第一啊,人家却是一对试验性组合,就算韩国女双基础好,把两人的个人世界排名加起来也在第10名开外,怎么就说输就输了?再联想到今年尤伯杯决赛,中国队两对女双均负于韩国队,应该不是偶然。细想其中之缘由,忧天之心油然而生。为此,本期赏析专门就丹麦和法国这两场比赛进行对比分析,尝试拨开这一赢一输背后的隐患。

首先看一组数据,丹麦赛上,陈清晨/贾一凡打得顺风顺水,赢得非常轻松,基本上把女双打成了男双。如表1数据显示,整场比赛,4拍内解决战斗的比例高达39.14%,而20拍以上的多拍消耗段比例仅有17%(两局平均数),平均拍数10.5拍,这是典型的男双比赛参数。在这一背景下,陈清晨/贾一凡的技术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表现为:主动得分远超对手(25:6),失误分则与对手接近(21:17),所以稳操胜券。

到了法国赛,局面发生逆转。整场比赛4拍以内的发接发段落仅占比11.5%,而20拍以上的消耗段落比例上升到38.9%,平均拍数高达21.5拍,回归到了典型的极致多拍的女双拉锯战。在这一背景下,陈清晨/贾一凡的技术隐患也得以显现。表现为:主动得分能力显著下降,并被对手反超(16:20),而失误分进一步增加,仍然高于对手(24:21)。得分不如对手,失误分又高于对手,比赛结果可想而知。

面对同一对手的两场比赛,前后相距不过几天,结果截然相反,原因只能解释为:对手充分吸取第一场比赛失利的教训,在战术上采取了针对性极强的应变措施,且在比赛中执行得坚决而到位。这是“知己知彼、战术制胜”的典型案例,以下借助实战图例,进一步分析两场结果迥异的比赛的战术差异所在。

一、丹麦赛,“凡尘”赢在短兵相接、以快制胜

丹麦赛上,陈清晨/贾一凡之所以打得游刃有余,主要得益于两人在发接发技术环节的默契配合,很多情况下,差不多四五拍就能解决战斗(占比大约40%)。而对手是新组合,没有意识到自身发接发环节的配合劣势,一上场还是坚持基本的“短平快”原则进行对抗和对攻,结果被陈清晨/贾一凡的娴熟配合打得灰头土脸。

如图1所示,贾一凡利用高质量的发球骗过对手,偷袭后场直接得分。近年来,贾一凡在发球技术上确实下足了功夫,对于提升实力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她不仅发网前小球质量稳定,在偷发后场球技术上也变化多端,可以发出各种角度、弧度和速度不同的突击球,让人防不胜防。图1-3显示,贾一凡的发球动作一致性极好,明明发的是偷袭3号位的低平快球,白荷娜却误判成了网前小球,结果南辕北辙,只能眼睁睁看着球落地而无可奈何(图1-6)。

陈清晨/贾一凡的打法渗透了不少男双的技战术理念,比较注重发接发连贯,无论是发球抓第三拍还是接发球抓第四拍,都强调快速连贯,因而给对手施加了很大的速度压力,韩国新组合明显感觉不适应。

图2是陈清晨接发球连贯封压的场面。图2-1显示,李绍希在左半区发网前小球。陈清晨接发球,正手推对角,此时她先出左脚(图2-3),控制好重心,然后右脚迅速向右侧横跨一大步,快速连贯准备封压对手的直线过渡球。碰巧的是,对手果然反手拦吊直线过渡网前(图2-5),正中陈清晨的连贯抓球之下怀。结果可想而知,对手刚刚出球,尚未回过神来,陈清晨的第四拍封网球已经追身而来,韩国组合反应不及,只能眼睁睁看着球落地而无计可施(图2-9)。这就是前半场连贯速度优势带来的“一本万利”的好处。

