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01 工作面沿空留巷技术研究及应用

2022-12-10 07:48纪鹏伟
山东煤炭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空留巷切顶支柱

纪鹏伟

(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晋华宫矿,山西 大同 037016)

1 地质概况

晋华宫矿7-1#煤层整体呈向斜构造,煤层走向东部近东西向,倾向近东,西部近南北向,倾向西部近南,煤层结构简单。305 盘区8501 工作面为首采工作面,可采走向长度903 m,倾向长度203.8 m,采高3 m,煤层厚1.70~2.95 m,平均2.11 m,煤层倾斜角度为1°~15°,平均7°,局部含有1层矸石,厚度为0.55 m。基本顶是5.38 m 厚的灰色粉砂岩,直接顶是3.18 m厚的深灰色砂质泥岩,直接底是0.52 m 厚的黑灰色砂质泥岩,基本底是1.87 m 厚的灰色细砂岩。工作面顺槽沿煤层顶板方向掘进。为了提高矿井煤炭资源回收率,解决采掘不连续问题,在8501 工作面进行切顶卸压沿空留巷[1-3]。

2 关键参数计算

2.1 预裂切顶高度计算

在工作面回采完后,煤层的直接顶会率先出现离层和垮落,失去与沿空留巷的力学联系,加上基本顶在留巷一侧有一段长距离的悬顶,会支撑起整个上覆岩层,使沿空留巷的附加应力增加,造成留巷支护比较困难[4]。通过预裂爆破技术可以有效缩短基本顶的悬臂长度,将整个岩层的断裂线进行转移,转移到采空区一侧,缓解巷道的围岩应力。同时,利用切顶后岩石垮落碎胀,采空区内被垮落的岩石充满,给上覆岩层产生更好的支撑,从而减缓顶板回转下沉对沿空留巷造成的影响。切顶高度示意图如图1。

图1 切顶高度示意图

预裂切顶高度计算公式为:

式中:HQ为预裂切顶高度,m;M为煤层厚度,m;Hi为岩层厚度,m;KP为岩石平均碎胀系数,一般取1.3~1.5。

在切顶范围内,砂质泥岩的厚度为3.18 m,粉砂岩的厚度为5.38 m,得出泥岩占比为37%,砂岩占比为63%。根据加权平均计算方法,得到顶板垮落岩石碎胀系数为1.34。由于煤层的厚度变化较小,因此在计算时,忽略顶板的下沉量及底鼓量,工作面的采高为3.0 m,可计算出预裂切缝高度为8.8 m。根据计算结果,参考相关理论分析,确定最终的预裂切缝高度为9.0 m。

2.2 切顶角度计算

随着工作面不断推进,基本顶达到最大距离后会出现极限断裂。在水平压力的作用下,顶板的破碎岩块相互啮合,形成稳定的砌体梁结构。同时,在基本顶端头断裂处会形成一个弧形的三角块体,构成一个三铰拱稳定结构。由于这些稳定的砌体结构,基本顶还可以继续向煤层岩体传递应力,对沿空留巷围岩的稳定造成影响。在采用切顶卸压自成巷技术时,断裂的切缝面会形成一个咬合面,其围岩结构如图2。只有当关键块B 沿着切缝面逐渐滑落到失去稳定时,才能确保基本顶彻底垮落,同时传递应力路径被切断。

图2 切顶卸压自成巷围岩结构

根据实际开采效果分析,当切缝角度较大时,在影响顶板垮落的同时还会影响应力集中分布情况。因此,要选择合适的切缝角,便于顶板垮落,同时合理分布采场应力。通过理论和实际分析,最终确定最佳切缝角为15°,且在切缝孔间距为500 mm 时,预裂切顶成缝的效果最好。

3 沿空留巷技术方案

通过预裂切顶成缝技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分隔出工作面顶板和巷道顶板,以此切断通过巷道顶板传递应力的路径,较好地保留沿空留巷顶板的完整性。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留巷在采动压力的影响下会出现变形,采用锚索补强支护技术,有效地控制底板下沉,最大限度地发挥巷道围岩自身的承载压力,减少巷道围岩变形,确保沿空留巷的效果。

3.1 锚索补强支护

对巷道顶板采用锚索补强支护方案,将锚索布置在切缝一侧,每米补打1~3根锚索。根据工程经验,结合原有支护形式及相关支护参数,使用直径21.8 mm、长度12 000 mm 锚索,预紧力20 t 以上。在与顶板垂直方向上共布置3 列锚索,其中第1 列锚索与留巷正帮的间排距为500 mm×1000 mm,第2 列锚索与留巷正帮的间排距为1500 mm×3000 mm,第3 列锚索与留巷副帮的间排距为1500 mm×3000 mm。第1 列锚索与其相邻锚索之间使用W 型钢带连接,W 型钢带的尺寸规格为2.4 m×280 mm×4 mm,眼距为1 m,钢带与巷道走向平行。切巷正对部分的端锚补强支护约为巷道宽度的三倍,取12 m,排距调整为1 m。锚索补强支护图如图3。