图3是贾一凡发球连贯抓第三拍封网的场面。图3-1显示,贾一凡在右半区发网前小球,发球以后身体重心很高(图3-3),明显是做好了封压第三拍的准备。对手白荷娜接发球,反手推直线,出球弧度偏低,正好被贾一凡抓个正着,一个干净利落的正手封压直线(图3-5),球应声落地,对手鞭长莫及(图3-9)。

图4是陈清晨发球、贾一凡抓第三拍的连贯配合。图4-1显示,陈清晨在左半区发网前小球。李绍希接发球,正手推对角,弧度低、球速快,明显过掉了陈清晨的封网。可是贾一凡的站位非常贴近陈清晨,且左手持拍,正好处在半场正手位封杀的絕佳击球点(图4-4)。图4-5显示,贾一凡正手封杀对角球出手时,李绍希尚未回到正常的防守位置,只能边退边挡,非常勉强,出球质量当然受损,回击了一个半场高球。贾一凡果断二次进攻,头顶杀直线(图4-8)。李绍希再次防守,正手挡直线,弧度偏高,被站位网前封网的陈清晨逮个正着,果断地正手封杀对角,直接把球钉在了地板上。

从这四个实战案例可见,韩国这对新组合赛前对于陈清晨/贾一凡的发接发连贯套路知之不多、准备不足,一上场还是想平快对抗、以快制快,所以出球发力比较狠,弧度也压得很平,结果反被“凡尘”组合借力打力,得不偿失。

从整个实战过程来看,韩国组合明显存在配合上的瑕疵,彼此间缺乏技术连贯,整体速度大打折扣,所以在前半场的平快对抗中,面对默契的“凡尘”组合,吃亏的不是一点点。

如图5-1所示,白荷娜在底线中路头顶杀直线,贾一凡防守反抽直线,李绍希以正手封压还击(图5-5)。注意图5-6所示的双方队形和技术准备的差异:“凡尘”组合分边队形,双双举拍,封住了对手回击平球的所有路线;而韩国组合呈前后直线队形,左右两侧成为空当区,因而在平快对抗中容易被对手打出漏洞。其次,两人均没有举拍连贯封网意识,因而在平快对抗中的速度损失进一步扩大。如图5-7所示,李绍希的对角封压球正好进入陈清晨的封控区。陈清晨因为举拍准备早,可以采用借力还击的头顶抽压球,力量之大、球速之快,李绍希根本抵挡不住,所以在节节败退中勉强抵挡了一拍(图5-9)。球弹到了网口之上,封杀上网的陈清晨抓住机遇,再次头顶封杀(图5-10),结果以李绍希的反抽球落网失误而告终(图5-12)。

二、法国赛:韩国组合赢在避开前场、多拍消耗、防守反击

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仅隔几天的法国赛,这两对选手再次上演遭遇战。这一次,韩国组合明显吸取了丹麦赛吃亏的教训,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战术性限制策略:避开“凡尘”组合的前半场平快的锋芒,多以高弧度球控制底线,且两边拉开,先防守再反击。这一战术看上去比较“消极”,但非常有效。原因在于:拉高弧度,放慢节奏,能够有效避开自身配合生疏、连贯速度慢的缺陷,同时也屏蔽了对手平快抓球的速度优势,在速度上打成了平手。其次,韩国女双队员普遍比较耐打,善于多拍消耗战,一旦对手耐不住消耗,赢面相对就增加了。这是典型的扬长避短战术。

如图6-1所示,陈清晨在左半区发网前小球。韩国的白荷娜接发球,她一改丹麦赛时平推快球的习惯,不急不躁,非常稳健地弹拉高远球,目的就是避开“凡尘”前半场的封网(图6-4)。贾一凡后撤底线,头顶吊直线(图6-8)。白荷娜非常耐心而稳健地再次挑球,反手挑对角(图6-10),目的就是拉开对手,让对手在移动中击球,增加回击技术的难度。随后,贾一凡在移动中抽杀直线,果然中招,以杀球落网失误而告终(图6-15)。这种战法显然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何乐而不为?