图3 锚索补强支护图(mm)

3.2 临时支护

在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由于巷道在不同位置受到的采动压力影响有大有小,随着工作面不断推进,顶板会出现垮落。对离工作面距离较小的架后段进行临时顶板支护和挡矸支护,在离工作面距离较大时,由于受采动压力的影响较小,顶板逐渐趋于稳定,此时可以撤掉临时支护,只进行挡矸支护。

根据现场监测结果,将工作面划分为工作面前0~30 m 的超前支护区段、架后0~200 m 的架后临时支护区段和架后200 m 后的成巷稳定区段三个区段,根据不同的区段分别采取不同的支护措施。

3.2.1 超前支护区段

超前支护区位于工作面超前采动区,受超前压力的影响较大,因而需要进行超前加强支护。根据工作面现有支护设备及条件,采用单体液压支柱+“π”型梁联合支护方式。其中单体液压支柱采用一梁四柱的方式垂直于巷道布置,第一排超前单体液压支柱距离切顶线600 mm,其余的三排超前单体液压支柱距离正帮的距离分别为1000 mm、1300 mm、1000 mm,每一排单体液压支柱的排距为1000 mm;π 梁之间的单体液压支柱通过硬连接装置连接。由于转载机在推移过程中会影响中间一排单体液压支柱,因此,在转载机推移过程中可以先适当调整中间点柱的位置,待推移作业完成后再将中间点柱调整到指定位置。具体的巷道支护断面如图4。

图4 超前支护区支护断面设计(mm)

3.2.2 架后临时支护区段

架后临时支护区位于工作面超后影响区。由于采空区顶板岩层垮落后,会与巷道顶板产生摩擦,在采动压力影响下,顶板的压力较大,因此,对此段巷道顶板进行临时加强支护。根据工作面现有支护设备及条件,采用单体液压支柱+“π”型梁联合支护方式。

在靠近古塘侧先架设一排单体支柱,与切缝线的距离为500 mm,排距为500 mm,暂不回收。再采用一梁四柱架设单体支柱,每排布置4 根单体液压支柱,排距为1000 mm。其中第一排单体液压支柱与切缝线的距离为1300 mm,其余三根单体液压支柱与正帮的距离分别为2100 mm、2900 mm 和3900 mm。为了防止矸石混入采空区内,采用单体液压支柱+可伸缩U 型钢+钢筋网的联合支护方式进行临时挡矸支护。具体的巷道支护断面如图5。

图5 架后临时支护断面设计(mm)

3.2.3 成巷稳定区段

在工作面成巷稳定区,根据矿压监测结果,当顶底板的位移量和锚索受力逐渐稳定时,认为顶板的状态相对稳定,此时巷道受采动影响较小,因而可以将顶板支护回撤,只保留挡矸支护,采用可伸缩U 型钢支护方式。具体的巷道支护断面如图6。

图6 成巷稳定区支护断面设计(mm)

4 效果分析

在采用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开采技术后,实时监测巷道变形及受力情况。留巷起始位置每间隔50 m布置一个观测站,共布置19 个观测站,主要监测锚索补强和单体液压支柱的受力变形情况。柔性探测单元至少超前工作面100 m。通过监测结果得出,工作面中部的来压强度最高,其液压支架承受的最大工作阻力为41.11 MPa;未切缝一侧的来压强度相对中部来压强度有所降低,液压支架承受的最大工作阻力为40.07 MPa;切缝一侧的来压强度最小,液压支架承受的最大工作阻力为35.5 MPa,比未切缝一侧约减小12. 8%;切顶沿空留巷技术的卸压效果较好,可以有效降低来压强度。

5 结论

(1)根据晋华宫矿8501 工作面的工程地质条件,结合沿空留巷技术原理,确定合理的预裂切顶高度为9.0 m,切顶角度为15°。

(2)对巷道不同分区段进行临时支护,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在采用切顶沿空留巷技术后,切缝一侧的来压强度最小,液压支架承受的最大工作阻力为35.5 MPa,比未切缝一侧约减小12. 8%,切顶沿空留巷技术的卸压效果较好,可以有效降低来压强度。

猜你喜欢
空留巷切顶支柱
庄子河煤业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关键参数研究
马兰矿坚硬顶板切顶充填留巷围岩变形研究
东河煤矿切顶留巷参数模拟分析
腾晖矿坚硬顶板切顶充填留巷围岩变形研究
204 沿空留巷快速维修技术研究与应用
综采放顶煤沿空留巷矿压规律分析
沿空留巷巷旁充填体宽度与支护技术研究
煤矿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技术应用研究
国电数字物资的三大支柱
建一座带支柱的房子