采用顶底线拉开战术,必然面临频繁被攻击的境遇。但韩国组合做了充分的困难准备。反正是冲击对手,与其快输不如慢赢,所以她们从发接发开始,就是抽挑两边底线,拉开对手伺机反击。

如图7-1所示,陈清晨在底线进攻,头顶杀对角。李绍希防守,正手抽挑大对角,完全避开贾一凡的封网(图7-5)。陈清晨在底线区大范围跑动,然后正手抽拉中路高球(图7-7)。由于跑动距离长,击球点明显偏低偏后,导致出球质量受损,此时李绍希抓住战机,在中后场起跳突击(图7-11),正手杀直线边线。处在防守位置的贾一凡反手弹拉直线,仍然不到位(图7-16)。李绍希再次发动进攻,正手杀直线,球直接钉在了地板上。

在執行防反战术的进攻环节,韩国组合也刻意有所控制,并非一有机会就发动强攻,而是耐心过渡和调整,寻找更好的进攻机会。

如图8-1所示,对于到位的底线高球,李绍希并不急于进攻,而是耐心地吊球调整。陈清晨上网反手挑对角,此时出球有瑕疵,李绍希立刻发动进攻,起跳后正手杀直线(图8-6)。贾一凡后撤防守,反手挑直线,出球仍然不到位,李绍希再次起跳追加进攻,正手杀中路(图8-10),直接打穿了“凡尘”的防线。

李绍希作为韩国队的一员女双老将,久经沙场,经验丰富,在执行既定战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场球的比赛节奏基本掌握在李绍希手上,她的变速进攻成为韩国组合得分的主要武器。

如图9-1所示,李绍希在底线拿到的攻击点位置不是特别理想,所以她采用软压方式试探性进攻。贾一凡防守,反手弹拉对角,试图拉开对手。但是,因为对手回击的是软压球,球速不快,所以借力不够,贾一凡弹拉的对角球不到位(图9-6)。此时,李绍希果断发起攻击,头顶杀直线(图9-7)。因为是半场突击,威胁很大,陈清晨防守,反手弹拉直线,仅仅拉到半场(图9-10)。李绍希紧接着二次进攻,正手杀小对角(图9-13),威胁越来越大。陈清晨防守,只能勉强挡网,出球质量更加不到位,挡到网口上方(图9-15)。这时,李绍希顺势上网,一个简单的正手扑杀,直接结束战斗。

赏析到此,基本可以看清这样一个事实:韩国组合运用最原始的“高吊挑拉开”战术战胜了世界第一。听上去有点不可思议,但却是客观现实。

女双与男双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男双可以完全凭借“发接发+前半场短平快对抗”优势赢得比赛,而女双缘于攻击力的先天不足,防守压力相对较小,在战术上完全存在“跳开前半场”的可能。因此,“底线相持、防守反击”仍然可以作为一种制胜战术存在于女双当中。当然,从现代羽毛球技战术发展趋势看,“防守反击”绝非打法主流,但作为一种战术,在特定的时候运用并能够克敌制胜,也无可厚非。

由此可见,陈清晨/贾一凡的竞技能力結构并不均衡,存在明显被对手利用的短板。再联想到尤伯杯决赛,中国女双连丢2分,就不会觉得奇怪和偶然。事实上,多拍对抗后的稳定性和得分能力下降,一直隐隐约约地伏植在“凡尘”组合身上,并时不时成为比赛失利的痛点。

不可否认她们在打法上借鉴和引入了男双打法的技术理念,重视发接发质量,强化前半场短平快连贯速度等等,对于提高女双竞技水平都是积极的、有益的。但是,鉴于女双打法的特殊性,发接发绝非万能,“多拍相持和防守反击”是不能忽略的女双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唯有兼顾和全面,才能真正稳坐世界第一的宝座。

猜你喜欢
凡尘对角连贯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拟对角扩张Cuntz半群的某些性质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截句:鹰的言语和凡尘的爱在梦的边缘聚焦
掬一捧六泉水 洗净凡尘
非奇异块α1对角占优矩阵新的实用简捷判据
主述位理论对英语写作连贯的启示
折大象
折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